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市沙塘鎮以柑橘種植帶動貧困戶「家門口」就業 讓「扶貧柑」結...

2020-12-21 江門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貴妃柑產業扶貧基地裡一派忙碌景象。 周華東 攝

    

□江門日報見習記者 畢松傑

「以前家裡洗衣服用手,現在用上洗衣機了。」開平市沙塘鎮紅嶺村精準扶貧對象勞群珠高興地說。曾經,家用電器對當地貧困戶而言很欠缺,如今,隨著當地精準扶貧工作的推進,他們的生活條件有了一定改善,紛紛用上了家用電器。

近年來,沙塘鎮以產業興旺為抓手,選準特色產業,立足長遠發展,依託創潤生態果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潤公司」)建設貴妃柑產業扶貧基地,帶動貧困戶發展柑橘種養生產,切實增強發展後勁。不僅讓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掙錢顧家兩不誤,同時使他們擁有「造血」能力,讓「扶貧柑」結出「致富果」。

在「家門口」當起「上班族」

今年59歲的村民李寶笑,一直盼望著能在「家門口」就業。為何不出去呢?只因家裡還有牽掛。「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從小就很聰明,可是因為發高燒落下病根,全身肌肉萎縮,不能照顧自己。」平日裡,李寶笑除了種地,還要照看孩子,掙錢的重擔只能落在丈夫的肩上。

沙塘是開平建築之鄉,李寶笑的丈夫經常在外打工,且收入不固定,小兒子初中畢業後也隨父親外出打工,家裡過得很是艱難。李寶笑雖然想幫忙減輕家庭負擔,但沒有合適的工作,更離不開家。眼看年紀越來越大,更難找到工作了。這樣的情況,隨著貴妃柑種植項目的引進,發生了變化。

2018年3月,江門市委政研室派駐沙塘鎮幹部和沙塘鎮扶貧辦成功引進創潤公司到該鎮投資貴妃柑種植項目,實行「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就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選址以傳統種植業為主的紅嶺村,項目種植面積850畝,以貴妃柑、紅美人、茂谷柑等12個柑橘類優稀水果品種為主,突出發展優勢特色品牌,實施標準化管理。同時以產業基地為就業載體,全面對接當地貧困戶和村民在「家門口」就近就業。

「我在基地主要負責給柑樹除草、殺蟲、施肥,工作比較輕鬆,而且時間不受限制,有空了就可以過來上班,一個月算下來差不多可以掙2000元,極大地幫補了家裡的開銷,最重要的是,來回上班只要幾分鐘時間。」年近六旬的李寶笑,務農了大半輩子,現在竟然在「家門口」當起「上班族」。

「柑樹的收穫期一般集中在12月,此時需要大量的人力,高峰期每天超過30人同時在基地幹活,其中大多數是來自當地的村民和貧困戶。一般的生產管理季節,每天也會有接近20人在這裡工作。大家只要空閒,都很樂意到這裡來。」貴妃柑種植項目管理人員葉劍鴻說。

鼓勵貧困戶自主創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創潤公司引導貧困戶與其合作,通過提供果苗、肥料、技術和建立連片示範種植基地等方式,鼓勵貧困戶自主創業,通過柑橘種植提高經濟收入,並以約7元/公斤的價格收購他們所種植的柑橘。

目前,已有3戶貧困戶加入進來,種植茂谷柑5畝。創潤公司負責人李榮發算了一筆經濟帳:預計今年年底產量約2500公斤,每畝產量500公斤,每畝收益3500元,每戶年收入約5833元;2021年,每畝產量將增加到1500公斤,每畝收益1.05萬元,5畝收益共5.25萬元,每戶年收入提高到1.75萬元;2022年,盛果期每畝產量將遞增到3000公斤以上,每畝收益2.1萬元,5畝收益共10.5萬元,每戶年收入增加到3.5萬元。

