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這裡是食物趣味
每天分享一個食物冷知識給您
七裡香
雞臀尖 (俗稱雞屁股、雞尾、鳳尾),即肛門上方的三角狀的肥肉塊,很多人就好這一口。老百姓中曾留傳「寧舍金山,不舍雞尖」的說法。但又有「吃雞屁股會生癌」一說,且流傳頗廣。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吧!
但是在臺灣,雞屁股卻真的成為了全臺灣最有特色的小吃了。
雞屁股在臺灣被叫作「七裡香」,不知道是不是香飄七裡的意思。
他們居然給雞屁股取了一個這麼富有詩意化的名字,厲害厲害。它平常跟鹽酥雞一起賣,炸得香香酥酥的根本吃不出來是雞屁股。
烤好的雞屁股油嫩光亮,不僅外表酥脆,而且裡面肉質鮮嫩,嗜吃者讚揚富膠原蛋白,吃起來口感香嫩,鮮香爽口。
在高雄的六合夜市,「七裡香」一串大約25元左右(5人民幣),七個一串,在臺灣地區的各大夜市也可以買到。
膽大的人可以鼓起勇氣,試一試哦!現在雞屁股的吃法有很多種,但大多數都是以燒烤為主的呢!
建議同志們平常還是少吃一點,。
因為雞屁股一是淋巴腺最集中的部位,有很多致癌的成分,二是脂肪含量非常高,容易造成高膽固醇,高血脂症。三是雞屁股處理起來也非常麻煩的,一定要選擇安全的雞,處理乾淨。
大家以獵奇心態,偶爾嘗一下即可。不要像茂茂一樣迷戀吃雞屁股哦!
棺材板
大家不要慌,一聽到棺材板,就以為是已故之人的棺材。難道臺灣人連這個也吃,可怕的臺灣人。哈哈哈!
這裡的棺材板,其實是指臺灣臺南市一種有名的小吃而已。
棺材板是一位叫許六一先生發明的。後來有些店家為求吉利,將其改稱為「官財板」,寓意升官發財。
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開始不叫棺材板,而叫雞肝板。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有一天台灣大學考古隊來到許家的店裡,品嘗雞肝板。在茶餘飯後,考古隊與許六一先生閒聊之際,一位教授忽然說:「這雞肝板外形很像我們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而生性樂觀開朗的許六一先生聽完後,便爽朗地回答:「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因此,這個有點聳人聽聞的名號「棺材板」便取代了雞肝板的稱號
世界上還有好多關於名字的有趣故事,下會再和你們嘮嘮嗑。點個讚唄!麼麼噠。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更多好玩、有趣的食物那些事
盡在食物趣事!
歡迎來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