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戈
今年年中,我去過一趟武漢。記憶猶新的是過長江二橋的時候,的士等紅燈,我抬眼望見窗外一排殘破的民居高懸兩條橫幅,具體寫什麼,如今已經忘了,只記得大意,一條是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一條是反對強拆,誓做釘子戶一百年不動搖,它們交織於一處。
不獨武漢,今日中國的幾乎所有城市,都淪為遍地狼煙的建築工地,一邊拆遷,一邊建設,或者一邊建設,一邊拆遷,有些高堂廣廈,壽命不足十年,便因新來了市領導,需要重新規劃形象工程,而化作一地殘垣。每一座城市都少不了鼓勵拆遷與反抗強拆的宏大標語,拆,與衣食住行一起,成為城市生活的關鍵詞。難怪有人高呼:拆出一個新中國!
武漢市的2011年度漢字,落在了與「拆」含義相近的「挖」字頭上。這是因為,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有一個綽號叫「滿城挖」,取其名字之諧音。據報導,在其主政期間,武漢市有5000多個建設工地遍地開花,交通堵塞,到處都是揚塵。阮書記倒也坦蕩,當媒體請他選一個漢字,概括這一年的武漢,他便選了「挖」。
我一直期盼「拆」字能成為中國年度漢字,盼了這些年,卻先後迎來「漲」、「被」等代表,今年則頒給了「控」(我本預測為「限」,與「控」同義)。也許,國人已經對「拆」和「挖」習以為常,並不認為它們可以表達這一年中國的突飛猛進。「拆」和「挖」是常態,等哪天不拆、不挖了,我們才可能莫名驚詫。
其實,我們並不反對拆遷,而是反對無計劃的亂拆、非法的強拆。阮書記對武漢「滿城挖」,聲稱「事隔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後,當我們回頭看,我們不這樣做,我們會對不住這座城市」。問題在於,已經連任的54歲的他,還能在武漢執政多少年?極有可能的是,五年後他高升或退居二線,新任的書記還要建設新武漢,還要「滿城挖」,卻非承繼他的挖城計劃,而換了另一種挖法。武漢的土地有多麼厚實,武漢的子民有多麼堅忍,禁得起這般東挖西拆,挖肉補瘡呢?
換一個角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挖」的內涵:「滿城挖」不僅是一項工程,還是一筆生意,一種產業,多少地方政府都靠「挖」來大發橫財,多少腐敗官員都靠「挖」來中飽私囊,所以說,這個「挖」,非但指挖城,更指挖牆腳,有些人,一面號稱挖出一個新中國,一面卻在挖中國的牆腳,直至挖到他腳下的土地,挖到他的烏紗帽搖搖欲墜,揮鎬的黑手才停止運動。
最後要贊一聲阮書記,他取了一個好名字,並且敢於拿自己的名字開玩笑,至少比很多人有度量。 □羽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