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德州段有望復航

2020-12-19 環球網

京杭大運河德州段有望復航

本報記者 韓梅

「一波清流南去,千帆道盡繁華。」這是文人墨客對京杭大運河南段的讚嘆。然而上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黃河改道,造成河道淤積等原因,歷史上曾貫通山東、連接京津的京杭大運河,如今只有山東濟寧以南到杭州可以通航,黃河以北至京津河道已斷航。如何讓京杭大運河重現1800公裡水道,一直備受運河沿線人們的關注。

近日,記者從京杭大運河黃河以北航段必要性研究報告會上了解到,《德州「十三五」內河港口航道總體規劃》的出臺將推動京杭大運河德州段復航,被譽為「京杭運河全程保持原貌最好的一段」的德州段復航工程進入實質階段。

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新突破口

德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景文新說,京杭大運河全線復航對德州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北京已經提出在「十三五」期間實現京津冀運河旅遊通航,天津積極為這一建議做出行動,旅遊通航工程已經開工,德州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城市、京杭大運河上貫通南北的樞紐城市,正在積極跟進。

德州市地方海事局局長劉玉忠說,目前京杭運河取直(改道)走減河(岔河)建議已與京杭運河全線復航課題組達成基本共識;德州跨主要河流水構造物,全部按三級通航航道許可;德州市武城、禹城等主要流域預留港區、疏港路。

記者在德州市德城區二屯鎮第三店村看到,北接河北的京杭大運河故道依然保存完好。京杭大運河德州境內全長141.2公裡,河道至今保留著「九龍十八彎」的原生古河道形態,此段有公路橋8座、鐵路橋1座、船閘2座;河道上口寬120米至150米,底寬60米至80米,符合旅遊通航條件。

德州運河「九龍十八彎」

2014年6月,中國申報的大運河項目通過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大運河保護與申遺點段,南運河河道德州段參加申遺成功,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南運河德州段是經人工開挖的蜿蜒性河道,呈半地上河,是隋代永濟渠的下遊段、元代京杭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端起於武城縣四女寺水利樞紐,流經武城縣、德城區和運河經濟開發區,北端至德城區二屯鎮第三店村西北出山東入河北境,流程約45公裡。

這是京杭大運河為解決河道落差大等問題設計的眾多彎道,建造各種形式的堤壩,並在明清兩代挖建減河,這些水利工程的選址、設計、施工具有較高的科學性。

復航的關鍵在山東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德州,與京杭大運河德州段復航工程配套形成水網的河流有兩條,一條是起點為聊城市與黃河相交處、流經德州的徒駭河。這條河全長60公裡,有節制閘2座、渡槽一道、公路橋6座,上河口寬120米至150米,河底寬60米至80米,符合航道規劃要求。

另一條河是流經德州的漳衛新河,漳衛新河作為京杭大運河調節水位配套的功能性河流,德州人習慣稱為減河。雖為減河,但它卻有著天然的通航價值。該河南起德州市武城縣四女寺鎮水利樞紐,流經德城區、寧津縣、樂陵市,由慶雲縣崔口鎮齊周務村出境,境內160公裡,上河口寬100米至120米、河底寬50米至60米,符合航道規劃條件要求。該條河屬山東與河北省界河,上鄰河北黃驊港,下界濱州港,具有得天獨厚的海河聯運基礎。

「山東是京杭大運河建成、斷航和復航的關鍵。」山東省政協原副主席李殿魁介紹,京杭大運河山東復航工作的方案有三:水下穿黃、水上過黃以及分段復航。李殿魁認為,發揮黃河懸河優勢,開通京杭大運河穿黃隧道,是現代條件下解決大運河斷航最科學的辦法。「現在大運河與黃河交界處黃河底高43.5米,運河河底28米即可,淨空10米,隧道頂距黃河底還有5.5米土厚,用現代技術處理好隧道頂層,完全可以確保黃河安全。該處黃河兩大堤之間的距離是3100米,完全能適應黃河各大洪水流量的自然調整。」

