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飲料40年,都是品牌精心策劃的陰謀

2020-12-06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DT財經」(ID:DTcaijing),作者阿米,36氪經授權發布。

夏天常常是在打開冰櫃的那一刻到來的。

幾口灌下一聽可樂,再捂著頭感受涼意帶來的「小確疼痛」,這是獨屬於夏天的快樂。在高溫模式開啟之前,售賣飲料和快樂的商家們也早已為爭奪貨架的C位展開了明爭暗鬥的激烈競爭。

過去,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碳酸糖水,憑藉著帶有刺激感的甜味就能成為常勝將軍。但是隨著年輕人的口味越來越挑剔、越來越複雜,瓶裝飲料的生意變得頗具挑戰。

健力寶、王老吉、營養快線等老牌飲品都相繼消失在視線,仿佛只配活躍在童年記憶中。取代它們成為夏日新寵的,是以奶茶為代表的現制茶飲以及包裝飲料中的茶飲和低糖、無糖的碳酸飲料。

矛盾的是,年輕人熱衷於高糖高熱量的奶茶的同時,又拋棄了甜味的瓶裝飲料而更青睞無糖低卡的產品。

你是否思考過,這種矛盾為什麼會出現?是什麼影響了我們對飲料的選擇?這背後到底藏著一門怎樣的生意?本期DT君就來揭開這些「隨機」消費選擇背後的秘密。

人們到底愛不愛糖?

在我們總結如今的飲料流行規律時,可以發現不管是包裝茶飲料還是碳酸飲料,似乎只有在成分表中註明低糖、無糖才有機會獲得青睞。

如今在微博、小紅書上流行的「戒糖」「斷糖」概念,讓部分消費者開始有意識地減少糖分攝入,並將其視為邁向健康的第一步。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在健康化的潮流之下,如今中國80%的消費者會關注食品飲料的成分,特別是飲料當中的糖分佔比。

(15.5%的參與者認為無糖飲料更吸引自己,這僅次於季節限定。圖源:好奇心日報)

在上海市中心隨機選擇的一家便利店裡,數量可觀的茶飲料和礦泉水佔據了貨架較為中心的位置。

素來被視作快樂源泉的碳酸飲料數量不多,且出現在角落位置。

如今,代表健康的茶飲料市場十分活躍,特別在有飲茶習慣的國家。日本飲料巨頭伊藤園在2017年財報中指出,茶飲料當時的份額超過9390億日元(約合610億元人民幣)。

除了茶飲料,無糖碳酸飲料也在快速崛起。全家中國商品部告訴DT財經,「全家的夏日飲料SKU仍將以茶飲料和無糖碳酸飲料居多,並且今夏會在這兩種品類上繼續增加新品。」

在便利店眼中,取代傳統可樂雪碧在流行前線地位的,是蘇打水、果味氣泡水等產品在內的新式碳酸飲料。

整個市場從上到下都在強調無糖、健康,所以消費者真的對糖分失去興趣了?這很顯然是個偽命題。

在擁有11萬名組員的豆瓣小組「很好喝研究所」,我們收集了4月最熱門的157條帖子。從這些帖子標題中我們看到,奶茶和牛奶仍然是大家最關心的飲品種類。

網際網路上關於飲料的話題也大多圍繞現制茶飲展開。喜茶、樂樂茶、奈雪の茶這些網紅品牌製造著高糖高熱量的飲品,也製造著高熱度的話題。比如多肉楊梅剛上市就立刻衝上了熱搜榜,發售後幾天之內仍然一杯難求。

而一杯多肉楊梅的糖分和熱量,和傳統的糖水飲料相比恐怕不遑多讓。

消費者對於飲料的健康要求似乎僅僅停留在包裝飲料。名聲一直不太好的碳酸糖水,常常成為消費者邁向健康生活的第一個「革命對象」。對於現制茶飲的成分和糖度,年輕人們往往表現出了「當然選擇原諒TA」的大度。

這樣自相矛盾的情況是怎麼發生的?人們對糖分的態度變化,究其根本到底是受到什麼影響?

大公司為什麼要推廣無糖飲料?

