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兒》:這部成人童話講述的不是「愛情」而是「愛」

2020-12-24 皮皮愛嘮叨

初讀《海的女兒》我為小美人魚的犧牲而落淚,也為王子的愚蠢而憤恨。但是,當我了解了安徒生的人生遭遇之後,再讀《海的女兒》卻又是另一番感悟。

作者總是將自己的情緒、人生經歷不自覺的帶入作品中,安徒生也是如此。安徒生一生情路坎坷,孑然一身到老。在創作《海的女兒》之前他已經先後經歷了單相思的初戀,還追求過醫生的女兒、貴族小姐、有名氣的女歌手,無一例外的這些女孩都拒絕了他。

對安徒生來說,他是愛情的失敗者與受害者,《海的女兒》中的小美人魚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他的影子。

了解了他的感情生活之後,我們再來看《海的女兒》就會發現安徒生想要歌頌的不是無私奉獻的愛情,而是愛。是對世界、對他人、對生活的愛,這愛使他走出情傷,活出更精彩的自己。下面我們從小美人魚的三個階段來解讀這部童話的主題——愛。

第一階段:小美人魚渴望擁有不滅的靈魂,主動去尋找愛情,希望通過別人的愛讓自己永生

《海的女兒》開篇部分就交代了人魚的生活境況:比人的壽命長,可以活到300歲,但是他們沒有靈魂,去世意味著從世界上消失。這是他們的宿命,高貴的祖母在命運面前選擇了認命。但是,小美人魚卻不願接受這宿命,她渴望從「海的女兒」變為「人的女兒」。

小美人魚在自己的花園裡種滿像太陽一樣紅的花,將花壇布置成太陽的形狀,喜歡人類男子的大理石雕像,渴望聽關於人類世界的故事……凡此種種,可以看出小美人魚渴望成為人,渴望擁有不滅的靈魂,這也是她自我意識的初次覺醒。

當她終於能夠浮上水面,看到王子的第一眼她欣喜、震撼,因為王子和她的大理石雕像何其相似。很多人會將這種感情解讀為一見鍾情,其實在我看來小美人魚對王子的第一感覺是喜愛和欣賞,但是卻不是愛。

小美人魚渴望人類的生活,因此對於這個俊朗的人類男子也滿心歡喜,她喜歡他就像喜歡大理石雕像、喜歡太陽山川一樣。當她救下王子,一次次的浮上海面觀賞人類世界時,她對「人的女兒」的嚮往越來越深,當她從祖母處得知可以通過人類的愛來獲得不滅的靈魂時,這種喜歡才慢慢開始轉為愛。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她需要愛來達成願望。

從「海的女兒」變成「人的女兒」是小美人魚最迫切的願望,因此這一階段小美人魚對於王子的愛是出於實現自我突破的需要,小美人魚不是因為王子而想要成為人,而是因為想要獲得不滅的靈魂而選擇成為人。

第二階段:小美人魚的求愛之路失敗,同時她也明白了愛情不是自私的佔有,而是成全和犧牲

為了達到做「人的女兒」的目標,小美人魚喝下了海巫婆的藥水,長出雙腿成為「人的女兒」。為了達成願望,她失去了最美妙的聲音、離開了自己的家人,來到陌生的人類世界,這一系列的付出,讓小美人對王子的喜歡逐漸深化為愛。

我曾經在《清平樂》PK《知否》:庶女完勝皇后的心理學邏輯一文中提到富蘭克林效應,富蘭克林效應衍生「沉沒成本」的概念。當我們全心全意的為一個人付出,將自己的時間、真心投入到一個人身上時就產生了「沉沒成本」,這些付出會讓我們潛意識裡不斷告誡自己這個人是與眾不同的,這就是愛上一個人的過程。

反觀小美人魚,她除了付出聲音、親情之外,還要為王子承受身體上的痛苦,在她的潛意識裡這樣的付出不就是祖母說的「愛他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嗎?可惜,愛情是相互的,王子憐惜她、寵愛她卻沒有愛。王子愛上的是自己的救命恩人——那個在神廟遇到的姑娘。

可是小美人魚已經在相處中深深的愛上王子,即便這份愛是單向的她也默默承受著。當王子遇到自己心愛的姑娘與她走進婚姻的殿堂時,小美人魚懷著死亡的心為他起舞,這時小美人魚體會到了「愛而不得」的痛苦,也明白了真正愛一個人就是希望他幸福,懂得了成全和犧牲。

