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玉米果糖有望實現大眾化普及 將建世界首條50萬噸果糖生產線

2020-12-26 濱州大眾網

  9月21日,記者從在西王集團召開的糧食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暨玉米果糖產業發展研討會上獲悉,作為一種可替代蔗糖的新型糖源——玉米果糖,在西王集團在實現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上,實現了多個關鍵技術創新與突破,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已具備了大眾化普及條件。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西王集團在全國玉米深加工領域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企業歷經30餘年發展,形成了從玉米到玉米澱粉,再到葡萄糖、無水糖、玉米果糖的系統完整的全產業鏈。特別是企業自2006年以來,先後投資十幾億元成功研發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玉米果糖,屬國內首創,填補國內空白,打破了國際上少數國家對果糖生產技術的壟斷。西王集團成為國內唯一掌握果糖核心技術並規模化生產的企業。其在結晶果糖生產工藝的研究開發過程中,實現了多個關鍵技術創新與突破。針對果糖溶解度高、粘度大的難題,通過自製實驗設備,提出正確的研究方法,探索並改進了果糖的結晶工藝,使結晶果糖的生產收率提高到85%以上,大幅度降低了生產成本。並通過引進色譜技術,優化生產工藝,實現了「玉米——澱粉——高純度果葡糖漿(色譜分離純度>99%)——結晶果糖」的生產,改變了國外由蔗糖生產果糖的模式,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這兩項關鍵技術的突破,使結晶果糖生產成本降到了5000元/噸以下,低於蔗糖的生產成本,為西王果糖的大眾化普及奠定了堅實基礎。

  研討會上,來自國家糧食局科學研究院、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澱粉糖分會、中國澱粉協會澱粉糖分會的專家們一致表示,西王果糖工藝技術具有獨創性,打破了少數發達國家對果糖技術的壟斷,技術領先;作為一種健康新糖源,西王果糖甜度是蔗糖的1.2到1.8倍,具有甜度高、對血糖影響小、不易致齲齒、控制體重、保健、護肝等特性,在醫藥、保健品領域可製作果糖注射液,還被用於糖尿病及肝病的輔助治療等,可替代蔗糖;西王果糖在西王集團已經實現了規模化生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具備產業化發展的條件。在當前國家加快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的歷史時期,西王集團從玉米中提取加工新型糖源——玉米果糖,不僅打破了國際上果糖技術的壟斷,更為全國糧食產業化發展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新路子,對加快糧食產業新舊動能轉化,推動全國糧食科技創新具有非常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同時,西王集團為全國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每年消化玉米300萬噸,主要用於澱粉糖加工。隨著玉米果糖製造工藝的成熟和市場逐步拓展,為消化玉米庫存打開了新的通道。按每10噸玉米生產5噸果糖,2016年全國600萬噸的蔗糖市場缺口來測算,將來果糖產業每年可消化玉米1200萬噸。玉米果糖的規模化生產可以為玉米高儲存轉化提供新途徑。

  為了加速推進果糖產業發展,將這一健康、營養、安全、綠色的高端產品儘快推廣,惠及大眾健康,西王集團在當前年加工5萬噸果糖生產線的基礎上,正積極報批建設世界第一條50萬噸的果糖生產線,進一步擴大玉米深加工能力和果糖生產規模,打造世界最大的果糖生產基地,引領食用糖發展潮流。

