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放牛娃到蒙牛CEO 創業40年心繫家國 靠「人心」贏得百億身家

2020-12-17 不凡智庫

文:櫟祐

我們都知道現在創業很艱難。我們要審時度勢,研究各個與之相關公司現階段的發展,以及未來的前景如何,現在有這樣一個人,他本人就是一本創業教科書,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在公司還很弱小的情況下,如何與行業龍頭博弈,如何在運用國際資本這把雙刃劍時,不傷自己。他就是蒙牛乳業創始人牛根生。

牛根生是個苦出身。可以說,他的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不到1歲時,他趕上大躍進、大浮誇,連樹皮都沒的吃的父母不得不把他以50元錢的價格賣給了一戶養牛的人家。8歲的時候,養父母又被貼上了走資者的標籤。14歲那年他的養母因病去世,19歲養父去世。牛根生完全成為了無家可歸的孤兒。直到1983年,牛根生才有機會進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廠,成為一名洗瓶工。

打鐵還需自身硬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牛根生每天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即使每天重複同樣的刷瓶動作,也毫無怨言。群眾的眼睛是有眼光的,特別是領導的眼睛。半年後,牛根生被提拔為測瓶組組長。

1983年,廠裡搞承包製。牛根生第一個衝上去承包加工車間。此後,在車間艱苦奮鬥、不計後果的工作,車間當年扭虧為盈,牛根生被提拔為銷售經理。1996年,他從品嘗咖啡中找到靈感,隨機發起冬季冰淇淋攻勢!憑藉「苦苦的迫求,甜甜的享受」,伊利苦咖啡的單品銷量創下歷史新高,並突破3億!

伊利集團剛剛取得業績後,一山不容二虎,1998年成為伊利副總裁的牛根生就被無情地踢出了賽場,年已43歲的他,於1999年正式成立蒙牛集團。令人震驚的是,在牛根生的領導下,蒙牛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快的公司,在2002年的銷售額將達到20億元。此後,發展勢不可擋,一躍成為中國第一乳製品廠。

從蒙牛集團到老牛基金會成立,並捐出全部財富,可以說牛根生在這段傳奇人生和創業史上走過了40年。

有人問牛根生靠什麼取得這樣的成功?他以非常莊重的態度提出了四個字——經營人心。回首牛根生的歷程,確實離不開這四個字。小時候,牛根生被親生父母以50元的價格賣給養父母。從那以後,他就和牛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伊利工作期間,他怕自己跟不上時代潮流。1992年,他通過了自考,獲得了本科學位。在工作中,因為他樂於助人,所以無論他的職位有多高,如果同事有困難,他一定會伸出援手;在擔任副總裁期間,他曾聽說一名工人患了癌症,公司組織了一次捐款。他毫不猶豫地捐了1萬元,這讓他的下屬非常感激。

正是因為他善於積攢人品,受人稱讚,在員工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而且,由於牛根生當時負責事業業部,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都來自他,所以他在公司的地位就漸漸地超過了伊利的老闆鄭俊懷。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會免去職務。解僱沒有其他的理由,唯一的解釋就是功高蓋主。

牛根生不甘寂寞,選擇了自己創業。1999年1月,蒙牛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100萬,基本上就是牛根生夫婦賣掉伊利股票的錢。缺少人?牛根生最不缺的就是他的兄弟。他身邊總有一群出生入死的鐵桿。無論他去哪裡,兄弟們就去哪兒,正是因為他平時懂得經營人心。蒙牛一成立,就有許多在伊利工作的老人加入了蒙牛的行列,甚至達到了數百人。據說,當時除了伊利的人事和財務負責人,其他業務單位的負責人都來投奔牛根生。

就這樣,蒙牛成立初期,沒有市場,沒有設備,沒有奶源,牛根生憑藉民心,贏得了300多名技術工人的追隨者。

三大戰役定乾坤

第一戰是退而求進,贏得奶源。他制定收奶三不幹政策。

「同行業大公司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幹。」

「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幹。」

「跟同行收購標準、價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幹。」

忍氣吞聲的背後是自立更生。

第二戰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解決奶源問題只是第一步。問題是牛奶在哪裡加工?

