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文縣碧口鎮遭遇內澇
圖為在安置點生活的兒童。
圖為在安置點生活的兒童。
8月18日,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部分街道出現嚴重內澇,民眾自製簡易筏子運送生活物品。8月18日,碧口鎮部分街道出現嚴重內澇積水,民眾自製簡易筏子出行。8月18日,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碧口鎮,民眾在河道邊查看水位。隴南市文縣縣城遭遇連日暴雨引發洪水和泥石流。在距離縣城85公裡的碧口鎮,白龍江水位抬升引發鎮內部分低洼地段內澇。當地政府積極組織民眾安置轉移,確保他們人身的安全。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泥石流困村民 直升機救援艱難
連日來,甘肅省隴南市文縣石雞壩鎮水磨溝村由於泥石流產生堰塞湖,導致部分村民被困屋頂。8月18日早八點左右,當地調集的一架直升飛機趕到現場,通過空中吊索方式救援被困人員,受燃料限制,救援以階段性進行,目前救援還在進行中。
據悉, 強降雨已導致文縣多個村社道路和通訊中斷,詳細災情仍在統計當中。
救援人員懷抱嬰兒泥中艱難行走17日,由於連續強降雨,導致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江南街道趙壩村後山山體滑坡,並伴有泥石流,有一戶人家8人被困,當地14名消防指戰員趕往現場救援。
8月17日,當地消防員趕往現場救援。 孫振坤 攝
由於距被困人員1公裡處,泥石流將道路損毀,消防車輛已無法前行,消防指戰員隨即攜帶救生器材徒步趕往被困人員地點,趟過泥石流,利用背、抱、攙扶的方法將8名被困人員救出。
圖為消防員趟過泥石流,將8名被困人員救出。 孫振坤 攝
8月16日至17日,隴南市武都區遭遇暴洪災害,武都城區近百戶內澇遭困、道路衝毀多人被困,暴雨、洪水、塌方、泥石流同時襲來,多處告急。
圖為消防員救出被困人員。 孫振坤 攝
隴南市武都區消防救援大隊全體指戰員連續作戰,僅一天時間參加了10餘次救援任務,徒步奔赴數十公裡,排洪排澇上千立方,營救遇險被困人員12人,疏散受災民眾400多人、成功排澇12處、排險30餘處。(雒鵬)
文縣河水上漲淹沒逾300戶民居據甘肅省隴南市文縣官方17日夜通報稱,17日15時許,該縣石雞壩鎮發生強降雨,引發水磨溝泥石流。
泥石流衝入白水江河道形成淤積體,導致上遊河水水位上漲,行洪不暢,造成石雞壩村安昌河社、石雞壩社及險崖壩居住點300餘戶1300餘名居民房屋被淹。
大部分居民得到及時疏散轉移,50多名村民被困淹沒區屋頂。
通報顯示,18時許,淤積體自然衝開寬約80米的缺口,河水水位已下降約2米左右。
據現場人員介紹,災害發生時,未來得及轉移的村民自發前往屋頂、山頂等較高位置躲避險情,並等待救援。
19時30分,當地河水水位下降3米左右,被困人員從屋頂轉移至屋內的3層或4層,目前正在設法轉移。
8月以來,隴南市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引發暴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部分民眾房屋倒塌損毀、地基下沉、房屋傾斜、室內進水。
尤其地處隴南最南端的文縣,洪澇災害非常嚴重。
因連續強降雨,文縣發生多起泥石流,縣城韓家壩的一股泥石流沿山坡傾瀉而下,將停放在坡上的車輛衝至路面上。
泥石流造成文縣縣城通信、電力中斷。
當日下午,隴南市政府發布「關於迅速轉移文縣危險地段群眾的緊急通知」提出,駐文縣的人武、消防、武警等單位組織力量迅速轉移文縣縣城和和鄉村居住在山邊、河邊、溝邊等危險地帶尚未撤離的民眾到絕對安全地帶。
同時,文縣政府於19時發布通知,將當地兩所學校作為城區應急避難場所。(閆姣)
隴南28萬餘人因強降雨受災據隴南市政府17日發布消息,經初步統計,因持續強降雨,造成該市宕昌縣、武都區、康縣、文縣、成縣、禮縣、徽縣、兩當縣8縣區,共計1810村286796人受災,涉及農業、工業、道路交通、水利設施、電力通訊等多方面。
圖為8月15日,隴南市成縣拋沙鎮廣化村村民填裝沙袋加固受損河堤。 劉敏 攝自8月11日以來,甘肅隴南市持續出現強降雨天氣,引發暴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境內多處道路阻斷,部分房屋倒塌,農田被淹,境內主要江河普漲洪水。
隴南市氣象局當日8點發布的「雨情快報」顯示,該市14日至17日局地有大暴雨,最大雨量點為文縣碧口鎮,達288.6毫米。
為應對此次災情,隴南市官員第一時間赴一線檢查督導防汛救災工作,先後組織應急、水務、公安、消防等多部門迅速應急搶險,並提高防汛應急響應級別至Ⅰ級。
隴南成立工作小組指導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實施24小時防汛值班制;建立市、縣、鄉、村、組五級監測預警體系;實行2小時(大暴雨1小時)直通直報汛情信息;及時推送「紅色預警」「雨情快報」「路況提醒」「轉移群眾通知」等消息。
對地處地質災害隱患區域、危險地段的民眾,提前組織疏散撤離。
針對留守兒童、老人和殘疾人等特殊群體落實「一對一」「多對一」措施。
截至16日17時,隴南緊急轉移安置人員5472戶19905人。
在受災現場,隴南的幹部民眾齊心協力進行搶險自救、道路疏通、加固受損河堤等,還有部分縣區的婦女,無償給因道路受阻而滯留在隴南境內的遊客送去飯食、衣物。(閆姣)
來源:綜合中國新聞網稿件
中新網·甘肅新聞(甘肅新聞網)
http://www.gs.chinanews.com
新聞熱線:0931-8486893
願意結伴「觀隴」,請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