就像對健康餐飲的追求一樣,對於糖分的警惕,我們很難確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當日常飲食被工業化食品逐漸包圍,人們對糖的恐懼也開始一點點滋生出來。

工業化生產讓糖的產量和消費量都在瘋狂增長,但人們逐漸發現精製糖帶來了很多健康風險,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

減糖、去糖很早就成為飲食巨頭們考慮的頭號問題。可口可樂早在1982年就推出了第一款無糖產品——健怡可樂(Diet Coke),2005年又推出了零度可樂(Coke Zero)。二者都是通過使用代糖如安賽蜜、阿斯巴甜等人工甜味劑,來實現無糖、低卡的「健康指標」。除此之外,可口可樂以及Ta的對手百事,也一直在收購和投資一些形象更加健康的小眾品牌,比如益生菌飲料、椰子水、氣泡水、茶飲料等品類。

但同時,傳統的碳酸飲料仍然佔據大公司相當一部分收入。而針對無糖可樂,許多消費者也提出並沒有原味可樂好喝的質疑。

(可口可樂2019年的年報顯示,碳酸飲料的銷售份額在50%以上)

尋找和製造更好的甜味劑,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公司們不遺餘力地推出各種低糖飲料,改造自己的經典配方,真的是出於對消費者的健康考慮嗎?這是一門划算的生意嗎?

實際上,持續推出打著健康招牌的低糖飲料,對大公司來說不僅必要且大有裨益。

在追求健康的今天,低糖、無糖的飲品幾乎可以成為這些飲料巨頭的新門面,在以下三個方面幫助飲料巨頭繼續鞏固Ta們的市場地位。

  • 通過健康化的飲品,洗刷只會生產「垃圾食品」的壞名聲,重新塑造順應時代呼聲的優質品牌形象。

  • 引入新的增長點,為品牌發展的故事加入亮點,從而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大支持。美國飲食作家麥可·波倫指出,營養主義令食品工業不必受制於消費者人口增長過慢的困局,其刻畫的美好商業前景幫助企業滿足了華爾街的期待。

  • 《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一書還給出一個觀點:「不管是低焦油捲菸、低熱量啤酒或者低脂肪的薯片,這些作為更加健康的產品對主打產品並不能構成威脅。事實上如果這些新產品開發得當,就能吸引新顧客了解整體品牌,進而提升公司傳統高熱量、高脂肪產品的銷售額。」 

也就是說,產品線擴展策略下,可口可樂推出的零糖可樂極有可能在吸引了一批新消費者之後,反過來促進了原味可樂的銷售增長。

2016年,可口可樂將用了七年的廣告語「Open Happiness(暢飲開懷)」替換為「Taste the feeling(品味感覺)」。這是TA第一次正式宣布,將不再強調如何讓人們快樂。反映在實際的生產研發過程中,飲料巨頭們早已不再研究如何創造口感更豐富、更可口的甜味飲品,而是通過尋找代糖和新的原材料(椰子水、氣泡水、牛奶、乳酸菌)來開發出更加低糖的產品,然後通過強大的營銷手段,讓消費者相信他們推出的低糖飲料象徵著一種健康且潮流的生活方式。

這種低糖、無糖的策略是成功的。2018財年和2019財年,可口可樂碳酸飲料的含糖量分別降低1.7%和4.0%,銷量相應增長了1.6%和2.2%。

從2017年到現在,可口可樂旗下四條主要產品線在亞太區都有一定增長。而低糖化的策略讓家底最厚、發力最猛的碳酸飲料線成為成績最好的一支。產品線擴展策略的好處在這裡得到充分體現:適時推出恰當的新產品,能夠促進整體的銷售增長。

於是,在可口可樂、百事這樣的大公司示範下,包裝飲料去糖化的趨勢席捲了全球,包括國內市場。當貨架上出現清一色的低糖、無糖飲料時,飲料製造商們很難不逼迫自己去跟上全球的流行趨勢。

這也是為什麼這些年來,我們幾乎很難看到除低糖飲料之外的創新了。而十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飲料公司們研發出的甜味飲料,在新的浪潮下逐漸沉寂。即便以原味可口可樂為代表的碳酸糖水至今仍有許多擁躉,但它很難再代表一種潮流。

無糖飲料剔除了快樂成分,就讓奶茶加倍奉還吧

當包裝飲料界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去糖化運動,現制茶飲的走紅又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悖論。

