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我在紐奧良成為了一名攝影師。」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瑪格南圖片社 MagnumPhotos瑪格南圖片社

酒店服務生,一輛汽車,一個超現實的場景。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寬闊開放的道路對創作者來說一直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對他們來說,公路不僅能通往新大陸,還提供了實現自我認識和頓悟的機會。

瑪格南攝影師阿巴斯(Abbas)24歲時在穿越紐奧良的公路旅行中拍下的作品,就成為了他的第一個攝影專題。

攝影師寫下以下文字,回顧那趟旅行,以及對他職業生涯至關重要的一張照片。

兩位廚師在馬車裡。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有些個人簡介中會將我稱為天生的攝影師。其實在成為專業攝影師前也經歷了好幾年的歷練。

1968年夏天,我24歲時,曾經搭便車從紐約一路穿越了整個美國。在此之前,我在英國上了四年學,學校四周都有樹籬包圍,是個封閉的空間;因此最喜歡美國的一點就是這裡廣闊的空間。

兩個天主教修女和一對夫婦穿過法國區的街道。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我在紐奧良逗留了一個星期,和一群爵士樂愛好者住在一起,他們經常在Preservation Hall舉行即興演奏,這裡每天晚上都會有著名音樂家進行表演。因為我不會演奏任何樂器,所以會通過跳舞的方式加入表演。

一場婚禮。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在那裡,我第一次遇見了瑪格南攝影記者米查·巴爾·安(Micha Bar Am)。那時候我的攝影知識儲備非常有限,還不知道瑪格南圖片社。

正是在紐奧良,我創作了自己的第一個攝影專題,為這座城市拍下一組肖像。雖然當時沒有意識到,不過從那時起我就非常看重作品的排序了。熟悉我作品的人都知道,我認為攝影師就是一個用光影寫作的人。

遊客們參觀法國區。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在印樣上看到自己拍下了一家非裔美國人坐在家門前的圖像時,那一刻,直覺告訴我,自己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攝影師。貫穿往後職業生涯的審美概念——「停頓的片刻」 當時也已經存了,儘管要到若干年後我才能完全明確地將其表達出來。

「當我發現非裔美國人一家待在家裡門廊的街拍照片時,我本能地知道我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攝影師。」

美國,紐奧良,路易斯安那州,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1998年,瑪格南出版系列攝影集《瑪格南的世界》(Magnum in the World)時,這張已經被遺忘的照片被收錄在書中,後來還參與展出。

這讓我意識到,30年前的自己和今天並無差別。唯一不同的是,如今我可能會使用35毫米鏡頭來代替28毫米鏡頭,避免邊緣的輕微失真,但肯定還會拍下同樣一張照片。

兩名婦女坐在自助洗衣店外面看報紙。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雜貨店。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三個穿著樸素的女人經過一張舞女的性感宣傳海報。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爵士樂手在著名的爵士樂表演場所Preservation Hall演奏。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一名老婦人,穿著白色的衣服,戴著一頂木髓頭盔,背著她的十字架。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教堂入口。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擦鞋攤。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法國區一家拉著百葉窗的商店。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一家商店的海報上寫著:「當槍枝被宣布為非法時,只有不法之徒才會持槍。」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幾位年輕的非裔美國女孩,其中兩個正在捲髮。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一家街頭小吃店。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欄杆後的一位亞裔男子。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等待客人光臨的美髮沙龍。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聖路易斯公墓入口;這裡是遊客常去的地方。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一間外賣餐館的廚師在休息。

