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第一朵罌粟花(遠離毒品,珍惜生命)

2020-12-15 社會咋談

金三角不僅出產上好的大煙和高純度的海洛因,同時因當年泰、老、緬各國的一些民族武裝和其他政治組織常在此出沒,毒品與政治、民族獨立和販毒武裝交織在一起,上演了一幕幕影響世界的鬧劇。

金三角與哥倫比亞、阿富汗與伊朗交界的金新月並稱為世界毒品三大生產基地。人們比喻其與罌粟毒品的關係,猶如人身血與肉的關係,深深侵入了金三角人文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金三角不僅出產上好的大煙和高純度的海洛因,同時因當年泰、老、緬各國的一些民族武裝和其他政治組織常在此出沒,毒品與政治、民族獨立和販毒武裝交織在一起,上演了一幕幕影響世界的鬧劇。

最初的金三角指泰國、寮國、緬甸交界處的那一小塊土地——原指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與湄賽河交匯處的三角洲。關於「狹義金三角」的人口總數,一般認為共有3000多個村寨,100多萬人口,但確切數字誰也弄不清楚。這塊三角洲土地肥沃,一年幾熟,物產豐富;每年三四月份,莊稼一片金黃,金三角最初因此得名。現在,人們對金三角「金」字的理解,是指這裡出產的毒品為毒梟們撈取了以恆河沙數計的美金。

泰國清萊府位於清邁以北,是「狹義金三角」的起點,坐落湄公河畔,自古以來就是泰國北部的重鎮,據說最早是由泰國的曼格萊王於1262年建立的。在它的領地內,有這樣一個地方可以一眼望見泰老緬三國,這個地方就是清萊府的清盛,站在清盛北望,它的左邊是緬甸,右邊是寮國(寮國)。這裡是狹義金三角的腹心之地。

國民黨殘軍從雲南逃出邊境後強行進入緬甸、泰國,最高指揮部就設在離清盛很近的美斯樂,當時這個地方叫「和平村」,又稱「自立村」,是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地方。如今的美斯樂,全村僅有八九百戶人家,六七千人,主要居民是當年國民黨軍殘部的第二、三代人,原殘軍官兵多數已經亡故,目前在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

真正的毒窩變成了「廣義金三角」。在美國國家緝毒署標有地理坐標的東南亞地圖上,發生變化後的大金三角範圍包括緬甸北部的撣邦、克欽邦,泰國的清萊府、清邁府北部及寮國的琅南塔省、豐沙裡、烏多姆塞省,越南的萊州省,總面積超過20萬平方公裡。在這一帶以種植罌粟為生的各國人口超過一千萬人,主要分布在薩爾溫江流域至湄公河流域大約20萬平方公裡的三角形地帶,由兩條邊線連接的三角頂端已直指緬甸和印度邊境地區,三角形內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稱為「中國抗戰輸血運輸線」的史迪威公路北線。原來的金三角形變成了一個「像傾斜了的寶塔狀」,整個寶塔橫亙在泰國、寮國、越南和緬甸,塔身的70%在緬甸。

目睹金三角這罪惡的淵藪,人們不禁要探究:是誰首先把罌粟的種子撒向了金三角?使這塊幾乎一直與世隔絕、根本不知鴉片為何物的「世外桃源」變成了今日的毒窟?西方學者研究得出的結果是——英國人。早在1824~1826年第一次英緬戰爭英國剛開始侵入緬甸不久,東印度公司便把大量的罌粟種子運進了撣邦;1886年1月英國吞併緬甸全境後,強迫撣邦人民大規模種植罌粟,鴉片產量亦十分可觀。英國殖民者曾把這裡生產的鴉片大量運到中國銷售,牟取暴利。此後,罌粟花便在撣邦地區一直盛開,並一度蔓延到緬甸的克欽、克耶、曼德勒、勃固、實皆、馬圭等邦。

英國殖民者是金三角罌粟的最早播種者。當時,臭名昭著的東印度公司是1600年經英女王伊莉莎白一世頒發特許狀,由一群大商人組成的。17~19世紀,東印度公司是英國同中國、印度、荷屬東印度(今印尼)和日本等亞洲國家進行貿易的開路先鋒。它把茶葉、瓷器、印度印花布和咖哩等日常食品和日用品運到歐洲,並取得同亞洲貿易的壟斷權。但自18世紀起,他們就開始傳播鴉片種植與銷售毒品。到1948年緬甸重獲獨立時,鴉片種植已遍布了整個撣邦高原和中國、泰國、寮國部分邊疆地區。英國殖民者在金三角犯下了嚴重罪行。

