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海澱法院發布公告稱,該院受理了一起手遊《聖鬥士星矢:重生》被訴侵權案,完美世界起訴縱遊公司、蛙撲公司、指點公司和當樂公司在手遊《聖鬥士星矢:重生》的開發、運營和發行中侵權,索賠1000萬元。
有意思的是,就在此前的9月20日,完美世界曾發表公告,稱旗下手遊《聖鬥士星矢》將在10月30日停運。該公告中,手遊運營團隊公布的停運原因為「與版權方DeNA的合作即將到期」。
版權合作到期和版權官司僅是前後腳的節奏,其背後則隱藏著一個關於《聖鬥士星矢》這個超級IP的羅生門。
一筆糊塗帳
據了解,《聖鬥士星矢》手遊由DeNA授權、東映監製、完美遊戲旗下百戰工作室研發。2014年12月19日,遊戲開啟全平臺正式公測,距離發布停運公告641天。當天完美世界旗下的老虎論壇就出現了3595條關於聖鬥士星矢的帖子,並且有不少人都表示將提起訴訟,要求賠償。
而在停運事件發生後,完美世界卻將縱遊等四家公司以侵權的名義訴至法庭,背後的原因耐人尋味。
「完美公司宣稱,經合法授權取得《聖鬥士星矢》系類動畫片在中國境內改編手機遊戲的獨佔權利。可手遊《聖鬥士星矢:重生》早在今年5月11日就在全平臺首發上線,為何完美遲至與版權方合作即將到期之時,才來維權?」業內人士據此認為:類似這樣維護版權的官司往往曠日持久,且收效甚微,主要是起到一個敲山震虎的作用。可對完美來說,即將失去聖鬥士IP的版權合作,意義更加不大。
其實,遊戲圈內人士也難免霧裡看花。就在法院受理訴訟的第二天,署名「聖鬥士星矢重生GM」的官方帳號在該遊戲專區論壇中發布了題為《關於遊戲下架、停運以及版權相關問題的聲明》,以「嚴正聲明」的字眼,高調宣布該遊戲「由東映動畫正版授權,車田正美親筆監修,擁有《聖鬥士星矢:重生》手遊開發及運營的完整版權,並未涉及任何版權來源或停運下架方面的問題」。
耐人尋味的是,這樣的言辭,恰恰與完美在維權中的官方表述針鋒相對。完美指責「縱遊公司、蛙撲公司、指點公司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擅自開發、運營手機遊戲《聖鬥士星矢:重生》,在該遊戲中大量使用《聖鬥士星矢》系列動畫片元素,嚴重侵害原告著作權。當樂公司在發行遊戲《聖鬥士星矢:重生》的過程中,使用『正版授權』『車田正美親筆監修』『大受好評的手遊《聖鬥士星矢》熱血重生,為答謝玩家支持,年度大作《聖鬥士星矢:重生》重燃來襲』等言辭來誤導用戶,使用戶將兩個遊戲混同,誤以為是原告遊戲的升級版」。
誰才真正擁有授權呢?羅生門的大幕下其實是暗戰。
利益之下的超級IP
一個簡單的事實或可讓這場混亂的口水戰變得清晰,上海縱遊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還有一個名稱,即DeNA中國分公司,也就是在完美版聖鬥士手遊停運風波中那個不再合作的版權方。
而DeNA拒絕續約的緣由中,自家中國分公司開發了聖鬥士IP的手遊,或許是關鍵因素之一。而有遊戲媒體據此認為,這場羅生門的關鍵將落在「版權方是否給了完美世界IP改編手遊獨佔權利,而在此授權下DeNA另行開發上線遊戲是否違法」之上。
但似乎參與到這次遊戲版權羅生門裡的還有另一個隱藏角色:騰訊。
9月初,筆者曾經收到過一封來自騰訊的調查問卷,主題就是「最希望看到怎樣的《聖鬥士星矢》手遊」。一個遊戲動漫業共知的事實則是:2013年1月,騰訊遊戲與日本頂級動漫企業集英社、知名遊戲廠商萬代南夢宮達成戰略合作,獲得了《火影忍者》《航海王》《龍珠》《聖鬥士星矢》等11部漫畫的電子版發行權,並且現已經推出了《火影忍者》《龍珠》的頁遊或手遊。