美國,紐奧良,1968年

© A. Abbas | Magnum Photos

瑪格南圖片社微博及微信ID:@MagnumPhotos

原標題:《「我在紐奧良成為了一名攝影師。」》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阿巴斯:伊朗電影巨匠
    這位享譽世界的伊朗導演,最後一部電影計劃在中國拍攝,可惜因為去世,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如何成為一名專業美食餐廳攝影師的經驗與技巧
    各位學習攝影的同學大家好,我是深圳圈點攝影培訓的強子老師,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成為一名專業美食餐廳攝影師的經驗與技巧。如果你想成為一名美食攝影師,你很可能會開始你的職業拍攝餐廳攝影。這就是大多數食品攝影師的出發點。
  • 《如沐愛河》:阿巴斯的小品練習
    風雨交加也沒阻得住記者對阿巴斯的期待,結果雨中排隊一個小時,《如沐愛河》卻有些失望。與《櫻桃的滋味》這些作品相比,《如沐愛河》雖然依舊保持阿巴斯的風格,它更像阿巴斯的一個隨手小練習作品,差是差不到哪兒去,但就是沒有正經創作時作品顯現出來的氣質和餘味。
  • 阿巴斯:一個對恐怖奇異世界迷戀,對公眾產生著重大影響的人
    但是,對於那些形象為什麼首先在文化中產生了反響,或者為什麼在20世紀的想像世界裡,人們致力於剝落文明的面具和傷疤,專注於尋找、培植以及表現隱秘自我的噩夢般的形象,阿巴斯本人的歷史並不能簡單解釋其原因。1972年7月26日,黛安娜·阿巴斯創造了她最後的形象。在日記中潦草地寫下「最後的晚餐」這幾個字後,巴比土酸鹽成為她的致命晚宴,但沒有侏儒守候在她左右。
  • 孤膽車神紐奧良
    孤膽車神紐奧良這是一款熱血刺激的動作冒險類遊戲,絕對給飆車黨們帶來最刺激的飆車體驗,玩家在這裡將化身為一名技術高超的賽車手,在各種高難度的賽道上進行比賽,在飆車的過程中你還將體驗到刺激驚險的槍戰,享受熱血與激情的過程吧!
  • 阿巴斯已逝,但《橄欖樹下的情人》那個長鏡頭值得銘記100年
    自今年三月份被診斷出腸胃癌後,阿巴斯頻繁來到法國接受治療,然而一系列手術並沒有挽回他的生命。 阿巴斯1940年出生於德黑蘭,1987年製作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首次引起世界影壇關注,1997年其導演的《櫻桃的滋味》獲得了第50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阿巴斯原計劃將於明年在中國開拍《杭州之戀》。 阿巴斯是國際公認的電影大師。
  • 笨嫂,阿巴斯說過,巨蟹座的生命裡永遠有一座大力神杯
    這件大事觸動了生於1940年6月22日的阿巴斯,5個月後阿巴斯以一位導演尋找家住地震中心的小演員的經歷為藍本,開始拍攝《生生長流》。故事描寫沿途所見到的居民的生活以及由此引發的思索和領悟。影片獲得1992年法國坎城電影節羅西裡尼人道主義精神獎、金攝影機獎。該片與阿巴斯同樣獲得極高國際聲譽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及之後的《橄欖樹下的情人》組成「村莊三部曲」。
  • 紐奧良
    然而紐奧良的元氣本來就在歌舞尋歡之中。倘若正正經經的做一個整齊嚴肅的大都市,才不是紐奧良的本來面目。 今年的物理學年會就在紐奧良開。走前訂旅館,有一家在紐奧良的北部,網站上寫著:請幫助我們重建家園。我就毫不猶豫點了進去。
  • 阿巴斯高度讚賞中國在中東問題上的公正立場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20日在拉姆安拉主席府會見了到訪的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孫必幹,高度讚賞中國在中東問題上的公正立場和建設性作用。  阿巴斯積極評價中巴關係的發展,讚賞中國在中東問題上的公正立場和建設性作用,並請孫必幹轉達對胡錦濤主席等中國領導人的由衷敬意和良好祝願。阿巴斯表示,巴方願在聯合國有關決議、「土地換和平」原則、「阿拉伯和平倡議」及中東和平「路線圖」等基礎上,與以色列保持對話,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取得進展。
  • 《如沐愛河》玩「老少配」 阿巴斯打造日本風
    《如沐愛河》玩「老少配」 阿巴斯打造日本風     電影網訊(文/坎城電影節報導組) 法國時間5月20日,金棕櫚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今日影人志」《櫻桃的滋味》伊朗著名導演阿巴斯逝世4周年
