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染幽門螺桿菌時,或許能通過嘴巴表現出來,不妨了解一下

2021-01-17 吳世洪內科

導語:胃部作為消化系統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對人體消化食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些年,胃病患者越來越多,根據調查研究顯示,主要是因為感染了一種叫做「幽門螺桿菌」的病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幽門螺桿菌十分頑強,它能在胃部強酸環境中生存,並腐蝕胃黏膜,對胃部造成傷害。當幽門螺桿菌在胃部「安家」時,容易引發各種胃部症狀,比如慢性胃炎、腹脹噯氣、十二指腸潰瘍等等。並且,當幽門螺桿菌長期居於胃部時,有一定機率誘發胃癌,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其列為「一類致癌物」。

這3種人,幽門螺桿菌多會「找上門」,希望你不在其中

1、愛吃燙食

人體的內臟比較脆弱,尤其消化道黏膜,容易受到損傷,最高只能承受50~60度的食物,一旦食物溫度過高,就有可能引起消化道黏膜的損傷。消化道黏膜受損之後,身體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各種病菌入侵的機率大大提高,加大了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率,甚至引發胃部癌變,對身體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

2、飲食不規律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飲食並不規律,不吃早餐對年輕人而言已經成為常態,而長期的飲食不規律有很大機率誘發胃部症狀是胃部受到損傷,眾所周知,健康的胃部會根據生物鐘按時分泌胃酸,如果分泌胃酸之後,胃部沒有食物,那麼胃酸就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增加了幽門螺桿菌入侵的機率,所以要避免飲食不規律。

3、過量飲酒、嗜酒

中國的「酒文化」已延續許久,幾乎每一位成年男性都會飲酒,而有少數人嗜酒如命,經常過量飲酒,不僅會損傷肝臟,還會對胃部造成損害,因為酒精會對胃黏膜造成較大的刺激,降低胃部抵抗力,增加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機率。

上述幾種人容易成為幽門螺桿菌的目標,希望大家不在其中,有這些壞習慣的朋友應該儘早改掉,不給幽門螺桿菌機會。與此同時,幽門螺桿菌還會通過「口-口」、「糞-口」傳播,所以聚會吃飯時,應該使用公勺、公筷,並勤洗手,避免幽門螺桿菌通過這些途徑傳播。

當感染幽門螺桿菌時,或許能通過嘴巴表現出來,不妨了解一下

1、嘴巴變臭

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多數會出現嘴巴變臭的情況,因為幽門螺桿菌會在體內產生尿素酶,繼而分解出胺類物質,這種物質聞起來很臭,當通過口腔散發到體外時,就會造成口臭。

2、牙齒變黃

感染幽門螺桿菌之後,人體消化功能會受損,延長消化食物的時間,體內毒素無法及時排出,會隨著消化系統蔓延至口腔,容易造成牙齒發黃的症狀。所以,平時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早晚各刷一次牙,並經常漱口。

3、舌苔厚

幽門螺桿菌會對消化系統造成影響,引發腸道菌群紊亂,影響腸道的代謝功能。此時,體內溼氣以及毒素無法及時排出,就容易引發舌苔變厚。

「養胃達人」有這些,平時經常吃,可幫助修復胃黏膜,呵護胃部健康

1、洋蔥

洋蔥作為生活中常見的蔬菜,非常受人歡迎,洋蔥炒雞蛋就是一道美味佳餚。從養生學角度來講,洋蔥富含「櫟皮黃素」,是目前人類已知的天然有效抗癌物之一、據研究表明,經常吃洋蔥的人與不經常吃洋蔥的人相比,胃癌發病率降低25%,胃癌致命率降低30%。種種數據表明,洋蔥是可以呵護胃部健康的。

此外,洋蔥還含有大量有機硫化合物以及黃酮醇,有機硫化合物在體內濃度達到40微克每毫升時,即可有效抵擋幽門螺桿菌;黃酮醇可輔助身體排出致癌物,所以建議胃不好的人多吃些洋蔥。

