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研究

2020-12-19 健康一線視頻網

文 | 火石研究院

醫藥健康產業已成為除電子信息產業之外,北京市最具創新驅動特點、最具發展優勢、最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高精尖」產業之一,是未來支撐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最有潛力的增長點。

一、產業規模

醫藥健康產業作為北京市最具創新驅動特點、最具發展優勢、最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高精尖」產業之一,根據《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戰略要求,到2020年,新增發展空間10平方公裡左右,醫藥健康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00億元。

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近年來呈現穩步回升態勢。據北京市科委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營業收入達1630.8億元,同比增長13%。2018年1-6月,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規模同比增長近18.4%,達到「十三五」時期以來的最高值。

圖1 北京市2010-2017年醫藥健康產業主營收入

根據火石創造資料庫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京市藥品企業1616家,醫療器械企業3294家。共有163家上市企業。

此外,據北京市科委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北京市醫藥工業規上企業共計314家,其中50億以上3家,分別為同仁堂集團、北京諾華與拜耳。

二、產業鏈

根據《行動計劃》要求,北京市重點支持幹細胞與再生醫學、腦科學與類腦、結構生物學、合成生物學、蛋白質組學等基礎研究,推動免疫治療、基因檢測及新型測序、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等技術發展,促進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以及醫藥健康與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融合新興業態等領域發展。

此外,北京市加大醫藥健康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根據北京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環保局聯合編制的《北京市工業汙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7年版)》要求,2017年調整騰退的醫藥行業包括藥品和醫療器械兩大類。其中藥品包括化學原料藥製造(化學原料藥的研發和中試除外)、高耗能大規模發酵生物產品生產。醫療器械包括含汞類體溫計、血壓計製造;鉛錫軟膏管、單層聚烯烴軟膏管制造(肛腸、腔道給藥除外);安瓿灌裝注射用無菌粉末製造;藥用天然膠塞製造;非易折安瓿製造;輸液用聚氯乙烯(PVC)軟袋製造(不包括腹膜透析液、衝洗液用)。

圖2 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布局情況

據火石創造資料庫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市藥品行業主要聚焦在化藥、生物藥、中藥、醫藥中間體等細分領域。器械行業主要聚焦在影像設備、醫療機器人、植入器械、體外診斷試劑等領域。同時,北京市也大力布局基因技術、醫療人工智慧、新材料+、抗體藥物等新業態,以及CRO、CMO、CSO等產業服務,其中CRO企業集聚近200家,位居全國前列。並且圍繞基礎研究、藥品、醫療器械、產業服務等產業發展方向集聚一批重點機構及企業。

前沿基礎研究領域,布局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包括正旦國際、北生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加大基礎創新與源頭創新。藥品領域,集聚一批包括諾華、拜耳、默沙東、同仁堂等國際領軍企業與本土化龍頭企業。醫療器械領域,集聚一批包括博奧生物、大艾機器人等創新型企業,其中醫療機器人行業以高校資源為依託,集聚44家代表性企業。產業服務領域集聚包括康龍化成、奧達國際等本土化企業。此外百濟神州、貝瑞和康、Airdoc等行業優勢企業推動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新業態不斷實現突破與發展。

表1 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各細分領域重點機構/企業(部分)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編制。

三、空間鏈

根據《規劃》,北京市積極打造「北部基礎研發、南部高端製造」兩大產業集聚區,北部(海澱區、昌平區)發揮中關村科學城在醫藥健康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方面的科研優勢,形成對產業發展的有力支撐;南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區)在土地空間規劃利用中,加強對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保障,引導企業和項目集中布局,進一步提升高端製造聚集優勢。

目前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依託中關村一區十六園產業載體,在昌平園、大興園、亦莊園、海澱園等園區形成集聚。