其實道理相當簡單。那就是人性天生嗜甜,人類對糖的熱愛是刻在DNA裡的。

「如果我們不想想採集者祖先的飲食者習慣,就很難解釋為什麼我們一碰到最甜、最油的食物就難以抵抗。當時他們住在草原上或森林裡,高熱量的甜食非常罕見,永遠供不應求。」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一書中這樣寫道。

事實上,人類全面擺脫飢餓也不過是這幾十年的事情。食物短缺和饑荒的記憶仍然留在人類的大腦中。因此,當我們面對糖這樣提供高熱量的甜蜜食物,往往難以抵抗。

英敏特的研究報告指出,儘管消費者們都說希望吃得更健康,但在買東西時真正願意為天然代糖多花一點錢的人只佔 16%。代糖與砂糖相比,價格更貴,但在甜味上帶來的滿足感卻又往往不及後者。同時,已經有許多研究對低糖飲料的健康性提出質疑——人工甜味劑可能通過改變大腦對甜度的認識和反饋,從而讓你吃下更多甜食。

於是,當我們從便利店和超市購買了低糖飲料,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我喝的很健康」的自我滿足,而轉頭卻又被堆砌了大量水果和糖的現制茶飲輕易取悅。

這似乎並不是一場品牌和消費者的雙贏。我們沉迷於無糖帶來的「健康幻想」,同時又無法抑制地將對糖的熱愛轉化為對奶茶的購買。

「我們以前不會想到什麼是健康餐飲,因為我們覺得吃什麼都是健康的。」這句話來自2009年紀錄片《食品公司》中的一位受訪者。

面對紛繁的選擇,我們似乎並沒有變得更健康。同時,我們又付出了更多的成本去閱讀營養成分表,希望找到那些看似健康的產品。而對於並不健康但可以帶來快樂的美味,我們也習慣了為它們支付更多的錢。

(網紅奶茶的價格動輒30元,仍有大量消費者搶購這杯熱量炸彈。圖源:喜茶)

健康和快樂可以兼得嗎?這可能是現代人在飲食上最大的煩惱了吧。不過,我們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不管口號說得多漂亮,現代食品工業顯然還並不能為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該警惕的,或許不僅僅是糖分。