相關焦點

  • 多項技術實現突破 西王集團將建世界首條50萬噸果糖生產線
    公司下屬山東西王糖業有限公司年加工玉米300萬噸,集約化規模為全國單體最大,年產澱粉糖180萬噸、擁有全球最大的注射用葡萄糖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澱粉糖生產基地,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冠名「中國糖都」。近年來,西王集團不斷通過技術創新和科技投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企業歷時十一年,投資十幾億元自主研發了結晶果糖先進工藝,建設了5萬噸玉米果糖項目,打破了國際上少數國家對結晶果糖生產技術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國內最早且唯一掌握果糖核心技術並實現規模化生產的企業。
  • 西王集團擬建世界最大果糖生產基地
    ,將果糖一次性結晶收率提高至50%,填補國內空白,打破了國際上少數國家對果糖生產技術的壟斷。集團計劃在當前年加工5萬噸果糖生產線的基礎上,報批建設世界第一條50萬噸果糖生產線,進一步擴大玉米深加工能力和果糖生產規模,打造世界最大的果糖生產基地。  可有效化解玉米高庫存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國家玉米臨儲庫存總量約2.34億噸,而且目前玉米加工利用方式相對固定,主要以澱粉、酒精、飼料為主,玉米庫存消化面臨壓力。
  • 西王集團拉長玉米深加工鏈條,果糖板塊「呼之欲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西王集團為全國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基地,每年消化玉米300萬噸,主要用於澱粉糖加工。隨著玉米果糖製造工藝的成熟和市場逐步拓展,為消化玉米庫存打開了新的通道。
  • 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加快玉米果糖對蔗糖替代 助力農業供給側改革
    中證網訊(記者 康書偉)在9月21日召開的糧食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暨玉米果糖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表示,公司歷時十餘年、投資十幾億元研發的填補國內空白的新型糖源玉米果糖已成功將成本降到白砂糖成本區間,下一步將推進「換糖」計劃,加快該產品在市場的推廣,同時與業內同行共享生產技術經驗,推進玉米果糖對蔗糖的替代,解決我國蔗糖長期依靠進口和玉米庫存高企的局面
  • 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把玉米果糖做成大產業
    「我們的目標是把玉米果糖做成大產業,讓老百姓吃上健康的糖,最終用它替代蔗糖。」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9月21日在「糧食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暨玉米果糖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表示,西王集團玉米果糖技術攻關取得革命性突破,使果糖的生產成本降到白砂糖成本區間。
  • 一項技術緩解兩大產業困局——西王集團籌建全球最大果糖項目 消化...
    2017年9月21日,在中國糧食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暨玉米果糖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中國最大玉米加工基地——山東西王集團宣稱,正在報批建設世界第一條50萬噸的果糖生產線,有望一舉緩解中國農業兩大產業難題。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中國國家玉米臨儲庫存總量約2.34億噸,而且目前玉米加工利用方式相對固定,主要以澱粉、酒精、飼料為主,玉米庫存消化面臨一定壓力。
  • 闖關破壟斷 玉米變果糖
    □ 本報通訊員 樊飛 劉電輝    一粒玉米到一粒果糖之間隔著十幾道工序。西王集團花了11年,投入十幾億元,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得到了這粒寶貴的果糖。  從白砂糖到果葡糖漿再到結晶果糖,這是全球健康用糖的發展趨勢。
  • 玉米果糖智庫專家團成立 推廣加速「全民換糖」
    專家一致認為,果糖具有升糖指數低、熱量低、甜度高、不易致齲齒等健康特性,為食品飲料領域提供了「健康糖」系統解決方案,在食品、飲料、奶製品中添加玉米果糖已經是大勢所趨。作為新一代健康糖,玉米果糖項目由西王集團歷時十年,投資十幾億元研發成功。
  • 2018西王果糖第二屆食品領域應用推廣會舉行 果糖推廣應用開啟加速度
    齊魯網11月30日訊(記者 吳天旭)11月30日,2018西王果糖第二屆食品領域應用推廣會暨玉米果糖智庫專家團成立儀式在西王集團舉行。
  • 蔗糖缺口大玉米卻「閒著」,專家稱發展果糖可年消化玉米千萬噸
    「為了做大玉米果糖這個產業,西王集團可以無償轉讓玉米果糖的生產技術。」今天(21日),在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召開的糧食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暨玉米果糖產業發展研討會上,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說。與會專家介紹,我國每年的糖缺口在600萬噸左右,如果玉米果糖能夠填補缺口的大部分,年消化玉米就可以達到千萬噸以上。