一開始,牛根生採取的是一種虛擬經營方式,即利用他人的場地進行貼牌生產,經常一次換一個地方。依然遭到同行排擠,很多牛奶加工廠不敢與牛根生合作。沒辦法,牛根生只好轉戰地下。

2009年2月,經過秘密談判,他與哈爾濱一家乳品公司籤訂了合作協議,牛根生派了一個團隊接管了這家公司,條件是要讓這家公司起死回生。這一次,等待競爭對手還沒反應過來,蒙牛的產品已經連續從哈爾濱發出。

經過3年的激戰,牛根生在呼和浩特和靈格爾縣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廠。他終於可以揚眉吐氣。

第三戰是捨近求遠,迂迴前進。

2000年,伊利、三元和光明瓜分了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城市。這顯然是一個死胡同,於是,牛根生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深圳。當時,深圳人認可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洋品牌,國內很多乳品廠在那裡投入了上千萬的廣告費,但都沒有一家成名。

偏偏牛根生不信邪。當然,他的戰術完全不同。牛根生一次招募了300多名地推,分成30個小組,每個小組10人,都穿著蒙古族服裝,一個一個社區掃。最終,牛根生拿下了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

隨後,牛根生想出了口號:「向伊利學習,爭創民族工業,努力打造內蒙古奶業第二品牌!」口號此響亮,因此讓人們一下子便記住了它,2001蒙牛藉助「申奧」首次在全國市場打響第一槍。

2002年,牛根生榮獲「中國十大企業家」、「中國民營企業領軍人物」等榮譽。與此同時,蒙牛在全國乳業排名中從1116位躍升至第4位。同時,藉助神舟五號的成功,全國人民記住了這個「航天專用牛奶」,蒙牛銷售額從7億元直接上升到72億元,迅速成為與伊利並駕齊驅的國內乳業龍頭企業,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企業,創造了蒙牛史上傳奇!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蒙牛奶粉也被查疑似有三聚氰胺,面臨破產。也是他憑藉的經營人心,寫下了轟動一時的「萬言書」,直面危機,努力挽救人們對民族品牌的信心。關鍵時刻,牛根生的人脈拯救了他,也拯救了蒙牛,中國許多民族企業家,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聯想的柳傳志、新東方的俞敏洪和江南春捐資幫助「老牛」渡過難關。

同時,為了留住人心,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蒙牛在牛根生的帶領下,傾倒了3萬噸生乳,相當於日產190多萬頭奶牛,損失約1億元,保持住了蒙牛的品質。由於注重檢測和產品質量,蒙牛獲得了人民的信任,一直是中國乳業的領頭羊。

就在前一段時間,蒙牛為面臨重大人生選擇的學生推出了「高考奶」,為考生加油!當然,蒙牛的「押題」並非只是一種噱頭,而是真正還原了高考難度。包裝上的試題分為三類,一類是簡單而棘手的問題,另一類是與公式知識點相關的鼓勵性詞彙。第三類是高考預測題,來自頂尖的高中教研教師。

蒙牛雖然是一家傳統企業,但多年來,蒙牛一直在與時俱進,與社會一起發展。「高考押題奶」和「後題」的視頻就是最好的見證。它不僅有助於為考生助力,而且表現出強烈的國家意識以及崇高的使命感。

