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賞析】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

2020-12-23 騰訊網

希望美術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顧愷之(348年-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漢族,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省無錫市)。東晉傑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因為他有對文學和繪畫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於是人們稱他為畫絕、文絕和痴絕。

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 「以形寫神」等論點,為中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洛神賦圖》此畫卷縱27.1釐米橫572.8釐米

《洛神賦圖》是顧愷之的傳世精品,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全卷分為3個部分。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然地交替、重疊、交換,而在山川景物描繪上,無不展現一種空間美。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發揮了高度的藝術想像力,富有詩意地表達了原作的意境。此長卷採用連環畫的形式,隨著環境的變化讓曹植和洛神重複出現。原賦中對洛神的描寫,如「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皎若太陽升朝霞」等,以及對人物關係的描寫,在畫中都有生動入神的體現。此畫用色凝重古樸,具有工筆重彩畫的特色。作為襯託的山水樹石均用線勾勒,而無皴擦,與畫史所記載的「人大於山,水不容泛」的時代風格相吻合。

主人翁曹植在翠柳叢石的岸邊突然不經意地發現,崖畔洛水之上飄來一位婀娜多姿美麗照人的女神時如痴如醉的神情寫照。他生怕驚動神女洛神,下意識輕輕地用雙手攔住侍從們,目光中充滿了初見洛神時的又驚又喜的神態。高明在顧愷之在處理曹子建的侍從時,將他們畫得程式化,用侍從們呆滯的目光、木然的表情,以襯託出曹氏喜不自禁的神情,使畫面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這時人們看到的曹植的神情是既專注又驚訝,內心既激動外表又矜持的複雜心情,這是言語所難以表達的。

顧愷之在《洛神賦圖》中還根據曹植的《洛神賦》中文字的描繪,創造了許多神仙和奇禽異獸。實際上,這些神獸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完全是畫家憑想像將多種動物的特徵融合成一體而畫出的視覺形象。如他畫出的海龍就長著一對長長的鹿角、馬形臉、蛇的頸項和一副如羚羊般的身體,他畫的怪魚也長著一隻豹子一樣的頭。它們雖然奔馳在江水之上,卻沒有飛濺的水花,就如同騰飛於空中一般。這種高古的繪畫技法,烘託出了畫面的熱鬧,增強了故事的傳奇性和神秘感。幾千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

《洛神賦圖》中的山石、樹木、河流作為人物的陪襯,這種比例顯得古拙稚樸,卻也最大限度地襯託出人物的神態。後人評價「此卷一出,無人再敢繪此圖」。

「水不容泛,人大於山」八個字在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中完全得到證實:人物與背景之間比例關係失調,近景和遠景拉不開距離,高山仿佛土丘,大河如同小溪,至於樹木就只能勾畫一個扇形輪廓,繪畫技巧尤其稚拙,中國繪畫史這種狀況在顧愷之所處的時代相當普遍一直延續到隋唐以後才真正得到改觀。顧愷之《洛神賦圖》卷中勾勒添色的人馬畫技法意味著人馬畫已具備了獨立成為一種畫科的藝術條件。