相關焦點

  • 無糖飲料40年,都是品牌精心策劃的陰謀?
    工業化生產讓糖的產量和消費量都在瘋狂增長,但我們逐漸發現精製糖帶來很多健康風險,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 減糖、去糖很早就成為飲食巨頭們考慮的頭號問題。可口可樂早在1982年就推出了第一款無糖產品——健怡可樂(Diet Coke),2005年又推出了零度可樂(Coke Zero)。
  • 眾多品牌飲料爭搶「無糖」概念
    而作為在無糖飲料領域的「網紅」,有消息稱,元氣森林在2020年1-5月就拿下了6.6億銷量,接近2019年7億的全年銷量,且在上一次拿到融資後,元氣森林的「身價」就已抬高至40億元。  除了健力寶和元氣森林,國際飲料巨頭也早已看到無糖飲料的市場潛力。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分別於1982年和1964年推出了健怡可樂和輕怡百事。
  • 越來越多的品牌入局,無糖飲料的春天到來了嗎?
    不止是喜茶,元氣森林、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品牌也進軍了無糖飲料,推出了無糖氣泡水、無糖蘇打水、無糖碳酸飲料等產品。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入局這一領域,消費者在挑選飲料時也將迎來更多健康化的選擇。有報導稱,該公司2020年前5個月銷售額預估6.6億元,接近2019年全年的7億元。根據公開資料,目前元氣森林估值已達到近40億元。除了專注無糖飲料的元氣森林,這一領域還吸引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統一、雀巢、屈臣氏、農夫山泉、健力寶等品牌入局,滲透了多個品類。對於消費者而言,在選擇碳酸飲料、茶飲、氣泡水、蘇打水時,都能找到相應的無糖飲料產品。
  • 眾多品牌飲料爭搶"無糖"概念背後:不添加蔗糖等於無糖?
    而作為在無糖飲料領域的「網紅」,有消息稱,元氣森林在2020年1-5月就拿下了6.6億銷量,接近2019年7億的全年銷量,且在上一次拿到融資後,元氣森林的「身價」就已抬高至40億元。   除了健力寶和元氣森林,國際飲料巨頭也早已看到無糖飲料的市場潛力。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分別於1982年和1964年推出了健怡可樂和輕怡百事。
  • 眾多品牌飲料爭搶「無糖」概念背後:不添加蔗糖等於無糖?
    而作為在無糖飲料領域的「網紅」,有消息稱,元氣森林在2020年1-5月就拿下了6.6億銷量,接近2019年7億的全年銷量,且在上一次拿到融資後,元氣森林的「身價」就已抬高至40億元。除了健力寶和元氣森林,國際飲料巨頭也早已看到無糖飲料的市場潛力。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分別於1982年和1964年推出了健怡可樂和輕怡百事。
  • 牛策劃 | 元氣森林是如何成為今年最火的飲料?
    這款成立僅4年的茶飲品牌,為何銷量與口碑皆輕易超過了百年品牌可口可樂呢?其背後的邏輯到底是什麼?當然,會抓風口的不止元氣森林,早在2011年,農夫山泉就推出了一款東方茶飲無糖系列,即東方樹葉,這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健康茶飲,但其口感一言難盡,甚至被評為了史上最難喝茶飲系列。可見,人們嘴裡喊著無糖,但真正喝到嘴裡時心裡想的還是有糖。
  • 從「冷門」到「爆款」,無糖飲料都經歷了些什麼?
    自二月起,伊利上市了伊然乳礦氣泡水;統一推出「茶霸」茶飲料新品;雀巢旗下子品牌「優活」推出氣泡水新品;娃哈哈的飲料品牌KellyOne也推出了一款名為「生氣啵啵」的蘇打氣泡水。此外,銀鷺、康師傅、農夫山泉等飲品企業都相繼推出了無糖新產品。
  • 無糖飲料可能更增強食慾 無糖飲料的危害 2020飲料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無糖飲料可能更增強食慾,無糖飲料的危害有哪些?「0糖0卡0脂」的飲料,真的更健康嗎?專家表示,無糖飲料的甜味來自「代糖」,熱量極低,但也並不意味著一點能量都沒有。
  • 無糖飲料能減肥?營養師:無糖飲料並不適合減肥人士
    營養師提醒無糖飲料其實是甜味劑飲料,熱量較低,但不能達到減肥效果無糖奶茶只是不另外加糖,奶茶本身就含糖分和植脂末等,長期飲用不利於健康低糖無糖飲料佔據了便利店冰櫃的(記者柯愷筠攝)標榜「健康生活」的低糖或無糖飲料成為許多市民購買飲料的首選。昨日,記者走訪多家商超發現,此類飲品逐漸贏得貨架「C位」,不少飲料品牌紛紛推出此類新產品。無糖飲料真的無糖嗎?這種飲料是否有助於減肥?
  • 想減肥的你又喜歡甜甜的口感,無糖飲料是如何做到無糖的?
