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就要到一年一度的萬聖節了,許多商家早已經開始為迎接萬聖節作準備了。
萬聖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的11月1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這也是許多小孩子們一年中最期盼的時刻。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們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他們的口號是trick or treat,意思是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
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也是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聽起來還是非常溫暖和友愛的。
當然最高興的要屬商家,節日經濟一直被商家們看好,為了搭上節日經濟的快車提高銷售額,商家們甚至會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節日,找個藉口讓人們來消費,比如很快就要到來的雙十一。
萬聖節和其他節日相比有幾個特點,一是它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被人們廣泛認可。
二是它有鮮明的節日主題,人們要打扮成各種鬼怪,許多人家會點上象徵節日的南瓜燈,小朋友們們可以名正言順的去找鄰居要糖果,不給糖果就搗蛋。
這讓許多商家們欣喜若狂,無論是糖果銷售商,還是服裝銷售商,還是種南瓜的農戶,都因此極大地獲益,另外許多餐飲行業也會舉辦各種各樣的萬聖節主題的活動,來刺激消費,許多商家們都因此大賺一筆。
以服飾和裝飾品銷售為例,萬聖節是美國僅次於聖誕節的第二大節日,人們在萬聖節糖果、服飾和裝飾品上的支出在10年裡增長了幾乎70%,達到80多億美元。
而且有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在以往沒有萬聖節習俗的亞洲國家,比如日本和中國,萬聖節的市場規模增長極快。
以日本為例,萬聖節是近年來日本年輕人最喜歡的節日,他們對萬聖節的熱衷程度甚至已經超過了情人節。
2011 年日本萬聖節市場規模為 560 億日元,但到了 2014 年萬聖節市場規模就已經翻了一番,超過情人節1080 億的市場規模。
2016 年的萬聖節,光東京澀谷,就有約 100 萬人在街頭開萬聖節變裝party,根據一項對2000個年青人的調查,2017 年他們萬聖節平均預算為 3691 日元(約 218 元)。
近年來中國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年青人對萬聖節的熱情一年比一年高漲,讓它幾乎成為年青人的狂歡節。
萬聖節前夜的商家會使盡渾身解數,從萬聖節主題的商品、套餐到萬聖節Party應有盡有。
即使你不了解萬聖節,如果萬聖節前夜出門,也多半會被地鐵和公共場合們打扮的奇形怪狀的人們吸引。
雖然我沒有找到國內關於萬聖節市場規模和增長率的統計數字,但光靠直覺分析,應該也是非常驚人的,而且會保持長期的高速增長。
因為鋼筋水泥的叢林中,每天辛苦忙碌的人們,積攢了太多壓力,非常需要一個這樣的機會發洩出來,而精明的商家們也不會放過這個斂財的機會。
作為管理者,可以多關注萬聖節相關的創業商機,可以考慮如何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和萬聖節主題結合起來,就像各大舉辦萬聖節主題活動的商家一樣。
作為創業者,可以考慮專門提供萬聖節相關的產品,比如全球最大的節日服飾生產商Rubie’s Costume Co.,靠萬聖節等節日服飾年營業額數億美元。
還可以考慮為有需求的商家,提供萬聖節特色的諮詢和服務,如果你看好萬聖節的市場規模和增速,不妨研究一下還有哪些沒被滿足的需求,找個小而美的方向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