全畫用筆細勁古樸,恰如「春蠶吐絲」。山川樹石畫法幼稚古樸,所謂「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體現了早期山水畫的特點。無論從內容、藝術結構、人物造形、環境描繪和筆墨表現的形式來看,此圖卷都不愧為中國古典繪畫中的瑰寶之一。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顧愷之《洛神賦圖》畫作鑑賞
    中國古代十大名畫-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從古至今,一直被世人所珍視。《洛神賦圖》這一驚世之作再現了曹植和洛神之間朦朧而悽美的故事。紫色百合香為您品評這幅精品畫作,鑑賞畫家顧愷畫作的藝術之美。一、《洛神賦圖》-畫家基本簡介《洛神賦圖》的作者是東晉時期著名畫家顧愷之。顧愷之-字長康,小字虎頭。他出生於官宦家庭,從小衣食無憂,飽讀詩書,學識淵博,詩文繪畫無所不能,而且為人詼諧幽默。
  • 顧愷之《洛神賦圖》:人神之戀的夢境
    原標題:顧愷之《洛神賦圖》:人神之戀的夢境   《洛神賦圖》:人神之戀的夢境   中國美術史之壁畫篇   東晉時代,士大夫們日益參與到繪畫活動來,方便攜帶和鑑賞的捲軸畫也在此時登上歷史舞臺,《洛神賦圖》就是一件由當時士大夫畫家顧愷之創作的捲軸畫作品
  • 東晉畫家顧愷之《洛神賦圖》,各自為篇又渾然一體
    文:原創圖:網絡大家都知道《洛神賦》是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它描述了作者與洛水女神的一段飄渺迷離的戀愛過程,抒發了作者失戀的無限悲傷、惆悵之情。東晉時期,有一位最著名的大畫家——顧愷之,就根據曹植的辭賦名篇《洛神賦》繪製了一幅繪畫長卷《洛神賦圖》,成為繪畫界的傳奇之作。曹植與顧愷之,一個是三國時期文學界的天才,一個是東晉時期美術界的天才。兩位不同時空的偉大藝術家,他們各自以他們藝術上的高超本領完成了一次穿越時空的完美對話,為我們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產。
  • 畫家顧愷之《洛神賦圖》的創作心境
    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宋摹)故宮博物院藏《洛神賦圖》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348—409)的繪畫作品。原作已佚,今存有宋代摹本五卷,絹本設色,分別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裡爾美術館等處。
  • 從《感甄賦》到《洛神賦圖》顧愷之畫筆下的悽美愛情故事
    我們讀歷史都知道,東晉在中國歷史上,政治分裂社會動蕩,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但在文學藝術上卻有很高的成就,詩詞歌賦、繪畫書法等成就都相當高,出現了像陶淵明、謝靈運等文學家,王羲之、顧愷之等書畫大家。 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膾炙人口的美好愛情故事,也是以東晉為時代背景。
  • 超40萬人預約 realme V15火了:設計靈感取自名畫《洛神賦圖》
    據悉,realme V15國潮錦鯉版本的設計靈感取自中國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中的「文魚」。PS:《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這幅畫根據曹植著名的《洛神賦》而作,為顧愷之傳世精品。它採用了多層納米級光學鍍膜的調色工藝,將紅、黃、藍三個不同波段的顏色重新排列,經過一系列複雜工序最終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漸變,極具辨識度。
  • 《洛神賦圖》賞析,實在太美了……
    顧愷之讀後大為感動,遂凝神一揮而成《洛神賦圖》。畫卷從右端開始,第一段描繪了黃昏,曹植經過洛水之濱時停駐體息。在平靜的水面上,風姿絕世、含情脈脈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從容,凌波而來。 柳岸邊,曹植身體微微前傾,伸出雙手擋住眾隨從。隨從們目光呆滯,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視著前方水面上美麗的洛神。
  • 《洛神賦圖》:一場浪漫的邂逅
    >古典名畫欣賞 東晉畫家顧愷之作品《洛神賦圖》,以曹植的《洛神賦》為創作原型,用繪畫表現了曹植與洛神之間純潔感人的愛情故事,是中國美術史上首幅為文學作品而創作的繪畫,畫面奇幻而絢麗,情節真切而感人,充滿了飄逸浪漫、詩意濃鬱的氛圍。
  •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局部)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原《洛神賦圖》卷為設色絹本。 洛神賦圖(局部) 在現存的中國古代繪畫中,《洛神賦圖》被認為是第一幅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
