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梅生偉:第四代​發電技術 新型碟式熱聲發電系統效率已...

2020-12-24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我們的碟式熱聲發電,本質上屬於光熱,把它叫第四代發電技術,我們可以看基本的原理,它的原理簡單的講是用光熱,相當於聚焦、製造一個熱端,經過熱到聲壓力波到機械能最後到電能,效率能達到32%。這是我們在青海大學裝的碟式發電系統,外表非常的美觀,效率很高,沒有任何汙染,完全靜聲的系統。」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長江學者、傑青、IEEE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T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 梅生偉

直播專題:第十一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

以「變革·創新·突破」為主題,集中展示分布式光伏、儲能、分散式風電、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工業園區綜合用能、氫能、智能電網等領域的新產品和新技術。由中國貿促會、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於2019年11月7-9日在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和無錫君來世尊酒店隆重舉行。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作為戰略合作媒體將對大會進行全程直播。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長江學者、傑青、IEEE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IET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 梅生偉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非常容幸有這個機會跟大家交流一下智慧微能源網與太陽能高效利用方面我們做的一些工作。

我本人從2014年開始在青海大學兼職新能源學院院長,所以今天這個工作實際上也是我在青海大學工作的一個總結。

我主要內容分幾個部分,一個是提出技術的背景,第二是簡述一下我們對於智慧微能源網內涵的理解,第三是核心技術,要組成微能源網,核心是能源樞紐我們提出清潔能源網路由器,第四是我們做的實踐。

我們面臨的能源發展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我們國家的能耗總量和能耗強度都應該說是世界之最,所以發展清潔能源,提升清潔能源的佔比應該說是我們戰略性的選擇。

我們看一下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我們從左邊可以看到,從傳統的互聯電網到十年前的智能電網到今天的智慧能源網際網路是走過三個階段。傳統的互聯電網一次能源比如說我們常規電廠水電、火電,風光走向發電這一側,還有電力電網變壓器,現在涉及了智慧微能源網,以電能為核心把多能源進行傳輸存儲。在供給側是多種形式能量綜合利用,包括冷熱電,這裡面我們看到有核心的環節就是儲能和綜合能源系統,相當於我們過去傳統電網的變壓器,這麼一個層次。尤其今天要涉及的是能源網際網路分布式一個形態,我們叫智慧的微能源網,它也能夠提高我們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尤其是太陽能作為利用的重點。

儲能定位應該是戰略性的,美國的前能源部長朱裡文(音譯)先生說儲能技術與太陽能技術相結合其對配電和發電領域的影響可與當年網際網路造成的顛覆性衝擊相媲美,把儲能定位成非常高的戰略性位置。

微網實際上是區域電網,我們講有幾個要素,一定要有清潔能源,一定要有儲能,嚴格實現碳排甚至零排放。以自用電為主,裝機容量一般小於兩位兆瓦級,這是微網。怎麼叫智能?滿足三方面的指標,安全、經濟、環保,在我們傳統的物理系統加智能智慧的智慧控制系統,我們可以建立區域化的控制中心,如果實現安全、環保、自趨優的能力我們就稱為智能的微電網。

我們把這個概念從微電網擴充到微能源網,它是能源網際網路的分布式表現形態,由微網、區域熱網、區域共能網組成,關鍵是有能量的樞紐,把冷熱電無論是電源還是供給側能夠結合起來,同樣也是一樣,如果你要在前面加上智慧兩個字,從我們系統科學控制的角度來講你必須具有安全、經濟、環保多指標自趨優能力,有這樣的系統就稱之為智慧的微能源網。

我們看五大特徵,分布式是區域的綜合能源系統,多能互補,通過能量樞紐能夠耦合熱電、氣、交通等網絡,核心當然是我們的區域電網,併網、離網能夠平滑運行,滿足熱、電、氣需求,最大程度消耗可再生資源,就是安全、經濟、環保多指標趨優。

最關鍵的是能量的樞紐能夠把冷熱電集成起來。一般的冷熱樞紐傳統做比如說電器熱到電冷熱可以看到可以直聯、轉換、存儲,功能上也有不同的技術,熱電聯產、電熱水泵,通過樞紐進行連接,這個過程是單向的耦合,冷熱電到電器熱雙向實現耦合還要做工作。我們怎麼做?我們提出一種基於壓縮空氣的清潔能源路由器,可以看到輸入可以是風電、光伏,也可以是光熱,也可以說是餘熱。我的壓縮機可以製造產生壓縮空氣,我也可以存儲壓縮熱,我的蓄熱單位可以直接壓縮空氣,最終輸出端可以用空氣投屏(音),用蓄熱單元可以共熱,今天講的能量樞紐實際上是用壓縮空氣這種技術完成的。

