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這都啥年代了,為啥農民工返鄉回家還背著化肥袋和橡膠桶?

2020-12-20 西部點評

北方的冬天很冷,好多農民已踏上了返鄉的路。專家又開始說了:都啥年代了,為何農民工坐車回家還離不開化肥袋和橡膠桶?就不能用行李箱嗎?

說實話,蛇皮袋和桶,還有行李箱,我寧可用蛇皮口袋,不用行李箱。可能蛇皮口袋我會拿不動,但是真的比行李箱裝得多!還有就是行李箱金貴的要死,摸不得碰不得,很容易壞掉,輪子也很容易斷!

最最最重要的是蛇皮袋、塑料桶比行李箱便宜,它們又比行李箱耐操,抗砸抗摔。一個行李箱,根本不能滿足春運時人們的需求,質量差點的,擠壓幾下就壞了。質量好一點的,用一兩次也就報廢了。總體來說,行李箱所需成本太高,並不適合農民工春運時使用。

又不是旅遊走親戚的,還拿個行李箱,況且做粗活的行李箱裝不了多少。蛇皮袋拿回家丟掉,箱子拿回家沒用,佔地方。橡膠桶用處更大,買不到坐票還可以坐在桶上,而且吃的放桶裡不變形,拿回家能裝水還能裝垃圾,農民工才不管它面子不面子呢。

農民工回家的時候,很多東西都捨不得扔,都要帶回家。蛇皮袋又便宜又裝得多,扛也可以挑也可以,為什麼要花冤枉錢買個行李箱?又貴裝得又少,別問我為什麼知道,我就是這樣的農民工。

農民工也不容易,冬天一到,工地好多就停了。每月得到萬元工錢的有多少人,大多數民工一個月得到六七千元就不錯了。除了休息天,還有下雨,停工天,等等只要沒幹活就沒工資,一年下來平均也就是每月三到五千元。所以農民並不在乎面子不面子問題,只要能掙到錢,只要能省錢,只要能夠用得上的東西,他們都不會丟棄。

網友方中山說:前幾天回老家沒買到座位票,一路上都是過道裡站著。一個老鄉突然遞給我一隻塑料桶,說讓我坐在上邊,說裡邊東西坐不壞,還有蓋子。就這樣,這個塑料桶伴著我過了13個小時,萬分感謝他們,要不是這個桶,我估計下火車都難。

他拿行李箱吧,專家說外國人出門都背背包,為啥中國人都是行李箱?現在換成背囊吧,你又說:為啥中國人出門不帶行李箱呢?現實版的老漢抬驢,咋辦你都有話要說。老爸昨天打工回來,妥妥的標配,蛇皮袋子加水桶,給他買了大號的旅行箱不用,說不方便。

說得很好,咱農民工就是以經濟實惠為宗旨,面子又不能當飯吃。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尤其是專家,沒有打過工,沒有背過行李,怎知農民工的艱辛呢?