成為「人的女兒」讓小美人魚經歷了愛情的失敗,同時也明白了愛情不是佔有,而是成全和犧牲。當她面臨殺死心愛之人和殺死自己的抉擇時,她選擇了犧牲,這就是愛情中的成全和奉獻。但是,文章並未止步於此,而是迎來情節高潮。

第三階段:成為天空的女兒,明白神性意義上的愛才是自己永生的關鍵

小美人死後並未消失,她依然可以感知這世界,她問道:

「我將向誰走去呢?」「到天空的女兒那兒去呀!」別的聲音回答說

「天空的女兒」出現了,雖然她依然沒有不滅的靈魂,但是她可以通過「善良的工作」,盡力完成「可能做的一切善行」為自己創造「不滅的靈魂」。

由此可見,為小美人魚創造不滅的靈魂的不是「愛情」,而是「善良的工作」「可能做的一切善行」這不就是愛嗎?

「愛」與「愛情」有何不同呢?在愛情中,「得到」是十分關鍵的,我們說「愛情誠可貴」是因為愛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是單方面付出就可以,如果得不到對方的回應,就不能稱之為愛情。

對於小美人魚而言她想要得到「不滅的靈魂」成為「人」就需要得到王子的愛,她關心「王子是否值得投入」多過於關心「王子是否獲救」,在小美人魚的愛情裡她更看重「王子是我的」,而從未忽略了「王子是愛我的」這一關鍵信息。結果卻是她沒有獲得王子的愛情,她希望通過被愛來成為「人」的計劃失敗了。

安徒生通過這一情節設計告訴我們: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愛情,並不是所有的愛情都能創造「不滅的靈魂」,但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人」。當愛情失敗時,我們想要獲得「不滅的靈魂」就需要付出,需要釋放自己的善良,這就是愛。

愛與愛情最大的區別在於:「愛情」追求的是雙向互動,而「愛」更看重單方面的付出。我愛,故我在。這種情感比愛情更偉大,更超然。而這就是安徒生想要告訴讀者的:當我們不能得到愛情時,我們將何去何從?

愛情是美好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如願得到愛情,如果你的愛情是單方面的、是痛苦的,那麼該如何呢?安徒生通過小美人魚的做法告訴我們:去愛所以人。離開雙向的愛情,走近單向付出的「愛」,這樣我們就能得到永遠的快樂!

作為成年人從這部童話裡我們應該明白的道理

① 愛情的失敗,並不代表人生失敗

在文中小美人魚的愛情失敗了,但是她想要獲得「不滅的靈魂」這件事卻沒有就此終止,通過被愛獲得永生的路被阻斷了,她仍可以通過「愛別人」來實現自己最初的願望。安徒生通過小美人魚告訴我們:愛情的失敗,並不代表人生失敗。

在生活中我們或許無法得到愛情,但是我們仍然需要繼續活著,就如被小美人魚一樣,失去了愛情,她仍然沒有滅亡,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生活。就如安徒生本人一般,他雖然沒有得到愛神的眷顧,但是誰又能說他的人生不是成功的呢?

沒有了愛情,但他並未喪失愛的能力,即便是孑然一身、孤獨終老,但是對於愛這件事他始終不曾放棄。因為對世界、對文學、對孩子的愛,他寫下了流芳百世的童話,從這方面來看安徒生的人生無比成功。

人生一世,我們都有情場失意的時候,面對擦肩而過的丘比特之箭,我們是像李莫愁一樣從此仗劍天涯、絕情絕愛呢?還是像阿紫一樣為愛生死相隨?《海的女兒》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像郭襄一樣,將愛定義為「付出」而非「得到」,告別愛情,轉身走向愛,然後用心中的愛創造另一片天地。

② 學會通過愛別人來使自己快樂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看到這樣的人:因為一段失敗的愛情而鬱郁終生。難道經歷了失敗的愛情之後我們就失去了快樂的資格嗎?《海的女兒》告訴我們,如果愛情不如意,就去愛這個世界,愛所有人。如此,便不需要別人的配合,這樣我們就可以時時刻刻獲得快樂。這就是:我愛,故我在。

