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支付、刷臉賣房……人臉識別的喜與憂在交替上演

2020-12-15 鋅財經

文/陳琳

編輯/林三

據央視財經報導稱,今年9月份,廣西南寧市民黎先生打算出售一套商品房,置業顧問韋遠鵬以房屋查檔為由,要求和黎先生鮮線下見面,並用手機對黎先生進行刷臉確認。比黎先生賣房更早的還有南寧市好幾位市民,這些售房者都是在和韋遠鵬交付定金後進行刷臉查檔。

但是售房者們都未等到房款,卻等來了一個炸了鍋的消息——完成刷臉認證後,房子被過戶,錢卻沒收到。無獨有偶,僅僅被韋遠鵬一個人騙的受害者已經超過10人,受騙總額超1000萬元。

業主們的損失少則數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目前警方已對韋遠鵬事件進行立案調查,這些售房者被過戶的房屋已經被凍結交易。

不僅刷臉賣房出事故,進售樓處看房也被迫戴頭盔。前不久,一段「男子帶頭盔看房」的視頻引起熱議。背後的原因是售樓處的人臉識別系統。一些地產售樓部開始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客戶比對,以防「飛單」,而頭戴頭盔的男子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臉。

據了解,目前有80%以上售樓處安裝有人臉識別系統,有些開發商把人臉識別系統用於判客,以此識別購房者的類型。

這讓刷臉再次成為爭議的漩渦中。

刷臉現象應運而生

除了售樓處事件,不知從何起,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小區門禁改成人臉識別,居民進入要錄入信息並刷臉方可進;在一些學校,攝像頭不僅用於查考勤,還可監測學生打盹及走神的情況;每天使用的支付app上線了刷臉支付功能;為杜絕廁紙浪費,公廁甚至引入了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供紙機……

2019年的支付巨頭——刷臉支付成為了支付行業新市場的焦點。刷臉是一種基於人的相貌特徵進行身份認證的生物信息識別技術。

刷臉支付提高了效率,實現了人和錢包的高度融合。靠「臉」走遍天下,不再依賴手機,免去了輸密碼和忘記密碼的麻煩,無須通過工作人員進行支付確認,達到「一秒鐘刷臉,一分鐘完成購物」的高效率。

2019年發布的《中國刷臉支付技術應用社會價值專題研究報告》顯示,這一年將成為中國刷臉支付的元年,用戶數將達到1.18億,2022年國內刷臉支付的用戶將超過7.6億人。

但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人臉濫用的危機感也在日益劇增。

刷臉背後的黑灰產

刷臉支付刷的是「臉」,也刷出了存在感,刷出了其背後黑灰產的叢生。

央視報導,在某些網絡交易平臺上,只要花2元就可以買到上千張人臉照片。照片素材裡包括了自拍、真人生活照等個人隱私照片。只需要一張照片,通過技術手段製作出面部動態的視頻,幫助需求方獲取非法利益。

北京青年報也曾報導,有商家在網絡商城出售「人臉數據」,涵蓋2000人的肖像,共計17萬條,照片的主人公不僅有明星,還有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普通人。此外,每張照片搭配一份數據文件。

淘寶、知乎、QQ等一些常用的設計平臺上也遍布著靠人臉信息賺錢的黑灰。通過QQ群搜索發現,找到多個和「人臉識別」相關的群聊,不斷有買家和賣家發布自己的需求和業務。

群裡最多的業務是針對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平臺的人臉識別。

有些買家非法獲取支付寶相關信息後,除了註冊身份證信息等,還需「人臉識別」。通過QQ群聊發布需求,進行實名認證。隨之而來的也是受害人遭遇詐騙,財產丟失的風險。其次是對陌陌、探探等電商平臺的註冊需求,藉助人臉識別註冊帳號,實施詐騙。

一方面,人臉識別未經本人同意擅自採集用戶人臉數據,用作商業用途;另一方面,人臉識別被採集後,擁有消費者財務信息的洩漏,將對用戶的隱私造成強烈的損害,而當事人卻一無所知。

微信、支付寶兩大巨頭的上億補貼,預示著刷臉支付成為未來支付市場的主流。而人臉數據流向何方,其支付的背後也引發擔憂。

丟「臉」了,誰管?

不得不承認,人臉識別背後的黑灰產規模龐大。人們的隱私意識越來越強,國內對個人信息保護重視度也隨之提高,新技術預示著高風險,應用場景的逐步擴展,被不法分子利用於詐騙涉黑等違法行為也岌岌可危。針對人臉數據被濫用的趨勢,多地政府已採取行動。

實際上,早在2016年出臺的《網絡安全法》已經明確將包括人臉在內的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納入「個人信息」範圍。包括研發加密,匿名化處理、數據分級分類存儲、設置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制定個人信息安全預案等。比如螞蟻金服等有涉及人臉識別的企業,設立了隱私保護辦公室。

除了《網絡安全法》,2017年正式頒布的《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是目前網信辦或工信部披露違規App服務所依據的法律法規。

