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棗莊市薛城區周營鎮張場村成為國家稅務總局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幫包村,張大川在局黨委的安排下出任張場村「第一書記」。懷著不忘初心的信念,張大川來到張場村,從此這裡也就成為了他的「家」。
聚焦民生,撲下身子搞建設
照明、道路和生活用水是百姓最關心的三個民生問題。由於年久失修,張場村內原有路燈老舊損壞,村民夜間外出都是摸黑;自來水管道老化嚴重,村民經常因管道問題吃不上自來水。
「『第一書記』要真扶貧,撲下身子在村裡幹。」張大川時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他召集村「兩委」集思廣益定策略,積極聯絡相關單位籌措資金,用足用活專項資金,同時最大限度節省開支,依靠技術支持和村民力量實施照明線路和自來水管道改造以及生產路硬化工程。很快,一盞盞節能高效的新路燈在張場村亮了起來,清澈的自來水流進了每家每戶,原本泥濘不堪的生產路也變成了光潔硬實的水泥路,村裡的環境改變了,老百姓的心也亮堂了。「現在我們村的村民天天晚上都有出來散步的,小朋友也出來做遊戲,路燈亮了,村民方便了,他們的心也亮了。」張大川自豪地說。
張場村三面環水,一條河橫貫村中央,利用這個自然優勢發展生態鄉村旅遊一直是張大川的夢想,但80萬的資金投入始終沒有著落。2020年,張場村獲得國家美麗鄉村建設資金50萬元,張大川抓住這次機遇,多方尋求支持,又籌集建設資金30萬元,生態鄉村旅遊項目順利在張場村開工啟動。
張大川(左三)與村民一起修建水泥路
發展經濟,帶領村民真脫貧
如何引導貧困戶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錢致富,實現真脫貧,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老劉是張場村的貧困戶,他的老伴和兒子都因患病喪失了勞動能力,全靠老劉一人支撐整個家。一次偶然的機會,張大川看到村裡的閒置宅基地,突然有了利用它開展種植增收的想法。他經過論證思考,決定動員老劉種植有機蔬菜,並從選擇品種到生產管理全程參與。現在到了銷售季節,張大川又聯繫到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的青年志願者們,通過網上團購方式把採摘的蔬菜銷售一空。「根據目前的市場價格,二分地的黃瓜、三分地的西紅柿,70多天老劉這半畝多地就能收入2500餘元,這對他們一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張大川介紹道。
帶領村民共同致富,是張大川始終不忘的使命。大棚是張場村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村裡現有的2700畝耕地有1800畝種植了蔬菜大棚,但由於長期採用傳統方式,種植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一直上不去。為此,張大川主動聯繫山東省科技廳,在張場村建起了「科技驛站」,定期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到村指導,幫助村民開展多元化種植,努力增產增收。
毛豆銷售季節到來,張大川(左二)與村民加班加點清洗毛豆
扶危濟困,全力幫扶貧困戶
2019年8月11日,颱風「利奇馬」攜風帶雨來到張場村,村裡大棚受災嚴重。張大川第一時間尋求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幫助,租賃挖掘機迅速趕到現場,進行24小時排水洩洪,幫助村民開展生產自救。颱風來臨當天,張大川還走訪了村裡所有的貧困戶,安全轉移了住在危房裡的王秀榮老人。災後,張大川又多方籌集資金,為王秀榮老人建造了兩間新房,並邀請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青年志願者定期來到村裡,對老人的日常生產、生活進行幫扶。
一直以來,困難群眾的生活始終牽動著張大川的心。在他的工作日記裡有這樣一段話:「今天到一個貧困智障戶家裡走訪,當我親手把棉服遞到他手裡時候,他穿上新衣服高興得手舞足蹈,臉上蕩漾著孩童般的笑容,還告訴我『衣服好看暖和』。我的眼睛溼潤了,回到辦公室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張場村現有貧困戶77戶、貧困人口164人,張大川到村後積極落實「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在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的支持下,竭力幫扶救助村裡的貧困戶,經常給貧困戶送衣物、給困難兒童捐書捐款,盡己所能改善著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
