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人每天平均2.55斤糧食的背後有著怎樣我們所看不見的危機?

2020-12-22 東北農業觀察

我們中國的糧食總產穩定在6.5億噸,我們中國的人口是13.95億,也就是說我們平均每個人每天可以分配到2.55斤糧食,一年每個人可以分配到931斤糧食。美國是2690斤,日本人均糧食產量77公斤,日本的人均穀物消費量是230斤。我們注意一個問題,日本的人均糧食自給率只有38%而我們的糧食自給率是95%,但是日本的糧食安全高於我國。

糧食產量高為何糧食安全卻不高?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我們這1.3萬億斤糧食都是什麼?

我們把糧食毛產量換算成我們所食用的,大米,白面等食物之後我們的糧食人均只有395.43,也就是一個人一斤多糧食。大家這回覺得我們的糧食還多嗎?我們所說的糧食自給率只是衡量一個國家每年所消耗的糧食有多少是自己生產的,並不代表糧食自給率高我們的糧食就安全。因為我們的飲食包括蔬菜,肉蛋,水果,淡水魚,酒類,以及牛奶等,我們看糧食是否安全還要看其他的食品供給是否充足。

我們看看世界上幾個具有代表意義的國家的食物消費量KG單位

我們看到的這個表格會發現,發達國家和我們發展中國家,以及印度這類經濟稍差一些的發展中國家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我們看到發達國家的穀物攝入量明顯偏高,而發達國家肉類牛奶和水果的攝入量高很多,我們國家的牛奶消費量每人平均只有30千克,如果這個圖表還不夠直觀地化,我們看看我們攝入的能量是多少就比較直觀了。

我們國家的食物熱量,蛋白量和脂肪量都低於發達國家,高於發展中國家。我們中國有著14億人口有著這樣的成就我們本應該感到驕傲,但是我們還要認識到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國家的糧食以及其他食品的進口量是多少?

我國的進口總量是11555萬噸,其中大豆進口量佔到世界大豆出口的65%,這些只是糧食進口,我們再來看看肉類以及其他的食品進口是多少?

我們所國家的進口食品總額達到了700億美元,也就是說我們每個國人平均消費50美元的進口食品,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飲食標準是建立在,每年人均消費進口食品50美元,以及進口糧食11555萬噸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很多人認為我們的人均飲食標準高於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而且和其他的發達國家比較,我們除了牛奶的指標較低之外,我們已經很好了,我們還有什麼問題呢?那麼就來說說讓我們比較自豪的果蔬人均佔有量和糧食的人均佔有量是怎麼來的?

我國是世界上使用農藥最多的國家,達到了174.1萬噸,每人平均,(這是在網絡上看到的數據)我國農藥生產的最高產量是378萬噸。2019年1-8月出口農藥109萬噸,進口農藥6.25萬噸,我國是名副其實的農藥生產大國,也是使用大國。

我們國家每年使用的化肥約是5800萬噸,是世界化肥產量的1/3,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中國礦物肥料及化肥進口量為950萬噸,同比增加4.9%。我們每年的化肥出口量是718萬噸,看來還是自己用得多,賣的化肥少。

我們糧食高產離不開高投入,我們的化肥和農藥的用量都是世界第一的,而且我們還面臨著其他的較為嚴重的問題,比如說我們有2億畝耕地存在食品安全問題,5000萬畝耕地存在金屬中重度汙染的問題,而且我們的水土流失以及土地佔用問題也比較突出。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藍虹曾撰文表示,即使對汙染土壤採取成本最低的植物修復法,耕地修復所需資金總額也將高達6萬億元人民幣。我們可以說我們的糧食高產都是建立在高耗能,高汙染的基礎上的,就連我們的果蔬人均佔有量也是水分多多。

