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2020-12-14 中安在線網站

http://ah.anhuinews.com  2011年03月11日 09:41  中安在線

  明光市近年來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狠抓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全力推進農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規模發展、特色鮮明、龍頭帶動、科技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010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37.6億元,同比增長9.3%;農業增加值21.9億元,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5425元,增長17.6%。

  做強農業園區,培育主導產業

  在糧食生產上,大力開展小麥高產攻關、水稻產業提升和玉米振興計劃「三大行動」,紮實推進綠色糧倉建設,建立了以沿淮沿湖為中心的60萬畝小麥基地、以女山湖、七裡湖和四大水庫及小型水庫為水源保障的60萬畝水稻基地等五大糧食生產基地。同時,著力提高良種良法應用水平,優化品質結構,加快推進優糧產業發展。

  在特色產業上,重點推進甜葉菊產業提速升級和山芋產業發展壯大。2010年,全市繁育甜葉菊種苗17億株,實現育苗收入7000萬元;大田種植8.2萬畝,產幹葉1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3億元,菊農創收8000多萬元。山芋產業則在擴大儲藏、延時銷售上做足文章。2010年,僅自來橋鎮就種植鮮食山芋1.6萬畝,佔全鎮耕地面積的47%,種植戶達3500多戶,佔全鎮總戶數的近50%。目前,該鎮投入使用的大小儲藏窖已達300多個,其中大型儲藏窖35個、露天窖235個,儲藏能力達5000萬斤。

  在畜牧養殖上,著力建設了南部山區牛羊養殖基地、中部三元雜交豬養殖基地等四大標準化養殖基地,創建了鴻發種豬場、王氏機械化養雞場等56個標準化養殖小區,推動全市畜牧業標準化、規模化水平再提升。初步建成以三大湖泊為重點的圍攔網蟹鱖混養板塊、以國家級河蟹原種場為重點的魚蟹種苗繁育板塊等七大漁業經濟板塊基地。同時積極創建國家、省、市、縣四級示範區,林東水庫和蔣套圩養殖場獲得「部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區」稱號,花園湖圍網標準化養殖示範區獲得「省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區」稱號,女山湖圍網標準化養殖示範區等4個示範區獲得「市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區」稱號,示範區總面積達5萬畝。

  壯大龍頭企業,打造市場主體

  該市財政每年拿出一定經費用於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補助、貸款貼息、企業晉級獎勵等,對新增國家級、省級、滁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分別給予15萬元、10萬元、5萬元經費扶持,著力打造強勢市場主體。一是進一步推進規模擴張,重點扶持「原料以本地為主、聯結農民緊密」的農業龍頭企業,把永言水產、美國GLG等產業基礎好、輻射面廣、帶動力強、成長性好的龍頭企業做大規模、做強實力。目前,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0家,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6家、滁州市級11家;年銷售收入過億元企業5家。二是進一步提升企業檔次。通過推進技術改造、優化資源配置,把鴻遠油脂、雙喜麵粉、白雲麵粉等重點龍頭企業培育成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三是進一步增強帶動能力。積極鼓勵引導農業龍頭企業通過預付定金、供應種苗、賒銷飼料、實行最低保護價收購、返還一定利潤、進行技術培訓等形式,使企業和農民建立比較緊密的利益聯合機制。

  該市在加大財政對項目農業扶持力度的同時,全方位、大力度地吸引外資投入農業開發,為各類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和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注入了活力。濱河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建設以來,已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1873.9萬元,用於1.72萬畝的中低產田改造、農田水利設施、機耕道路、防護林網、良種基地、科技推廣、機械儀器設備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了萬畝甜葉菊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和萬畝標準糧田。通過實施全國農技推廣示範縣項目,每年整合資金40萬元,扶持建設10個農業科技試驗示範園。2010年,該市僅農業招商引資項目就達100多個,實際到位資金近10億元,涉及甜葉菊、畜禽、水產、糧油、林木等產業的生產、貿易、流通、加工各個領域。

