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櫟祐
我們都知道現在創業很艱難。我們要審時度勢,研究各個與之相關公司現階段的發展,以及未來的前景如何,現在有這樣一個人,他本人就是一本創業教科書,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在公司還很弱小的情況下,如何與行業龍頭博弈,如何在運用國際資本這把雙刃劍時,不傷自己。他就是蒙牛乳業創始人牛根生。
牛根生是個苦出身。可以說,他的人生經歷了大起大落。不到1歲時,他趕上大躍進、大浮誇,連樹皮都沒的吃的父母不得不把他以50元錢的價格賣給了一戶養牛的人家。8歲的時候,養父母又被貼上了走資者的標籤。14歲那年他的養母因病去世,19歲養父去世。牛根生完全成為了無家可歸的孤兒。直到1983年,牛根生才有機會進入伊利的前身回民奶食品廠,成為一名洗瓶工。
打鐵還需自身硬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牛根生每天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即使每天重複同樣的刷瓶動作,也毫無怨言。群眾的眼睛是有眼光的,特別是領導的眼睛。半年後,牛根生被提拔為測瓶組組長。
1983年,廠裡搞承包製。牛根生第一個衝上去承包加工車間。此後,在車間艱苦奮鬥、不計後果的工作,車間當年扭虧為盈,牛根生被提拔為銷售經理。1996年,他從品嘗咖啡中找到靈感,隨機發起冬季冰淇淋攻勢!憑藉「苦苦的迫求,甜甜的享受」,伊利苦咖啡的單品銷量創下歷史新高,並突破3億!
伊利集團剛剛取得業績後,一山不容二虎,1998年成為伊利副總裁的牛根生就被無情地踢出了賽場,年已43歲的他,於1999年正式成立蒙牛集團。令人震驚的是,在牛根生的領導下,蒙牛已經成長為中國最快的公司,在2002年的銷售額將達到20億元。此後,發展勢不可擋,一躍成為中國第一乳製品廠。
從蒙牛集團到老牛基金會成立,並捐出全部財富,可以說牛根生在這段傳奇人生和創業史上走過了40年。
有人問牛根生靠什麼取得這樣的成功?他以非常莊重的態度提出了四個字——經營人心。回首牛根生的歷程,確實離不開這四個字。小時候,牛根生被親生父母以50元的價格賣給養父母。從那以後,他就和牛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伊利工作期間,他怕自己跟不上時代潮流。1992年,他通過了自考,獲得了本科學位。在工作中,因為他樂於助人,所以無論他的職位有多高,如果同事有困難,他一定會伸出援手;在擔任副總裁期間,他曾聽說一名工人患了癌症,公司組織了一次捐款。他毫不猶豫地捐了1萬元,這讓他的下屬非常感激。
正是因為他善於積攢人品,受人稱讚,在員工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而且,由於牛根生當時負責事業業部,伊利80%以上的營業額都來自他,所以他在公司的地位就漸漸地超過了伊利的老闆鄭俊懷。1998年,牛根生被伊利董事會免去職務。解僱沒有其他的理由,唯一的解釋就是功高蓋主。
牛根生不甘寂寞,選擇了自己創業。1999年1月,蒙牛正式註冊成立,註冊資本100萬,基本上就是牛根生夫婦賣掉伊利股票的錢。缺少人?牛根生最不缺的就是他的兄弟。他身邊總有一群出生入死的鐵桿。無論他去哪裡,兄弟們就去哪兒,正是因為他平時懂得經營人心。蒙牛一成立,就有許多在伊利工作的老人加入了蒙牛的行列,甚至達到了數百人。據說,當時除了伊利的人事和財務負責人,其他業務單位的負責人都來投奔牛根生。
就這樣,蒙牛成立初期,沒有市場,沒有設備,沒有奶源,牛根生憑藉民心,贏得了300多名技術工人的追隨者。
三大戰役定乾坤
第一戰是退而求進,贏得奶源。他制定收奶三不幹政策。
「同行業大公司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幹。」
「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幹。」
「跟同行收購標準、價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幹。」
忍氣吞聲的背後是自立更生。
第二戰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解決奶源問題只是第一步。問題是牛奶在哪裡加工?
