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布魯塞爾3月22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歐盟記者 鞠輝)2016年3月22日早上7時58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市郊的扎芬特姆國際機場發生嚴重恐怖主義爆炸襲擊。事發時的現場情況怎樣?採取了那些應急措施?一年來的切身感受如何?帶著這些問題,中國青年報記者在「3·22」恐襲事件一周年之際獨家採訪了海南航空駐布魯塞爾辦事處總經理楊九洲。
「當時的爆炸聲震耳欲聾,事發現場硝煙瀰漫,慘不忍睹。」時隔一年之後,楊九洲對發生在布魯塞爾扎芬特姆機場的恐襲事件仍心有餘悸。據比利時警方證實,事發當天,3名恐怖分子在布魯塞爾機場國際出發大廳區域引爆隨身攜帶的重磅自製炸彈,發動自殺式恐怖襲擊。劇烈爆炸共造成11人死亡、100多人受傷,機場主航站樓內玻璃震碎,出發大廳嚴重受損。「太懸了!爆炸地點距離海南航空布魯塞爾機場票務櫃檯近在咫尺,」楊九洲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講述,「所幸當時飛往國內的航班還沒有開始辦理值機,因此乘機旅客和海航員工都得以躲過一劫。」ù作為國內唯一開通布魯塞爾航線的航空公司,恐怖襲擊發生時,海南航空北京—布魯塞爾航班正在布魯塞爾機場過站。有4名正在機場值班的海南航空工作人員親歷了爆炸襲擊,除其中1人輕微受傷之外,航班機組人員和駐布魯塞爾辦事處人員全部安全,飛機也未受損。
爆炸發生後,比利時當局迅速將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並宣布啟動最高級別安全警戒。布魯塞爾機場緊急關閉,所有航班取消。「險情就是命令,」楊九洲說,「身處恐襲事件最前沿的海航駐布魯塞爾辦事處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在海口總部運行指揮中心的指導下,投入緊張的善後處置工作。」據悉,北京—布魯塞爾航線是海南航空迄今為止運營時間最長的一條歐洲航線。自2006年開通直航以來,這條「空中走廊」不僅為中比、中歐人員往來提供了極大便利,而且也成為很多旅客中轉歐洲和非洲國家的優先選擇。楊九洲表示,布魯塞爾機場因恐襲事件關閉後,搭乘海航航班到達布魯塞爾並準備轉機去往最終目的地的旅客被迫滯留。其中很多過境旅客沒有辦理申根籤證,身上沒有歐元,甚至無法與當地人進行溝通。由於布魯塞爾機場的關閉時間一延再延,而承擔他們後續航程的國外航空公司以其尚未登機為由,拒絕為他們安排食宿。楊九洲說,在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的請求和協調下,海航駐布魯塞爾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與滯留同胞取得聯繫,免費為他們提供食宿並協助完成後續旅程。
與此同時,如何最大限度確保原先計劃從布魯塞爾搭乘海航班機前往中國的旅客安全便捷出發,成為海航面臨的當務之急。據楊九洲介紹,在海航總部運行指揮中心的協調下,海航布魯塞爾辦事處馬不停蹄地研究開闢轉運路線,最終確定從布魯塞爾調機至巴黎,再執飛巴黎—北京加班航班的方案。3月26日,海航成功安排原定從布魯塞爾出發的175名乘客經由巴黎安全飛回國內。而為了確保無縫對接,海航布魯塞爾辦事處還專門租用大巴車將94名旅客安全準時送達巴黎機場。「很多人可能以為只是簡單的調整飛行路線,」楊九洲說,「但這背後牽扯到新的時刻和航權批覆、飛越國家的許可以及大量需航空公司自身承擔的保障工作,難度之高、壓力之大是外人難以想像的。」回憶起當時夜以繼日、連續奮戰的情景,楊九洲只是微笑著表示:「雖然很累,但看到旅客們在那種環境下安全順利地踏上旅途,心裡感到很欣慰!」
布魯塞爾扎芬特姆機場在恐襲發生12天後重新開放,並在2016年6月全面恢復運營,但截至目前仍維持3級安全警戒。楊九洲的辦公室就在布魯塞爾機場,他親眼目睹了機場重建和恢復的全過程。談到「3·22」恐襲一年來的切身感受,楊九洲說,從恐襲發生直到現在,在機場的各個出入口、出發和到達大廳、機場火車站等幾乎每一個角落,隨處可見荷槍實彈的警察和士兵24小時巡邏值守,在一些建築物制高點上還經常能看到狙擊手待命。在機場主入口外面也增設了新的安檢區域。「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安保人員時刻保持著高度警惕,」楊九洲說,「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旅客因為趕著去海關退稅就把行李落在了無人看管的地方,很快就引起了軍警的注意並遭到詳細盤查。」此外,為了防範汽車炸彈,機場當局還取消了原先緊鄰出發大廳的快速下客停車區域,並且重新規劃了私家車、公交車以及計程車的停車位置。海航也相應提升了在布魯塞爾機場的安保標準,新僱用了一家航空安保公司,給旅客和飛機提供雙重安全保障。楊九洲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雖然一年前的悲劇令人難以忘卻,但現在的布魯塞爾機場讓人感覺很安全。」(國際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