我們看看壓縮空氣的三代史,1978年德國第一代常規壓縮空氣儲能,第二代提出的壓縮空氣儲能,第三代是複合式壓縮空氣儲能,今天講的重點是第三代的複合式壓縮空氣儲能用它來做能量的樞紐。

第一代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從這邊看,德國的補燃式電站,有排放還要依賴天然氣。2011年當時清華大學提出非補燃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我們把高壓空氣存到儲存室,把壓縮熱存到儲熱室,電力向壓縮熱能解耦存儲。這是一個全部的物理過程沒有任何排放,工作介質就是空氣,末端可以輸出電,因為我是空氣透平,我還可以輸出冷量,我存在儲熱室高端可以發電低端還要發熱,可以取代燃氣輪機的冷熱電三聯供,我們想拿它來做能量的樞紐。這是在安徽蕪湖做的工業試驗電站,能量就以高壓氣體和熱能的形式分別存儲,發電的時候高壓加上高溫的空氣驅動空氣透平發電,完全清潔綠色的冷熱電安全系統。

我們第三代複合式壓縮空氣儲能系統就把這個概念大大擴展了。輸入側不光可以輸入風電、光伏和低谷電,還可以輸入光熱也可以進來,我可以儲氣,可以有熔融焰對應500度的高溫,水可以對應100多度的高溫,成梯度的工作可以形成梯度趨熱系統,我可以供電不同的熱,比如說熱蒸汽、熱水等等還可以輸入冷量,實現能量梯級利用,形成新一代的能量樞紐,把這個叫做清潔能源路由器。

它的核心就是複合式的壓縮空氣儲能,所謂複合不光是光伏和風電,還有光熱等等也可以進入,主要的功能八個字,多能聯儲、多能聯供。

我們下面看一看我們在青海大學做的工作。青海位於青藏高原面積是72萬平方公裡,國家把青海定為清潔能源綠色能源的輸出基地,太陽能利用實際上關乎我們國家能源戰略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講的是集中開發,還有一種利用是分布式這個系統的利用。我們在青海大學嘗試這幾年做了一個工作,就是校園我基於太陽能搭建了微能源網系統,這個系統有十個子系統加上人工智慧的調控系統,就是安全、經濟、環保多指標的自趨優,大家看到我有多功能電站,我有光熱系統,我有屋頂光伏、太陽池、熱氣流、全光譜,今天國內外四代太陽能技術、儲能技術、光熱技術等等在我這個微能源網裡面全部都有體現。

從內往外看我這個網絡,電、熱、冷三個網絡,要實現冷熱電的綜合供給,綜合的生產,我靠什麼把它集結起來,就靠下側的複合式壓縮空氣儲能集結起來形成一個網絡,最後達到智慧多指標自趨優的層次。

要引入在壓縮空氣儲能在輸入端引入熱源提供熱量我們就瞄準了光熱這樣一個技術途徑。實際上給儲熱系統加上光源。我們做性能比較槽式、塔式和碟式我們最後在經濟比較來看選擇了槽式作為主要來源。中間有一個吸熱管,這個原理我就不說了。把這樣一個槽式系統輸入到儲熱單元裡面,提供高溫的熱量,就在青海大學的校園裡面首先建設了這樣一個能量的樞紐,我們叫Energy Hub我有壓縮機我利用光伏把空氣壓倒儲氣室裡面,工業四個鋼罐。我壓縮熱還有後面的儲熱器,我用的高溫導熱油有320的溫度,完成了太陽能向壓力勢能高壓氣體還有壓縮光熱能量存儲,現在是可控的原來是波動的我輸出的時候可以輸出電力和不同的熱量包括冷量,實現多能聯供、多能聯儲。

我們做的這個測試系統有三種逆變器,微逆、智能優化和組串式,我們可以維尼十種組合方式,這是組建類型齊全測試功能完備的試驗電站,服務於青海大學乃至青海的光伏電站科研包括教學的工作。

第二個系統我們搭建了50千瓦的光熱系統,地日鏡、反視鏡形成600度的光斑,本來是飛機的碳纖維回收的,實際上就是光熱電站的流程。大家看到我有地日鏡、反射鏡,實際上也可以作為鍋爐發電的。