從那時候起,局部的、大面積的、衝突規模或大或小的「鴉片戰爭」此起彼伏。1729年,不堪毒害的清朝政府首次發出禁吸鴉片的禁令,又於1743年發布禁止栽種罌粟的禁令。1796年、1800年先後嚴令禁種罌粟,但都阻擋不了英殖民主義者不斷向中國販賣鴉片。1840年,中英兩國還為此爆發了一場世界歷史上著名的鴉片戰爭。那時英國人輸往中國的鴉片主要是在印度和英屬緬甸種植的。從1767年始有記載,到1824年英入侵緬甸止,共57年,每年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總計228000箱。一直到1915年,英國人仍在向中國輸出鴉片。看到英國人從鴉片貿易中獲得巨額利潤,法國人也垂涎三尺,便組織印度支那的富商大賈,從金三角向自己控制下的越南、柬埔寨和寮國三國大規模販運鴉片,抽取巨額稅金。以後乾脆直接派「專家」到越南、寮國北部地區,向苗、瑤、佬、傣等土著居民傳授罌粟種植,鴉片收割、提煉和銷售等方面的技術知識,使這些地區的鴉片生產迅速發展起來。和英國一樣,法國從鴉片販賣中掠奪了巨額金錢。據統計,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從印度支那獲取的金錢總額中有一半來自鴉片貿易。

法國為20世紀惟一公開販毒的西方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殖民者重返印度支那,為了對付共產黨,他們和當地的部落酋長再次聯合起來。雙方合作的一個重要條件是:法國人購買土著民族生產的鴉片,而酋長們則答應"協助"法國人攻擊共產黨。這樣,在寮國西北部地區,即金三角中屬於寮國的那一部分,罌粟種植和鴉片貿易依然保持著「繁榮局面」。為了籌措資金,法國殖民當局向一些商人發放鴉片專賣執照,由他們定期向殖民當局繳納稅金。由於英國的鴉片貿易停止和中國人民的覺醒,鴉片來源困難,法國人於是選擇在越南西北部和寮國(寮國)廣為種植,並派出專家到苗族地區傳授種植技術。由於當時戰火四起,鴉片運不出去,法國人在西貢就地公開銷售,這是20世紀西方文明史上一大另類奇觀。

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幫助南越吳庭豔政權作戰,填補了法國人撤出印度支那後留下的「真空」。美國政府如法炮製,派遣中央情報局官員,幫助寮國山地民族(主要是苗族)中的反共酋長們訓練、組織武裝,發給精良武器,拉他們打擊越共。在美國答應購買他們種植的鴉片後,才換得山地民族的支持。最初,美國把收購的鴉片運回國內提煉成麻醉藥品,供醫療部門使用。但面臨供大於求無力「消化」後,美國開始與毒梟合作,雖不直接插手銷售,卻交給毒梟們轉而向東南亞各國和其他地區推銷。這樣,在東南亞地區就陸續出現了許多販毒集團。在鴉片收割季節,他們匯集金三角,瘋狂收購。而在越南作戰的美國士兵為了尋求刺激,也大量吸食毒品。而且除自己吸毒外,還利用種種便利條件把毒品夾帶回國,以販養吸。一時間,越南的西貢竟成為東南亞最大的毒品集散地。東西方意識形態交戰的惡果首先報應在這些駐越美國大兵身上,然後他們又把「白色魔鬼」帶回了美國。

由於法國人的早期推廣,美國人在60年代初接手,鴉片再度泛濫緬北地區,金三角的鴉片開始瘋長蔓延。

金三角生產的各類毒品悄無聲息地流入世界各地,使整個世界不得安寧。一般專家認為,金三角的罌粟種植面積達67000公頃,其中緬甸最大,多達6萬公頃左右;泰國和寮國各為3500公頃。一般年產鴉片1200噸左右,有的年份高達1500噸。緬甸種植面積大,產量自然就高,年產量在900~1200噸左右;寮國年產量為200~300噸;泰國產量相對不多,僅35噸左右。在金三角地區,鴉片貿易是一樁公開的買賣,任何人都可以像購買其他日用品一樣在集市上買到鴉片。

60年代以前,從金三角走私的多為未經提煉的生鴉片。此後,走私出去的主要是海洛因,因為從鴉片中提煉出的海洛因(約每10噸鴉片可提煉1噸海洛因)既可吸食又可注射,體積小便於藏帶,適合走私販運,在西方國家十分暢銷,而且價格昂貴。金三角出產的毒品中,每年有50~60噸海洛因走私到東南亞和美國等地。為了將毒品運出,毒販挖空心思,想出許多妙法:如藏在豆芽清洗機裡,塞進瓷塑像裡,密封在馬口鐵罐裡再貼上荔枝罐頭標籤,或者把毒品縫進出口的金魚肚子裡。還有的把毒品裝進保險套吞咽到肚子裡,更有利用肛門或女性身體藏帶的,還爆出在其出口的柚木中鑽洞鏤空藏毒販運到廣東的大案。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