圖3 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主要區域分布

注:紅色圓圈區域為醫藥健康產業重點分布區域

(一)昌平園

昌平園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等為代表,大力發展生命科學前沿技術研究,打造生命科學原始創新策源地。初步形成從創新原料藥研發,到以抗體藥物、基因治療為優勢的創新藥,以基因檢測為優勢的醫療器械,以及CRO及醫療服務產業集群。集聚一批國內龍頭企業,百濟神州、西比曼、科信美德、博雅輯因等成為國內創新藥領域新標杆;博奧集團、諾禾致源、卡尤迪、吉因加等國內基因檢測領域龍頭企業集聚。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一二期基本建設完成,其中一期佔地面積1.3平方公裡,定位於生物醫藥研發、中試、孵化基地;二期佔地面積1.19平方公裡,定位為醫療服務及生物技術產業化基地。一、二期建成集生命科學研發中試、生物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推廣、企業孵化、產業集聚、風險投資、國際合作、人才培養於一體的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園區。為了使園區人員的生活、工作更加便利,也為了承載更多國家重大科技部署項目落地、推動產生原始創新成果,三期項目已全面啟動,建築規模約360萬平方米,其中,160萬平方米作為產業空間,200萬平方米作為配套空間,與生命園建成區一起成為中關村科學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大興園

大興園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等為主要載體,重點支持生物製藥、現代中藥、創新化藥、醫療器械等產業,集聚了一批重點企業。包括以悅康藥業、新和成等為代表的創新化藥企業,以民海生物、衛信生物等為代表的生物製藥企業,以同仁堂、以嶺藥業等為代表的現代中藥企業,以熱景生物、怡成生物等為代表的醫療器械企業。

其中中關村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作為園中園,構成大興園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重要組成部分,園區初步形成研發、生產、銷售、服務全產業鏈服務,其中在植入器械、IVD等行業領域特色突出。集聚了溯遠基因、通和泰達、華脈泰科、阿邁特等創新型企業。

(三)亦莊園

亦莊園以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為主要載體,已經形成了龍頭引領、集群共進的發展格局。涵蓋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藥研究、醫療服務等產業集群,並在全市佔有較大比重。擁有拜耳、賽諾菲、第一三共等世界百強企業,聚集了GE、瓦裡安、島津等國際醫療影像診療行業知名企業,施樂輝、捷邁等國際骨科領域領先企業。

截至2017年,亦莊開發區生物醫藥領域擁有國家級研究中心10個,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各類研發機構85家,高新技術企業180家。2018年上半年,亦莊開發區生物醫藥產業完成產值254.4億元,同比增長8%。

(四)海澱園

海澱園規劃面積174.06平方公裡,佔中關村「一區十六園」總面積三分之一,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核心區和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同時也是中關村人才特區、國家級科技與文化融合示範基地、國家級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已成為推動全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園區重點發展生物藥、植入材料、新型疫苗等重點細分領域以及基因工程、蛋白質等關鍵技術領域,集聚包括雙鷺藥業、科興生物等龍頭企業。

此外海澱園依託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動園區醫藥健康產業研發創新。

表2 海澱區國家重點實驗室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編制。

(五)房山園

房山園以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等園區為載體,依託北航在醫工交叉領域的發展優勢,集聚醫療機器人、植介入醫療器械、再生醫學等領域的高端人才,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與生產。

目前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已正式開園,康復醫學團隊先期入駐研究院,聚焦生物醫用材料、生物力學和生物信息與醫療儀器等8大研究方向,推動高端醫療器械產業源頭創新。

四、創新鏈

創新平臺。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市擁有清華、北大、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等70家醫藥健康領域國家級科研院所,數量居全國之首;擁有豐富的醫療科技資源,國家藥物臨床試驗基地57家;此外,擁有11家醫藥健康專業孵化器。為發展壯大醫藥健康產業提供支撐。

表3 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專業孵化器

資料來源:根據公開資料編制。

創新成果。根據火石創造資料庫數據顯示,截止目前,北京市累計獲批國產藥品15509件,其中包括化藥11786件,治療用生物製品1008件,中藥1746件等。累計獲批國產醫療器械18398件,其中包括一類醫療器械3974件,二類醫療器械10171件,三類醫療器械4253件。

創新資本。根據火石創造資料庫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累計發生併購事件343起,累計發生融資事件556起。

創新人才。根據火石創造資料庫數據顯示,北京市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各類高端人才1968餘人,其中包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7人,兩院院士121人,國家973科學家37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77人,國家863科學家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5人等。

五、產業政策

北京市近年來出臺各項政策促進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同時加大調整產業結構步伐,加強跨區域產業協同發展。

2010年4月23日,北京市啟動實施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在一期、二期的基礎上,「十三五」期間,市科委發布《北京生物醫藥產業跨越發展工程(G20工程)三期實施方案》,深化實施三期工程,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精尖發展。

