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 07:14
枸杞貽貝養殖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
近日,國家農業部公布了首批20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名單,我省共有3處海域入選,其中舟山市的中街山列島海域和馬鞍列島海域榜上有名。這也是該兩處海域在獲得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後,再次收穫「國字號」頭銜。
海洋牧場,是指在某一海域內,採用一整套規模化的漁業設施和系統化的管理體制(比如大規模投放人工魚礁),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以增大資源量,改善漁業結構的一種系統工程和未來型漁業模式。
舟山有陸域面積1440平方公裡,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公裡。可以說,這片海域是舟山人賴以生存的「生計海」。
然而,舟山漁業由於各種原因,資源不斷退化。自2001年起,舟山市陸續在普陀朱家尖、白沙、東極海域,嵊泗馬鞍列島海域和岱山秀山海域等地投放了各種形式的人工魚礁,總計空方50多萬立方米,並每年進行大規模的黃魚、黑鯛、曼氏無針烏賊、厚殼貽貝等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2011年7月11日,東極新型海洋牧場示範區暨碳匯漁業實驗區在中街山列島揭牌成立。半個月後,嵊泗也正式啟動馬鞍列島海洋牧場示範區建設。
去年5月,央視10套《地理中國》欄目播出了一部有關嵊泗馬鞍列島海洋牧場的紀錄片。鏡頭在清澈的海底掠過,一座座沉入海底的水泥礁體上,已附滿了各類海藻,無數黑鯛、虎頭魚等戀礁類魚類歡娛嬉戲。當地漁民說,這兩年這片海域的魚明顯多了。
與此同時,作為大黃魚、曼氏無針烏賊等魚類產卵場的中街山列島海洋特別保護區,則傳著一個「烏賊歸來」的故事。說的是曾消逝了數十年的曼氏無針烏賊,經過多年在保護區的保護與繁育下,它們終於高調地「亮相」在舟山漁民面前。
「目前舟山市的海洋牧場建設已初顯成效,且具有一定的基礎。」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就在今年舟山市兩個海洋牧場申報「國字號」時,漁業部門也開始著手編制《2015年至2025年的舟山海洋牧場建設規劃》。
該《規劃》根據舟山海域大範圍功能區劃,擬在舟山海域設立馬鞍列島、中街山列島、普陀東部海域三大海洋牧場管理區。共計在舟山東部海域規劃建設15個海洋牧場。而這些海洋牧場建設的備選海域多為舟山市海洋環境特別保護區和已具備養殖設施、增養殖自然條件優良的海域。
不過,在談及海洋牧場有助於修復海洋生態環境時,舟山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海洋牧場只是恢復振興舟山漁場的部分內容之一。事實上,舟山漁場漁業資源雖在衰退,但舟山沿岸漁場的基礎生產力並沒有被破壞,所以在現有基礎上,舟山可以嘗試沿岸漁場的管理體制,在漁業權上進行改革試點。
「最終目的,是讓舟山傳統漁業逐漸向生態漁業、休閒漁業、碳匯漁業、養殖漁業轉型升級,並進入精細化的管理狀態。」該負責人說。
據舟山晚報
更多舟山新聞,請看浙江新聞舟山頻道
14501348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