    年輕時的阿巴斯1976年拍攝《結婚禮服》劇照,左一為阿巴斯1989年自編自導的電影《家庭作業》劇照1997年,執導影片《櫻桃的滋味》更是獲得第50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2007年第60屆坎城電影節上,阿巴斯(左二)與北野武(左一)、維姆·門德斯(左三)、沃爾特·賽勒斯(左四)一同亮相《每人一部電影》首映活動2010年與法國影星朱麗葉·比諾什(代表作《布拉格之戀》、《英國病人》等)合作了《合法劇本》2010釜山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導演侯孝賢、法國影星法國影星朱麗葉·比諾什(代表作《布拉格之戀》、《英國病人》等)合影
  • 紐奧良雞翅不來自紐奧良,究竟來自哪裡呢?
    紐奧良醃料的故事 紐奧良,是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一座海港城市。美食之都紐奧良根本沒有烤雞翅,除了沒有烤雞翅,一切都很完美。 真正的紐奧良味道,C位絕對是屬於卡真(Cajun)風味的。 作為美國南部的一個特殊菜系,最早被法國移民帶進路易斯安那州。這種粗獷實惠的法國鄉村範兒口味在當地發揚光大,逐漸形成了以辛辣、香料多、口味重為特點的卡真風味。
  • 旅遊小哈哈:我最喜歡的地方,是紐奧良,當地十大導遊
    我在紐奧良最喜歡的飲酒地點之一一定是湖景港。它遠在通常的旅遊區之外——儘管實際上並不那麼靠近湖(龐恰特雷恩湖)。這更像是當地人的地方,無論如何都不時髦。它每天兩個人合一個小時的快樂飲料使它成為下班後和朋友聊天的好地方,它的漢堡( 10.5美元起)和城裡的一些最好的漢堡不相上下。
  • 中國公民全部安全撤離紐奧良
    記者昨夜從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獲悉,在紐奧良等受「卡特裡娜」颶風破壞最嚴重的災區,被困的中國公民已全部得到撤離。  三批留學生安全撤離  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當地時間3日向新華社表示,當天凌晨前,已有3批中國留學生安全撤離紐奧良災區。
  • 品嘗紐奧良美食,當地十大法國餐廳推薦
    在早期,紐奧良居住著法國殖民者的後裔,他們保留著法國本土的烹飪傳統和飲食習慣,同時融合了其他地區的飲食文化,創造出屬於紐奧良當地人的飲食文化。路易斯安那州的飲食習慣與法國技術和演示方法相結合,產生了一種強大、完美的融合。以下介紹的是紐奧良10家最好的法國和法國風味餐廳。
  • 數批中國留學生安全撤出紐奧良
    新華社 9月 3日電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 3日說,當天有 3批中國留學生安全撤離受颶風襲擊嚴重的災區紐奧良。  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官員介紹, 9月 3日凌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醫學院26名學生撤離紐奧良,紐奧良大學7名師生(含一名來自香港的教授)乘飛機轉移到聖安東尼奧,紐奧良大學2名新入學學生乘巴士轉移到達拉斯。
  • 味知香紐奧良小排 紐奧良口味新扛把子
    味知香紐奧良小排 紐奧良口味新扛把子 2020年12月09日 20:5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小時候初見紐奧良烤翅,那個嘗起來有點鹹、有點甜,甚至還帶著一點點辣的味道,是很多人童年的白月光,那新奇的味道隱沒在記憶的味蕾深處,又時常會被挖掘出來解饞一番。
  • 世界史:爵士樂的起源地——紐奧良
    爵士樂的起源地——紐奧良爵士樂作為西非音樂及歐洲音樂相結合的產物,成為20世紀初美國黑人居住區公認的廣泛流行的音樂。這種音樂不僅與以往的音樂不同,而且是世界音樂史上罕見的一種新音樂的開端。那麼這種音樂為什麼會產生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紐奧良呢?許多音樂家和學者對此作了各種各樣的解釋。紐奧良長期以來一直有著獨一無二的文化傳統。從18世紀晚期到19世紀早期,紐奧良大部分都被法國人佔領居住著,他們始終保持著對藝術的高度關注,比這個國家其他地域的居住者更熱衷於從音樂和舞蹈中獲取樂趣。因此,19世紀時紐奧良是全美國擁有各種音樂團體最多的城市。
  • 紐奧良口味到底是什麼?為何路邊攤這麼多賣紐奧良烤雞的呢?
    現在走在大街上,你會發現現在有很多賣烤雞的路邊攤,尤其是在集市上,基本會有很多家,而且都是人滿為患,但是很多人都會注意到,這些路邊烤雞攤都賣一種紐奧良味道的烤雞,一時間很多人都說咱們中國的雞肉就兩種味道,一種就是紐奧良味,一種就是其他味的,那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紐奧良口味到底是什麼
  • 紐奧良精神在哪裡
    以重災區紐奧良城來說,只有一半人回到被毀的家園,另外25萬人或許再也不會搬回來;紐奧良市長納金曾預測,城市人口恢復災前水平可能需要五年,不過這或許還算是樂觀的預期。全市2/3以上的學校至今沒有開課,市區11所醫院中只有3所恢復正常工作,廢墟清理工作還有1/3未完成,數萬家庭依然居住在拖車或移動房屋中……某些部分來說,紐奧良的生活恢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