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景藝術扮靚冬日副中心

2020-12-22 瀟湘晨報

原標題:地景藝術扮靚冬日副中心

作品《秩序的重構》展現了混亂無序的枝條重塑為秩序統一的場景,從無序到有序,用園林廢棄物塑造生態之美。

伴隨著作品《復甦》柳枝間掛著一個個易拉罐製作的風鈴聲響起,冬日裡路過這裡的人們為之側目。

《潤物無聲》設計師劉健鋒是從事插花藝術15年的北京人,他希望用廢棄的枝條創作出靈動的作品,彌補冬季景致較少的缺憾。

綠心森林公園南門附近的作品《潤物無聲》,外形是一個直徑四米、高約六米的水滴造型,搭建用了近一周時間。

地景作品《開飯啦》,色彩分明的分類垃圾桶卡通陳設昭示垃圾分類的理念,樹枝的線條感配上形象的表情,將園林和生活中的環保連接在一起。

地景作品《輪迴》,粗糙的一片片樹皮,匯聚成一道道輪迴,設計者希望通過輪迴展現四季更替。

世界花卉大觀園內地景藝術作品《烏斯環》,代表著人類文明的莫比烏斯環與代表著自然力量的龍捲風合二為一,彰顯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地景作品《1921》,年輕的設計師以「1921」為主題,獻禮建黨100周年,拳頭寓意力量與團結同在,人民凝聚一心。(劉平攝)

冬日的陽光傾瀉在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門前的草坪上,一簇簇一人多高的「綠芽」從草坪裡破土而出,一道道綠色的「飄帶」在空中飛舞,風吹過,易拉罐改造的風鈴傳來悅耳的聲音……

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北京市總工會聯合舉辦,豐臺區總工會和北京花鄉花木集團承辦的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已經完成作品製作,49組地景藝術作品分別在副中心綠心公園和南四環內的世界花卉大觀園亮相。落葉、葡萄藤、枯樹皮、枯枝……這些園林廢棄物經過園藝師的巧手,成為冬日城市的風景,讓市民在蕭索的冬季能夠感受到別樣之美。

冬季的風,透骨寒。武會龍穿得嚴嚴實實的,用戴著棉手套的手整理著樹枝,他們團隊是自己帶著發電機來綠心森林公園製作地景作品的,七八個一人多高的「綠芽」在他們手下緩緩生長,仔細一看都是用一截一截的小樹枝拼搭的。「我們選擇的是花鄉草橋地區冬季剪枝修剪下來的柳樹枝,稍微粗點兒的那部分,用柳樹枝條密密麻麻地堆砌出高低起伏破土而出的『綠芽』。」武會龍表示,他們的作品主題是「春臨華夏 生機盎然」,在這個隆冬時節,落葉歸根,孕育著希望,樹枝不但奉獻了成長,更加渴望為新的生命補給營養成分,回歸大地,祈禱大自然生機勃勃,永無止境的延續。

綠心森林公園南門附近的作品《潤物無聲》,是劉健鋒團隊冒著寒風花了近一周時間在這裡創作搭建的,設計靈感來自京杭大運河,外形是一個直徑四米、高約六米的水滴造型,裡面有靈動的小鹿在歡快玩耍。設計師們希望用廢棄的枝條,創作出靈動的作品,彌補冬季景致較少的缺憾並以此增添更多的冬季色彩。

「我們的作品叫『復甦』,現在人們使用的能源大多數是從大地母親身上而生發,我們用柳枝代表自然力量從地底而生發,蓬勃生長後消融於天地。」王上的團隊也選的是柳樹枝條,不過是那種特別細密的枝條,十幾根枝條捆綁在一起,再扎在架子上,有種飄逸且循環往復的感覺,地面上還散亂地堆砌著一些紅磚,柳枝間掛著一個個易拉罐製作的風鈴。

在綠心森林公園南門處共設置6組地景藝術作品。綠心公園現場協調人林峰表示,參賽選手們克服了天氣嚴寒、缺少電源等困難,高質量地完成了地景藝術的製作,呈現出最佳的藝術效果。

除了綠心森林公園這6組外,本屆地景設計藝術節還在世界花卉大觀園內布展了43組作品,主題也非常豐富,既有以「1921」為主題獻禮建黨100周年的作品,也有以巨大口罩和紅心組成的《守護》,還有用手託起一棵老槐樹的《擎綠》,共同守護綠水青山。北方工業大學學生們的《遊》,用廢木料組合成一群「遊魚」,色彩鮮豔明麗,為單調的冬景增加了多彩炫動的元素。