第三個我們開發了高原的熱氣流系統,這實際上就太陽能煙囪,我有一個煙囪,用玻璃鋼搭一個溫室,溫室的四周是開放式的,底下用鵝卵石或者水泥混凝土搭一個平臺,相當於溫室效應,用溫室燥溼空氣,然後溫度升高密度降低,與外界環境形成氣壓差,通過煙囪引導空氣產生上升氣流,從而驅動渦輪發電機發電。混凝土是吸熱的材料,到晚上太陽落山仍然可以發熱,這是國外做的這樣一個系統,100千瓦的。我們在青海大學搭建國內第一個能夠發電的太陽能熱氣流系統,唯一需要的資源就是土地和陽光再加上熱空氣,所以對青海這樣一個地域廣闊加上太陽能豐富的地方這是一個完全有推廣前景的一個系統。

這是第四代太陽能電池技術,我們現在光伏電站用的光伏能量只是紫外和可見光,只佔太陽能全光譜的58%的能量,紅外這一塊是沒有利用的。我們開展了全光譜發電技術,把可見光和紅外分開了,一旦紅外分出來以後它就能夠形成一個熱端,我再加一個冷端,冷熱端有溫差。再一個是BITV,我們在青海大學圖書館有五種發電單元,屋頂、門口欄杆、光頂的木牆還有相當於溫室實際上是用來發電的,也是光伏建築一體化的創新研究平臺,我們說形成了現代建築藝術美和技術美的統一。

我們做了基於太陽能人居環境,主要用太陽能這個能量可以發熱、供電,尤其是熱,我有蒸汽發射器可以做飯,有蒸飯櫃和冷藏臺,還可以淋浴,實現熱的梯級利用,這是系統具體指標,有辦公環境、人居環境,還可以發展農業,這是不同品類熱量供給的情況。

再一個研究的是利用青海的豐富鹽湖資源,實際上是修鹽水池,兩米深,因為重力的原因會形成上層是低密度的鹽水,下面是高密度。分層以後上層就吸收紅外長波的太陽光,低層就吸收短波,就是紫外和可見光,中間形成了一個隔絕層,上下層的對流被阻擋住了,所以下層的高鹽分就可以大量吸收熱量,僅僅兩米深的鹽水池就可以產生將近100度的溫度,所以是一個聚熱器。青海鹽湖資源非常豐富的,修建這樣一個池子成本也很低,太陽能的輻照強度也是全國最好的。

我們看國外,看以色列的太陽池,七千平米,發電功率可以達到150千瓦,巨大的熱容量能夠每天產生將近上千噸的開水。所以它可以拿去供熱也可以做製冷。所以我們在青海大學也做了這樣的系統,我們對於長波、短波、上下分層吸收不同,用這個原理。

再一個就是我們的碟式熱聲發電,本質上屬於光熱,把它叫第四代發電技術,我們可以看基本的原理,它的原理我簡單的講可以從這裡看見,是用光熱,相當於聚焦,製造一個熱端,這裡面是一個封閉的腔體,裡面裝上惰性氣體,受熱以後會膨脹,膨脹到冷端,冷了以後又會回流到熱端,冷端膨脹的時候產生一個前向的波,回去又產生反向的,就形成一個聲波,我們從太陽能、光熱到熱端,然後產生聲波前後向的聲波,中間裝一個連感,我用斯特林機就可以發電。經過熱到聲壓力波到機械能最後到電能,效率能達到32%。這是我們在青海大學裝的碟式發電系統,外表非常的美觀,效率很高,沒有任何汙染,完全靜聲的系統。

那幾種主要系統裝了以後我最後通過壓縮空氣儲能樞紐集成在一塊兒再裝上監控系統就可以實現多指標,也就是安全、經濟、環保綜合優化運行。可以觀測到整個冷熱電從生產、存儲到供給過程,實現全過程的優化。這是我們這個系統裝設三年以來指標的統計,主要給校園用,今天高校系統,雖然我們起步比較晚,1.7萬平米,是國內高校應該講設備最全、功能最完整也是技術最先進的一個微能源網的試驗平臺。

接下來有一個五分鐘的視頻。百聞不如一見,我們看一下現場建設的情況。

我最後簡短總結一下,智慧微能源網是一種高效的多能互補能源系統,我們講智慧還是安全、經濟、環保,今天講的複合式壓縮空氣儲能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清潔能源路由器,可以構成微能源網的一個中堅。最後講太陽能的利用其實包括光伏、光熱、微電網、太陽能建築一體化BITV等多種技術,總之是希望實現太陽能的高效利用。