【摘自:《解毒金三角》 趙世龍/著 經濟日報出版社 《書摘》2003年9期】

相關焦點

  • 罌粟之海重返「金三角」,毒品傾銷擴大「顧客群」
    緬甸撣邦南部貴概鎮(Pekon)附近一處罌粟園,數名緬甸男子正從罌粟花裡提取生鴉片。大規模返貧導致「金三角」毒品捲土重來;新一輪產量的激增又導致單品價格大幅下降,這讓毒品更容易在中下層社會傳播。2019年3月31日一次跨國執法行動中,緬甸破獲1737公斤的冰毒,總市值近2900萬美元。「這是今年以來,我們破獲的最大一起毒品走私案。」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緬甸全國毒品控制部門的一名官員難掩欣喜與驚訝之情。
  • 毒品交易泛濫的金三角,毒梟如此猖狂不是沒有道理的
    毒品的危害有多大,看過滿清後期那些躺著吸大煙的照片就知道,一個個萎靡不振的樣子,眼神呆滯,看著都讓人後怕,而且一些人沉迷鴉片後,傾家蕩產也要吸上一口,嚴重的甚至六親不認,連自己的老婆孩子都可以賣給別人,來換取錢去買鴉片,所以這種損害身心健康的毒品危害有多大,中國也是很有發言權的,為此中國在這方面一直都是抓得很嚴的
  • 金三角毒品回潮 新型毒品嚴重威脅中老泰三國
    一些熟悉當地情況的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金三角」地帶,政府反毒機構的控制力僅局限在城鎮,鄉村仍然有不少地區種植罌粟,毒品加工廠主要在一些少數民族武裝控制區內,生產出毒品後會被運往與中國、泰國接壤的邊境地區。
  • [法治在線]花謝「金三角」
    [法治在線]花謝「金三角」 100多年來,金三角地區罌粟花開花謝,槍聲此起彼伏,佔整個世界70%以上的鴉片產量攪得周天寒徹,金三角成為了世界上最惡名昭著的毒品原產地,也成為了對中國威脅最大的境外毒源地。
  • 想到金三角就想到毒品,百年之前是東南亞糧倉,誰讓罌粟長滿山?
    這部電影大概的內容就是我國緝毒人員與金三角毒梟對決的故事,而在這部電影中,關於金三角的描述讓我印象深刻。彭于晏扮演的臥底對張子涵扮演的緝毒大隊長,講述金三角的前世今生,似乎在那個地方,毒品就是金三角的另一個稱呼,然而就我了解歷史卻有些不同。
  • 2019「活體罌粟禁毒展覽」 罌粟花果引人矚目
    5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舉辦的2019「活體罌粟禁毒展覽」上,圈在鐵柵欄內展出的罌粟花、果活體展品引人矚目。作為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系列活動之一,本次展覽旨在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的禁毒意識,引導公眾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展覽將持續至5月20日,結束後所有展出的毒品植物將由公安部門統一銷毀。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5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舉辦的2019「活體罌粟禁毒展覽」上,圈在鐵柵欄內展出的罌粟花、果活體展品引人注目。
  • 「金新月」超」金三角」 阿富汗成毒品交易老大
    「金新月」超」金三角」 阿富汗成毒品交易老大 在過去的一年中,那些著名的毒品傳統產地,如亞洲的「金三角」地區和南美的秘魯,其毒品生產和交易活動都呈下降的趨勢,但阿富汗地區的海洛因毒品市場卻在飛速發展,急速向中亞、俄羅斯和東歐地區擴散。
  •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禁毒宣傳無死角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四、我國《刑法》規定的毒品犯罪的罪名有哪些? 1. 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第347條); 2. 非法持有毒品罪(第348條); 3.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第349條); 4.
  • 「金三角」「金新月」仍是入境毒品的主要來源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6月17日,國家禁毒辦發布《2018年中國毒品形勢報告》。記者發現,我國境內的毒品主要來源地,仍是「金三角」「金新月」地區。「金三角」毒品滲透加劇,種植近60萬畝罌粟據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與緬甸中央肅毒委員會、寮國禁毒委員會合作開展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至2019年生長季,緬北、老北地區罌粟種植面積共56.3萬畝,同比下降2.5%,可產鴉片500多噸。
  • 除了熟知的金三角、金新月,中國的毒品來源地還有哪些?
    金三角金三角曾經是全球非法種植罌粟的最大毒源地,也是我國雲南、廣西、貴州,以及大部分南方省份海洛因的最大供應地。近幾年,由於中國聯合金三角各國,特別是緬甸,採取「罌粟替代種植」政策,出錢補貼當地農民種植其他農作物,金三角罌粟種植面積已經在逐年減少。