這是否是騰訊遊戲也將發布自己的《聖鬥士星矢》遊戲的信號彈呢?有一點亦需要注意,完美強調的是其改編遊戲的IP為《聖鬥士星矢》系列動畫片,集英社擁有的則是漫畫版權,而上海縱遊所宣稱其《聖鬥士星矢:重生》擁有東映動畫正版授權,也應為動畫版權。
「換言之,若騰訊遊戲能夠合法地通過漫畫版權進行遊戲改編,則非但可以出品《聖鬥士星矢》,亦可順手給上海縱遊和南夢宮萬代聯合研發的手遊《航海王》增加一個同超級IP的競品。」長期從事IP遊戲開發的王華如是說。
另據資料顯示,儘管在日本,一個IP往往由多個版權方共同擁有,但遊戲廠商尋求授權並不需要同時與多個版權方進行談判。因為日本絕大部分的版權方,都會在開啟談判後聯合相關公司一同成立授權委員會,統一進行合作會談和實際操作。因此,只要聯繫到一家版權方,即可開啟授權合作事宜。
遊戲圈內人士則透露,在很多時候,獨家授權往往只是宣傳的噱頭。實際上,日方傾向「版權金+收入分成」的合作方式。由於不存在獨家授權,所以熱門IP出現多方授權並不鮮見。其中最為典型的恰恰是《航海王》,早在2014年該IP在中國就有三家企業獲得授權,分別是DeNA中國、中手遊和廣州葉遊。但日方為了保證代理方的利益,在推出時間和遊戲類型上進行了差異化。
超級IP正在光芒消退?
完美世界的維權卻難掩其無法引爆聖鬥士「小宇宙」的失落。
完美世界2016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端遊收入為10.74億元,佔總營收的50.81%,手遊收入為6.44億元,佔總營收的30.46%,可主要收入來源的前幾款遊戲裡沒有《聖鬥士星矢》,無論是完美開發的端遊還是手遊。
業界據此猜測,或因收益不佳而導致了此次版權暗戰的兩種可能:其一是完美沒有全力爭取授權延期,其二是DeNA覺得分成太少而不再續約。
或許完美在運營聖鬥士這個超級IP上的蹉跎,並不能代表整體趨勢。如擁有大量日本國民動漫IP授權的騰訊,其開發的《火影忍者》手遊成為騰訊今年第一季度遊戲收入增長的主要來源之一。在完美世界的財報上,《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倚天屠龍記》三款金庸系超級IP手遊的貢獻也是榜上有名。此外,據人民網遊戲頻道報導,《聖鬥士星矢:重生》在上線第二天,5月12日即進入蘋果商店免費遊戲暢銷榜前十名。
這在另一方面也預示著,過去國內遊戲公司慣用的舊有遊戲+超級IP的換皮模式已告終結。依然是聖鬥士IP,早在2014年,東映動畫就曾委託縱遊和完美,針對北京有愛互娛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手遊《黃金聖鬥士》進行維權,而數據顯示,當時的手遊《黃金聖鬥士》一天收入近30萬。
這樣簡單粗暴的超級IP運營,其盈利點在於不用為版權付費。而且在超級IP正版化的大潮下,「若遊戲只是根據原來動漫的故事情節,用卡牌遊戲或對戰格鬥的方式簡單再現,玩家根本不會太在意」。業內人士指出:《聖鬥士星矢》之所以掘金能力不強,或許還在於它是最早的一批影響中國青少年的日本動漫作品。
而那批青少年普遍出生於1975—1985年這十年間,現在最年輕的也已經30歲了,雖然收入頗豐、支付能力強,但是大多忙於成家立業,沒有太多的時間玩遊戲。反而是《航海王》《火影忍者》這些超級IP,其伴隨成長的受眾此刻大多在大學或剛參加工作的階段,正是手遊最佳的目標受眾年齡段。與之類似的還有已改成手遊、但戰績均不突出的《灌籃高手》和《龍珠》等超級IP。
不過,作為可能是國內首例改編至超級IP、有正版授權、卻因授權到期而停運的遊戲,完美時空的手遊《聖鬥士星矢》或許將在它並不太顯眼、不到兩年生命周期結束之後,成為中國遊戲產業歷史中,時不時因各種停服、維權、IP授權糾紛等事件的發生而被「拖」出來悼念一番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