  • 山西年產16萬噸玉米果糖建設項目
    一、項目名稱:年產16萬噸玉米果糖建設項目  二、項目單位:長治市林洸亞克力化工有限公司  三、項目單位簡況:該公司於2004年成立,註冊資本50萬元人民幣,為股份制民營企業,主要生產經營玉米果糖、人造大理石、高壓防火板等產品。
  • 西王果糖,守護孩子的甜蜜童年
    那麼怎麼才能即滿足寶寶,又不危害到他的健康呢,我覺得DIY甜甜的美食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比如最近我研製出了果糖戚風蛋糕、果糖魚香溜豆腐、果糖菠蘿飯、果糖時蔬、果糖蜜汁山藥、果糖紅燒肉等新菜品。有些寶媽可能要問了都添加糖,你不怕有害寶寶的健康嗎,其實果糖屬於單糖,源自天然,口感爽甜,大量存在於水果、穀物的漿汁和蜂蜜中,是目前已知的健康新型糖源。
  • 可緩解國內食糖供需矛盾 我國具備果糖替代蔗糖成本優勢
    經濟日報訊 記者王金虎報導:日前在山東鄒平召開的「糧食深加工產業科技創新暨玉米果糖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來自國家糧食局、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等與會專家認為,由於西王集團打破了國際上少數國家從玉米中提取果糖技術的壟斷,使我國具備用果糖替代蔗糖的成本優勢,可以替代進口蔗糖,緩解國內食糖供需矛盾;同時,還可以為玉米高儲存轉化開闢新途徑
  • 伴著低GI的浪潮,結晶果糖在固體飲料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而低GI產品日常化、大眾化的本質就是讓消費者從單純的「減糖」到正確理解「糖的作用、糖的代謝、糖對人體的健康影響」,逐步實現認知升級,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主動管理飲食、尋求健康生活方式。2011年,歐盟關於結晶果糖的健康聲明(首次)出臺後,結晶果糖作為蔗糖的代替品開始廣泛應用於糖尿病人的「專屬食品」中,如:英國、法國、澳大利亞、西班牙、德國等國家採用結晶果糖替代蔗糖製作果醬、焙烤製品、巧克力等,此外,歐盟國家還將結晶果糖廣泛應用於冷飲製品等如:冰淇淋、冰紅茶、軟飲料、酸奶中。
  • 西王食品 打造中國玉米油第一品牌
    目前公司擁有年處理玉米胚芽36萬噸的毛油生產線、年產20萬噸的玉米精煉油生產線以及年產15萬噸玉米油小包裝生產線,其玉米油產能規模位居國內前列。公司在玉米油生產領域有著二十多餘年的規模經濟優勢、質量優勢、設備優勢。在過去幾年中,全國超過50%的品牌的玉米油都是由西王生產,所以這也是我們成為「中國玉米油城」榮譽的由來。  未來,銷售自有品牌的小包裝玉米油,是西王食品的重點發展方向。
  • 西王集團:玉米精深加工全產業鏈下,還暗藏健康「大招」
    據介紹,圍繞玉米深加工,企業延伸出兩條產品鏈:一是主產品鏈,即玉米澱粉、食用葡萄糖到藥用葡萄糖、結晶果糖、玉米油等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健康產品;二是副產品鏈,開發生產出了蛋白粉、黃粉、胚芽粕、飼料等,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
  • 經典西餐美食,搭配西王果糖,濟南閨蜜們聚會再也不去餐廳吃了!
    再撒上一層果糖和鹽,刷一層橄欖油,最後再撒上孜然粉和果糖5.重新放回烤箱,這次不用包裹錫紙。葡萄多肉做法第一步,加入50g葡萄肉,用檸檬錘搗成泥;第二步,加入150ml綠茶底、40ml果糖,再加入冰沙;第三步,將以上所有倒入出品杯中至八分滿,再加入奶蓋至滿杯,完成!
  • 西王食品中報:2020上半年植物油收入12.74億,增長6.22%
    從主要參股控股公司看: 山東西王食品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玉米油)收入12.98億元,淨利潤5734.45萬元。 鄒平西王玉米油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玉米毛油、飼料)收入8.5億元,淨利潤4046.74萬元。
  • 西王VS長壽花 中國玉米油老大爭奪戰
    記者查閱公開年報後發現,2015年,西王小包裝玉米油的銷量為14.39萬噸,同比增長48.45%。長壽花品牌玉米油銷售量在17.28萬噸。一位業內人士評價:「最初聽到的玉米油品牌可能是西王,作為一個大型集團,西王在玉米深加工領域頗有優勢,投資涵蓋置業、生態農業、國際貿易、物流、熱電等多個行業,涉及面較廣。而長壽花,相比西王,產品領域做得更深一些。」在產業鏈的長度上,西王是全產業鏈運作。西王集團目前年加工玉米300萬噸,玉米經過層層加工,分化出麥芽糊精、玉米油、食用葡萄糖、葡萄糖酸鈉、無水葡萄糖、結晶果糖等多種產品。
  • 我省青稞加工轉化率全國最高 世界首條萌芽黑青稞粉生產線已實現投產
    同時,由我省企業建成的世界首條萌芽黑青稞粉生產線已實現投產,標誌著青海省青稞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省扶貧開發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豐勝在論壇上介紹,截至10月底,我省青稞種植面積達6萬公頃,佔糧食作物的四分之一,產量16萬噸。青海青稞加工量已佔青稞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從事青稞生產加工的企業已有1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