有句老話:「得民心者得天下」,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一切商業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這幾個字。管理是對資源的配置和利用,資源中最重要就是人心。牛根生就是這樣一種理念:以蒙牛的事業為己任,不以蒙牛的利益為己任,最終創下百億的身家。你覺得牛根生的經營之道怎麼樣呢?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年過40意外下崗的她,卻靠一隻鴨子打下財富江山,賺取百億財富!
    42歲意外下崗的徐桂芬,靠著6000元的資金,將一家只有8平米的小店,做成了市值百億的行業巨頭。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徐桂芬的創業經歷。徐桂芬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工廠女工,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至少衣食無憂。然而,90年代初,原本以為可以在國企退休的徐桂芬,卻意外的下崗了。這對於已經年過40的她來說,無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 樂山夫婦擺攤賣滷食起家,成就百億身家!4000家分店年入40億
    1、紫燕食品年營收達40億,預計創始人身家超百億根據上海證監局官網消息,紫燕食品已經接受上市輔導,準備上市A股。紫燕食品成立於2000年6月,是國內知名的佐餐滷製熟食企業之一,主營業務為佐餐滷製熟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的主要產品為以雞、鴨、牛、豬等禽畜產品以及其他蔬菜、水產品為原材料的滷製熟食。
  • 浙江女首富變成「女首負」,40年攢下百億財富,僅用半年倒欠百億
    白手起家40年,周曉光成功攢下了百億財富,並躋身浙江女首富。然而僅用半年的時間,周曉光便從女首富便為「女首負」,欠下百億債務,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周曉光的半生著實令人唏噓。1962年出生的周曉光是家中長女,貧寒的家境與年幼的弟妹,讓周曉光選擇在16歲時輟學,早早擔負起了家庭的重擔。改革開放後,敢闖敢幹的周曉光只身前往上海,靠著20元錢起步,靠擺地攤創業起家。倒賣小商品既辛苦,利潤又微薄,還要繳納不少攤位費,這讓周曉光生活十分艱難。最終,周曉光決定離開上海這座讓人眼花繚亂的大城市,去往正處于振興時期的東北。
  • 放牛娃開十元店,搞出百億身家!被無印良品列為最可怕對手
    裡面的商品,從棉籤到香水,從雨傘到耳機,還有飲料、零食……樣樣俱全。價格卻是驚人的便宜,全部10元起步!但就是這10元/件的商品,在2016年 實現了將近100億的營收。2017年全國開店2000家,2018年在全球79地開店3500家,營業額據稱達到190億元。這家十元店就是名創優品。名創優品的老闆是葉國富。
  • 不走尋常路的「中國煙王」:靠一支煙從負債百萬賺來百億身家
    最終這個人靠電子菸賺來百億身家,也被稱為中國煙王!他就是陳志平。現在人們都非常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而且大家也都知道吸菸是有害健康的,於是市面上就出現了一種香菸的替代品電子菸,電子菸相比於傳統香菸危害性可能會稍微小一些,加上人們的宣傳,這個行業很快就火了。而陳志平在其中看到了商機。
  • 中國「稀土大王」:從身價百億到欠一億賭債,兒子吃頓飯花40萬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成功人士白手起家辛苦創業的故事,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馬雲和劉強東,原本他們就只是一個普通人,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奮鬥,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不過俗話說得好: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 中國剃鬚刀大王,從電焊工到溫州首富,靠一個剃鬚刀賺來百億身家
    中國剃鬚刀大王,從電焊工到溫州首富,靠一個剃鬚刀賺來百億身家而出生於農村,又讀不起大學的飛科剃鬚刀創始人李丐騰,同樣成為了資產過億的企業家,也被譽為「中國剃鬚刀之父」。所創立的飛科品牌,更是得到了業界人士的一致認可。
  • 中國最低調的麵包大王,60歲創業賣麵包,85歲逆襲賺來百億身家
    60歲退休創業賣麵包 吳志剛生於1935年戰爭時期,是當時解放後比較早的第一批大學生,在退休之前,一直都從事教育事業。 1995年,改革開放的經濟熱潮席捲全國,或許是不甘於晚年平凡生活,60歲的吳志剛,在退休之際,卻選擇了自己的創辦麵包小作坊,由此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人生。
  • 真正富過100年的家族,堪稱香港的老乾媽,靠一個產品賺百億身家
    如今李錦記的第三代傳人李文達身家超過了100億,同時被人稱為蠔油大王。1988年,李家的第一代李錦裳在珠海創辦了李錦記蠔油莊,開始生產李錦記蠔油。最早的李錦記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作坊,經過了十幾年才慢慢發展起來。
