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椰子水離爆紅還差了什麼?
幾乎具備了時下流行的所有健康元素,甚至還趕上了植物基的風潮,但椰子水始終沒有真正紅起來,原因在哪?
首先,消費者是很實際的,椰子水定價過高註定其難以打開大眾市場。
椰子水不是椰汁,因為原料取自新鮮椰青,且多採用NFC(非濃縮還原)的技術,消費區域以生產罐裝和原包裝進口為主,因而成本較高。也正因為如此,椰子水的售價也居高不下。一瓶330ml的椰子水售價在10元上下,這在飲料市場上是一個不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一些主流的椰子水品牌及其價格)
市面上賣得好的網紅飲料,價格大多在4-6元之間。市場正熱的無糖低卡代表元氣森林氣泡水,一瓶480ml只賣5元,功能性飲料的扛把子紅牛每瓶(250ml)也僅售5元。食品行業的分析師表示,超過5元的飲料,其銷量下滑迅速。
(氣泡水(紅線)的搜索熱度已經後來居上 來源:Google Trends)
第二,椰子水的定位模糊,難以給人「必買」的印象。
因為誇大椰子水功能性的宣傳,Vita Coco和Zico都遭到過歐美市場監管方的警告。也許因為如此,兩品牌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後,並沒有過分渲染其運動飲料的屬性,也沒有發動明星矩陣擴大聲量(Vita Coco成功的很大原因要歸功於狗仔鏡頭下好萊塢明星的「帶貨」)。不約而同地只是強調其自然、無添加的特點。
(椰子水相對專業運動飲料,在鈉元素上差距較大,含糖量並未低多少。來源:FOODNEXT食力)
這樣一來,椰子水既可以被分類到功能飲料賽道,也可以在無糖飲料貨架上出現,甚至也能被歸類到鮮榨果汁的類目。不少消費者甚至分不清「椰汁」(椰肉榨取的蛋白飲料)和「椰子水」(椰子堅果腔內的液體胚乳)的區別。這對一個急需市場教育的新鮮品類來說,並不是個好事。
結果就是,中國人始終沒有培養起來消費椰子水的習慣。界面新聞曾採訪了一位年輕的女白領(這是椰子水在中國的主要消費人群之一),她表示自己選擇椰子水並沒有很排他的原因,只是它「味道很淡,不甜,也解渴」。
此外,椰子水產品同質化嚴重也是個問題。
由於販賣天然,椰子水在口味創新上有局限。Vita Coco由於產地遍布全球,其產品含有一定量果糖以保證味道穩定,Zico則打著100%純椰子水,試圖與Vita Coco 99%椰子水的口號做出區別。但遺憾的是,消費市場對這1%很難有具體認知,無法與競爭者做出區別。
為了豐富椰子水品類,品牌在國外市場的通常做法是將其與其他熱帶果味做搭配;但實際上,許多品牌已經將椰子水作為「打底」, 與茶、咖啡,甚至可可粉等調配,以滿足消費者追求新奇口味。
譬如,百事旗下的O.N.E. Coconut Water with Tea 產品,將椰子水、茶和水果做搭配,主打水果茶的路線。椰子與茶和水果風味調和。
Vita Coco曾將椰子水與巧克力搭配,味道獨特;Zico也有與咖啡搭配的Zico Latte,以及與巧克力搭配的Zico Chocolate產品。
星巴克也在2015年推出了以椰奶和椰子水為「奶基底」,以代替牛奶的預調產品。2017年,星巴克還推出了一款椰子水+咖啡的搭配,上海門店有售。
據C站觀察,這些「椰子水+」產品,出圈者寥寥,更何況許多產品中椰子水已經退為配料之一,很難稱得上是椰子水產品。
對日新月異的飲料市場而言,椰子水花了五年也沒有火起來。植物基、低度酒和氣泡水等後起之秀已經站上了舞臺。可口可樂拋棄Zico或許只是開始,當失去了靠山,椰子水還能走多遠?
來源:CBNData 賀哲馨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椰子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