    楚天都市報記者 姚崗 視頻剪輯 向瑩 楊凝寒飲料是夏季解暑降溫必備品。面對種類繁多的飲料,你如何挑選?楚天品牌實驗室調查發現,不少年輕消費者傾向於無糖飲料,但無法判斷是真無糖還是炒作。楚天品牌實驗室採訪多家飲料企業,帶你了解無糖飲料的概念以及它是如何生產的。
  • 無糖氣泡水成今夏飲料新寵 年輕人中意無糖飲料
    各種飲料都推出了無糖款。  溫州網訊 這個夏天,打著「0糖0脂0卡」旗號的氣泡水、無糖奶茶、碳酸飲料、茶飲等紛紛上市,這些「無糖」飲料成為消費者的新寵。  無糖氣泡水在連鎖便利店和連鎖超市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在街頭小店也迎來了銷售熱潮。「今年這個無糖氣泡水突然『爆紅』,很多年輕人指名要購買這款。這不,我今天又進了5箱的貨。」下呂浦一家副食品店的老闆娘如此表示。  可樂、奶茶、蘇打水都推出了無糖款  除了無糖氣泡水外,可樂、奶茶、蘇打水等均推出了無糖款。
  • 2020飲料「戰場」,「無糖大戰」哪家強?
    3、銀鷺山雲茶畫無糖茶上市時間:2020年4月簡介:「山雲茶畫」為推出全新無糖茶品牌,精準聚焦都市白領人群,開創即飲茶與名茶相結合的差異化路線,「手邊名茶」的獨特定位,不僅開創了名茶即飲的先河,更通過銀鷺別出心裁的時尚表達,
  • 為什麼無糖飲料更好賣?
    來源 | 零售老闆內參(ID:lslb168)文 | 謝康玉封面來源|IC photo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品牌都有了無糖飲料,健力寶、雀巢、伊利、北冰洋、名仁、漢口二廠、旺旺……元氣森林的爆火,讓昔日飲料屆的「老字號」們有點慌,再不做無糖飲料
  • 無糖飲料,越喝越胖,背後是個萬億級的大生意,驚人
    最近如果你去逛便利店,肯定會發現原來放置老牌碳酸飲料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的貨架,正在被無糖氣泡水和代糖飲料所取代。 在這種改變的背後,意味著瓶裝飲料的生意正在悄然轉型。既要求好喝過癮,又要求健康不胖。這無疑是對於瓶裝飲料品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 無糖飲料能減肥?營養師提醒:其實是甜味劑飲料
    無糖飲料能減肥?昨日,記者走訪多家商超發現,此類飲品逐漸贏得貨架「C位」,不少飲料品牌紛紛推出此類新產品。  無糖飲料真的無糖嗎?這種飲料是否有助於減肥?營養師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無糖飲料其實是甜味劑飲料,可以代替高糖高熱量的飲品,為甜癮重的消費者提供「緩衝選擇」,但並不能達到減肥效果。
  • 無糖飲料零食受青睞 「零卡無糖」成新時尚
    這一現象背後,體現的是零卡、低糖、無糖逐漸風靡消費領域。  「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更偏好無糖飲料,我點奶茶基本都選擇不另外加糖。」北京姑娘小李是一名上班族,每天坐在辦公室時間超過8小時。「由於工作原因,我很怕自己發胖,選擇無糖飲料,熱量不會很高。」小李表示,今年夏天諸如元氣森林、零度可樂、喜茶等無糖或可以選擇無糖的飲品非常流行,可以說是精準對接了如今大多數年輕人的消費需求。
  • 百事可樂VS可口可樂的「無糖」飲料之爭,到底誰贏了?
    WHO預估全球的糖尿病人口接近4.22億人,比40年前增長了4倍。 歐美國家通過徵收糖稅來控制食品飲料中的糖添加量。從最早的1920年挪威開始,到新近加入的英國。各個國家都開始重視過量的糖分攝入而導致的健康問題使醫療資源不堪重負。 墨西哥是消費汽水的大國,他們的傳統食物Taco(玉米卷餅),在當地人看來一定要和汽水一起食用。
  • 飲料無糖就能放心喝?專家:攝入無糖產品仍需有度
    無糖飲料火了 不管在微博、微信、豆瓣、還是小紅書,經常能看見無糖飲料的身影,各大社交平臺都颳起了一陣「無糖風」,各大飲料品牌也紛紛推出了無糖飲料:元氣森林氣泡水、無糖纖維雪碧、無糖零度可樂、喜小茶無糖茶風味汽水、芬達零卡系列等,可謂是新老玩家雲集。
  • 知料|元気森林和無糖飲料火了,最大贏家竟然是它
    元気森林幾乎以一己之力將無糖飲料推上了風口。 短短半年,在完成新一輪融資,請來最火姐姐張雨綺做品牌大使,分眾、地鐵廣告鋪天蓋地,在各大熱門綜藝怒刷存在感之後,元気森林徹底火了。 隨之而來,喜茶、伊利、健力寶、北冰洋……幾乎所有的飲料廠商都湧入了無糖飲料賽道,一夜之間金錢的味道撲鼻而來。
  • 控糖成飲品行業新趨勢 專家提醒:無糖飲料仍有健康風險
    趨勢各大品牌上新無糖飲品據凱度消費者指數顯示,69%的中國受訪消費者聲稱正在嘗試減糖產品,無糖、低糖飲料在2019年的銷量增長了13%,高於飲料總體0.6%的增長率。如元氣森林的元氣水、燃茶等無糖、零卡產品2019年銷售額近10億元,其公司成立不到3年估值達4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