刷臉技術是創新的,而其濫用的本質在於場景。對其的應用權限應設置標準,劃清界限。通過技術手段大批清理外掛的違規帳號。一方面能夠嚴厲打擊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的行為,以不正當競爭的名義發起訴訟,進行打擊,作出相對應的舉措。一方面能夠及時回應受害者的訴求,採集信息最重要的是在用戶知情情況下才可以正常採集信息。

除了目前行業的相關規定,人臉識別的技術上依舊存在數據採集、隱私保護、消費者信息安全等一系列潛在問題。作為人工智慧的縮影,人臉識別就像一把雙刃劍,甚至是弊大於利。一方面要保護人臉數據,一方面要促進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僅有行業規範是遠遠不夠的。

相關焦點

  •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收快遞刷臉……人臉識別深陷爭議...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回到小區刷臉、收取快遞刷臉……不知不覺間,人臉識別設備已經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臉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面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技術,主要包括人臉檢測、人臉圖像預處理、人臉圖像特徵提取、匹配與識別四部分。
  • 中學智慧食堂:人臉識別智能化解決方案開啟「刷臉」時代
    滿客寶中學智慧食堂產品——人臉識別智能化解決方案,有助於解決上述問題。滿客寶人臉識別智能化解決方案由智慧食堂管理系統、智能硬體組成,其中,智慧食堂管理系統對應學校端——校方管理者及食堂管理者,他們可根據該系統進行經營管理、供應鏈管理、菜品管理及精準備餐;智能硬體包括採用人臉支付技術的人臉智能雙屏終端及人臉快捷收銀一體機,可實現自助點餐、一鍵結帳功能。
  • 雲南進入刷臉登機時代 所有民用機場啟用「人臉識別」
    圖為旅客正在通過人臉識別通道 雲南機場集團供圖 雲南進入刷臉登機時代 所有民用機場啟用「人臉識別」服務中新網昆明12月28日電 (陳靜)28日,雲南機場集團所轄15個機場全面啟用「人臉識別」智慧乘機服務,成為全國首個在省內所有民用機場開通「人臉識別」智慧乘機服務的省份。
  • 刷臉被賣房?刷臉要方便更要安全 刷臉時代如何保證「臉」的安全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比如刷臉解鎖、刷臉取款、刷臉付帳、刷臉支付、刷臉進校園、刷臉進小區、刷臉坐高鐵、入住賓館、上班打卡……我們正在進入刷臉的時代。「刷臉」已經不算新鮮,甚至在商場購物時,衣帽間前刷一刷臉,AI(人工智慧)導購就能根據用戶畫像向你精準推薦個性化的服飾搭配。
  • 為什麼反感人臉識別?
    2020年7月1日,家住北京市西城區某小區的範林(化名)突然收到了一則物業發來的消息:小區計劃安裝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業主上傳人臉照片並根據提示完成操作後就可以刷臉出入小區。範林有些疑惑,刷卡門禁系統並沒有出現故障,人臉識別只是省去了刷卡的時間,似乎有點多餘。「其實我更擔心個人信息洩露、被盜用。」
  • 2元錢就能買上千張涉隱私人臉照 刷臉支付安全嗎?
    刷臉支付以及刷臉驗證正在逐漸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但其是否安全也一直成為業界爭論的焦點。此前有小學生用照片破解豐巢刷臉,如今又有報導稱:2元錢就能買上千張涉隱私人臉照。看到這樣的報導很多人慌了神,這刷臉支付到底安不安全呢?
  • 蘋果新機人臉識別!iphone8/iphonex發布會「刷臉」失敗遭質疑,人臉...
    iphone8/iphonex發布會「刷臉」失敗遭質疑,人臉識別已被段子手玩壞了 發表於 2017-09-15 14:18:49   前天蘋果發布會上發布的新寵蘋果十,也就是iphoneX,一夜之間刷爆各種頭條
  • 「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人臉識別的安全隱患如何防範?
    此案被媒體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  據悉,在去年4月,郭兵支付1360元購買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雙人年卡,當時確定指紋識別入園方式。郭兵給園方留存了電話號碼等信息,並錄入指紋。之後,園方單方面要求改成人臉識別。
  • 人臉識別門禁之憂:業主質疑安裝不告知 臉「丟」了咋辦?
    從前段時間網上引起熱議的「戴著頭盔看房」短視頻,再到日前(10日)出現的廣西南寧十幾名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人臉識別系統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記者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今年成都很多小區也陸續安裝了人臉識別等智能門禁系統。而一邊是「人臉識別門禁」的熱潮,一邊是越來越多居民的質疑——如何防止個人信息被盜用?
  • 還在刷臉給人拉人頭?"人臉識別第一案"落槌,隱私邊界清楚了
    在當前寬鬆的環境下,似乎隨便一家機構都能輕易的獲取你的人臉信息。一臺自動售賣機,選擇人臉識別的支付方式便宜一塊錢,這樣一個簡單的策略就能獲取大量的數據,而攝像頭前的我們根本不知道這臺機器背後的公司是否有能力、有意願,安全合法的使用我們的人臉數據。