2、西藍花

西蘭花富含多種維生素、花青素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可幫助人體抗氧化、防癌。經常食用西蘭花,能夠預防出現癌變的機率,並且,西蘭花還是「養胃達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幽門螺桿菌活性,並修復胃黏膜,呵護胃部健康。

3、多喝水,嘗試養胃茶

早上起床後第一時間喝杯溫開水,不僅能夠及時補充體內損失的水分,也有利於呵護胃部健康,平時多喝熱水同樣能起到呵護胃部的作用,如果適當的加入部分養胃食材,將能夠更好地保護胃部。

根據黃帝內經記載,將猴頭菇、丁香、茯苓、佛手、大麥、沙棘、山楂等材料按比例搭配泡水喝,有著不錯的暖胃功效,不僅可以呵護胃部健康,同時還能夠殺滅體內幽門螺桿菌,一舉多得。

猴頭菇: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富含維生素、無機鹽、鉀元素、鈣元素、銅元素、磷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可提高血液循環,保護胃黏膜,呵護胃部健康。

佛手:是一種水果,主要含檸檬苦素、胡蘿蔔甙、橙皮甙,以及維生素C、硒元素、蛋白質、鈣元素、磷元素、胡蘿蔔素、鉀元素、核黃素等多種營養元素,常用於調理肝胃症狀,如食欲不振、噯氣噁心等。

山楂:富含胡蘿蔔素、鈣元素、山楂酸、維生素C、黃酮類化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中醫認為山楂能起到「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作用,對開胃健脾、滋養胃部有一定幫助。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十分緊張,而自己熬製養胃茶是一件麻煩事,所以不妨選擇下方的成品茶包,每一小包都是獨立包裝,只需在開水中浸泡5分鐘就能飲用,省時省力更省心。

有需求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上方↑↑↑↑卡片獲取,健康值得你這點付出!

結語:想要獲得一個健康的胃,必須在日常生活中改掉不良習慣,規範自己的作息和飲食,平時多吃養胃食物,或者經常喝養胃茶,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胃。