謝謝大家。

(發言根據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圍觀】新太陽能技術 發電效率吊打薄膜太陽能
    普渡大學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學院的助理教授PeterBermel向第四能源記者表示,「這種做法集成了現有的幾種使用太陽能的方法,通過使用混合系統,能全光譜利用太陽光線,從而提高太陽能發電效率。」  系統優勢  該系統通過利用光譜分裂的優點,提高太陽光利用效率,降低發電成本,並能顯著提高電網兼容性。
  • 服務綠色能源 助力科技發展 華中國電集團多向聚風微風發電技術...
    9月21日,由華中國電電力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新型多向聚風微風發電技術」研討會在鄭州召開。據悉,該技術是華中國電集團科學研究團隊自主研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是一種利用自然界最普遍形式存在的微風能,運用文丘裡效應和流體力學原理,大幅提高發電效率的新型發電技術。
  • 溫差發電技術越來越成熟:能為手機充電?
    溫差電技術研究始於 20 世紀 40 年代,於 20 世紀 60 年代達到高峰,並成功地在太空飛行器上實現了長時發電。   當時美國能源部的空間與防禦動力系統辦公室給出鑑定稱,「溫差發電已被證明為性能可靠、維修少、可在極端惡劣環境下長時間工作的動力技術」。   近幾年來,溫差發電機不僅在軍事和高科技方面,而且在民用方面也表現出了良好的應用前景。
  • > 光熱發電蛋糕大吃著難 - 光熱發電
    等綠色新型能源」,詳情如下:建言人:李崧在全球各國都在積極布局新能源的風口,要積極利用好雲南豐富的風、光、水資源,大力發展光伏、光熱、風電、氫能等新型...技術始自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最早建立小型實驗裝置,在碟式聚光裝置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其目的是保留碟式聚光器高聚光比優勢,探索光熱規模化利用或發電的可能性。
  • IEA發布2014版《光熱發電技術路線圖》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IEA(國際能源署)可再生能源部門主管PaoloFrankl9月16日在2014SolarPACES大會上發布了IEA最新的2014版《光熱發電技術路線圖》。該《路線圖》是在2010年版本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次修正和更新。
  • 新型太陽能發電溫室:種菜發電兩不誤!
    技術發電的太陽能溫室採用波長可選擇的光伏系統(WSPVs),這項新技術相對於傳統的光伏系統,發電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圖片來源:UCSC)溫室使用電力控制溫度,並為風扇、燈以及其他監控系統提供能量。Loik 表示:「這項技術將有望讓溫室離線。」Loik 專門研究氣候變化、植物生理學、水資源、可持續技術。
  • 摩擦發電新能源技術:點滴行動皆可發電(組圖)( 1 / 5 )
    3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舉辦摩擦發電新能源技術成果展示會,納米能源所王中林院士攜其研究團隊邀請記者進行現場觀摩和實際操作,體驗「一舉一動皆能發電」的全新能源供給模式。在3月18日下午,在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以下簡稱「納米能源所」)舉辦的摩擦發電新能源技術成果展示會上,納米能源所王中林院士肯定地說,「這都不是夢想,摩擦電發電機技術可以收集人們日常活動中產生的能量,給各種可攜式電子設備供電,比如每天都要用到的手機,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可以利用摩擦電發電機技術,實現手機的『自充電』,也就是說你就是『移動電源』。」
  • 國內光熱發電最牛公司_光熱發電十大企業排名
    公司定位於專用裝備技術、科技創新技術的引領者與產業升級的推動者,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專用裝備、碳纖維複合材料裝備、新型建築節能專用設備、輕紡專用設備、機器人智能裝備等高新技術產品的研製開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系國內太陽能光伏工藝研究及太陽能光伏專用裝備製造行業龍頭企業;國內一流的千噸級碳纖維複合材料裝備生產企業;國際上種類齊全、極具競爭力的鋼結構建築、新型建材專用設備的知名企業
  • 2020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多少錢一度?光伏發電行業發展狀況及未來趨勢...
    你知道什麼是光伏發電嗎?據悉,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  你知道什麼是光伏發電嗎?2020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多少錢一度?據悉,光伏發電是利用半導體界面的光生伏特效應而將光能直接轉變為電能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關鍵元件是太陽能電池。
  • 效率紀錄神奇突破!溫差發電關鍵指標翻倍,有望解鎖廣闊應用