來源:華商天下網

相關焦點

  • 專家說:都啥年代了,農民工返鄉還拿蛇皮袋及橡膠桶,你怎麼看
    自從農民知道外出打工可以活的更好,農村湧出了大批農民打工潮,當年有百萬大軍進廣州的說法,打工的確讓農民有了更高的收入,生活狀態也發生了巨大改變,但是每年春節返鄉更是人間奇景,農民工大包小包肩抗手拎,火車站坐著的、躺著的到處都是,如今一晃幾十年過去了,農民工返鄉還是蛇皮袋子橡膠桶,有的專家就說了
  • 農民工一天好幾百,為何返鄉還「背袋提桶」,是沒錢還是「裝窮」
    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到12月,到2020年還剩下幾天,迎接我們的將是全新的2021年。這年頭,會有大量的農民工逐漸開始返鄉,畢竟,天寒地凍之後,活不了多少,再說也快過年了。象什麼火車站、汽車站等時時都會有農民工的身影,大大小小的背包小包,一派足不出戶趕回家的景象。
  • 農民工回家,身上的編織袋和桶,裡面裝的都是什麼東西?
    現在離春節也越來越近了,很多農民工都要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回到自己的村莊裡面,和自己的家人一起過年,因為農民平常要在城市裡面打工,所以很少有團聚的機會,正好趕上中國的傳統節日。農民們自然也特別希望和家裡人一起過。體驗這個來之不易的相聚時光。
  • 農民工拎的油漆桶裡有啥用?專家:「藏金」或年貨!老農道出實情
    隨著新年的臨近,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陸續返回了農村,返鄉的村民也越來越多,如今在很多城市的客運或火車站周邊,都有大量農民工的身影,他們很多三五成組,都是一起從農村出來的,如今,對於這些人來說,外出打工了一整年,身心俱疲,也更加期盼早日到家!
  • 「返鄉大戲」提前上演,為何農民工不多賺點錢再回家?原因很現實
    因為春節不僅可以和家人團聚,還可以吃各種食物。當然,有一年中最長的假期。但是很多人發現了一個現象。還有差不多兩個月才能過年,但已經有很多人背著大包回家了。其中大部分是在外地打工的人。為什麼農民工朋友會早點回家?經過一些機構的調查,農民工們發現他們不想這麼早回家。
  • 年底農民工返鄉,為何寧願吃泡麵,甚至挨餓卻不買盒飯吃?
    這個時候,對於廣大的農民工兄弟姐妹們來說,因為部分地區受到了「禁工令」的影響,在外面找不到工作,可是每天的吃喝住宿都要開支,所以農民工兄弟們就不得不返鄉,至少回到家裡住宿和生活費方面能省一點錢。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在火車站經常能看到背著大包小包回家的「趕路人」了。其實農民工兄弟們在火車站的龐大人流中,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
  • 為啥火車上有賣盒飯,但農民工寧可餓著也不買,原因很扎心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每次一到假期,我們總能夠看到有農民工從城市回鄉下,而且農民工的身影充斥著火車站,這些外出工作的農民工帶著滿滿的思念和激動回家,無論什麼都似乎阻擋不了他們想要回家的步伐。這種情況應該大家都清楚,返鄉的農民工背著沉重的行李,就去坐火車站。為啥火車上有賣盒飯,但農民工寧可餓著也不買,原因很扎心。這些從不同的農村來到城市,又搭乘車火車回到農村的農民工,一般情況都需要在火車上待上一到兩天,有的甚至還要在火車上面待上一星期。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導語: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外出農民工都開始返鄉了?聽聽農民咋說 時至大雪節氣,今年的農民工返鄉潮將至,這也讓人想起了一個人們常常議論的話題,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都返回家鄉不願意再出來了?
  • 農民工過年回家,火車上有飯盒。為什麼他們寧願餓死也不吃飯?
    這個時候,對於廣大的農民工兄弟姐妹們來說,因為部分地區受到了「禁工令」的影響,在外面找不到工作,可是每天的吃喝住宿都要開支,所以農民工兄弟們就不得不返鄉,至少回到家裡住宿和生活費方面能省一點錢。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在火車站經常能看到背著大包小包回家的「趕路人」了。其實農民工兄弟們在火車站的龐大人流中,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
  • 農村外出打工的人,為什麼過年都要帶幾個塑料桶回家?有什麼作用
    然後直到臘月間再返回家,這是現在很多農村人一年的真實寫照。有些人稱他們為農民工。往往有一些比較標誌性的東西,他們坐火車通常都是硬座,會帶大包小包的東西,尤其是過年返鄉會帶一些塑料桶。看起來沉甸甸的,裡邊也塞滿了東西,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很多人外出基本上都會帶行李箱好像在談到農民工那裡這種塑料桶取代了行李箱的地位。實際上在這種塑料桶特別的麻煩,而且也不方便。
  • 中秋返鄉,農民工寧願挨餓,也不吃火車上的飯菜,啥原因?嫌貴嗎