  一是切實加強產學研聯合。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需求,大力開展同上海水產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一批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提高了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科技含量。這個市承擔實施的「河蟹生態養殖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示範與推廣」項目,是國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安徽省科技示範項目,項目實施以來,新增河蟹健康養殖面積8萬畝,發展生態養殖面積50萬畝,取得省級科技成果2項,申請專利2項。

  二是堅持推行標準化生產。全市共建立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50萬畝,獲得認定的無公害產地12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37萬畝,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

  三是著力打造農產品品牌。對獲得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的,分別給予資金獎勵。目前,這個市「三品」認證總量達105個,居滁州市各縣(市、區)首位,佔滁州市總量的近三分之一。其中,「女山湖」牌大閘蟹榮獲國家名牌產品稱號,「GLG」甜菊糖、「嘉貢」花生、「金泊崗」銀杏等都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和市場知名度。(滁州在線—嚴龍)

相關焦點

  • 興隆縣三道河鄉推進基地建設發展現代農業
    和合承德網訊 興隆縣三道河鄉以建設「首都優質果品供應基地」為目標,以林果業和現代農業為重點,大力推進「五個基地」建設,走出一條「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之路。  加快設施農業基地建設。
  • 同路農業 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原標題:同路農業 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格局)
  • 德昌: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12月4日,德昌縣召開鄉村振興暨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誓師大會。會議旨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州關於鄉村振興的各項決策部署,紮實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全縣各級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上來,深刻認識到抓好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是踐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大舉措。要在政策中搶抓農業改革發展新空間,堅持以「改」破題,探索「集體經濟+農戶+資本」模式,充分激發農村發展的潛能和活力,走出德昌特色差異化農業發展道路。
  • 龍巖市現代特色農業五年發展綜述
    放眼如今,千裡沃野,生機勃勃:全市緊緊圍繞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特色產業穩步發展,形成各縣(市、區)現代特色農業「百花齊放」。  為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市各級農業部門發揮閩西生態優勢,強化農業面源汙染防治,從優質品種開發推廣入手,著力提升農產品品質,打造知名品牌,增強龍巖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對閩西「八大珍」「八大鮮」等地方特色種質資源進行保護、開發、利用。今年上半年,全市「八大珍鮮」產值達14.5億元。
  • 信豐縣大力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圖)
    圖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核心區中國贛南臍橙產業園4a級景區(李健 攝)  中國江西網訊 通訊員鄧詩旺、羅旭華報導:為推動現代服務業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豐富文旅景區文化底蘊,提升景區文化魅力,提升服務業發展檔次和品味。
  • 文安縣發展現代農業促農民增收
    近日,到文安工業園區德源農業基地採摘的李女士告訴我們,周末帶上孩子走出家門來到田間大棚採摘蔬菜已經成為很多縣城居民的新時尚。    文安縣農業局蔬菜辦康佔軍主任介紹說,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他們引導農民種植綠色大棚蔬菜的同時,積極發展觀光旅遊農業,讓農民獲得更多實惠。目前,全縣像德源農業基地這樣的大棚蔬菜種植已近5000畝,年產量達5萬噸。
  • 漳州市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推動農業高質發展
    建設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日前,我市出臺實施方案,明確將以水果、蔬菜、食用菌、茶葉、畜牧等特色優勢產業為重點,充分發揮中央和市級財政資金的示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平和國家級現代水果(蜜柚)產業園、雲霄省級現代蔬菜產業園、漳浦省級臺灣特色水果產業園、長泰省級特色水果產業園建設。
  • 黃建盛在肇東和雙城調研時強調: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10日,省委副書記黃建盛深入到肇東市和哈爾濱市雙城區就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糧食購銷情況進行調研。他強調,要著力推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改善糧食購銷模式,不斷促進現代農業持續發展。  黃建盛首先來到肇東市,在肇東成福食品有限公司、鴻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調研玉米深加工和玉米購銷情況。
  • 桂平市新型職業農民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該市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返鄉涉農創業者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為重點培育對象,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具有新理念、新技能、新覺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 【吉安】託起農民致富夢——青原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側記
