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的車輛和空中的飛機,其速度計量單位多用千米(公裡)/小時,而船舶艦艇(包括帆船、軍艦)都是以「節」作為單位。
在過去大航海時代,海上航行已相當發達。
但是,海平面一眼望不到邊,
當時一無時鐘,二無航程記錄儀,
如何確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呢?
有一位聰明的水手,想出一個妙法,他在船航行時向海面拋出拖有繩索的浮體,再根據一定時間裡拉出的繩索長度來計算船速。 有時放出的繩索很長,便在繩索上等距離打了許多結,如此繩子分成了若干節,只要測出相同的單位時間裡,繩索被拉曳的節數,自然也就測得了相應的航速。漸漸地,水手在對話中省略了單位時間,直接將單位時間拋出了幾「節」繩子作為速度單位。
1海裡 = 1.852公裡(千米)
海裡,是海上的長度單位,指地球緯度1分的弧長
於是,「節」這一稱呼就保留了下來,成了海船速度的計量單位;相應地,海水流速、海上風速、魚雷等水中兵器的速度計量單位,國際上也通用「節」。
「節」的代號是英文「Knot」的詞頭,用「Kn」表示。1節等於每小時1海裡,也就是每小時行駛1.852千米(公裡)。
古代最快的帆船:飛剪船(clipper)的名稱來自該型船具有較高的航速,可以縮短海上航行時間,也就是可以「剪去(clip)」旅客的旅途時間,也可以劈風剪浪,這種船也成為高速帆船。
1845年1月22日,由美國船舶設計師約翰·格裡菲思(John Griffiths)設計,在紐約的司密斯-迪門(Smith and Dimon)船廠建造的"虹"號(Rainbow)下水,該船具有飛剪船的標誌空心船首,公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飛剪式帆船。
該船有顯著突出的傾斜的船首柱,凹入的船首部外形。船上有三根桅杆,每根桅上掛5面方帆,船長47米,寬9.5米,船長與寬之比為5。此後,飛剪船因其高速而廣泛使用,其最高速度可達21節,是有史以來最快的帆船。
在美國飛剪帆船發展史上最著名的人物是唐納·麥凱(Donald Mckay,他是波士頓的船舶設計師和製造家,先後研製了33艘具有高性能的飛剪船。這類船有小的幹舷,較少的上層建築,不僅改善了船舶穩性,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帆的作用。船幾乎貼著水面航行,長寬比一般大於6:1其水下形狀設計成最小阻力休,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橫向阻力剖面,導致水線特別優美,甚至在首部水線面有內凹,長長而尖削的曲線剪刀型首柱呈一種適合於賽跑的態勢,在海上劈浪(剪浪)前進以減小波浪阻力。
飛剪船船型瘦長,前端尖銳突出,航速快而噸位不大。19世紀40年代,美國人用這種帆船到中國從事茶葉和鴉片貿易。以後美國西部發現金礦而引起的淘金熱,使飛剪式帆船獲得迅速發展。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國」號,長93米,寬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噸,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積3760平方米,航速每小時12~14海裡,橫越大西洋只需13天,標誌著帆船的發展達到頂峰。19世紀70年代以後,作為當時海上運輸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興的蒸汽機船迅速取代。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以下幾款當代速度驚人的帆船
1、Wild Oats XI
最高速度:32.61節(60.36公裡/小時)雪梨霍巴特老將,8次率先衝線。
2、Comanche
最高速度:37.89節(70.17公裡/小時),單體船24小時速度記錄、跨大西洋紀錄保持者,專為比賽而建,全碳纖維。
3、C-Fly
最高速度:40.67節(75.32公裡/小時),水翼技術「概念船」。
4、IDEC 3
最高速度:51.30節(95.01公裡/小時),環球紀錄保持者,三體船中最大的級別型號,全世界只有6艘。整個船的船身是由碳纖維做成的,重量很輕,有利於帆船快速行駛。
5、Spindrift 2
最高速度:56.3節(104.27公裡/小時),Spindrift racing船隊引以為傲的特大三體帆船Spindrift 2獨為打破各大載人船隻海上競賽記錄而生,創造9項環繞航行世界紀錄。
水翼號L'Hydroptère
最高速度:60.56節 (112.16公裡/小時),目前世界最快遠洋三體船,在這艘三體船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斯巴達式的簡單粗糙。主船體兩邊的翼體讓這艘三體帆船看上去像一艘飛船。
關於奧運比賽中的帆船
對於帆船運動員,他們必須按照規定航線環遊完由浮標標識出的船道,比賽全程他們能藉助的只有風能。
其實,帆船運動首次出現在奧運會賽場上應該是1896年的雅典奧運會,但當時因天氣條件太過惡劣而不得不被取消。它的第一次正式比拼在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上舉行。帆船,是一項「看天氣臉色」的運動。
在帆船比賽中,抗議(Protest)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申訴成功與否直接影響比賽成績。這些抗議是比賽的一個過程,運動員之間在水上發生的碰撞、接觸,他們之間是否屬於規則糾紛,運動員最後上水之後都要填寫抗議表。
在比賽中,當一方選手發現對方有犯規行為時,不論自己是否牽涉其中,均可大吼「Protest」(我抗議!)。只有在比賽現場喊出抗議的選手,才可以在比賽後向委員會提出申訴。
如果此時犯規行為屬實,則必須立刻進行解脫,即原點繞圈一周或兩周。如果犯規選手並沒有立即執行懲罰,對方選手可以向委員會提起申訴。
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由於徐莉佳在聽到澳大利亞選喊「Protest」10秒之後才進行解脫,而且在她繞完標做解脫時,被美國選手抗議太慢影響其比賽,因此判決徐莉佳第二輪成績無效。不過,徐莉佳憑藉第三輪與第四輪的出色發揮,重新將自己的總成績從第23位(被判犯規後),提升至了第1位。
這告訴我們,在帆船比賽裡,一切皆有可能。
關於駕馭帆船的重要技巧---壓舷
「壓舷」是帆船運動術語,帆船的兩側稱為舷。帆船駛航時,為了充分利用帆面積和強風取得更大的帆動力,運動員會站或坐在船舷上風的一側,甚至身體會探出船外更遠的距離,降低船的重心,使帆船按預定方向行駛,並保持帆船的平穩航行。「壓舷」堪稱最具魅力的帆船動作,運動員身體懸掛在船舷外,在海面上破浪前行,驚險而刺激,極具觀賞性。
青少年是否適合學帆船呢,當然適合。下面推薦最適合青少年學習的, OP級帆船(英文名稱Optimist)。 它誕生於1947年,該船船體小,單人操作,易於學習,有點像帆船界的卡丁車。他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能帶給孩子快樂,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現在全世界超過100個國家的共計1,500,000青少年正在使用OP級帆船學習、訓練及娛樂。世界上將近80%的帆船愛好者的第一條船就是OP級帆船。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超過85%帆船項目參賽選手獲獎者都是通過OP級帆船訓練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