2017年連續發布《北京市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醫藥健康產業的指導意見》、《北京市工業汙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2017年版)》等政策,進一步明確產業未來發展方向,推動醫藥健康產業智能化、服務化、生態化、高端化發展。

此外,2018年發布的《行動計劃》,進一步促進全市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產學研醫協同創新體系。

同時,加強京津冀產業合作,促進跨區域協同發展,打造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形成協同創新共同體。

資料來源:

1. 北京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官方網站

2.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匯聚跨國高管 探索研發平臺
    《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宣傳北京良好的營商環境,釋放北京要發展醫藥健康產業的聲音,共邀請了100餘位跨國醫藥企業高管、國內醫藥上市企業領袖、著名投資人和知名學者到會演講,共同推動北京建設成為更有活力、更可持續、更有全球影響力的醫藥健康創新策源地和主陣地。
  • 聚焦數據深度融合 引領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十四五」國家科技抗疫前沿論壇是「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發展論壇2020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20周年成果展」系列活動的內容之一,發展論壇主題是「數據要素引領醫藥健康發展新機遇」。探索數據賦智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坐落在連接北京市海澱與昌平的「金十字」高科技產業走廊上,匯聚了高端的科研資源,孕育著尖端的科學,打造了完善的產業鏈條,滋養著活躍的產業生態環境。
  • 腫瘤免疫治療研究、合成生物學指導藥物創新,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產業...
    第22屆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規模大、大咖多、權威高是它的特點、接軌國際的合作發展平臺剛剛過去的九月北京市發布《北京市加強醫藥健康協同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為未來3年北京醫藥產業發展指明方向
  • 北京市持續推動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全球創新藥羅沙司他膠囊上市
    記者今天從北京市藥監局了解到,近年來,醫藥產業作為北京市重要的「高精尖」支柱產業之一,蓬勃發展,高水平創新層出不窮,在全球範圍內我們正由追趕、跟跑,逐步發展為全球同步創新、局部領跑。據統計,今年1至2月份,全市醫藥製造業比上年同期增長8.2%,在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處於領先位置;從2018年全年看,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同比下降23.3%的情況下,醫藥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96.4億元,同比增長4.6%,已成為全市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大力發展符合「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醫藥產業,是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 深度| 北京市冷水魚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北京市的冷水魚產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有50年的歷史。並且,隨著京郊旅遊業的發展和興起,冷水魚養殖產業逐漸與旅遊業和餐飲業相結合,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已經成為北京市漁業經濟高速發展的增長點之一。冷水魚性類之所以受到如此多的消費者歡迎是因為其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以鮭鱒魚和消費者平時消費的鯉魚相比,主要營養成分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鮭鱒魚要比鯉魚分別高出13.4%和41.8%,熱量要高出42千卡,特別是維生素A、
  • 第三屆健康投資創新生態大會 走進無人區—重構產業發展新範式...
    當前,全球健康產業蓬勃發展,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醫健市場,消費升級伴隨國民健康理念不斷提升、《健康中國2030》的發布實施,共同助推了健康產業良好的發展前景。細胞治療、基因編輯技術日益成熟,5G+物聯網+AI的廣泛深度融合,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為大健康產業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和發展空間。
  • 萬邦德新增醫藥製造業務,新材料產業與健康產業並進發展
    6日,萬邦德公告,鑑於萬邦德製藥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為適應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公司經營範圍新增「藥品生產、銷售;醫藥產品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這意味著,萬邦德的產業版圖在原有鋁加工和醫療器械業務的基礎上新增醫藥製造業務,形成新材料產業與健康產業(醫療器械業務和製藥業務)並進發展的產業格局。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自治區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實施方案  醫藥產業是支撐醫療衛生事業和健康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具有較強成長性、關聯性和帶動性的朝陽產業,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11號)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發改產業〔2016〕1523
  • 謀劃中山健康醫藥產業新未來
    借一年一度的「3·28」招商活動之機,由火炬開發區管委會主辦,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和同寫意新藥英才俱樂部共同承辦的「大灣區中山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機遇與挑戰」高峰論壇於3月27日在我市舉行。此次論壇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傅衛,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化學藥與醫療器械處處長華玉濤,火石創造CEO楊紅飛等嘉賓參加。
  • 李楚源:加快澳門國際總部建設 創新發展醫藥健康產業
