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冷戰以來,印度一直是俄羅斯重要的軍售合作夥伴。包括海陸空三軍在內,印度現役軍隊裝備的很多武器都是俄制裝備。然而,這種看似處於「蜜月期」的「軍事同盟關係」,實則完全是建立在商業利益基礎上的。俄羅斯塔斯社12月15日就報導,儘管印度近年來先後從俄羅斯採購了價值數百億美元的軍火,但俄羅斯卻「收完錢不辦事」。印度政府滿心期待藉助軍火交易來獲得俄羅斯在政治、外交上的支持,俄羅斯人卻絲毫沒有理會。一些印度政府高層和媒體甚至指出,俄羅斯已經完全倒向了印度的競爭對手。
客觀來說,俄羅斯在對印軍售方面的確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在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軍隊一直保持使用俄制裝備的傳統。另一方面,儘管印度在軍售市場不惜重金,但相對來說,無論是美式裝備還是西方各國的裝備,其價格普遍過高。以法國為例,達索公司以87億美元的高價向印度出售36架「陣風」戰鬥機,四代機的單機價格遠遠超出了五代機F-35。此外,印度很多時候有錢也無法買到心儀的武器裝備。特別是在看到同處亞洲的日韓先後獲得F-35戰機之後,印度政府也多次向美國提出申購,卻始終未能如意。綜合上面的分析,印度選擇俄羅斯作為軍售合作夥伴,能夠用相對低廉的價格迅速提升軍事實力,的確是不錯的選擇。
對於俄羅斯來說,與印度的軍購合作同樣意義重大。因為一直以來,俄羅斯經濟始終無法支撐軍工產業。俄羅斯本土很多軍工企業和研發機構要想持續獲得穩定的預算,很大程度上需要藉助對外軍售。甚至,軍火貿易還成為俄羅斯近年來創收外匯的重要渠道。印度作為俄羅斯進入21世紀以來最大軍貿合作對象,有資金又有需求,自然獲得了來自政府層面的支持。不過,這種支持也僅僅局限於「做生意」這一層面。
甚至,在歷次軍售合作中,俄羅斯還一次次挖坑埋雷,從中賺取最大利益。以今年7月來說,俄羅斯對印出售33架戰機,總價值24.3億美元。消息傳出後,一些人以為俄羅斯是選邊站,其實不然。
而觸動印度政府官員和媒體神經的,或許是俄羅斯同時與中國、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保持軍貿合作關係。就在中印邊境局勢日益緊張之際,俄羅斯也無視印度政府的反對,堅持向中國出售包括米-171直升機在內的大批裝備。要知道,米-171的火力堪比美制「阿帕奇」,並且非常適應高原作戰環境。在這樣敏感的時間節點,俄羅斯對中國的這次軍售無疑十分重要,也讓印度方面認為,這背後帶有某種政治色彩。
事實上,除了保持與「客戶」的良好的軍事合作關係之外,俄羅斯的軍火生意基本是來者不拒,就連印度的鄰國死敵巴基斯坦也是其重要客戶。同樣是在今年7月,俄羅斯在向印度大肆推銷軍火的同時,也不斷向巴基斯坦示好。甚至,俄羅斯政府還主動接觸巴基斯坦代表,並且直接取消對巴基斯坦的武器禁運條例。據印度媒體報導,俄羅斯和巴基斯坦的軍售談判涉及面非常廣,此前出售給印度的蘇-30MKI戰機、S-400防空系統等裝備,同樣可以無條件出售給巴基斯坦。面對印度政府的抗議和指責,戰鬥民族也始終雲淡風輕。一句話,哥就是一個生意人,印度人想得太多了!(舍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