    【吉安】託起農民致富夢——青原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側記 謝根秀 本報記者 劉之沛在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鎮金絲皇菊產業基地,50餘畝金絲皇菊競相綻放,吸引遊客觀賞拍照,村民在田間忙著採摘金絲皇菊,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 弋陽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原標題:弋陽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本報弋陽訊 (通訊員揭劍華)連日來,弋陽農民乘著晴好天氣,忙著從田地裡收割成熟的大禾稻穀。「這大禾穀的品種好啊,管理又挺到位,今年畝產可在400公斤以上呢。」該縣港口鎮農民陳明理手捧著剛收割的稻穀高興地說。這是該縣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的一個縮影。
  • 喬老村依託資源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2018創新(亮點)工作系列報導縣農業和林業局報送:喬老村依託資源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榮獲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喬老村依託資源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農業農村部於2018年10月8日授予喬老村「2018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榮譽稱號。
  • 江蘇省「十三五」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
    為此,依據國家及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關於加快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建設方案》、《江蘇省「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等相關政策文件,結合我    省農業發展特點,面向「十三五」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需求,制定《江蘇省「十三五」生態循環農業規劃》,以加快推進我省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和農業生態文明建設
  • 泗陽:科技創新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泗陽縣緊緊圍繞現代農業「五園五帶」規劃布局,加快產供銷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形成以食用菌、水餃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的新模式。日前,記者走進泗陽現代農業產業園,從空中俯看,一棟棟廠房錯落有致,以工廠化食用菌為主導產業的生態循環農業在這裡蘊育。為了有效破解食用菌產業菌種「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泗陽縣積極引導企業開展自主創新,幫助搭建食用菌菌種研發中心。
  • 發展現代農業不能遺忘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精髓
    此時需要人們更加正視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問題,全面認識傳統農業的價值,不能遺忘中國傳統農耕文化的精髓,而應在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加以繼承、弘揚和創新。  專家指出,農耕文化是人類社會由蒙昧走向文明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擺脫純粹依賴自然,走向以自己的意願生活的起點,同時也是通向現代文明的橋梁,其內涵是應時、取宜、守則、和諧。
  • 青島都市現代農業綜合發展指數全國排第七
    由農業部委託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農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主持完成的 《2017中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報告》,核心內容是「中國都市現代農業綜合發展指標評價指數指標體系」,主要測量全國35個大中城市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指數,共包括5項一級指標,涵蓋23項二級指標。 5項一級指標主要圍繞新時期我國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任務設立。
  • 承德興隆現代農業發展「漸入佳境」
    農民正在暖意融融的溫室大棚內忙著採摘香菇……高效農業不僅改變著他們的生活,更引領著他們走上了富裕之路。    近年來,興隆縣立足農業結構調整,緊緊圍繞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這條主線,在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上做文章,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該縣農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民收入不斷提高,現代農業發展漸入佳境。
  • 四川古藺縣土城鄉調整農業結構 推進農業有序發展
    四川古藺縣土城鄉調整農業結構 推進農業有序發展   摘要:今年來,古藺縣土城鄉注重典型示範和市場引導,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全鄉農業綜合發展有序推進。
  • 莆田市荔城區著力發展現代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以來,荔城區按照中央、省、市關於「三農」工作決策部署,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聚焦產業振興,做深做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現代農業發展步伐穩健。一是大力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
  • 綏德縣白家礆鎮: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綏德縣白家礆鎮大力發展芝麻蜜香瓜和山地蘋果等主導產業和長效產業,建立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區,有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當前,僅芝麻蜜香瓜年產值就在4000萬元左右,已經成為該鎮的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