    近日,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集團將對旗下12家中華老字號制定出「一品牌一方案」,並積極推動廣藥集團澳門國際總部建設和廣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項目等重點工作。  加快澳門國際總部建設,帶動大灣區經濟  「廣藥集團於今年初在澳門設立了國際總部,推動大灣區中醫藥產業合作,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 青島藍谷: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滾雪球式發展
    海洋生物醫藥是我國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自2019年青島市發布「海洋攻勢」作戰方案,明確將海洋生物醫藥列為「海洋產業轉型跨越硬仗」中的重點領域以來,青島藍谷頻頻發力,海洋生物醫藥領域蓬勃發展。
  • 2019中國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大會暨第四屆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
    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醫藥產業如何助推「健康中國」建設?6月21日——6月22日,由中國藥科大學、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南岸區人民政府、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重慶藥學會 聯合指導,藥智網、新華健康智庫、西南大學、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重慶市醫療保險研究會共同主辦的「2019中國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大會暨第四屆中國醫藥研發•創新峰會」(PDI大會)在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南坪)啟幕。
  • 餘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啟建 杭州醫藥健康產業再添大平臺
    健康。這是人類的永恆需求,而健康產業也從來都是朝陽產業。有機構研究表明,在醫療保障方面投入1元錢,就會得到8元錢左右的收益。大健康產業涵蓋生物製藥、醫療器械、護理康復、養生保健等多個製造與服務領域,產業鏈條長,發展前景廣,這也是杭州撬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發力點。
  • 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召開—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記者鄭金武)10月21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辦,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促進中心承辦的第十八屆北京國際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
  •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中國中醫藥健康產業座談會在醫藥港成功召開
    為貫徹落實全國、全省中醫藥大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關於中醫藥發展的重要指示,9月24日,中國中醫藥健康產業座談會在廣州國際醫藥港隆重舉辦。來自全國省市區衛健中醫藥領域的領導、嘉賓、中醫藥健康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接近40人匯聚一堂,共話中國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前景和機遇,共同探討中醫藥的發展,傳承精華,守正創新,促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為國家發展中醫藥產業做出積極貢獻!
  • 廣州搭建生物醫藥溝通平臺 專家學者把脈產業發展
    廣州搭建生物醫藥溝通平臺。陳驥旻 攝中新網廣州12月18日電 (蔡敏婕)生物醫藥產業是廣州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該市18日舉行生物醫藥研發機構+醫院+企業對接活動,搭建合作溝通平臺。據介紹,廣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起步早,擁有廣東省內所有「雙一流」醫學高校,再生醫學與健康省實驗室,中科院廣州生物院、廣州呼研院等一大批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基礎好。經過多年發展,呈現出產業鏈條完整、市場主體集聚、發展後勁增強的態勢。
  • 平安證券成功舉辦年度醫藥行業策略會 助力國家醫療健康產業發展
    平安證券副總經理張漢玉出席會議並致辭,她表示,醫藥是永遠的朝陽行業,短期受到政策的擾動,長期來看機會仍然很多,醫藥行業內部分化正在加劇,這就對研究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安集團作為綜合性金融集團,在醫療生態圈有深入布局,未來可以和上市公司形成更立體、全方位的合作,依託平安集團優秀的投融資能力和專業的研究能力,更好地為投資者和上市公司服務。
  • 首位產業展新姿———峽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紀實
    近年來,峽江縣堅持以工業化為核心,以大開放為主戰略,圍繞建設「藥業強縣」的目標,將生物醫藥定為首位產業,著力打造百億產業。今年1至9月,峽江生物醫藥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51.62億元,佔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56.16%,上交稅收1.55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推動峽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精準定位  全力發展首位產業生物醫藥產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
  • 中國信息化發展研究院項目合作籤約落戶大興生物醫藥基地
    人民網北京7月29日電(池夢蕊)為進一步推動大興區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智慧醫療等產業項目落地,7月29日下午,大興生物醫藥基地與中國信息化發展研究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暨落地項目路演在醫藥基地創新中心舉行。
  • 生物醫藥產業互補發展 領跑國內醫療級膠原蛋白
    兩家公司的合作背後也是折射出兩地之間產業合作的無限可能性。生物醫藥產業是佛山市高新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12年5月,佛高區設立了廣東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廣東省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取得一定的成績。而在廣西,包括梧州市和南寧市等都提出了生物醫藥將是未來重點發展的產業。  一定程度上,此次兩家企業的合作正是兩地生物醫藥產業互補發展的一個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