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的故事中最核心的矛盾莫過於正與邪的對抗,大部分故事難逃這種「俗套」,但這也是武俠故事無法避免的俗套,因為人們就喜歡看邪不勝正的故事,不過金庸老先生還是會在有限的框架內塑造出更多元化的人設來豐富故事內容。
在那些俗套的網絡文學中,好人仿佛都有一顆聖母心,無論如何都不會動搖自己心中的正義,而壞人往往都有一顆黑心,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就如同棋子一般,毫無感情,而金庸筆下的人物則會更為真實一些,讀者可以明顯感受到書中一些角色隨著故事劇情的發展而產生的種種變化,比如惡人會被感化,好人也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而墮落,本文就聊一聊一位墮落的正道。
一、正道第一高手
金庸的每一部作品中都會有一位最強的高手,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王重陽,他是一位只存活在其他高手心中的人物,在故事開始之前就已經死去,然而書中卻是通過東南西北四絕的實力可以窺探他當年有多強,在初次華山論劍他是力壓四絕奪魁,是無可爭議的第一高手。
(張三丰劇照)
又比如《倚天屠龍記》中的張三丰,故事開篇的他自然算不上第一高手,此時的他不過是個愣頭青,但經過百年的錘鍊之後,他成為了一代武林神話,除了主角張無忌之外,武林之中幾乎沒有人能夠與之匹敵,事實上恐怕就連張無忌也並非他對手。
而《俠客行》一書中到了故事尾聲第一高手毋庸置疑就是主角石破天了,原本他的武功就已經達到一流水平,而練成了《太玄經》中的武功之後他已經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能橫掃中原武林的龍木二位島主在他面前也毫無招架之力。
(石破天劇照)
那麼《天龍八部》中的正道第一高手是誰?多數人給出的答案應該都是少林掃地僧,不過那是故事發展到中後期才登場的人物,他的確是這個時代的最強者,但未必是三十多年前的最強者,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橫掃中原武林的正道高手,多數人可能都忘了那人。
二、橫掃中原武林之人
《天龍八部》的故事應該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三十多年前的雁門關事件,而另一部分則是正篇故事中由於雁門關事件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三十多年前有誰能夠橫掃中原武林?其實答案很簡單了,自然就是那契丹武士蕭遠山了。
雁門關外一役中原群雄幾乎是傾巢而出,只為給契丹武士致命打擊,汪劍通、玄慈作為丐幫、少林的代表人物出手,結果卻是讓所有人意外,他們以為能夠輕鬆解決對方,結果卻是被蕭遠山打得近乎全滅,若不是蕭遠山有意留活口,只怕剩下的四個人也活不下來,但蕭遠山算是正派嗎?答案是肯定的。
(掃地僧劇照)
此時的蕭遠山可以說是宋遼和平大使,他在石碑上刻下的文字就能證明這一點:「峰兒周歲,偕妻往外婆家赴宴,途中突遇南朝大盜,事出倉促,妻兒為盜所害,作亦不欲再活人世。作受業恩師乃南朝漢人,餘在師前曾立誓不殺漢人,豈知今日一殺十餘,既愧且痛,死後亦無面目以見恩師矣。蕭遠山絕筆。」
由於早年間被漢人師父傳授武功,所以他一直都致力於維護宋遼和平,他絕對是個正直的人,而這場意外卻是讓他徹底被仇恨吞噬,黑化成了惡人,也就有了後來的悲劇,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輕鬆吊打了中原群雄的蕭遠山就是此時的天下第一高手。
三、武功的退步
三十多年前就已經成了第一高手,那麼三十年後的蕭遠山的武功是否又更上一層樓呢?從正常邏輯來看,就算是勤練自己原本的武功蕭遠山的武功也應該是水漲船高,更何況他還在少林潛伏多年,修煉了不少少林武功,他的武功應該是更強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蕭遠山劇照)
此時的蕭遠山已經算不上第一高手了,慕容博、鳩摩智以及他兒子蕭峰幾乎都是和他一個級別的高手,而且還出現了一個力壓眾人的掃地僧,蕭遠山露面後被他輕鬆點化,基本沒有還手之力,掃地僧作為一個「空降」的無名之輩就這麼把三十多年前的第一高手吊打了,到底是蕭遠山退步了,還是其他人成長太快?這裡的實力設定多少有些讓人不解。
蕭遠山也成了金庸筆下為數不多經歷了從正道到黑化再到洗白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