最近溫度逐漸升高,大家對於吃小龍蝦、哈啤酒、嘬田螺的欲望又愈發強烈了。
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貼近大自然,還會帶著孩子去池塘、河邊撈田螺吃。一方面讓孩子體驗撈田螺的樂趣,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全家人吃點「水生野味」解解饞,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啊~
可是,各位寶媽奶爸們別瞎撈,因為有一種「螺」的外形和田螺極其相似,但本性卻完全不同,一旦誤食輕則影響中樞神經,引發腦膜炎。重則可導致痴呆,甚至死亡!
看到這裡的寶媽奶爸,是不是覺得手裡的田螺突然都不香了?
別急著倒掉,小康君這就講講「美味的田螺」和「會致命的螺」到底有啥區別!
這東西寄生蟲多達6000條!
誤食或致命!
5月10日,《半島晨報》報導一名奶爸帶著孩子去池塘釣魚,因為孩子想要小魚小蝦,奶爸就用小網兜給自家孩子打撈魚蝦,期間還撈出幾個螺。
奶爸以為是田螺,想著多撈點回家加工一下,也是一道不錯的美味~
誰知,不一會兒這個「螺」竟分泌出密密麻麻粉色的不明物,看著直讓人起雞皮疙瘩……
出於好奇心,這位奶爸就上網查了一下,結果嚇得奶爸趕緊把這個螺扔掉了!
原來,「粉色的小球球」是這種螺的卵。繁衍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螺是藏有無數寄生蟲的——福!壽!螺!
曾經就有人因誤食福壽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圖片來源:網絡)
2017年,一女子在旅遊途中誤食了福壽螺後,寄生蟲入侵腦部。
短短半年的治療時間中,光腰部穿刺就做了六次,扎了近300吊瓶,累積服用打蟲藥多達十幾盒,還因藥物和激素作用導致身體變形……
福壽螺為啥會這麼可怕呢?別急,咱們接著往下看!
吃出人命的「福壽螺」
到底是何方「妖孽」?
福壽螺讓人「談螺色變」的原因在於,福壽螺是管圓線蟲的一大宿主!
據統計,一隻螺裡可藏有3000~6000條寄生蟲。如果誤食未煮熟的福壽螺,極易引起食源性廣州管圓線蟲病。
(圖片來源:人民網)
不管是寶寶還是大人,一旦感染這種寄生蟲病。
幼蟲會入侵人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出現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症狀,嚴重者可致休克、痴呆,甚至死亡!
5~8月份,是福壽螺繁衍期。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一時嘴饞,誤食這種螺。
那該怎麼區分田螺和福壽螺呢?
從這兩種螺的外觀上看,倆螺長得跟親兄弟似的~不過再像的「雙胞胎」也有區別!
所以,想要避開福壽螺,各位家長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個頭:成年的福壽螺「螺層」佔殼高89%,螺旋部較小。個頭通常會比田螺要大;
形狀:福壽螺形狀類似圓盤形,而田螺則呈長圓錐形或卵圓形;
螺旋部:「福壽螺」螺旋部較小,而「田螺」螺旋部通常較大;
顏色:福壽螺顏色偏黃,而田螺偏青褐色;
卵:福壽螺的卵呈粉紅色,田螺的卵為透明色;
殼口福壽螺屬於無黑色框邊,而田螺基本都有黑色框邊;
口感:田螺肉要比福壽螺的肉更嫩些。
總之,千萬不要圖一時口舌之快誤食「福壽螺」,即便要吃也要徹底煮透了再吃。
除了「福壽螺」外,以下這5種「藏蟲」的食物,也要特別警惕!
這4種「高危菜」
大人小孩最好都別吃!
1
醉蟹、醉蝦——肺吸蟲
除了酒精會危害寶寶健康外,吃醉蟹、醉蝦還有可能導致肺吸蟲進入寶寶肺裡。
進而引發寶寶出現咳嗽、胸痛等症狀,若不及時幹預則會導致寶寶出現癲癇、失語等神經系統症狀。
2
生魚——肝吸蟲
魚對於大人小孩來說都是好東西,但是千萬不要給寶寶吃生魚片。
因為沒有經過高溫烹飪的魚類含有肝吸蟲,若寶寶感染肝吸蟲病,其肝臟會布滿這種蟲子,少則幾百條,多則上千條。
導致的結果就是,影響肝部運作,出現腹脹、肝硬化的情況。
3
嫩牛排——牛帶絛蟲
牛排嫩嫩的才好吃,但對於寶寶來說,最好吃全熟的牛排。
因為未熟的牛排中可能含有牛帶絛蟲,易導致人出現腹瀉、腹痛的症狀。所以,最好完全做熟了再吃。
4
鱔魚——顎口線蟲
鱔魚也是「藏蟲大戶」!
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寄生蟲病研究所曾做過一個課題,為追蹤顎口線蟲的來源,他們曾採購了10斤黃鱔,然後解剖分離,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平均每斤黃鱔體內居然有25條顎口線蟲。
這種蟲會在皮膚中遊走,造成皮膚瘙癢、紅腫。還會「流竄」到內臟,到達肺部,引起咳嗽、胸痛等。
如果鑽入眼睛,可能會引起感染,甚至失明。
最可怕的是,如果幼蟲鑽入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引起顱內感染、顱內高壓,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為保險起見,最好不要給寶寶吃鱔魚。大人吃鱔魚一定要高溫煮透,煮徹底。
各位寶媽奶爸,在福壽螺繁衍期,最好不要帶寶寶去河邊玩耍,更不要讓孩子觸碰粉色的螺卵。
大人吃螺,也都要做熟了再吃,切勿為了所謂的「鮮」去拿生命冒險。
可能會有人槓:「別唬人了!我吃了就沒事!」
對此,小康君想說:吃生的或沒煮熟的福壽螺,中招了真沒事,下輩子小心點就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