    然而,這種優點多多、潛力巨大的發電技術,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效率太低。現有最好的溫差發電材料,其效率只有常規火力發電廠的一半不到,用它給智能手錶這樣的可穿戴設備供電也一直是痴心妄想。不過,近日,一篇發表在 Nature 上的論文,給溫差發電帶來全新的應用遐想。
  • 新型光伏瓦:「瓦片」能隔熱還能發電
    新型光伏瓦:「瓦片」能隔熱還能發電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臨安瓦式屋頂光伏發電系統昨天在青山併網運行。這一新型的光伏瓦從外觀上看和普通瓦片極其類似,但可以將20%左右的太陽能輻射轉化為電能,且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
  • 青島私人發電第一人 樓頂發電賣半年賺4百(圖)
    半年時間,徐鵬飛賺了國家電網400.87元    此次結算的是徐鵬飛家的光伏發電系統自2012年12月21日正式併網發電至2013年6月21日半年時間內所發電量上網部分產生的款項。期間光伏發電系統共產生上網電量897度,按照山東省物價局確定的脫硫燃煤機組標杆上網電價每度0.4469元結算,結算款項共計400.87元。
  • 研究顯示:技術進步帶動下 光伏發電成本將持續下降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隨著這幾年的科技發展,以及國家對光伏發電的大力普及,光伏材料成本越來越低。531新政之後,光伏行業關注的焦點就是「平價上網」的進程、系統成本的下降。清潔能源投資者和技術專家拉姆茲.納姆(Ramez Naam)研究了(除組件成本之外)的全球光伏發電平均成本,同時分別調研了印度、中國和美國的平均成本,(除組件成本之外的)這些成本佔太陽能發電廠平均成本的2/3,根據賴特定律得出結論:光伏發電能力每增加一倍,太陽能電力價格就會下降30-40%。
  • 比太陽能發電還強,生鏽鐵板可以為電動車發電?
    不過,最新的研究表明,這些討人厭的鐵鏽似乎也有了正面的積極作用,比如用來發電。上個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化學教授湯姆米勒(Tom Miller)和西北大學的弗朗茨蓋格(Franz Geiger)提出了一種依靠鐵鏽和運動驅動的發電設備,來為從燈塔到醫療植入物等設備提供能量。
  • 凱裡建了座大廠,讓垃圾來發電,已發電超100000000千瓦時
    ,2017年7月完成2號爐安裝並點火進行試生產,至此第一期工程建設已完成。 據技術人員介紹,廠內汙水處理系統處理達到處置能力,汙水處置後測定廢水各種指標符合汙水排放(GB8978-1996)標準一級標準,廢水經處理後循環利用,並不外排。
  • 「給點陽光就燦爛」的碲化鎘「發電玻璃」
    科學引領未來,技術成就發展經過多年的研發,中國的發電玻璃橫空出世9月22日,全國首個新型「碲化鎘薄膜電池」代替傳統琉璃瓦的屋頂發電光伏項目在寧波市海曙區龍觀鎮龍谷村正式開工。該項目總體裝機容量800千瓦,由國網(寧波)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投資並與寧波光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承建。什麼是發電玻璃?
  • 網友問:「熱」可以發電,那麼「冷」可以發電嗎?
    「冷」和「熱」只是溫度的相對概念,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我們不可能從單一熱源獲取能量而不引起其他變化,要想把熱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我們需要不同溫度的兩個系統,也就是「溫差」。目前全球的電能,絕大部分來自熱力發電廠,「熱」可以發電是一個基本常識,於是有人會問了,既然「熱」能發電,那麼「冷」可以發電嗎?
  • 哈密燃機焦爐煤氣發電煙氣脫硝技術探討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介紹了哈密燃機項目燃氣鍋爐的應用情況,說明了焦爐煤氣燃燒過程中NOx的排放情況和生成機理,闡述了燃氣鍋爐脫硝工藝及脫硝劑的選擇方法,為焦爐煤氣發電鍋爐脫硝方案的選擇提供了參考。1概述新疆哈密某產業聚集園區內,已建及在建有多個褐煤提質改性項目。
  • 超臨界蒸汽循環應用於光熱發電的可行性
    光熱發電可以將太陽能和儲能巧妙結合起來,通過鏡子將太陽光匯聚起來,加熱流體產生高溫蒸汽,進而驅動渦輪機發電。(來源:微信公眾號「CSPFocus光熱發電資... 2020-11-25 據上海電氣電站集團方面消息,當地時間11月14日,杜拜光熱項目2號槽式機組主廠房第一根鋼結構成功吊裝,標誌著該機組主體設備安裝正式開始
  • 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增長迅速
    近日,由中國通信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委員會、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中能國研(北京)電力科學研究院、四川中電啟明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能源工業網際網路聯合創新中心承辦的2020年中國通信學會能源網際網路學術報告會在成都召開。  會議以「能源互聯、賦能發展」為主題,電力行業100餘位專家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