泰戈爾曾說:愛的含義不是奉獻自我,而是給他人最好的寓所,讓他人在最幽美的心田居住。

快餐年代,一切都是迅速的、勢力的,我們付出愛同時也急切的苛求別人回應愛,當這種需求不被滿足時,我們會苦惱、憤恨,甚至將心中的不滿、怒氣加諸在無辜之人的身上。這是最愚蠢,也是最不划算的,這樣的我們會喪失獲取快樂的機會。

安徒生想要告訴我們,人之一生快樂在於自己,如果我們將快樂的來源寄希望於他人,迎接我們的終將是不快樂。所以學習會愛別人,學會自我付出,將「給予」看做生存目標,反而會獲得更多。

寫在最後

安徒生通過《海的女兒》這個看似悲慘的愛情故事,向我們闡述了「愛」這件事。在書中「海的女兒」渴望通過擁有一顆不滅的靈魂成為「人」,在故事的最後她獲得了不滅的靈魂,卻不是因為愛情,而是因為「愛」,因為她將自己的愛無私的給予別人,從而自己獲得永生。

反觀身為人類的我們,我們本應該擁有不滅的靈魂,但是事實卻是我們很多人活得沒有靈魂,即便是有靈魂的人,活得也不幸福、不快樂。

通往幸福的道路是艱險的,這條路布滿荊棘、鬥爭甚至是犧牲。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正義、真理,歷經萬難,甚至獻出了生命,但是他們心中卻充滿幸福。這幸福源於他們心中的「愛」。

就如安徒生所說:「後一代人把前一代人埋葬,但是,愛是永遠不會死掉的。」

願你我都能得到愛的照拂,更願你我都能回世界以愛!