因為我們的農業從業人員較多,所以果蔬的生產比較多,在發達國家都是機械生產為主要的生產模式,所以損耗較大。換句話說,不是因為我們需求果蔬多,而是農民較多,所以需要以勞動密集型為代表的果蔬生產行業來承載眾多的農業人口。而我們人均佔有的果蔬雖多但是我們的損耗更大達到了35%,我們去除這35%的損耗我們的果蔬還會多嗎?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和農業爭地的問題,汙染的問題,化肥和農藥高消耗的問題,以及農業人口減少造成的食品減少的問題都會凸顯出來。很多人都認為土地規模化糧食安全更有保證,那麼我們就以日本的一個數據作為我們文章的結尾吧!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一粒糧食背後蘊含怎樣的價值?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現代公民應盡的義務中國農業科學院做過估算,我國的糧食全產業鏈總損耗率約為在此基礎上,每年城市餐飲浪費的糧食多達340~360億斤,這還不包括居民家庭飲食。不科學的消費心理、粗放的管理方式,以及節儉意識的缺乏,構成了浪費糧食的主要原因。12月22日—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召開,反食品浪費法草案首次提請審議。為什麼要對食品浪費問題立法?反食品浪費法又將如何影響我們的觀念和生活?一粒糧食背後又蘊含怎樣的價值呢?
  • 糧食危機席捲全國,中國何以獨善其身
    聯合國在2020年因為糧食安全問題已經發出了多次的預警,糧食危機已經成為了全球的危機中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嚴重危機。近日,聯合國再次因為糧食安全問題敲響警鐘,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正在逼近。貧民窟的爭搶肯亞,貧民窟的一群人正在瘋狂搶購援助食品。
  • 英國每人一年吃200斤,日本每人一年吃20斤,中國每人一年才吃2斤
    中國有句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其蘊意都是不變的,我們國家的人,在吃的方面還是比較講究的,在飲食這一行不斷刷新紀錄,經常會創造出一些新奇的美食出來,比如我們會經常把一些五穀雜糧磨成粉,然後往裡添加牛奶、雞蛋等材料,將其製成饅頭、麵包等美食,這裡提到麵包的話,那陽仔就要和大家來扒拉一下了。
  • 日本每人每年吃20斤,英國每人每年吃200斤,中國每人每年吃2斤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在我們國內是千古不變的,對於吃我們國內也還是比較講究的,我們常會將五穀雜糧磨成粉狀,還會加入一些雞蛋、牛奶、糖和水來製作成一些麵包或者饅頭,麵包用來當早餐也是非常的常見了,日本每人每年要吃20斤,英國每人每年要吃200斤,而我們國內每人一年卻只吃2斤
  • 關注環保的背後:每人每天平均製造1.2公斤垃圾,4年就可填滿西湖
    相信看了這期綜藝節目的人對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仍心懷不安:每人每天平均製造1.2公斤垃圾,按這個速度計算,一年將產生400多萬噸垃圾,3-4年可填滿整個西湖,90年代初建的垃圾填埋場計劃使用24年,結果12年就被填滿。2007年至今已產生了1700多噸垃圾,降解需要300年。
  • 全球糧食危機:12年前,中國打了驚心動魄的!
    最近,糧食危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受疫情的影響,聯合國糧農組織出發警告,全球糧食供應鏈會在4-5月中斷,到時候有可能發生全球糧食危機。 越南、柬埔寨、哈薩克斯坦等六個國家,在3月份相繼禁止大米出口,有些國家的糧食儲備不夠三個月。
  • 英國1年每人吃200斤,日本1年每人吃20斤,我們1年每人卻只吃2斤
    對於美食的追求,無可厚非我們國內的吃貨們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吃貨了,在我們國內也一直流傳著「民以食為天」的說法,也正是這句話,讓我們國內有著無數的美食,並且這句話也已經流傳了上千年了當然在古代我們國內就有人把五穀雜糧磨成粉末來製作出各種各樣的美食,同樣現在人也會有一樣的做法,把麵粉製作成麵包和饅頭,而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環境下,麵包也慢慢的成為我們的一種主食了,在英國1年每人吃200斤,日本1年每人吃
  • 糧食危機愈演愈烈
    :人類失去糧食,世界將會怎樣?古語云,民以食為天,吃飯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但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正在經歷著一場大規模的糧食危機。 聯合國世界糧食署執行幹事喬塞特•希蘭近日表示,糧食價格上漲猶如一場「無聲的海嘯」,正席捲全球,迫使1億多人口「退回」到挨餓困境。而如何對抗這場全球範圍內的食品危機已經成為目前許多國家及國際組織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 南京每人平均每天只吃約一兩水果
    也就是說,南京每人平均每天只吃了1兩左右的水果,而大豆和堅果類還達不到最低推薦攝入量的1/10。蔬菜也少,不過少得有限。南京城鄉居民每標準人日蔬菜類攝入量為298.6g,接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蔬菜類300-500g推薦量的下限值。重口味!
