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康,就讀福州師範大學,大二時經高中同學介紹,進入一家名為勵得的培訓機構學習。此後,他接到一筆還款通知,才知道,背上了6090元的分期貸款。
4次課後,他覺得課程太「水」,想退費,被告知,要繳納從2017年1月至4月的全部學費,沒有上過的課程也要交。
「很多課程內容重複,就是幾個培訓師在反覆地講。」鄧康說。
鄧康被貸款了6090元,利息1400元,年利率達22.9%。「此前一直以為是分期交學費,不知道是貸款。」
2017年12月27日,銀監會聯合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發《三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規定,一些地方「求職貸」「培訓貸」「創業貸」等不良貸款、校園貸欺詐問題突出,未經銀行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京師律所的左勝高律師認為,這是校園貸的升級版,他們聯合P2P平臺,把校園貸嵌入合法的消費金融體系中,其本質還是校園貸。
培訓
「他們當時來福州辦培訓機構,還是我帶著他們看的學校。」臨近暑假,剛上大一的鄧康收到高中同學微信,說有三個學長要來福州創業,讓鄧康帶著逛校園。
當時鄧康並不知道,這三人在未來幾個月後會成為他的債主。
他們為首的一個自稱叫朱曉朋,穿著黑色T恤、籃球短褲和運動鞋,剩下兩人也都是學生裝扮。他們說自己是廣州大學大四的學生,要來福州創業,先來考察。
創業考察,為什麼要逛學校?鄧康當時有些疑惑。
朱曉朋等人還問了一些鄧康不太理解的問題。比如,學校附近哪裡有寫字樓,學生多少,食堂都在哪兒,有幾個食堂,學生間都怎麼稱呼,生活習俗上有什麼不同。
事後鄧康才明白那些問題的用意。
兩個月後,2017年8月23日,廣州勵得人才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朱曉朋三人再次回到福州。
閩江學院學生孟暉現在還記得第一次在食堂被勵得的人搭訕的情景。
當時參加完學生工作已經很晚,獨自一人在食堂吃飯的孟暉面前突然站了一個男生,他說自己是廣州來的學長,叫葉育周,現在在福州實習,想進行學生調查。
孟暉聽見只「打擾」一小會,勉強同意。
「主要是說現在大學學的沒有用,上完也找不到工作。」看到孟暉的態度有所鬆動,葉育周繼續補充:分享會是在福大裡面,他們是和福大有合作的。
孟暉覺得去福大參加個分享會也沒什麼,填了報名表就去參加了。
參加當天,她開始覺得不對勁,葉育周說的福州大學裡面的分享會,其實是在福州大學學生宿舍樓後門的商業街,那裡樓道黑暗,開門的商家也很少。
和一般的公司不同,勵得不開在樓道邊,而是在一個樓道口貼著一個小小的、寫有廣州勵得人才培養中心的小牌子。如果要去上課,需要走過一段長長的樓道。
這樣的地段也讓他們的各類活動開展得非常方便,不會因為噪音收到投訴。
每次上課前,會有人介紹,「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某某老師上課!」學生們會激烈地鼓掌應和,然後這些從廣州來的「老師」說,「同學們好!」
底下的學生會伴著整齊的鼓掌回:「好好!非常好!好好!非常好!好好!非常好!」
除了上課,勵得還會組織學生進行「社會生存體驗」。
一位福建工程學院的女生曾向孟暉吐槽,生存體驗就是問路人要錢「玩」遍福州市。
貸款
「我那天被『諮詢』了四個小時,腦子都是亂的,後面那個諮詢老師拿過我的手機,下了一個蠟筆分期,當時並沒有說是貸款,只說是分期。」李萌理解的分期是可以分多次給勵得交學費,直到當她第二個月收到手機上蠟筆分期催還款的簡訊時,才知道自己辦了六千多塊錢的貸款。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孟暉、鄧康和梁海超身上,當時大一大二的他們都不知道貸款是怎麼回事。
2015年8月28日,北京宜信致誠信用評估有限公司(下簡稱「致誠信用」)和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聯合發布《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報告顯示, 逾八成大學生沒聽說過或不了解個人信用報告,大學生普遍對信用卡和借貸相關知識不熟悉。