相關焦點

  • 胃部感染幽門螺桿菌時,或許「嘴巴」就能反映出來,不妨了解一下
    胃部是身體關鍵的消化系統,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著關鍵的功效,殊不知,近幾年來胃部病症愈來愈常見,這主要和大家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很大的關聯。幽門螺桿菌是一種活力極強的病菌,寄生在口腔中、胃中,非常容易引起各種各樣胃部病症,並且幽門螺桿菌還非常容易引起直腸癌,世衛組織將其列入致癌物質。
  • 幽門螺桿菌出現時,嘴巴或會有3個異常,不妨了解一下
    生活中有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胃部,這是因為腸胃中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會破壞人體的腸胃黏膜,而且還會加速胃酸的分泌,出現胃脹胃酸,胃痛的現象。幽門螺桿菌存在很強的傳染性,所以對人們來說危害是很大的。
  • 怎樣判斷自己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嘴巴或許會給你提醒,別忽視
    現在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了幽門螺桿菌這種專門傷胃的細胞,它會寄生在胃部黏膜上,損傷胃部健康,而感染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幽門螺桿菌雖然你看不見它,但也是有跡可尋的,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嘴巴這個哨兵就會提醒你。
  • 專家提醒:感染幽門螺桿菌嘴巴先知,聞到這個「味」,八九不離十
    據相關數據反饋,幽門螺桿菌憑藉具有超強的傳播的能力,已經侵佔全球一半人口的胃,僅在我國就約超過50%的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因此,也導致了近年來我國胃病患者不斷增多。可由於幽門螺桿菌細小入微,肉眼根本無法看見它們,就算感染了也不痛不癢,因此,人們很難發現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徵兆,當感染數周后,身體這個部位會先告知,若能及早發現並做好清除,胃可安然無恙,若發現太遲,胃病很快找上門。
  • 感染幽門螺桿菌怎麼辦?做好3件事,或能將幽門螺桿菌「清除」
    幽門螺桿菌相信對於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一種會躲在我們胃裡引發腸胃功能異常的細菌。胃裡面的幽門螺桿菌,時間長了之後就容易出現健康問題,傷害我們的胃部健康。很多人胃不好和感染幽門螺桿菌有很大關係,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幽門螺桿菌該如何「消滅」,不妨了解下。
  •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嘴巴發出提醒,注意做好一件事,或能養胃除菌
    說到胃病,相信大家首先會想到幽門螺桿菌,它的存在不僅會損傷我們的胃黏膜,也會促進胃酸的分泌,導致消化不良,從而會不斷吸收我們體內的營養成分,導致人們出現胃痛等不適症狀。很多人並不了解自己是否患有幽門螺桿菌,下面就來自查一下吧!
  • 幽門螺桿菌入侵時,身體可能會頻繁地出現4種表現,最好別大意了
    導語:幽門螺桿菌作為螺旋型菌,同時它對生活環境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它也是唯一一種能在我們胃部生存,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一旦胃部和十二指腸黏膜出現幽門螺桿菌更容易誘發炎症,例如慢性胃炎,胃潰瘍,以及消化道癌,而且醫學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是誘發胃癌的主要病原體。
  • 若有幽門螺桿菌,嘴巴會有哪些表現?常喝一水,或能幫你養胃殺菌
    說到幽門螺桿菌這種細菌,相信大家也有所耳聞,據統計,我國超過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它是唯一一種只能在胃裡面生存的細菌,一旦入侵身體的話,會對胃造成很大的損傷。幽門螺桿菌感染嚴重會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6個方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是感染性較強的菌種,它的主要轉播方式是「糞口傳播」、「口口傳播」,如果人們就餐時不注意衛生,不用公筷,互相夾菜,都是非常容易造成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此外,如廁時不注意做好清潔工作,上完廁所後不洗手,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概率也會很大。
  • 幽門螺桿菌多數是吃出來的,若能改變這3個飲食習慣,或許能避免
    並不然,大多數胃部疾病是由幽門螺桿菌進入體內引起的。因此,呵護胃健康我們得了解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途徑,然後採取措施阻斷傳播途徑才是明智之舉。一、 幽門螺桿菌多數是吃出來的,如果及時改變這3個飲食習慣,或許能避免1、愛出去聚餐幽門螺桿菌的最常見傳播途徑是通過唾液傳播,如果你經常出去聚餐,聚餐裡的其中一個人只要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那麼你完全有可能被感染。
  • 感染幽門螺桿菌,身體或有兩種表現,需要及時養胃
