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不久,上海永康路上多了一家特別的咖啡店。
就因這家特殊的咖啡店,讓上海徐匯區永康路熱鬧了起來,經常可以看到熱情的顧客們,排著隊喧鬧著。
這家特別的咖啡店沒有大門,也沒有招牌,在一面灰色的水泥牆上有一個小小的洞口,洞口中會有一隻毛茸茸的「熊爪」遞出顧客點的咖啡。
就在12月3日這家咖啡店正式開始營業,因為它的特殊性,大家非常親切地稱之為「熊爪」咖啡店。
那隻毛茸茸的「熊爪」會比心、會豎大拇指點讚,還會與客戶親切的握手、擊掌、摸摸頭……
熊熊的熱情即使隔著厚厚的牆壁;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可以讓人們感受到溫暖和陽光。
也因如此,這家「不走尋常路」的咖啡店讓不少網友直呼「太可愛了!太溫暖了!」
但更讓人感到溫暖的其實是這面灰牆背後的故事。
這家咖啡廳的店長是一位聾啞咖啡師,而用熊爪遞咖啡的店員是面部有燒傷的患者,兩人都是上海市殘聯技能培訓班的學員。
咖啡店的設計完全保全了殘疾人們的體面,他們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為顧客帶去暖心的服務。
在洞口前,人們不會泛濫同情;在洞口後,他們也只是一名專業嫻熟的咖啡師,僅此而已。
人們對「熊爪」咖啡店抱以極大的熱情,也恰恰說明它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我們的常規認知。
原來殘疾人的就業方向不是只有按摩師、推拿師等,他們也可以在更多的崗位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價值。
就像店內其中一名咖啡師,就已經拿過兩屆殘疾人咖啡拉花大賽冠軍,優異的成績背後是消費者能看得見的品質和專業。
這說明,給殘疾人一個舞臺,他們可以自食其力,也同樣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
在之前的大街小巷中,在日常生過中,我們很少見到他們的身影。而在職場上就更加的少之又少。
我國現有8500萬殘疾人,處於就業年齡段的殘疾人有3200萬。根據殘聯2019年的數據顯示,包括在家務農的殘疾人在內,一共有855萬殘疾人就業,就業率不足27%。
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在於企業單位對殘疾人的偏見,認為殘疾人不具備工作能力,具有安全隱患,或者,只是單純地因為殘疾人身份而拒招。
然而,他們真的就比健全人差很多嗎?真的不完全是,就像熊爪咖啡館的咖啡師,就是殘聯技能培訓班成員,還在咖啡衝調比賽中得過獎,這說明,他們在職業技能上並不比健康人差。
大多數的殘疾人,往往只是缺少一個就業機會。
不過截止到現在,值得人欣慰的是當下網際網路的發展讓他們擁有了更多靈活就業的機會,雲客服、快遞分揀員、直播帶貨等新技術崗位都可以看到他們努力的身影。
從殘聯的統計公報數據看,靈活就業人數已經從2012年的12.3萬人,變成了2019年的228萬人,增長了18倍。
幫助殘疾人就業,也是在幫助他們實現社會認同感和人格平等感。「熊爪」咖啡為大眾提供了一個展示殘疾人才藝的窗口,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殘障群體的就業問題,這是個很好的方向。
咖啡店創始人說,希望通過開這樣的店,給殘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而社會上,無疑需要更多企業單位向其靠齊。僱傭殘障人士,是企業單位社會責任感、人文關懷的體現,對企業的發展也有益處。
細化到每一個人,就是要撇除對於他們身份的偏見,停止對於他們無謂的同情,並尊重他們特殊的生活需要。這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努力的方向。
但該如何保障更多殘疾人持續性的就業需要,如何為他們提供相匹配的技能培訓,又該如何保障融入社會工作後他們無障礙的公益需求等,也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END---
愛的陽光·助力小康
我們需要你的「在看」與「分享」
讓這個社會再多一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