「我們還會定期舉辦柑橘種植技術培訓,教授不同季節柑橘種植的注意事項,以及對藥物劑量的把握、不同階段所需要的肥藥種類等,讓大家把產量提上去,收益也就更可觀。」李榮發說。

近日早上,結束貴妃柑種植基地的工作後,村民勞群珠頭戴鬥笠,手提鋤頭,馬不停蹄地來到她「私人訂製」的柑田裡忙活起來。「我手不靈活,眼睛也不好,進不了工廠,現在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掙錢的路子,當然得勤快點。」勞群珠向記者透露,她每月在種植基地工作能拿2000元左右,逐漸長大的柑樹也是一筆「隱形」財富。此外,她還承包了村道的保潔工作,每月能再拿1700元。

勞群珠說:「大女兒和二女兒都成家了,小女兒也參加工作了,加上自己掙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我是一名單親母親,獨自拉扯大三個孩子,貧困的滋味不好受,如今慢慢過上好日子,要感恩,更要依靠自己的雙手維持下去。另外,我想多賺點,修個大點好點的房子,這樣女兒們回來也都能住,並且住得舒服。」

經過兩年的發展,貴妃柑種植項目逐步走向正軌。「當時我們就預計果樹三年後開始掛果,今年正是第三年,看這天氣,今年收成應該不錯。」李榮發介紹,目前,基地種植了6萬棵柑橘果樹,今年底預計可掛果25萬公斤,屆時收成的貴妃柑將銷往全國各地。

下一步,創潤公司計劃擴大基地種植規模至1200畝,打造集休閒觀光、旅遊採摘於一體的綜合型水果園區,同時在基地內建設冷庫、包裝車間等,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我們希望能帶動這裡更多的貧困戶發展種養生產,不光要擺脫貧困,還要實現自主致富。」李榮發說。

   

   