孟暉在辦理分期之初,總監朱曉朋曾解釋他們免息是因為,蠟筆分期是他們的「好朋友」,所以才不收學員們的利息。
朱曉朋將蠟筆分期稱為「好朋友」,不是空穴來風。蠟筆分期的工作人員給記者詳細地解釋了他們和培訓機構間的各檔「渠道費」計算方式。「看你們的業績量,如果200萬以內的話是1%,200萬到500萬是1.2%,超過五百萬的提點是1.5%。」
蠟筆分期對貸款人和培訓機構的審核方式也相當簡單,學生掃描二維碼,3分鐘之內就可以審核通過,不用電話,直接系統審核。機構合作只需要提交資料,工作人員擬協議,蓋上培訓機構的公章,送交蠟筆分期開通權限即可。
2017年12月27日,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三部門曾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規定,杜絕機構以培訓、求職、職業指導等名義,捆綁推薦信貸服務,對發現重大事件要及時報告當地金融監管部門、公安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
李萌沒有去勵得上課了。勵得的課程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如果要去上課她就沒空打工還錢了。因為不敢告訴父母自己欠了「巨債」,她要每周從閩侯縣大學城去福州市裡的商場打工,她每周相當於要額外連續工作24個小時,坐公交來回1小時上下班,才能在還債和維持生活上達到一個平衡。
她並不能退課。當時糊裡糊塗就籤了合同,沒有發現合同上的隱性條款——乙方報名參加《人才培養計劃》,若中途退出,退出時甲方收取乙方從報名開始到正式退出時間的課時費(無論乙方是否已上該課)。「每個月一想到要還錢,就要很節儉,心裏面知道他們是垃圾,但是我還是要供這些錢。」李萌說,按照每節課110元,每周上三次課,只要兩個多月就已經超過原本是12個月的學費總額。
騙局
孟暉去上了兩三節課,就知道被套路了。「訓練吧是看誰讀得快,這不是小學時候語文課上玩的嗎?」
11月14日,勵得公司正在上「訓練吧」。大概三十人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口語訓練,他們每個人手裡拿著一個手掌大的小紙條,一百字讀九秒就是他們裡面厲害的人。
交際課的內容讓孟暉更加確定這是個騙局。老師經常舉例的內容其實很多都是黃色笑話,比如問他們,一個男生問一個女生要不要滾床單,女生說滾,那這個滾是答應的意思還是讓這個男生滾呢?類似的例子有很多,並總能在課堂上引起一些起鬨。還有以砍價為內容的口語對戰。
這讓交了比大學全年學費還貴一千多的孟暉感覺受到了欺騙。
不僅孟暉,鄧康也在上了幾節課之後對勵得的實質教學水平有所懷疑。
他發現勵得上課的課件其實就是他平時看過的自我管理類書籍中的內容,其中培養自制力、微習慣、時間管理等幾乎是原封不動從書上摘下來的。還有很多是各類微信公眾號上的「雞湯」類文章。
企查查顯示,廣州勵得人才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企業管理服務、企業管理諮詢服務、企業形象策劃服務、教育諮詢服務、市場營銷策劃服務、人才測評和人才擇業諮詢指導等。
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刑事部主任律師易勝華認為,勵得現在的培訓課是打的「教育諮詢」的擦邊球,但是學生們在勵得交學費上課,就已經超過了諮詢的界限,是培訓教育了,但培訓教育不在勵得的經營範圍內。
易勝華補充,未經批准擅自開設教育機構並開展經營活動,是違反《民辦教育促進法》的行為,應予取締並處罰。與民間貸款公司勾結,詐騙學生錢,已經涉嫌經濟犯罪,應予打擊。
孟暉上了不到一個月的課要求退款的時候,總監朱曉朋跟她說,你之前貸款的利息是機構幫你墊付的,你要先還勵得680元,再給蠟筆分期680元,還要交150元服務費和材料費。
孟暉問,首先我沒有上滿12個月,為什麼要交12個月的利息?其次我為什麼要交兩份利息?還有服務費是什麼,材料費又是什麼?