  • 緬甸佤邦毒品產區禁種進展:罌粟田種經濟作物
    緬甸佤邦地區是金三角毒品的主產區,其罌粟種植歷史已近120年,據估計其每年毒品的產量佔金三角總產量的85%以上。1996年12月,被美國《時代》周刊稱為毒品王國君主的佤邦聯軍總司令鮑有祥對外宣布,佤邦將在2005年6月實現全面禁種罌粟,並以自己的人頭擔保。
  • 金手指講:緬北風雲5殘軍、毒品、金三角
    金手指講:緬北風雲5殘軍、毒品、金三角1950年2月20日雲南解放,也是在這一天,灣灣殘軍第8軍237師709團長李國輝,第26軍298團長譚忠,率1000多名殘軍從雲南西盟佤山進入緬甸北部小勐棒地區,在這裡重新組編一個小分隊,取名「復興部隊」在當地盤踞下來。
  • 金三角如何成為毒品天堂?現今紅燈區和賭博也成為重要產業
    ▲吸食鴉片弱國弱民英國殖民者在緬甸撒下了第一把罌粟的種子,每到罌粟還未開花的時期,緬甸山民便拿著小刀在罌粟的果殼上割出一道口子,收集流出的白色汁液,並將汁液烘乾做成鴉片。英美法就是攪亂世界的三坨臭狗屎,金三角成為毒窩,當然也少不了美國的助攻。二戰結束後,法國從越南、柬埔寨及寮國撤出,美國接了盤。因為當時紅色革命武裝在中南半島的各個國家都有活躍,作為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最積極的美國當然不能坐視不管。於是便與當地的部族商量,美國幫這些種植罌粟的部族銷售毒品,這些部族動用武裝力量去剿滅活躍在本區域的紅色武裝。
  • 金三角、金新月……中國吸毒人員毒品來自何處
    如此規模的吸毒人員,毒品都來源於哪裡?  國家禁毒辦主任劉躍進稱,中國毒品來源於境外毒品輸入和國內毒品製造,主要種類包括以海洛因為代表的阿片類毒品、以冰毒片劑、冰毒晶體、氯胺酮為代表的合成毒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質。  其中,海洛因和冰毒片劑主要來源於「金三角」地區,「金新月」(位於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的邊境歐亞大陸的交界處,地形近似新月)海洛因、南美古柯鹼也有部分流入。
  • 罌粟花很美,但不可隨意種哦!
    罌粟花很美,但不可隨意種哦!法條連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條規定:非法種植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強制剷除。溫馨提示1.罌粟是提取毒品海洛因的主要原植物,和大麻、古柯並稱為三大毒品植物。它具有麻醉性,通過刺激神經系統起到鎮痛的作用,但長期使用罌粟容易成癮、慢性中毒,嚴重危害身體甚至危及生命。
  • 六旬農婦種植罌粟獲刑六月!看看除了罌粟還有哪些毒品原植物
    法院認為,蘇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罌粟,其行為已構成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公訴機關指控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罪名成立;被告人蘇某犯罪後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認罪態度較好,且情節較輕也有悔罪表現,依法可以從輕處罰。遂做出如下判決,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六個月,並處罰金一千元。
  • 國際禁毒日|關愛生命,遠離毒品
    國際禁毒日|關愛生命,遠離毒品 2020-06-28 16: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新月"毒品向中國滲透 危害將超過"金三角"
    靠近我國西北邊疆的「金新月」是世界三大毒品產地之一,長期以來對我國構成潛在威脅,現在突然變成了現實危害。新疆公安廳負責禁毒工作的副廳長劉克勤皺著眉頭對前往新疆採訪的《環球時報》記者說,隨著金三角的毒品輸出呈下降趨勢,金新月毒品對中國的危害勢必超過金三角,這個方向上的禁毒形勢非常嚴峻。
  • 非法種植罌粟等毒品原植物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我國法律明令禁止種植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毒品原植物危害大,罌粟不是蔬菜,也不是鮮花。種毒違法,種毒必鏟,種毒必究。答:因為罌粟是製取毒品的重要來源,從罌粟蒴果上提取的汁液,可加工成鴉片、嗎啡、海洛因等,因此,罌粟這一美麗的植物也被稱為「惡之花」,所以在我國是被禁種的。
  • 【第432期】以案說法|無知!七旬老人非法種植罌粟700餘株獲刑
    種植花卉美化環境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花看似鮮豔美麗,卻是萬萬不能種植的「毒花」,一旦種了就要惹來麻煩,甚至觸犯刑法,讓自己面臨牢獄之災。近日,監利法院就審理了一起涉毒品犯罪案件,年逾七旬的被告人終因犯非法種植毒品原植物罪獲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