颱風「利奇馬」過後,張大川(左一)與村民一起進行排水洩洪
守土盡責,堅守戰疫第一線
2020年新春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正月初二一早,天還沒有亮,張大川就帶著「防控從快從嚴、寒夜值守張場」的戰疫誓言和自己的隨身衣物趕到了村裡,迅速投入到了張場村戰疫的第一線。
戰疫期間,張大川吃住在村,累了困了就在村委會值班室眯一會兒,餓了就用泡麵打發掉一日三餐。眼裡布滿了血絲、耳朵勒出了深痕、嘴裡冒出了水泡,還有對家人的想念和牽掛,他都默默地承受著。他向全體村民立下誓言:「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會始終堅守疫情防控第一線,疫情不退我不退!」
然而,這句鏗鏘堅定的誓言背後,飽含著張大川對家人的深深愧疚。就在張大川堅守在張場村疫情防控一線的時候,他居住的小區因為出現確診病例被封,他的愛人、孩子和80多歲的父親被隔離在家。雖然心急如焚,但張大川還是選擇了堅守,除了每天給家裡打一個電話報平安,他幾乎沒跟家人聯繫過。「你一定要堅持下來,和老百姓一起努力,打贏這場戰疫」,面對視頻通話中83歲老父親的叮囑,張大川這個曾被評為孝老敬親棗莊好人的男子漢忍不住潸然淚下。
疫情防控期間,張大川(右一)對全村408戶逐一走訪排查
一句「守土就要盡責」催生了張大川幹事創業的勁頭,一句「讓老百姓滿意」堅定了張大川不忘初心的信念。將「第一書記」的事情做好,帶領全村老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張大川正用樸實的行動、靚麗的成績,在張場村唱響著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奮進之歌。
【攻堅扶貧】山東脫貧攻堅一線的「稅務力量」
【走向小康】視頻:我們的村子有點「甜」
【走向小康】視頻:夏日的「西瓜醬」 就是家的味道
【攻堅扶貧】稅徽映照扶貧路——菏澤市稅務局「第一書記」王景生扶貧紀實
【攻堅扶貧】特色種植「敲開」致富門——臨邑縣稅務局「第一書記」劉炳山扶貧紀實
【攻堅扶貧】心繫百姓 真情扶貧——鄆城縣稅務局「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紀實
【攻堅扶貧】小康路上的「稅月情懷」——東營區史口鎮西商村「第一書記」燕全亮
【攻堅扶貧】俯首甘為孺子牛 ——陽信縣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王惠國
【攻堅扶貧】黨建引領 產業幫扶 照亮鄉村脫貧路——平陰縣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孫宗傑
【攻堅扶貧】「三步走」助力脫貧致富「三級跳」——沂源縣稅務局「第一書記」李軍扶貧紀實
【攻堅扶貧】泰安稅務:脫貧攻堅中的「稅務藍」
【攻堅扶貧】讓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壽光市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王興元工作紀實
【攻堅扶貧】扶貧路上的「心」力量——日照市東港區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王培嶺
【攻堅扶貧】用腳步丈量脫貧攻堅路——樂陵市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楊建強
【攻堅扶貧】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濰坊市稅務局「第一書記」張曉明
【攻堅扶貧】山楂樹下扶貧情深 舊村新貌見證初心——濟南市歷城區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趙冬
【攻堅扶貧】把實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裡——菏澤市稅務局「第一書記」王安貴扶貧日誌裡的「扶貧故事」
【攻堅扶貧】唐書記的「三本經」 ——棗莊市山亭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唐新春
【攻堅扶貧】寄情鄉村 傾心為民——菏澤經濟開發區稅務局駐鄆城縣程屯鎮張辛莊村「第一書記」李冬華扶貧紀實
【攻堅扶貧】致富路上黨旗紅————棗莊市嶧城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付道峰
【攻堅扶貧】做好村民的主心骨——軍轉稅務「老兵」張欽迎「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棗莊市稅務局
編發: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