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圓筒吻鮈

2020-12-21 河流生態保護
圓筒吻鮈原色照片

圓筒吻鮈 Rhinogobio cylindricu

俗名:尖腦殼、鰍子、黃鰍子

識別特徵:體長呈圓筒形,頭長,錐形,其長大於體高,吻部顯著突出,口前吻部較長,口下位,深弧形。須1對。鱗片較小,呈長圓形。胸部鱗片極細小,埋於皮下。側線完全,平直。背鰭無硬刺。胸鰭末端不達腹鰭起點,肛門位於腹鰭基部與臀鰭起點的中點,臀鰭短,尾鰭分叉。體背部暗黑,腹部白色,背、尾鰭灰黑,其他各鰭白色。

棲息特性:為底棲性魚類,一般生活於江河底層,喜流水。

食性:雜食性魚類,主要食物是底棲無脊椎動物,如搖蚊幼蟲等水生昆蟲或藻類,也食軟體動物。全年不停食。

繁殖期:5~6月。

分布:金沙江、雅礱江、長江、岷江、大渡河、沱江、赤水河、嘉陵江、涪江、烏江和大寧河。

保護級別:為長江上遊特有魚類。

#原生魚##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實現長江特有魚類長鰭吻鮈人工繁育
    原標題:中國首次實現長江特有魚類長鰭吻鮈人工繁育    新華網宜昌4月28日電(記者李思遠梁建強)經多年研究探索,世界首次人工繁殖長鰭吻鮈近日在長江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金沙江珍稀魚類放流站獲得成功。   長鰭吻鮈俗稱土耗,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幹支流水域,為金沙江特有魚類。
  • 我國首次實現長江特有魚類長鰭吻鮈人工繁育
    我國首次實現長江特有魚類長鰭吻鮈人工繁育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28 16:00 來源: 新華社新華社宜昌4月28日電(記者李思遠、梁建強)經多年研究探索,世界首次人工繁殖長鰭吻鮈近日在長江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金沙江珍稀魚類放流站獲得成功
  • 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圓口銅魚
    圓口銅魚圓口銅魚Coreius guichenoti(Sauvage et Dabry)俗名:方頭、水密子、麻花魚分類地位:鯉形目-鯉科-鮈亞科-銅魚屬識別特徵:體長,頭後背部隆起,前部圓筒狀棲息特徵:為江河流水性底層魚類,喜流水生活。食性:雜食性魚類,一般以底棲動物、魚苗或植物碎屑為食。繁殖期:4~7月。分布:分布於金沙江、雅礱江、長江、岷江、大渡河、沱江、赤水河、嘉陵江、烏江和大寧河。經濟價值:為長江上遊地區重要的經濟魚類。
  • 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圓口銅魚實現大規模放流
    圓口銅魚(Coreius guichenoti)又叫水密子、出水爛等,隸屬於鯉形目(Cypriniformes)鮈亞科(Gobioninae)銅魚屬(Goreius),為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已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極危」分布於中國長江上遊幹支流和金沙江下遊以及岷江、嘉陵江、烏江等支流中
  • 新華社客戶端:重慶舉行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活動
    新華社客戶端重慶11月27日電(記者陳青冰)11月27日,重慶林業局和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等多家單位一同在江津米幫沱碼頭開展以「關注魚類保護,共建和諧家園」為主題的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和宣傳教育活動。
  •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調研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12月9日訊 12月1日,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包建華一行調研指導長江上遊珍稀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敘州段工作。調研組一行首先聽取了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人的工作情況匯報,隨後對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金沙江段進行實地調研,充分肯定敘州區抓實保護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修復長江水域生態環境的工作,還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江「清淨」、予長江水生生物一片「淨土」、賦兩岸群眾享一域「生態」、促自然與社會一場「和諧」的做法和成效,就做好下步工作提出要求:一要在機構改革後對自然保護區職能交錯,保護區管理機構定位一定要清楚
  • 重慶三方協同開展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區生態修復與法治教育...
    11月27日,重慶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和江津區人民法院、江津區林業局在江津區人民法院會議室籤訂了《生態修復和法治教育協作框架協議》。市林業局總工程師李輝乾、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專委田忠曼、江津區人民法院院長曹天明出席籤約儀式。
  • 700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苗 在長江「安家」!
    胭脂魚、巖原鯉、厚頜魴、華鯪……近700萬尾魚苗從江津米幫沱碼頭遊進長江。近日,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生態修復和法制教育協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暨2020年增殖放流活動在江津舉行。
  • 重慶之聲:他們攜手「放大招」,共同推進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及其...