相關焦點

  • 江門產業扶貧實踐不斷開花結果
    楊興樂 攝  去年,在蓬江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棠下鎮實施「公司+貧困戶」合作扶貧模式,引入廣東丰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入80萬元入股該公司,重點投入良溪沃柑種植基地,讓羅衍勝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當起公司「小股東」。
  • 信豐縣積極拓寬就業扶貧路 實現貧困勞動力「家門口」就業
    信豐縣積極拓寬就業扶貧路 實現貧困勞動力「家門口」就業 信息分類: 文件編號:
  • 虎門助力仁化打好產業脫貧「組合拳」:村民種花種菜種柑忙「產業經...
    蔬菜種植基地從韶關仁化董塘鎮安崗村的繡球花、百合花產業基地,到江頭村的扶貧蔬菜種植基地,再到黃坑鎮下營村的貢柑產業扶貧基地,村民們在農田果園裡忙著種花、種菜、種柑橘,一個個忙碌的場景,是虎門對口幫扶仁化發展富民產業的縮影。
  • 「第一書記」陸華傑:大力發展「小青柑含茶製品」新興產業
    近年來,江埠村果農對陸華傑提出了訴求:「周邊柑橘黃龍病發生有擴散蔓延趨勢,希望水果部門能在江埠村召開一次柑橘黃龍病防控技術培訓班,加強果農對柑橘黃龍病危害性的認識,提高防控意識。」 為了及時應對果農訴求,切實解決難題,陸華傑積極協調,邀請了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所副研究員、國家柑橘產業技術體系桂中南試驗站站長陳香玲博士前來江埠村,開展柑橘標準化生產與黃龍病綜合防控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江埠村果農及貧困戶柑橘黃龍病防控技術水平。
  • 消費扶貧「柚」發力,帶去「柑甜」生活 | 廣東推動柑柚產銷對接...
    據介紹,本次活動為期兩天,旨在推動梅州柚、丹霞貢柑及各地特色產品展示展銷,運用消費扶貧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脫貧攻堅質量。開幕活動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40多名採購商和柑橘種植地代表企業參展參會,現場還籤訂了多項消費扶貧合作協議。
  • 【要聞】新泉:「就業扶貧+產業扶貧」雙管齊下 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近年來,新泉鎮積極用好就業扶貧政策,根據貧困戶就業能力、就業意願和就業需求,大力開展農村公益性崗位,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實現照顧家庭、幹好農活和脫貧致富的「三不誤」。目前,已有29名貧困戶通過公益性崗位解決就業問題。
  • 安徽肥東牌坊鄉:扶貧產業園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貧困戶程翠和其他十幾個貧困戶一起,在產業園的蔬菜大棚內採摘杭椒。「活不算累,一年還能多掙個一萬多元錢。」程翠笑著說。「像程翠這樣的貧困戶,我們產業園共有15人。每人每天最少能獲得80元的務工收入。貧困戶能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都十分高興。」明智農業合作社負責人魏曉明告訴記者。
  • 定安桐樹村引入酸菜加工廠 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實現脫貧
    定安桐樹村引入酸菜加工廠,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實現脫貧  引進好產業幹出好日子  定安農戶喜迎豐收。  「在家門口就業,既能照顧家裡,又有了收入讓全家脫貧,一舉兩得!」說起這份工作,莫宏花臉上寫滿了笑意。  看莫宏花現在神採飛揚的樣子,很難相信,就在去年,她還是一位為生計愁眉不展的貧困戶。莫宏花家中有4口人,丈夫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失去勞動能力,一個孩子患有疾病,家中的勞動力只有她一個人。
  • 常德澧縣:扶貧車間穩崗就業 為貧困戶裝上增收馬達
    紅網時刻常德4月3日訊(通訊員 周凡晰 袁梓凌)近年來,常德市澧縣以創建就業扶貧車間作為推動就業扶貧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抓手,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及農村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仿真花車間操作現場。
  • 福綿區:柑橘產業種植助農增收
    時值深秋,去往玉林市福綿區百果豐水果專業合作社寶嶺村種植區的路上,放眼望去,兩邊皆是柑橘樹,黃橙橙的果實掛滿枝頭,村民們正背著背簍穿梭在柑橘地裡,熟練地採收果子,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早在90年代,寶嶺村就已經有村民自發種植柑橘,但規模小,不成片,經濟效益低,群眾維持生計還是靠種植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自脫貧攻堅戰打響後,福綿區將柑橘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重要特色產業之一,充分利用自身技術資源及有利地理條件,成立了百果豐水果專業合作社,積極動員群眾擴大柑橘種植規模,形成連片種植,不斷提高柑橘品質,打造了千畝柑橘扶貧產業示範基地。