相關焦點

  • 京杭大運河復航:逐夢十年風雨路
    歷史上曾貫通山東,連接京津的京杭大運河,由於黃河改道,造成河道淤積等原因,如今只有山東濟寧以南到杭州可以通航,濟寧以北至京津河道自上個世紀70年代始就已經完全斷航。如何讓京杭運河一路貫穿山東、穿越黃河、直達北京,讓京杭大運河重現1800公裡水道的夢想,一直備受運河沿線人們的關注。最新的消息稱:日前,京杭運河復航和恢復濟寧運河之都地位專題座談會召開。
  • 京杭大運河德州段古堤老樹秋色宜人 光影盡顯歷史滄桑
    齊魯網德州10月29日訊29日,德州秋風颯爽,天高雲淡。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畔老樹虯枝,彩葉婆娑。踏著厚厚的落葉,漫步於古堤林中,賞不盡絢麗秋色,閱不完大運河繁華、滄桑。京杭大運河德州段由衛運河和南運河組成,流經夏津、武城、運河經濟開發區和德城區,全長141公裡。在德州市區北部,運河東岸大堤上,樹木參天,品種眾多,虯枝橫漫。陽光下,枝頭亮黃耀眼,樹下雜草落葉鋪就地毯,光影斑駁。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古代運河。
  • 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文化風情線」驚豔亮相
    中國大運河的南北兩端,一脈相牽的北京杭州,正在不斷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從「各美其美」走向「美美與共」,一路見證千年運河的浩蕩新生。9月23日-24日,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在京開幕。這是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活動舉辦的第二屆,旨在打造推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重要平臺、開放平臺、示範平臺、國際平臺,提升中國大運河文化帶的國際影響力。
  • 舌尖上的京杭大運河:運河知魚美,好菜連山香
    "成功申遺,京杭大運河也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當中,京杭大運河因為連接北京與杭州,基本上可以算上南北兩地的連接之地。在飲食方面也是將從北到南串聯起來,杭州有北京的味道,北京也有杭州的味道,京杭大運河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一條運河,飲食文化已經相當成熟,所以京杭大運河不僅是一條經濟紐帶,更是一條美食之路。本文將探析,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的背後,運河之上的飲食文化有多發達?
  • 千年運河浸潤歷史——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探營
    圖為電子模擬的運河景觀圖。  您知道漢字「漕」是什麼含義嗎?它代表著滿載稻米的大船從富庶南方揚帆北上,代表著中國古代關乎國計民生、終日繁忙而有條不紊的物流系統,代表著一個幅員遼闊的中央集權國家如何把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緊密相連,更代表著一條中國勞動人民上千年來用勤勞和智慧開鑿的南北運輸大通道——京杭大運河。
  • 蘇州新區段27.9公裡,這裡將是京杭大運河「最精彩的一段」!
    方文浜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來蘇州高新區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要求,強化綜合施策,精心雕琢27.9公裡京杭大運河高新區段,全力打造高品位文化長廊、高效益經濟走廊、高顏值生態綠廊。
  • 河南臺前縣:京杭大運河「咽喉」要段曾流經這裡600年
    「南有蘇杭,北有臨張」,「臨」和「張」指山東臨清市和張秋鎮,說的是京杭大運河曾流經臨清和張秋時的繁華景象能和南方的蘇杭相比。 眼看著周邊的張秋鎮已為疏通運河忙活起來,可臺前的這段運河卻無人問津,臺前「慌」了。 據了解,元明清三代,京杭大運河在河南臺前縣流淌了600多年。
  • 重現運河盛景,非得京津冀復航嗎
    年10月31日 08:06:03   京杭大運河申遺成功後沒幾個月,京津冀三地有關部門近日決定,將聯手打通京杭大運河的「龍頭」部分「通州-香河-武清」段總長120多公裡的部分,以供船隻進出北京城。
  • 京杭大運河成就了聊城這座運河古都「江北水城」
    原標題:運河水瀠漣餘韻貫古今水到之處繁華漸起,一條河興盛了一座城。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串聯起了南來北往的文明,也成就了聊城這座運河古都。元代京杭大運河長卷鋪就,江北水城聊城甫一亮相便描繪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歷史的車輪前行了數百年,運河的繁榮、漕運的興衰在這裡譜寫了不朽的詩篇。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京杭大運河」知識點及歷年考題
    2014年9月,通州、武清、香河三地水務部門已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京杭大運河通州—香河—武清段有望實現復航,計劃於2017年實現初步通航,2020年正式通航。   「京杭大運河」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裏運河;(7)江南運河。   通惠河   歷史性通航河道。