  • 靠賣方便麵身家超百億,座駕千萬邁巴赫掛特殊車牌,被稱泡麵大王
    靠賣方便麵身家超百億,座駕千萬邁巴赫掛特殊車牌,被稱泡麵大王說道創業,相信這是目前年輕人們都在日復一日在在為之奮鬥,而且創業選擇的方式也都千奇百怪,但是說到創業,就不得不提一下魏應州,作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如今魏應州的身家已經有上百億了
  • 中國牛奶大王:被父親50元賣掉後,他從放牛娃變成千億乳企締造者
    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據牛根生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由於養父姓牛,職業又是養牛,從此他的生命便與牛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未生孩子,養父期望通過抱養來栽根立後,給他取名「根生」。牛根生在20歲之前都是命途多舛,8歲那年,養父母被打成走資派。更慘的是,14歲那年養母因病去世,19歲養父去世,牛根生徹徹底底成了無家可歸的孤兒。
  • 他靠五穀食療養生超市創業,如今開店1000多家
    原標題: 他靠五穀食療養生超市創業,如今開店1000多家 五穀雜糧意識逐漸回歸到餐桌上。出身長沙農村地區的謝輝,以五穀食療為起點,在國內創建了養生連鎖超市、養生奶吧——御膳緣。三年後,超市網點從江浙沿海到華北東北,將近上千家。 70後的謝輝出生於長沙嶽麓區的貧困農民家庭。謝輝從中專輟學從軍,到甘肅當一名炮兵。
  • 從負債百萬到身家60億,夫妻店賣23年雞爪,如今市值近百億
    一個小小的雞爪,居然有人居然靠它年入10億,身價55億,堪稱零食界的神話。短短幾年時間,鹿有忠就靠著泡椒系列產品積累下了500多萬元的財富,還在重慶和成都開出了3家酒樓,並在成都建了一間工廠。慢慢地,跟著鹿有忠一起創業的元老陸續離開了,鹿有忠不僅損失500萬家產,還欠下了百萬餘元債務。最困難的時候,鹿有忠留下了眼淚。但結果是好的,鹿有忠熬了出來。
  • 蒙牛淨賺40億離場,「小蒙牛」單飛,乳業江湖崛起一方新勢力
    蒙牛和君樂寶聯姻九年,前者賺得十倍收益,加上分紅合計淨賺約40億元。此次蒙牛「放手」,有「小蒙牛」之稱的君樂寶在市場上勢必更趨自由靈活。昔日因「三聚氰胺事件」受到重創的河北乳業,在經歷了逾十年的努力之後,也在試圖重新崛起。
  • 2000元起家,靠賣液體肥皂年締造百億帝國,如今身家超66億美元
    但是在2017年的時候,有一位低調的人物以身家66億美元的財富擊敗了61億美元身家的魯冠球,他就是傳化集團的創始人徐傳化。徐傳化出生於杭州蕭山,長大之後就一直在一家化肥廠工作。有一次他去上海出差的時候,看到國家在提倡綠化,他就從中嗅到了商機,回家之後就買樹苗來種樹,經過兩三年的栽培之後,有人來收購樹苗,因此徐傳化狠狠的賺了一筆錢。
  • 三隻松鼠百億當口喊出千億目標 光靠堅果不夠
    站上百億新起點,松鼠老爹章燎原提出「製造型自有品牌多業態零售商」的嶄新定位,喊出10年衝刺千億目標。三隻松鼠將靠什麼來實現?隨後的「雙十一」,公司全渠道實現銷售額10.49億元,同比增長超50%。7年百億,意味著什麼?作為行業第一家年銷售額破百億的企業,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放眼整個食品行業,老牌巨頭達利和中國旺旺從零到百億,分別花了23年和16年,但這兩家企業大部分收入由飲料或乳品構成。
  • 旺旺最強對手誕生:三兄弟湊齊40萬創業,集團年營收已超過百億!
    以上產品全是旺旺集團生產的,旺旺(00151.HK)發布2019財年上半年(2019年4月1日至9月30日)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旺旺實現營收93.041億元,同比增長0.6%;半年淨利潤16.149億元,同比增長18.4%,這也是近5年來中國旺旺淨利潤增長最快的一次。旺旺靠賣零食半年就賺了16個億,而且種類那麼多,給人的感覺是沒有對手。
  • 百億私募平均收益超40% 盛泉恆元晉級第11家百億量化私募...
    01盛泉恆元新晉百億,國內百億量化私募增至11家百億私募擴容,成為2020年常態,臨近年底,百億私募數量仍在增加。根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初,國內百億私募數量為62家,其中盛泉恆元為本期新增百億私募。
  • 40歲金玉嵐驚爆未婚生子 兒爹王柯逸民身家百億(圖)
    金玉嵐今日滿40歲,驚爆未婚生子,兒子的爹,正是與她交往近3年的康福旅行社董事長王柯逸民,目前她產後兩周,正在月子中心調養身子。她多年來情路坎坷,曾經是青春偶像的她,這幾年在戲裡演中生代,也升格當媽,這回真的當媽了。
  • 小包子大生意,2 元一個,年收10億!創始人身家超70億
    「劉師傅大包」,到上市成為「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創始人劉會平用了近20年的時間,將2塊錢一個包子的「小生意」做成了年營收超10億、近3000家門店的「大買賣」。1997年,20歲的劉會平懷揣著4000元錢遠赴他鄉創業,輾轉多地,2010年正式紮根上海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