    重慶之聲11月28日訊 11月27日上午,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和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江津區林業局共同籤訂《生態修復和法制教育協作框架協議》,以生態修復為核心,以宣傳教育為手段,共同推進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及其生境的保護修復,積極打造環資審判與法制教育、懲治破壞與注重修復相結合的司法模式
  • 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管護局在威信縣開展...
    為做好珍稀特有魚類救護工作,應對各類突發環境風險,提高風險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切實保護好珍稀特有魚類資源,2020年11月12日,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管護局(以下簡稱「管護局」)在威信縣扎西鎮石坎村赤水河「二龍搶寶」河段開展珍稀特有魚類救護應急演練。
  • 雲南昭通鎮雄縣開展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段...
    雲南昭通鎮雄縣開展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雲南段 )增殖放流2016-04-18 10:4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鎮雄縣漁業站        瀏覽量: 4646次 我要評論 &nbsp&nbsp&nbsp&nbsp2016年2月14日,鎮雄縣農業局在大灣洛甸河開展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25.7萬尾長江珍稀特有魚類放歸金沙江
    25.7萬尾長江珍稀特有魚類放歸金沙江 2020-10-25 1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江七大珍稀特有精靈,您了解多少?
    長江作為母親河,不僅孕育了古老的華夏文明,也滋養了萬象生命。長江擁有各種魚類400餘種,特有魚類180餘種。長江既是青、草、鰱、鱅「四大家魚」等重要經濟魚類的天然種質資源庫,更是諸多珍稀水生生物的避難所。
  • 因為珍稀,所以珍惜!長江這些特有的精靈,你了解多少?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表明,近代物種的喪失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1000倍,比物種形成速度快100萬倍。物種的喪失速度由大致每天1個物種加快到每小時1個物種,這意味著每過1小時,就有1種歷經千百萬年進化的生物從地球上永遠消失。 長江作為母親河,不僅孕育了古老的華夏文明,也滋養了萬象生命。
  • 近700萬尾魚苗「躍」入長江 重點保護珍稀特有魚類 他們在一起努力!
    為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修復和珍稀特有魚類生態司法保護,11月27日上午,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與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簡稱「市魚保處」)、重慶市江津區林業局《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生態修復和法治教育協作框架協議》
  • 2020年金沙江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活動 28.9萬尾珍稀特有魚類放流...
    四川新聞網消息(劉倩 盧進)10月24日,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在敘州區燒瓦沱碼頭舉辦2020年金沙江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活動。上午9點,放流活動開始。工作人員將各種珍稀特有魚類從車上倒入蓄養池,參加活動的嘉賓、市民和工作人員分批次將魚苗放入江中。
  • 保護珍稀特有魚類 10萬尾圓口銅魚放流長江
    新華網重慶9月24日電(陳雨)23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聯合湖北宜昌三江漁業有限公司,在重慶市江津區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段舉行放流活動,將兩單位人工繁育的10萬尾圓口銅魚放流入江。
  • 四川:採取「五大行動」 保護珍稀特有魚類
    為了讓珍稀特有魚類能繼續暢遊水中,四川省通過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高水生生物多樣性,採取「五大行動」,推進漁業資源增殖和修復,使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  開展漁政亮劍2018行動。
  • 4種珍稀特有魚類5種常見魚類,今日入江啦!
    此次增殖放流活動,由市林業局、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等聯合主辦,主題為「關注魚類保護,共建和諧家園」。此次活動參與團體包括林業部門、司法部門、農業部門、公安部門,以及相關社會團體。
  • 24.5萬尾珍稀魚類放流金沙江 長江鱘放流規模刷新紀錄
    昨天,在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附近的碼頭旁,24.5萬尾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被放歸金沙江,進一步補充了魚類野生資源,促進了魚類自然種群恢復和壯大。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管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和三峽集團等單位以及志願者,共放流長江鱘、胭脂魚、長薄鰍、厚頜魴、巖原鯉、圓口銅魚等6種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