  • 「糧食危機」正在加速蔓延,中國如何才能高枕無憂
    8月17日,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發布的《中國農村發展報告2020》顯示,到達2025年,中國也可能出現約1.3億噸的糧食缺口,包括穀物缺口約為2500萬噸,雖然不到消費總量的5%,但這一預測,中國有必要進一步高度重視糧食安全。編輯疫情的影響使世界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
  • 糧食產量十六連豐之後 中國為何還要大談節約糧食?
    2020年,中國糧食產量將連續第6年超過1.3萬億斤,產能再上一個新臺階。農業農村部總經濟師魏百剛指出,今年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產量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這也是連續第十六個豐收年。但是,一邊是「十六連豐」,一邊卻是「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節約糧食」突然成為年末國內的熱點話題,這是為什麼?年產1.3萬億斤的糧食不夠吃了?
  • 全球糧食危機,中國禁播大胃王,美國卻把糧食當燃料燒掉!
    對此,我們很多平臺限制的「大胃王」相關網紅的直播,畢竟,先不談糧食安全的問題,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就有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優良傳統美德,這個還是不能丟掉的。況且當下面臨全球糧食危機,儘管我們家有餘糧,但很多農副產品加工原料和副糧還處於大量進口的狀況。我們沒有資格也沒有本錢去浪費糧食,是吧。
  • 房價漲購屋平數變小 臺灣每人平均住44.55平(圖)
    房價漲購屋平數變小 臺灣每人平均住44.55平(圖)     臺灣「主計總處」調查,臺灣去年每人平均居住面積僅13.5坪。
  • 官方稱立法杜絕糧食浪費,無關糧食危機,這本是我們的傳統美德
    按照統計局回應的說法,節約糧食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不應該聯想到糧食危機,兩者沒有瓜葛,並稱我們已經連續五年穩產在1.3萬億斤以上,算是對所有對此抱有質疑人員的進行回應。
  • 全球一年浪費13億噸糧食:人均中國排22 餐飲是重災區
    大型餐館的人均浪費量最高,為每餐每人132克(大致是兩個雞蛋的重量),明顯高於整體平均水平93 克;小型餐館人均浪費量相對較少為69 克;快餐的人均浪費量不足整體平均水平的一半,僅為38克。
  • 全球性糧食危機掀起國內馬鈴薯商業熱潮
    張維漢:「當時我們的土豆主要靠南方發貨的從我們這邊收購、採購,價格由他們說的算,剛開始九幾年,這麼大的小馬鈴薯才4分錢到6分錢,大的8分錢到1毛2。」  李旺澤:「我們給這些收購大戶貸款,給他優惠政策進行扶持,給他優惠的車皮,鼓勵他們直接進入終端市場,同時我們用倒推成本的辦法協定給老百姓指導價。」  所謂倒推成本,李旺澤這樣告訴記者,比如從定西上站到鄭州下站,裝卸及運輸費用為0.09元/斤?0.10元/斤,如果指導價定為0.21元/斤,則到河南終端市場的成本價為0.30元/斤?
  • 1.3億噸糧食缺口,很大件事嗎?
    8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發布報告稱,到「十四五」期末(即2025年),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 此話題一出,迅速引爆網絡,連續幾天成為輿論焦點。
  • 聯合國發出糧食預警,全球性糧食危機將爆發,中國的口糧夠吃嗎?
    肆虐全球的疫情、死灰復燃的蝗災、突如其來的洪災,除了帶來經濟損失外,更令全球糧食減產大約20%。幾個主要糧食出口國要麼限制糧食出口,要麼直接抬高糧價。同一時間,聯合國也對外發布糧食預警,表示全球正在迎來近50年來最大的糧食危機。而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的中國,糧食夠吃嗎?答案或許與大部分人想像的不同。
  • 數據看中國 | 全球還有6.9億人在挨餓,我們要怎樣端牢自己的飯碗?
    今年依舊獲得了滿滿的豐收,這背後離不開農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面對世界糧食危機中國方案如此「開源節流」2020年,面對疫情汛情的夾擊,中國通過科技、電商等種種手段,以及長久以來對農業的深切關注,依舊獲得了喜人的豐收。但同時,我們也應了解,世界範圍而言,糧食問題依舊不容小覷。2020年2月,東非地區蝗災肆虐。
  • 全球糧食危機!「大胃王」遭批評,我國糧食供應充足嗎?
    其實吃播的源頭來自於日本,但是自從引進中國之後,就變了味道。國內直播平臺上好多假大胃王,吃了吐,吐了吃,影響十分的嚴重。更何況中國是以節約糧食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全球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糧食在被損耗以及浪費。世界上76.33億的人口,將近有8.2億的人面臨飢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