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她,用36年的時間,從少女到為人母,悉心照料著癱瘓在床的父親;她,用逝去的青春書寫了一個大大的「孝」字,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她就是家住逍遙津街道紅旗社區紅星路26號1幢的蔡放,她的佳話在轄區裡廣為流傳。
飛來橫禍:父親因公倒下,10多歲的她承擔起了照顧父親的重擔
父親蔡備1935年出生於上海,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隨後被分配到合肥七中上班,在七中教書20餘載,又被調到九中。但是由於蔡老兢兢業業的教學態度和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深得學生的喜愛,當時的七中校長希望蔡老能夠繼續為七中的學子授課,而蔡老本身也熱衷於教育事業,於是便和校長達成協議,白天在九中上課,晚上在七中為高三學生補習。據蔡放介紹,由於當時師資匱乏,教學條件相對較差,蔡老一周大部分的時間不是奔波於兩個學校,就是用在備課、上課、改考卷、親編高考複習材料上。
1979年註定是蔡放一輩子抹不去的傷痛。超強的工作負荷最終還是擊垮了她父親的身體,一個平常的晚上,蔡老突然腦出血,導致半身不遂,這一切打破了蔡放所有的節奏。14歲的她,似乎一夜間長大了,決定用稚嫩的肩膀扛起這個家,扛起照料父親的重擔。
悉心照料:扛起一個家,為家人撐起一片天
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給她當時還很年幼的弟弟留下了極大的心理陰影,至今還沒有康復,母親的身體也漸漸變差。於是為了幫家人分擔重任,蔡放每天日夜守護在父親的病榻下,堅持每天攙扶蔡老鍛鍊。可是去年的8月19日,蔡老再一次腦出血,雖然從鬼門關撿回了一條生命,但是蔡老卻徹底癱瘓在床,一動不能動,只能靠輸液和鼻飼維持生命。蔡放並沒有退縮,也沒有放棄過給父親治療,她不僅每天堅持餵水、餵藥、餵流食,按摩父親癱瘓的肢體,還要定期的為他吸痰、護理大小便等。
當被問到她的弟弟是否承擔了一部分照料父親的重任時,蔡放眼裡充滿了憐惜之情。據她介紹,自從她父親腦出血,癱瘓在床後,年幼的弟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出現了心理障礙,害怕與陌生人接觸,雖然多次看過心理醫生,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如今四十多歲的弟弟仍然待業,隻身一人,因此蔡放也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弟弟的生活費用。
不離不棄:照顧父親是我責無旁貸的義務
36年來,蔡放一門心思照顧父親,沒捨得穿一件新衣服,也沒捨得吃一口好東西,看著女兒操勞辛苦,母親心裡也很不是滋味。蔡放的母親是這樣告訴筆者的:「其實高昂的治療費用一度讓我想要放棄,因為我女兒是個下崗職工,他們一家子只是靠我女婿微薄的工資維持生活,有時甚至還要給我補貼一點家用。所以我一直很內疚,可是他們一直鼓勵我,讓我不要放棄,要保重身體,照料父親的事情交給他們就好了。」
蔡放多年如一日照顧父親的事跡,鄰居們看在眼裡,也傳在口中。對於生活的考驗,蔡放說,這些年,有政府的幫忙,社區的關心,她相信未來的生活,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