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個問題,我也有最大的發言權,因為我爸就是在農村老家專門釀製純糧燒酒的,我家這邊鄉下家裡有喜事擺酒席的,但我家有六七十斤的白酒,供鄉親們享用,東家也會準備啤酒,基本上一次都不剩,喝的人少,多是年輕人,而老人家,尤其是五六十歲的人,都願意喝我家的純糧燒酒,這是為什麼?
基本原因是散裝酒是純糧酒喝著安全放心,瓶裝酒絕大多數都是勾兌添加劑喝著放心!
鄉下純糧酒以玉米酒、高粱酒為主,無論是釀製、蒸餾、發酵、蒸餾等過程中均不添加任何化學物質,當然釀製時也會使用酒麴,而釀製酒麴的主要原料則是小麥和稻米,因此,酒麴就是一種有助於糧食發酵的糖化酶,也是糧食在適當環境下生長的微生物。
好吧,我們想像一下,既然所有的食品原料都是從糧食中提取出來的,而非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那這樣的糧食酒誰不想喝啊,而且還可以放心大膽地喝,至少我家的散裝酒沒有說頭痛或者其他的不良反應,也正是因為純糧食釀造,農村人才能放心喝。
而在鄉下釀造的純糧酒,大部分都是自己釀造的,全村人都看得出來,那堆玉米還有高粱是怎麼變成白酒和酒糟的,也正是自己親眼所見所以大傢伙才會更放心喝散裝酒!
一言以蔽之,喝散裝純糧酒是放心的,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農村人更是如此,我家這邊有好幾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一直在喝我家的純糧酒,而且每頓都要來兩杯,特別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
還有許多同村的親戚朋友也到我家來喝純糧酒,一次又一次的要來喝,特別是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有不少人對農村的純糧酒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再者這幾年有關瓶裝勾兌的假酒曝光新聞過多,也讓大傢伙們不敢碰瓶裝酒!
為了謀生,九五年間,在一個小鎮上,用帶糖化酶的酒藥自釀米酒出售。有些人說這種酒會讓我頭痛,但我沒有感覺。由於我是喝酒的,偶爾也會喝上半杯,慢慢地,我品出了一杯酒道:一般來說,一杯水酒蒸餾味較好的燒酒要換四鍋水,二、三鍋水最好喝,自然的香味,熱酒較濃,冷酒細細品味才能體會。那種香氣撲鼻的,比不上三百多元一瓶的名酒,幾百元一瓶也比不上。
十年磨一劍之後,常常宴請領導和朋友,三百五以下的酒從不喝,一方面覺得不好喝,另一方面覺得價格低的酒拿不到手。一二三到山西臨汾,喝三十五元的汾酒,比家鄉兩百多杯還好喝;六年到雲南寧洱,常與朋友領導喝十元的瀘沽湖酒,開始排斥,慢慢也覺得可以喝。
九八年到雲南建水,喝二十元一斤的苞谷酒,感覺不錯,從此,每到雲南,基本上都喝上了。一開始喝五糧液,覺得頭有點不舒服,從此不舒服;一開始喝茅臺,其實也不過如此。所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得出:第一,名酒好酒固然有其獨特的釀造方法,但更多的是文化,是追求,從酒性上來說,並非人人都適合。
很多低檔酒,的確是勾兌酒,有刺鼻的氣味,難下咽,酒後口乾舌燥,頭重腳輕,價格卻不低。第三,散裝酒,如果是糧食釀造,工藝方法就很簡單了,頭重腳輕的高性價比酒,也因此,喝散裝酒就更多了,甚至越來越多,不足為奇。
第四句話,除了不經意地喝了一杯真正適合我的洋酒之外,其他任何酒都感覺到不同程度的難飲。虛假的酒不能喝,劣質的酒少喝,好酒適量,身體重要!
現在家裡的年輕人也多不喝這類酒了,有的人看起來他有點甜,有的人說他不是真酒,有的人說一口就醉。
爸爸離開後,大侄子每年還會做幾瓶,酒頭純米不會賣,過年時總要向我炫耀一下,叔侄們都來了,說著一年的故事,品著自家的美酒,不經意間就醉了,不過沒什麼,這酒也是小眾的,暈頭轉向。
我想下高速要經過四通鎮,就是想喝點本鄉的老味道,爛醉如泥,一個村民指著說,四通鎮最好,我們找了一下,在門口放了幾隻大缸,主人熱情地用碗舀給我們,說可以,味道有點別具一格,主人說,你們到對門的燒雞店裡去,我把你們篩好熱送過去,有同事笑著說,你們怎麼不自己開飯店賣酒呢,主人憨厚一笑說,我不中用,又說是誰,爭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