朱曉朋表示反正貸款的時候辦的是12個月的,就一定要交12個月的利息,說第一次來的時候老師講那麼久當然要服務費,材料費就是每次練習口語時發的小紙條。
借殼
福州大學城各大高校覺得「合法的」勵得,其實是2017年駐紮在廣州大學城的培訓貸機構——達慧的分身。
達慧是去年在廣州大學城以培訓之名,和P2P網絡貸款平臺合作,藉助分期貸款,轉移債務關係,讓眾多大學生吃了啞巴虧的培訓貸「先行者」。
2017年1月8日,當時達慧發布的一篇名為《故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內部活動微信推文中,達慧的組織主幹人員曾和學生合影留念。
經多名加入過勵得的學生指認,推文中的冠軍導師朱曉朋就是現在勵得的法人朱曉朋,文中的廖文凱就是今年將他們招進勵得的招生主力繆文凱。
而他們離開廣州大學城來到福州大學城重新註冊公司進行招生,和去年廣州警方大力打擊培訓貸一事不無關係。
2017年4月,廣州大學城指路人公司培訓貸騙局經由南方都市報報導,人民日報微信公號、共青團中央微信公號、騰訊微信、澎湃等近百家媒體紛紛轉載。
2017年4月20日,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對指路人公司發出公告。公告顯示,原告田某訴請該院判令:被告償還助學金9920元及利息500元;被告承擔本案全部訴訟費用。
中國裁判文書網的公開判決顯示:被告廣州指路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於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田欣退還助學金9920元。
2017年5月,涉及廣州大學城多所高校、400多名大學生被騙、涉案金額超400萬元的培訓貸合同詐騙案才被廣州天河警方偵破。作為打擊對象的指路人公司四位主要成員被抓獲。
同時期,和指路人同類型、同套路的達慧火速銷聲匿跡,其官方微信號達慧教育,也從2017年3月30日開始再也沒有更新過了。
2017年6月,曾經的達慧主要成員朱曉朋、黃凱和謝協騰三人出現在福州大學城開始了近一個月的考察。同時,達慧用了不同的名字「開枝散葉」到了全國五六個城市的大學城。
福州各高校並非對已經紮根在大學城的勵得毫無察覺。
閩江學院的一位輔導員表示,這一年這種事情是有聽說,但他覺得不是特別嚴重。
福州大學的一位輔導員曾經幫學生解決過和勵得的糾紛,「17級的有很多都反映了,學校都管了啊,這件事情不會告訴家長,學校出面是可以取消的。」但是該輔導員認為勵得的貸款合同是合法合規的,不是詐騙,沒法把機構取締。
李萌也曾因察覺被騙,通過輔導員和學院反映,但是輔導員只能發個通知讓大家注意。
記者就此問題致電福州市警方,警方的宣傳部門回覆說對此情況不了解,也沒有接到舉報電話。
福州市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表示,這是教育部民辦部門的管理領域,但是該部門電話一直未能接通。
從2017年8月23日勵得正式成立到2018年11月15日,短短一年零3個月,不外聘招生人員、不做營銷宣傳的勵得,僅憑著曾經廣州的內部人員以及用學員拉學員的方式,招生規模較去年廣州的「400餘名學生被騙的特大培訓貸」已經多了不止幾倍。
15日當天,勵得微信公眾號推文中第一句表示,截至目前他們已經有4000人參與。他們很開心地宣布,勵得要對福州大學城全面開放了。
新京報記者 陳麗媛 編輯 閭宏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