相關焦點

  • 安徒生《海的女兒》:這部憂傷唯美的童話,是寫給成人的哲理寓言
    尤其是《海的女兒》這篇童話中為愛犧牲的美人魚,不僅深深打動了全世界讀者的心,更是成為丹麥的文化象徵。在眾多童話故事裡,王子和公主是幸福甜蜜愛情的象徵,但是安徒生的這篇《海的女兒》卻打破了公主嫁給王子、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傳統甜蜜結局,成為童話愛情中的少有悲劇。也正是因為充滿悲劇色彩,給予讀者的啟發才更加深厚。都說:好的童話,不僅是寫給孩子們看的,更是寫給成年人看的。
  • 《海的女兒》被吐槽:該以成人視角解讀童話嗎?
    《海的女兒》被吐槽:該以成人視角解讀童話嗎  金波浩淼  即便對這位母親的具體觀點略有保留,我還是願意支持她作為一個母親,對她認為可能危害自己孩子健康成長的讀物選擇拒絕的權利。  近日,微博上有位母親吐槽童話故事《海的女兒》,在網上引發熱議。
  • 《海的女兒》:關於女性愛情、理想、成長的突圍
    (文/一夏)或許,你有過這樣的感受:自己童年時代喜歡聽《海的女兒》的故事,但當成為母親,給孩子講述這個故事時,卻無比擔憂。家長們爭論著該不該給孩子讀《海的女兒》,進而延伸到對很多童話經典的批判。有人甚至給《海的女兒》扣上「三觀不正」的帽子。
  • 《海的女兒》被吐槽:該以成人視角解讀童話嗎
    ▲微博網友截圖近日,微博上有位母親吐槽童話故事《海的女兒》,在網上引發熱議。這位母親認為:1,沒有人值得你付出自己的生命;2,就為了一個只見過一眼的男人,付出若干,換取這樣的「愛情」是否值得?3,公主嫁給王子,不該就這一種結局。
  • 安徒生誕辰215周年,我們再讀一遍《海的女兒》,裡面滿是他愛情的影子
    如果仔細閱讀《海的女兒》的結尾,就會發現,小人魚並沒有因為化為海上的泡沫而滅亡,她變成了天空的女兒,可以用300年的時間去創造一個不滅的靈魂。因而,在錢淑英的眼中,《海的女兒》中有安徒生對愛的執念。1833年,安徒生發表的詩劇《阿格內特與人魚》中,阿格內特捨棄了自己的女兒回到了人間,但她的女兒小人魚卻開始對愛情充滿了幻想,這部作品有點《海的女兒》前傳的意味。4年後,安徒生創作出《海的女兒》。
  • 海的女兒!壞的愛情會漸漸摧毀你,不值得你去留戀!
    導語回顧那些熟悉的童話故事。不得不說有些童話故事當時覺得十分美好,但是現在想來,卻讓現實中的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內容。今天要說的就是《海的女兒》。《海的女兒》講述了一隻小人魚愛上英俊王子,最後為了王子甘願化作海上的泡沫,永遠消失在這個世界上。
  • 這部評分7.8的劇,憑什麼成為成人世界的童話?
    你想要得到什麼,盡力爭取,付出才會得到,這是成人世界裡默認的規則。那麼問題來了,拋開那些規則,成人的世界能否擁有童話般的故事呢,而又是為什麼這部評分7.8的劇,能成為成人世界的童話?這些才是觀眾眼中所期待的關於愛情的模樣。
  • 上海安徒生童話樂園中文版音樂劇《海的女兒》華麗上演
    改編自全球最膾炙人口的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同名音樂劇,於2016年11月1日、2日晚19:30,在上海人民大舞臺驚喜亮相。《海的女兒》音樂劇,由上海安徒生童話樂園傾力打造,獲丹麥王國安徒生博物館大力支持。  中文版《海的女兒》,是丹麥音樂劇《海的女兒》被首次改編成中文版的大膽嘗試。該劇由上海劇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邀請傑出青年藝術家李恩擔任製作總監,著名音樂劇導演李響擔任總導演,SMG主持人林海傾情助陣。
  • 成人童話不是那麼好講述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差點翻車
    昆汀是一個用鮮血將故事講好的人,替補波頓則是講鬼故事的人,他的電影中充滿了懸疑色彩,奇幻,但並不是那麼美好。因此,很多影迷將他的電影稱之為成人童話。沒錯,這部電影和波頓之前的作品《大魚》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大魚》講述的是父子之情,《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這講述的是祖孫之情。爺爺有意要為傑克營造一個幸福的無憂無慮的童年,但是知道傑克總有一天會知道真相。於是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告訴他一部分,日後不至於大驚小怪。與《大魚》不同的是,傑克相信爺爺,並勇於去探索這些故事。
  • 電影《小王子》,這部成人的童話,你理解了多少?
    這部電影就像是一份情懷,是對兒時的情懷。為什麼小王子的故事引發如此多的成年人的反思和感動呢?長大了,童年回不去了。但不要緊,不要忘記曾經作為孩子的初心,不要忘記當初對愛和夢想的承諾。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找回自己最初的狀態。
  • 王爾德成人童話的反叛與傳承:用殘破的結局,寫出愛與善的真髓
    在世界童話的歷史中,奧斯卡·王爾德也是一位值得用濃墨重彩來渲染一番的人物。他的一生雖然僅僅創作了九篇童話卻憑此獲得了世界級童話大師的聲譽,奠定了他在世界兒童文學史上堪與安徒生、格林兄弟齊名的地位,足冕其童話作品的文學價值之高。但事實上,王爾德的童話作品並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兒童文學作品,它更傾注了王爾德自身的思想觀念。