「說到園藝師,很多人都想到種花種樹,三年前第一次參加地景設計藝術節我們就被這種形式吸引,一些創意加上一些行動,這些廢棄物就能變成景觀,成為大地上的藝術和風景!」賴雪松和她的團隊已經是第三年參加地景藝術節了,他們希望通過園藝師們的努力,讓地景藝術更好地扮靚北京冬季。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積極引導人們廢物利用,減少排放,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都要考慮節能減排,養成習慣、傳承文明。地景藝術就是這種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園林綠化行業生動展現生態文明的最佳方式之一。」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發起人,北京市花卉協會副會長、花鄉花木集團創始人王茂春介紹說,2020年地景藝術特意走進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就是希望為這裡的冬季增加一抹人文景觀,也更好地推廣「生態環保」「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理念,讓人們看到這些匠心獨運的作品,倡導人人行動,共建美好家園!(孫穎)

【來源:北京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地景藝術扮靚冬日南城 17組別樣「花壇」亮相南四環沿線
    這些用枯枝落葉製作的地景藝術以城市為展臺正式亮相,扮靚冬季的南城。「萬物一體」等地景藝術作品充滿生命活力,給北京的冬季增添了絢麗的色彩。在南四環外公益東橋東南角,花藝師石明鶴正在整理自己團隊的作品。他們的作品名字叫《五蘊》,是五隻超過一人高的巨大陀螺。
  • 地景藝術為京城冬日添彩
    19日,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開幕。在豐臺世界花卉大觀園散步的市民欣賞地景藝術作品《太平有象,大愛無聲》。本報記者 劉平攝   本報訊(記者 孫穎)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19日開幕,100多噸園林廢棄物變身49件地景藝術作品,為北京的冬增添美麗。
  • 落葉、枯枝、石頭……地景藝術節今年開進副中心城市綠心
    落葉、枯枝、石頭、建築廢料……在藝術家的手中,就能變成大地上的藝術和風景。地景藝術節自從2年前進入京城,讓北京市民領略了園林廢棄物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歷屆地景藝術節作品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即將舉辦,今天啟動設計師招募。記者從主辦方獲悉,今年的地景藝術節展示場地,除了世界花卉大觀園外,還包括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和復興門外大街10號,讓更多的人領略到地景藝術的魅力。
  •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開幕 盡展冬日京城「生態之美」
    12月19日,記者獲悉,經過半個多月緊張、忙碌的現場精心製作,參加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的49件作品日前已全部完成,新意迭出的作品,盡展冬日京城「生態之美」。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秉承「生態環保」、「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理念,倡導發揮園林廢棄物再利用價值,推動生態環保創新、景觀藝術創新的雙重改革。園林廢棄物經過藝術加工煥發新姿,豐富冬季環境景觀,為服務首都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做出重要貢獻。
  • 冬日京城地景藝術傑作美輪美奐
    12月28日,2019年北京市園林綠化行業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二屆北京地景藝術節(以下簡稱「本屆地景藝術節」)頒獎儀式在中國插花藝術博物館舉行。本屆地景藝術節以「時代盛景 大地新生」為主題,秉承生態環保、循環利用、變廢為寶的理念,巧妙、充分發揮秋冬季修剪後的廢棄植物材料再利用價值,實現了生態環保、景觀藝術創作的創新發展,是北京園林綠化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積極探索。
  • 75件地景藝術傑作為冬日京城增色
    作為環境藝術的一種,地景藝術融園林、園藝、花藝、建築、雕塑等多學科於一體,以落葉、樹枝、枯木、竹枝等廢棄自然材料進行藝術創作,強調人與自然和諧之美,呈現出獨具特色的環境藝術之美。 主辦方介紹,本屆地景藝術節吸引了來自全國13個省(市、區)的300多位園藝師、花藝師、設計師、建築師等跨界專業人士積極報名參加。
  • 北京舉行首屆地景藝術節
    1月17日,遊人在地景藝術作品前查看拍攝的照片。當日,2019北京首屆地景藝術節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舉辦。設計師利用樹木枯枝、落葉、石料等材料,精心設計了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為市民帶來一道獨特的冬日景觀。
  • 冬日沒景可賞?49個地景設計亮相這些公園!