  • 漢橋話畫:《洛神賦圖》講述曹植與洛神悽美的愛情故事
    洛神賦圖以形寫神,遷想妙得洛神賦圖《洛神賦圖》是可以真實反映顧愷之畫風的一件作品,共有4個比較完整的版本存世,3本設色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弗利爾藝術博物館還藏有一卷元、明時期的白描摹本,而前面三者均為宋代摹本
  • 《洛神賦圖》|曹植對於洛神的一見傾心,何嘗不是你的情深緣淺?
    《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348年— 409年)在讀曹植的《洛神賦》後,有感而畫的一幅傳世精品,一共為三部分,七小幕。之所以將其評定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首,應該是因為顧愷之讀懂了曹植那靈魂深處的痛吧。
  • 藏在110幅稀世名畫裡的詩詞和古文,美到驚嘆!
    《洛神賦圖》卷 詞藻之華美,讓人口齒生香; 情思之繾綣,讓人意動心搖。 其中,便有被人稱作三絕——痴絕、畫絕和文絕的東晉大畫家顧愷之。 顧愷之心嚮往之,由是創作出傳世之作《洛神賦圖》。 曹植筆下的洛神之美,自此千年永固; 畫也成為中國十幅名畫之一。
  • 東晉《洛神賦圖》是早期經典的愛情故事畫作
    ■顧愷之 洛神賦圖卷(宋摹)
  • realme真我V15國潮錦鯉手機,靈感取自古畫《洛神賦圖》
    2021年1月7日下午,realme真我以線上形式召開主題為「鯉躍龍門」的新品發布會,正式推出與《國家寶藏》IP聯名設計的真我V15國潮錦鯉手機,該機延續了realme品牌潮玩基因,由知名攝影師於聰操刀視覺呈現,設計靈感取自傳世名畫《洛神賦圖》中的「文魚」(現代錦鯉的原型),是手機行業界首個引入國潮設計的產品。
  • 有關《洛神賦》的野史
    說到《洛神賦》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那句千古絕唱「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今天要告訴大家,比驚鴻更震驚的是其背後的故事,比遊龍更曲折的是洛神的來歷。《洛神賦》是三國名將曹操之子曹植的成名作。沒錯~它就是《洛神賦》的前身。當曹植寫下《感甄賦》四年之後,明帝曹睿繼位,覺得這個名字不雅,於是改名為《洛神賦》,從此流傳!後來東晉時期偉大的畫家顧愷之,根據這篇《洛神賦》創作出了同名繪畫作品,美輪美奐,如今是中國的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開啟中國繪畫長卷——《洛神賦圖》
    它就是著名的《洛神賦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幅絕世美畫吧。 《洛神賦圖》 《洛神賦圖》是
  • 古代名畫: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被譽為「畫中之蘭亭」
    國外名畫,豐滿的女子洛神賦圖是東晉顧愷之的畫作,如今已經失傳一部分,它被認為是第一部改編自文學作品的畫作,《洛神賦》中有「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的佳句,配上畫作,真的讓人心曠神怡。秋江待渡圖田翁爛醉圖富春山居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 《國家寶藏》洛神賦圖繪情思:酒入喉,割破淚眼
    其實這檔節目的每一期都有亮點,但這一期實在太讓人驚嘆~遼寧博物館展出的第一件寶物是宋人臨摹的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在表演環節,陳曉飾演顧愷之,另有一位助演扮演曹植。恨不盡鴻雁南去幾番思怨無處銜酒入喉 割破淚眼一別成恨緣斷難續苦難見苦嗟相思成怨 酒盡淚不幹此生已殘 等繁霜散卻孤月寒緣未起 已滅《洛神賦圖
  • 《延禧宮略》中為什麼富察皇后送皇帝《洛神賦圖》看看專家怎麼說
    作為一名美術研究者,我想單從中國繪畫史上一張最為著名的畫——《洛神賦圖》說起。前陣子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裡有一個這樣的情節:皇后要為皇上挑選一份壽禮,選了很多張畫,包括劉松年(註:南宋宮廷畫家)的《四景山水圖》等,選來選去都不是很滿意。最後在建議下,皇后選了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在後面的劇情裡面,皇后還親自cosplay了一下「洛神」。
  • 曹植寫洛神之絕美,引得顧愷之、王獻之、趙孟等名家膜拜不已
    《洛神賦》是三國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這篇人神之戀的千古絕唱,流傳千年。全賦辭採華美,描寫細膩,想像豐富,情思綣繾,若有寄託。後世的畫家、書法家都喜歡此文,以書畫展現辭藻內容的完美,特別是洛神「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