  • 《運河的那些事兒》第一課|京杭大運河「黃金」十字路口——塘栖
    從今天(4月13日)開始,錢江晚報小時新聞和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共同合作,策劃推出《大運河的那些事兒》「音頻小課」系列,請來各路專家當主講人,通過文字報導和音頻小課的形式,將大運河杭州段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不為人知的歷史娓娓道來,讓你在這裡讀懂中國大運河杭州段。
  • 京杭大運河畔的美食,還有深巷裡的年紀
    窯灣古鎮形成已兩千餘年,它位於京杭大運河與駱馬湖交匯處,由於地處京杭大運河拐彎處,故名窯灣。大運河從鎮邊流過,河面寬闊約500米,幾百年前,運河航道裡舟楫穿梭,是國家主要航道。
  • 大運河棗莊段:「活著的運河」別樣的城市脈動
    臺兒莊船閘前貨船往來交匯避黃河之擾,始建泇運河「活著的運河」「紅色的運河」「水鄉運河」……因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所承載的歷史背景,如今對京杭大運河棗莊段有著諸多形容,悠悠運河流淌百年,也讓這座沿運城市因河而興。回溯歷史,棗莊段運河的開通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歷史的機遇。
  • 波哥帶你看世界:京杭大運河(北京段),元明清時期北京繁榮的大動脈
    第二十一站,是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北京段)。京杭大運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春秋至清代運河古建築。京杭大運河從北京起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至浙江杭州。京杭大運河顯示了我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澱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我們一起來隨著波哥的鏡頭,看看這個世界聞名的地方,究竟有哪些美景吧。
  • 《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志》編纂工作在聊城啟動
    在一千餘年的漫長歲月中,大運河為中華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留下了數不盡的文物古蹟,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獨特的運河文化。京杭大運河山東段全長約650公裡,是大運河通航條件最困難、維修保護工程技術最複雜、最巧妙的河段,是南北航道轉換及運行的重要樞紐,在大運河演變歷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 說說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
    縱向上看,運河的開鑿和使用是中華文明治水傳統的一部分,而用以漕運的京杭大運河上承隋唐大運河,即便進入近代以後也並未隨著新式交通設施、工具的出現而完全消失。這主要體現在京杭大運河的南部,特別是在江南,甚至到它的延伸段——浙東。從橫向上看,京杭大運河貫通中國最為重要的東部地區,其漕運航線及其他重要的人工運道盤桓在「胡煥庸線」以東的地區,流經多個自然與社會條件迥異的大大小小的區域。
  • 京杭大運河文化帶蘇州段規劃文件曝光 附效果圖
    02項目願景打造京杭大運河文化帶上具有蘇式韻味的運河文化段落,構建「國際視野的遺產水岸、江南特色的文旅水岸、蘇州個性的創新水岸和自我更新的宜居水岸」。01.國際視野的遺產水岸響應運河文化帶建設號召,梳理並保護運河沿線歷史文化資源,在保障大運河歷史文化節點及周邊風貌特徵的基礎上,提升運河沿線城市空間的整體性與統一性。在強調大運河沿岸地區歷史延續性的同時,滿足國際化都市的城市功能訴求。02.
  • 京杭大運河武清段部分通航 長15公裡最寬100米
    前沿新聞訊:京杭大運河通航一直備受關注。自去年8月京津冀協調發展傳來三地將於「十三五」期間實現北京通州、河北香河、天津武清正式通航的消息以來,京杭大運河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武清區旅遊局局長陶景豔近日接受本報採訪時稱,短期內京杭大運河實現京津冀全線通航尚有難度,但可實現分段通航。
  • 全力做美大運河蘇州段「第一印象」!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精心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做美大運河蘇州段「第一印象」。今天(12月11日)上午,區委書記顧海東赴望亭,調研望亭運河公園,聽取「運河十景·稻香望亭」提升工程匯報,並乘船視察大運河相城段堤防加固工程及沿線環境。
  • 京杭大運河全長1710公裡 衛星遙感測出精確數據
    大運河「身長」不一  京杭大運河與萬裡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兩項偉大工程,但在各種文獻資料中,運河的「身長」卻長短不一。  《中國大百科全書》和《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等記載的長度為1800公裡,《百科知識數據詞典》和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等使用的長度為1794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