  • 金松村:家門口就業 基地裡增收
    「家門口就業需要產業託底。做大做強扶貧產業,多渠道讓貧困戶增產增收,是扶貧工作的核心和關鍵。」金松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張波深深懂得只有做好產業才能有效扶貧的重要性。張波告訴記者,扶貧工作隊進村以後,為了因地制宜有效發展產業,專門從外面請來了專家察看,看看當地的地形地貌和土壤適合種什麼,通過專家的評估,認為最適合種植桃樹、棗樹、還有迷迭香。「黃桃樹苗去年剛栽下,今年能掛果,到了明年豐產時,年產值可達45萬元/畝,迷迭香1500元/畝。」
  • 林甸縣:創新產融結合扶貧模式 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近年來,林甸縣用足用好金融扶持政策,積極創新產融結合扶貧模式,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帶動廣大貧困戶增收脫貧。「帶動貧困戶脫貧,政府就要找準產業,用產業引領,靠金融助力,只有將產業和金融緊密的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的治本作用和金融的槓桿作用,進而促進貧困戶脫貧。」
  • 植南藥種蜜柚養甲魚 村民家門口就業
    南藥種植基地負責人駱玉輝表示,目前,基地規劃範圍共有1300畝,已種下崗梅根、三叉苦、南板藍根、連翹等藥材樹苗,未來可直接或間接帶動當地1000餘人就業。金光村是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對口幫扶村,自2016年扶貧工作隊進駐以來,制定並落實了「強一個支部、修一條道路、建一個基地、推一個品牌、富一方群眾、樹一個示範」的扶貧攻堅實施方案,穩步推進各項工作。
  • 閬中市10家就業扶貧車間名單出爐!
    規劃建設輕奢高端度假康養民宿、易經文化為代表的五行主題酒店、易經書院、運動健身以及戶外遊樂、草坪婚禮、婚宴接待、生態度假酒店、婚紗攝影基地、萌寵互動觀光以及苗木培育和文創產業基地,已成為閬中市鄉村旅遊扶貧的典型代表,帶動柏埡、天宮、飛鳳、江南等多個鄉鎮村貧困人口就近創業、就業增收。 閬中市楊家河香桃種植專業合作社
  •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柑橘產業促增收
    近日,在廣西貴港市子陽柑橘種植合作社的種植園裡,滿山圓潤金黃的砂糖橘、皇帝柑密密麻麻掛滿枝頭,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我們種有砂糖橘、皇帝柑及沃柑三個品種,面積500多畝,畝產可達到7000到8000斤。」負責人黃子陽介紹。  據了解,果園有30多人常年務工,包括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
  • 廣西貴港市港南區 柑橘產業促增收
    原標題:廣西貴港市港南區 柑橘產業促增收   近日,在廣西貴港市子陽柑橘種植
  • 「衡東土菜」成消費扶貧利器 土菜產業帶動6300餘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在脫貧攻堅中,衡東縣發揮「衡東土菜」品牌優勢,全力做好土菜產業扶貧文章,走出一條頗具特色的「舌尖上扶貧」之路。近3年,該縣土菜產業已帶動全縣貧困戶6300餘戶18500餘人脫貧致富。 種植產業是土菜源頭。衡東縣根據土菜原輔材料需求,精心打造黃貢椒、軟條白沙枇杷、黑木耳等23個重點產業扶貧項目,採取「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直接帶動1.1萬餘貧困戶增收。
  • 甘肅偏遠山區建農產品加工車間 引貧困戶「家門口」謀福
    甘肅偏遠山區建農產品加工車間 引貧困戶「家門口」謀福 2019-(資料圖) 郭亞軍 攝   中新網蘭州7月24日電 (郭亞軍)在甘肅定西市隴西縣福星鎮川兒村,貧困戶韓瑞卿每天在家門口新建的扶貧車間按時上班。「我們村距離縣城距離遠,家裡種的胡麻拉到縣城去賣,成本太高,所以胡麻種植面積越來越少,現在好了,胡麻可以在家門口進行加工出售,賣上好價錢,我準備明年多種些胡麻,增加收入。」他說。
  • 「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增收 辣木產業成為馬岡鎮靚麗名片
    與此同時,位於六圩村的開平市牛山龍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馬岡鎮政府的推動下,創建馬岡鎮辣木產業扶貧基地,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周邊農戶持續增收。辣木產業已成為馬岡鎮的靚麗名片。梁耀誠的舉動以及他所帶動的特色產業,與精準扶貧政策所倡導的產業扶貧「拔窮根」不謀而合。「2016年經馬岡鎮黨委和專家考察評估認為,辣木產業有很大發展前景。」
  • 南陵弋江鎮讓企業帶動貧困戶自發「造血」脫貧
    該鎮的青弋江種業、紅寶種業有限公司,以投資就業和深度參與的方式,帶動了當地的貧困戶自發「造血」脫貧。  大戶帶動就業脫貧  蕪湖青弋江種業和紅寶種業有限公司均坐落於弋江鎮新區,是一個「面向農村、服務農民、致力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服務與生產、經營、科研相結合的民營種子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