    中秋節即將到來,一大批農民工將會踏上回家的路。當下的農民工群體,以70後為主,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背負的壓力都較大,雖然身體狀態每況愈下,但上有老下有小,或面臨子女上學、成家,或面臨老人養老,等等,休息不得的同時,日常還很節儉。
  • 成都志願者給農民工發免費麵包 助農民工平安返鄉活動正式啟動
    各區(市)縣工會結合各自實際,通過召開返鄉農民工座談會、組織專車在火車站等農民工返鄉集中地接站、開展法律宣傳、組織專列幫助農民工返鄉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護航農民工平安返鄉。 據了解,成都火車東站、火車北站、東站汽車客運站和雙流國際機場等農民工集中返鄉站點設立的6個「農民工平安返鄉服務崗」正式「上崗」,工會志願者和律師將值守服務崗,為返鄉的農民工提供法律諮詢、就業服務以及臨時應急救助,並免費為返鄉農民工提供麵包、牛奶、春聯福袋等方便食品和新春禮品;在換乘集中的東站汽車客運站開通農民工專用通道和農民工購票專用窗口,為返鄉農民工解憂,幫助農民工平安
  • 回家過年 返鄉創業宜賓敘州區為農民工連續端出「八大碗」-四川...
    1月21日,四川省宜賓市人才服務和就業促進局、市人力資源服務中心、敘州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人才服務和就業促進局舉辦的2020年「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暨返鄉農民工市、區聯合大型專業招聘會,再一次在柏溪金沙江廣場拉開大幕。敘州區人才服務和就業促進局副局長李建文在接受記者現場採訪時說。
  • 「返鄉潮」提前上演,農民工提桶拎包回家,城裡人:工資呢?
    如今已是12月中旬,儘管距離春節還有1個多月,但很多老農已經提前返鄉,特別是北方地區,「停工令」已經到來,很多農民工只能被迫提前返鄉。同時,因近期的「疫情」反覆,為了避免年底春運潮帶來的風險,不少農民工也選擇提前趕回家。
  • 打浦橋街道助力農民工返鄉
    打浦橋街道助力農民工返鄉 2020-01-15 12: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停工返鄉的農民工,回鄉後有哪些出路?
    在我國,每年有1.7億農民工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收入,選擇遠赴他鄉打工,因此便有了每年年初和年末的返鄉和返工大潮。2020馬上結束,今年的返鄉潮也已經揭開了大幕。北方每年秋冬季都會面臨大氣汙染管控,今年也不例外,今年從11月中旬到2021年3月,建築,化學工業,煤炭,鋼鐵等39個行業迎來今年的停工潮,作為建築業的主要參與者,很多農民工繼續留在城市就要承擔生活費等費用,因此很多農民工都陸陸續續收拾行囊回家,為來年做準備。
  • 貴州鋼筋工跨海返鄉,一個粽子扛住海上疲累,舊衣架也要帶回家
    在工地上做工的人,從來不吝惜自己滿身的力氣,特別是在春節回家這件事上,他們總是儘可能把能帶回家的行李物品都帶上。除了睡覺的鋪蓋之外,餘邦明和幾個老鄉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兩個大背包,還有平時用的水桶、水壺等物品,都用膠帶封好了帶回家去。
  • 愛死你,日本化肥袋
    要知道: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們還穿漏襠褲的時候,儘管窮得叮噹響,可穿著,從頭到腳,可都是全棉的,棉花含量100%,絕對的!就是怕蹲,一蹲,那衣服就特別打皺,像彈簧一樣,從小腿縮到膝蓋,露出幾個月不洗澡,因而黑魆魆的兩條乾瘦的麻杆腿,丟死人了!
  • 淮南鳳臺縣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
    中安在線訊 據淮南網報導,鳳臺縣利用資源優勢,採取有力措施,去年以來,吸引3500餘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並創建返鄉農民工創業園(點)16個,入駐企業104家,帶動就業  鳳臺縣委、縣政府鼓勵發展勞動密集企業、非公企業、三產服務業,擴大就業容量,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結合脫貧攻堅計劃,該縣出臺了《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實施方案》《農民工就近就業工作方案》《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文件,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政策支持。
  • 春運路上,看農民工回家新變化
    「記得當年想從無錫回老家過年,要麼是十幾個小時大巴車,要麼花二十多個小時坐火車再轉客車,哪個都不輕鬆。」洪柳說,「現在,很多人都回到湖北省內就業,離親人近了,回家路越來越短了。」他說。  舍遠求近,得益於近年來國家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鼓勵和區域發展差距逐步縮小,不少地方正通過政策促進、培訓支持、平臺帶動等方式引導農民工等群體返鄉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