一開始,牛根生採取的是一種虛擬經營方式,即利用他人的場地進行貼牌生產,經常一次換一個地方。依然遭到同行排擠,很多牛奶加工廠不敢與牛根生合作。沒辦法,牛根生只好轉戰地下。
2009年2月,經過秘密談判,他與哈爾濱一家乳品公司籤訂了合作協議,牛根生派了一個團隊接管了這家公司,條件是要讓這家公司起死回生。這一次,等待競爭對手還沒反應過來,蒙牛的產品已經連續從哈爾濱發出。
經過3年的激戰,牛根生在呼和浩特和靈格爾縣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廠。他終於可以揚眉吐氣。
第三戰是捨近求遠,迂迴前進。
2000年,伊利、三元和光明瓜分了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城市。這顯然是一個死胡同,於是,牛根生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深圳。當時,深圳人認可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洋品牌,國內很多乳品廠在那裡投入了上千萬的廣告費,但都沒有一家成名。
偏偏牛根生不信邪。當然,他的戰術完全不同。牛根生一次招募了300多名地推,分成30個小組,每個小組10人,都穿著蒙古族服裝,一個一個社區掃。最終,牛根生拿下了北京和上海兩大城市。
隨後,牛根生想出了口號:「向伊利學習,爭創民族工業,努力打造內蒙古奶業第二品牌!」口號此響亮,因此讓人們一下子便記住了它,2001蒙牛藉助「申奧」首次在全國市場打響第一槍。
2002年,牛根生榮獲「中國十大企業家」、「中國民營企業領軍人物」等榮譽。與此同時,蒙牛在全國乳業排名中從1116位躍升至第4位。同時,藉助神舟五號的成功,全國人民記住了這個「航天專用牛奶」,蒙牛銷售額從7億元直接上升到72億元,迅速成為與伊利並駕齊驅的國內乳業龍頭企業,成為中國發展最快的企業,創造了蒙牛史上傳奇!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蒙牛奶粉也被查疑似有三聚氰胺,面臨破產。也是他憑藉的經營人心,寫下了轟動一時的「萬言書」,直面危機,努力挽救人們對民族品牌的信心。關鍵時刻,牛根生的人脈拯救了他,也拯救了蒙牛,中國許多民族企業家,他們伸出了援助之手。聯想的柳傳志、新東方的俞敏洪和江南春捐資幫助「老牛」渡過難關。
同時,為了留住人心,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蒙牛在牛根生的帶領下,傾倒了3萬噸生乳,相當於日產190多萬頭奶牛,損失約1億元,保持住了蒙牛的品質。由於注重檢測和產品質量,蒙牛獲得了人民的信任,一直是中國乳業的領頭羊。
就在前一段時間,蒙牛為面臨重大人生選擇的學生推出了「高考奶」,為考生加油!當然,蒙牛的「押題」並非只是一種噱頭,而是真正還原了高考難度。包裝上的試題分為三類,一類是簡單而棘手的問題,另一類是與公式知識點相關的鼓勵性詞彙。第三類是高考預測題,來自頂尖的高中教研教師。
蒙牛雖然是一家傳統企業,但多年來,蒙牛一直在與時俱進,與社會一起發展。「高考押題奶」和「後題」的視頻就是最好的見證。它不僅有助於為考生助力,而且表現出強烈的國家意識以及崇高的使命感。
有句老話:「得民心者得天下」,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一切商業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這幾個字。管理是對資源的配置和利用,資源中最重要就是人心。牛根生就是這樣一種理念:以蒙牛的事業為己任,不以蒙牛的利益為己任,最終創下百億的身家。你覺得牛根生的經營之道怎麼樣呢?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