  • 《海的女兒》:愛一個人到極致,也許就會像美人魚一樣奮不顧身
    刀子在小人魚的手裡發抖……」其實不是所有童話的結局,王子都和公主從此生活在一起。安徒生是一位家喻戶曉的童話作家,其中《海的女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這篇童話的靈感來自於安徒生自己的一次情感經歷,他由自己一段失敗的情感經歷,聯想到《亞格涅格》中女主人公的遭遇,然後腦海裡有了小人魚這個故事的雛形。
  • 經典童話《海的女兒》被批三觀不正,但我還是建議你給孩子讀童話
    說到童話故事我就想起來我小的時候,不愛出去玩就喜歡躲在家裡讀童話書,什麼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都是我童年裡最美好的記憶。也有很多童話故事到現在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例如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等等。但是最近我看到了有很多家長抵制童話故事的現象,他們認為童話故事大多三觀不正,不適合給孩子閱讀。確實,現在的家長不僅重視孩子的學習更加注重孩子的思想教育,希望孩子形成好的人生觀,有的家長在孩子剛剛會認字讀書時就給孩子買歷史書、詩歌等等文學素養較高的書,而很少讓孩子看童話類的書,家長們不光抵制童話還抵制動畫片,認為這些大多會給孩子帶來壞的影響。
  • 《格林童話》是成人童話!大尺度原版令人乍舌,堪比恐怖小說
    其實格林童話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美好。如今我們看到的這本書則是經過了45年,無數次的修改後,見到的樣子。《睡美人》其實《睡美人》原本叫做《太陽月亮塔利亞》。故事前半段和現代版的差不多。不過中間並不是被一個王子親吻而醒的。女主角塔利亞死於亞麻布,也是被放到了森林一座城堡裡。接著,她被一個國王發現,國王被她的美貌打動,然後對著她屍體**。事後國王就走掉了。而塔利亞就在沉睡中生了一對雙胞胎,雙胞胎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無意將口中的毒素吸了出來,於是塔利亞就醒了。第二次國王像再來一次的時候,發現她醒了,還有了孩子,兩人於是注入了愛河。
  • 安徒生《海的女兒》惹爭議,我們是否可以用女權理論批判一切?
    3月24日,微博網友「輕成一隻飛燕」表示,自己從來沒有給女兒講過《海的女兒》這種「經典童話」,批評男人(即丹麥作家漢斯·克裡斯蒂安·安徒生)寫的童話毫無邏輯可言:「就為了一個只看過一眼的男人,需要用姐妹的資源(美麗的長髮)、自我的閹割(無法說話)和終身痛苦的代價(直立行走如刀割),換一個所謂的愛情……矮化海洋女性物種,跪舔人類男性。」
  • 唯美的童話愛情故事,只存於成人孤獨的世界裡,孩子的世界並沒有
    序還記得那些我們讀過的童話故事嗎?像《白雪公主》《灰姑娘》《放鵝姑娘》《海的女兒》等等唯美的愛情,想來大家都熟記於心,感嘆這童話愛情的純粹與美好。因而童話愛情,他們並不會有這種概念。無法理解愛情的孩子,怎能明白童話愛情呢。少兒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上小學了,最小的孩子也要上一年級了。在他們的感情觀裡,除了對親情的加深,那就是友情了。
  • 《小王子》這部成人童話,教會我們的3個道理
    這部被周國平先生稱讚的《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託萬·德·聖·埃克蘇佩裡在1942年寫的一篇童話故事。《小王子》這一篇童話故事更是被譽為「每個人不可不讀的心靈之書。」這篇童話故事到底有哪些魔力能這樣經久不衰?
  • 海的女兒(上)
    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就是故事,特別是安徒生童話。課本裡也經常出現他那些經典的童話故事。那時只當成一個個有趣的故事看看罷了,沒覺得還有其它什麼。《海的女兒》是安徒生的童話代表作之一,這個故事一度被翻拍成動畫片,電影,不單如此,很多小說裡也經常會用到『美人魚』這個詞。想必是大家對這個故事都有著某種程度的共鳴,也有著自己獨特且深刻的理解。
  • 宮崎駿這部成人系童話,只送給長大的你
    那個時候《千與千尋》裡千尋的爸爸媽媽變豬那段和《風之谷》裡的長滿眼睛的王蟲真的給小編留下了不小的童年陰影,但從那個時候開始,就鍾情於宮崎駿在動漫裡描繪的童話,現在長大了,還會一遍遍重刷,除了《紅豬》。講真的,《紅豬》這一部動漫,小時候的小編屬實是在看一個「熱鬧」,沒有《魔女宅急便》、《哈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那樣充滿童話色彩,而是更加寫實,也更加現實。
  • 《小美人魚》的故事,你是大海的女兒,為愛放棄自己的魔法
    《小美人魚》的故事,你是大海的女兒,為愛放棄自己的魔法說到我們所看的一些童話現在差不多都改編成了動漫而且歐美的動漫真的是非常的棒。而且這部動漫講述的是一個為愛可以付出一切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是非常的打動人心因為這是歌頌了愛情的美麗。讚美了一個人可以為了愛情付出自己的生命,所以這部動漫給人的啟發是非常大的。最主要的就是這部動漫的背景音樂也是非常的好聽,還有人物的製作也是非常的符合童話裡面的人物設定,所以說這部動漫也是我最喜歡的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