  • 人臉識別應明晰法律邊界
    對於人臉識別技術,人們早已不陌生,並被廣泛應用於安防、支付、交通、門禁等領域,滲透於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臉識別技術最早應用於公共安全領域,它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相結合,在犯罪偵查與預防、出入境管理、安保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金融支付方面,近年來,「刷臉」支付作為一種全新的支付方式,也正在取代掃碼支付。
  • 躲都躲不掉的人臉識別 誰在靠你的「臉」賺錢?
    家住北京通州區某小區的業主張先生,最近突然被小區物業通知「小區門禁要改成人臉識別」。在業主們的一片歡呼聲中,他顯得有些「異類」,「我比較擔憂的是,這些搜集的人臉信息會存儲到哪兒?數據會不會被洩露?但小區大部分人不關心人臉識別的隱患,也覺得自己的臉不值錢。」而遠在廣東東莞的市民最近發現,去公共廁所上廁所需要刷臉取廁紙。
  • 人臉識別有風險 優化技術勢在必行
    近兩年,人臉識別技術正快速應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單位打卡到小區門禁再到刷臉支付,之前說出門帶一部手機就搞定了,以後恐怕手機也不是必需品了,真的要步入「靠臉吃飯」的時代了。     人臉識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但同時也造成一系列安全問題的擔憂。最近,因為人臉識別出現的問題越來越多,對提高人臉識別應用安全,保護人臉信息的呼聲也越來越多。去年美國臉書運用大量人臉信息作標籤,已向相關用戶支付5.5億賠償金;我國浙江某教授因拒絕使用人臉識別將野生動物協會告上法庭。可見,人臉識別的廣泛應用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對人們的個人信息安全造成了威脅。
  • 刷臉進小區真有必要嗎?記者走訪杭州幾個使用人臉識別的小區……
    「我們採集來的數據,都會進入政府的資源資料庫,刷臉之後,數據傳輸到後臺,會和資源資料庫裡的數據做對比,識別之後給出指令。」他表示,這套人臉識別系統有別於外界商用的系統,資源資料庫是保密的,也會保證數據安全的隱私。據了解,目前下城區政府出面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小區就流水北苑一個試點。
  • 「人臉識別第一案」主訴人郭兵:我為什麼推動「人臉識別」入法?
    去年,他因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年卡由指紋識別「強制」升級為「刷臉」入園,將動物世界訴至法院。有網友評論說郭兵太「較真」,他卻認為這是值得較真的事兒,推動立法規範人臉識別,「不只保障了我個人的權益,也保護了其他人的個人信息權益」。
  • 「人臉識別第一案」來了 「刷臉」時代個人隱私如何安放?
    近日,因不願意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園告上法庭,理由是園方強制收集用戶臉部數據,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該案被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也讓人臉識別技術再次引發關注。「動物園強制消費者刷臉入園的做法,涉嫌侵犯消費者的隱私權和自主選擇權。
  • 「案例」科融世紀:人臉識別助力傳統食堂實現全程刷臉就餐
    價值成果慧盈天下智慧食堂解決方案,通過使用百度大腦人臉識別技術,實現了用餐尖峰時段用戶通過刷臉支付功能,通過快速自助就餐降低排隊時長,並提高了就餐效率。解決方案科融世紀智慧餐廳消費系統在引入百度大腦人臉識別技術後,應用了活體檢測、人臉比對等AI能力,用戶只需通過「掌上智慧食堂」公眾號即可將人臉信息與餐卡帳戶綁定。當用戶在食堂就餐時,從檔口掃描人臉就能輕鬆完成支付。
  • 上萬人臉識別廁紙機進駐上海?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多地開始禁用人臉,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等唯一的生物特徵信息作身份認證。不戴頭盔看房我可能損失30萬,為了60公分的廁紙我出賣了自己的臉……是的,我知道我的臉正在被濫用,但是我有什麼辦法?很多人臉識別是強制使用的,如果拒絕刷臉,我可能上不了班、回不了家,因為門禁系統都升級為人臉識別,且沒有門禁卡等替代方案。
  • 人臉識別無處可躲,我們越來越難保住自己的「臉」-虎嗅網
    比如對於電子產品的刷臉解鎖,作為密碼解鎖的替代選擇,人臉識別的優勢無疑非常明顯——既避免了忘記密碼的尷尬,又能實現在雙手被佔用時解鎖,比常規方式更方便而且更注重隱私保護。直到刷臉支付的功能逐漸成為人們在線支付的選擇之一。彼時在線支付的大面積運用也不過才幾年時間,對於關係到自己錢包的功能,大多數人是極為謹慎的。
  • 人臉識別消費時代來臨!食堂刷臉吃飯真能節省時間麼?
    人臉識別的工程應用始於20世紀60年代,經過50多年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很多經典算法和人臉庫相繼出現。目前人臉識別系統高的正確率可以達到99.5%,而人眼在同等條件下識別的正確率僅為97.52%,人臉識別的準確率已經做到了比肉眼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