    冬日沒有景?也許是您去錯了地方。看看下面的風景如何怎麼樣~落葉、葡萄藤、枯樹皮、枯枝……這些園林廢棄物經過園藝師的巧手,成為冬日城市的風景,讓市民在蕭索的冬季能夠感受到別樣之美。原來,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已經完成作品製作,49組地景藝術作品分別在副中心綠心公園和南四環內的世界花卉大觀園亮相。小鮮帶您看看獲獎作品有哪些!
  • 大蓬徑羽衣甘藍,成扮靚冬日景觀新寵
    >利用道路節點微地形、結合栽植區域形狀、系統規劃栽植團組,科學選用觀賞期長、葉色鮮豔、耐寒性強的羽衣甘藍為冬日城區增色結構和形狀與捲心菜非常相似,區別在於羽衣甘藍的中心不會捲成團。華東地區漫長的冬季,羽衣甘藍在華東地帶為冬季花壇的重要物種,觀賞期長,葉色鮮豔。
  • 地景藝術設計大賽背後的故事
    1月17日,2019北京首屆地景藝術節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開幕。作為地景藝術節的重要內容,節前舉辦了首次中國地景藝術作品大賽。在位於北京花鄉的世界花卉大觀園裡,來自全國的60多個設計團隊200多名設計師,歷時近兩個月,製作完成了69件地景藝術作品。這些地景作品與園區環境完美融合,把世界花卉大觀園裝扮得煥然一新。
  • 20萬株羽衣甘藍扮靚冬日港城
    連日來,連雲港城區各綠化責任單位分別行動,他們先後在秦東門大街、朝陽路和鬱洲路等主要道路路口栽植各色羽衣甘藍,以此扮靚城區主要路段。截至目前,僅海州主城區就已栽植羽衣甘藍16000平方米,其他各區及各縣建成區普遍栽植,其總栽植數量超過20萬株。
  •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作品正式展出
    經過半個多月緊張、忙碌的現場精心製作,參加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的49件作品日前已全部完成,新意迭出的作品,成為冬日京城一道迷人風景。此次藝術節在世界花卉大觀園內推出43件作品;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共布置6件。創作團隊眾多、作品規模宏大,但每一件都創意獨到、個性鮮明。
  • 楓葉紅 杏葉黃 沙坪垻的冬日美了一地
    這一次讓我們放慢腳步發現沙坪垻不一樣的冬季晴日發現沙坪垻不一樣的祥和美景楓葉紅了沙坪垻區鳳天大道,紅楓成為街頭一景。則變成了一樹一地的金黃燦爛在暖陽的加持下熠熠生輝 金風颯颯 盡顯「滿城盡帶黃金甲」大約在冬季-ABOUT IN WINTER-黃綠相間的是挺拔的梧桐沙坪垻區清悅路,梧桐斑斕你聽,那是沙坪垻冬日街頭梧桐落葉的聲音匆匆地腳步啊
  •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開幕
    12月19日,2020年北京市「職工技協杯」綠化環保花藝師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開幕。經過半個多月緊張、忙碌的現場精心製作,49件參賽作品已全部完成,新意迭出的作品,成為冬日京城一道迷人風景。
  • 傾聽北京地景藝術節選手的心聲
    由姜冉領隊的世界花卉大觀園設計團隊以此為設計理念,創作了地景作品《魚躍龍門》。        世界花卉大觀園團隊參加了首屆地景藝術節,在與選手的切磋中,他們在立意、材料和手法等方面得到了很多啟發。今年,他們總結首屆地景藝術節參賽經驗,攜靈感再次出發。        他們的創作場地位於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水花園內的一個下沉種植池。
  • 近百噸枯枝落葉演繹大自然的生態變奏曲 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
    日前,第三屆北京地景設計藝術節比賽製作環節已經完成。從全國各地200餘份設計稿中脫穎而出的49組作品的參賽隊伍在首都北京大顯身手。其中43組落地北京世界花卉大觀園內,6組落地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森林公園。
  • 景地城·峰域灣營銷中心盛大開放
    11月30日上午10點,興義景地城·峰域灣營銷中心開放儀式盛大啟幕。開場舞表演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在雄渾的舞獅表演中,景地城·峰域灣營銷中心開放儀式正式拉開帷幕。精彩的舞獅點睛表演,一點獅嘴,笑口常開祝富貴;二點耳腔,左右逢源聽八方;三點天庭,鴻運當頭照吉星;四點眼睛,眼觀六路志千裡。
  • 視頻|枯枝落葉變身藝術作品!北京第三屆地景藝術節開幕
    12月7日,以「時代盛景 大地新生」為主題的第三屆北京市地景藝術節開幕。來自京津冀地區及廣東、江蘇等省市的50支園林綠化設計團隊利用冬季的枯枝落葉等林下廢棄物,創造地景藝術作品。據悉,全部地景藝術作品將於本周完成,並展出到明年10月。
  • 永春縣桃城鎮中心小學千盞花燈扮靚校園
    (原標題:永春縣桃城鎮中心小學千盞花燈扮靚校園)
  • 桃園地景藝術節盛大閉幕 總參觀人次90.7萬創紀錄
    原標題:桃園地景藝術節盛大閉幕 總參觀人次90.7萬創紀錄華夏經緯網 2016-09-26 10:44:27華夏經緯網9月2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桃園市長鄭文燦25日前往八德陂塘生態公園,出席「2016桃園地景藝術節-陂塘音樂會《釋放,與自然共舞》暨地景藝術節閉幕感謝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