    幽門螺桿菌是當今相對普遍的現象。 由於其非常強的傳播能力,它可以通過口或口傳播,或通過糞便-口傳播,從而感染家庭成員以及周圍的同事和朋友。 幽門螺桿菌的常見表現 感染幽門螺桿菌後,大多數人不會感到太多,除了胃部不適和明顯的腸胃脹氣外,不會對患者造成實質性疼痛,因此很容易忽略它,從而使胃病變得更加嚴重 ,甚至可能演變成胃癌。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知道有兩種人特別容易受到感染。
  • 想要避免感染幽門螺桿菌,預防很重要,這5個方法不妨了解一下
    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我們出現胃癌,因為這些食物當中幽門螺桿菌的含量特別高,平時大多數人都不會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但是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飲食方面的問題,畢竟身體無小事。想要避免感染幽門螺桿菌,預防很重要,這5個方法不妨了解一下1、減少外出聚餐次數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外出聚餐成了我們加強聯繫的一種生活方式。
  • 感染幽門螺桿菌,牢記「4吃、3不吃」,養胃滅菌,效果或許比藥強
    幽門螺桿菌作為一種寄生性比較強的病菌,主要吸附在胃黏膜上,損傷胃黏膜的健康,如果不注意保養的話,也會導致腸胃疾病的產生。像胃炎,胃潰瘍,也是嚴重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不僅如此,當胃中感染幽門螺桿菌時,身體也會發生異常的表現,希望你別不在意。
  • 感染幽門螺桿菌,除了噁心、腹痛,還有哪些表現?這3點不開玩笑
    雖然幽門螺桿菌會對人體造成較大危害,但現實中很多人不知道,感染幽門螺桿菌後身體會有哪些不適症狀,更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杜絕幽門螺桿菌感染,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幽門螺桿菌感染有哪些症狀表現?一、早期症狀幽門螺桿菌感染早期時,多數患者不會出現任何症狀,但也有部分患者會表現出嘔吐、噁心、腹痛、腹脹或食慾減退等症狀。
  • 胃中有幽門螺桿菌,嘴巴會發出暗號,多吃3物,或慢慢把胃養好
    胃中有幽門螺桿菌,嘴巴會發出暗號如果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腸胃消化功能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大量的毒素和垃圾堆積在體內。這樣就容易滋生大量細菌跟病毒,產生難聞的氣體,通常都會從嘴巴排出體外,所以就會出現異常的口臭情況。
  • 幽門螺桿菌多半是吃出來的?4個飲食習慣,希望你能趁早改了
    導語:身體裡面的胃、十二指腸和口腔部位,其實都是有幽門螺桿菌的存在的,像得了胃炎或胃潰瘍的人也是存在著幽門螺桿菌的,世界衛生組織甚至將它列為了一類會引發嚴重疾病的物質。經過研究調查顯示,在我國,攜帶了幽門螺桿菌或曾經感染過這種細菌的人達到了80%的人口之多,所以我們一定要對它重視一些,4個很尋常的飲食習慣,或許就是引發幽門螺桿菌的兇手,希望你了解!
  • 我國超一半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感染了就需要根除嗎?
    幽門螺桿菌有多可怕?感染幽門螺桿菌一定會得胃癌?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以前人們認為幽門螺桿菌是致病菌,但現在發現,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哮喘、炎症性腸病、多發性硬化等疾病的發生呈負相關,即幽門螺桿菌感染對這些疾病具有保護作用。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沒有特異性的臨床表現,部分患者表現為上腹疼痛、早飽、口臭、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部分患者毫無症狀。有一些人平時胃部沒有任何不適,卻在體檢的時候查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 幽門螺桿菌入胃,嘴巴會發出預警,3物別不捨得吃,或能護胃
    如果長期大量飲酒,胃黏膜損傷,胃黏膜阻力減弱,則幽門螺桿菌留下機會。 胃裡有幽門螺桿菌,嘴巴會發出4個「預警」,大人和小孩都有可能出現。 2、嘴巴臭 幽門螺桿菌除了會感染腸胃之外,還會在嘴巴裡紮根,尤其是在與牙菌斑融合後,會不斷產生帶有臭味的化合物,導致嘴巴裡的氣味越來越難聞。所以我們要勤刷牙,保證口腔環境的乾淨,不要有牙菌斑滋生。
  •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快看看你是否也感染了
    這個討論的「主角」正是幽門螺桿菌,在我國幽門螺桿菌的平均感染率已經達到了59%。這就意味著,每兩個人中可能就有一個攜帶者。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為什麼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這麼高?感染幽門螺桿菌有哪些症狀和危害?今天,長沙東大肛腸醫院胃腸科醫師餘仁貴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 幽門螺桿菌是何方妖孽?
  • 感染幽門螺桿菌,嘴巴2個部位會說話,滅菌牢記3件事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從口進入胃部,寄生在胃黏膜表面的病菌。據統計,目前有80%的胃病患者都感染了這個病菌,嚴重點的甚至會發展成胃癌。很多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而不自知,患上胃病了以後才發現它是罪魁禍首。若要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要熟知其傳播途徑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