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
今年下半年,之前因疫情延遲開機的劇組開始集中開工,影視業回暖的跡象明顯,作為影視產業「風向標」的浙江橫店影視城也在第三季度、第四季度迎來劇組的「井噴」,保持百餘個劇組的入駐盛況。
(橫店很多地方都有影視作品演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而在去年同時段,正處在「影視寒冬」的橫店影視城曾以「開機率下降」「餐飲業十年來最冷清」受到關注。去年年底,「急火攻心」的橫店影視城曾緊急宣布讓利數億元向電影及現當代、科幻題材類型影視劇組免收攝影棚租賃費。
同樣是冬天,今年的橫店影視城不再「寒冷」,與去年同期相比,劇組入駐提升了75%,這種比較忙碌的狀態還將會延續到明年。「回暖」潮流下的橫店,誰感覺到了暖意?12月初,記者時隔一年再次走進橫店影視城,一探究竟。
劇組熱:
旅遊業回暖,古裝大劇又開始扎堆拍攝
12月初,橫店溫度在10℃左右,還沒到最冷的天氣,橫店影視城旅遊團隊扎堆,每個影視拍攝景區遊客都不少。橫店影視城今年下半年旅遊業回暖,影視劇組入駐同樣回暖。
(到橫店旅遊很多遊客會體驗一下古裝。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12月2日上午,曾拍攝過《甄嬛傳》《延禧攻略》等古裝大劇的橫店影視城明清宮苑裡,一場大場面古裝騎馬戲正在拍攝中。在隔離線外,遠遠地可以看到拍攝現場搭起了帝王行宮一樣的建築,身著古裝的演員們有的在練劍,有的在閒聊,四五匹高頭大馬站在旁邊「候場」,還有三輛重型吊車準備好了吊威亞的設備……隨著大喇叭裡傳出一聲「開機」,「飛人」追逐騎馬人的緊張戲份上演。興奮又好奇的遊客們打聽是什麼戲、有哪個明星,負責外圍秩序的工作人員稱,裡面拍的是許凱、吳謹言主演的古裝劇《尚食》,正在拍的是配角戲份,當天會有許凱的戲,但還未開始。
(橫店明清宮苑劇組正在拍戲。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橫店明清宮苑劇組正在拍戲。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橫店明清宮苑劇組正在拍戲。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尚食》是目前橫店在拍的古裝大劇之一。根據橫店影視城公布的12月1日至12月6日的劇組動態,當周在拍的劇有37部,同期拍攝的古裝大劇還有黃軒和王一博主演的《風起洛陽》、馮紹峰和彭小苒主演的《九州朱顏記》、任嘉倫和白鹿主演的《長安如故》、曾舜晞和楊超越主演的《說英雄誰是英雄》、張彬彬和徐璐主演的《月歌行》、趙露思和徐開聘主演的《國子監來了個女弟子》、潘長江主演的《新毛驢縣令》等。古裝大劇扎堆曾出現在2017年、2018年春季,在劇組最多時,影視城的檔期從春節排到第二年,到了要叫號排景的地步。而2018年下半年開始,古裝大劇不再如此瘋狂扎堆。
此外,橫店影視城12月1日至12月6日在拍的年代劇、都市題材劇還有景甜和許魏洲主演的《流光之城》、白宇和宋祖兒等主演的《喬家的兒女》等。如果再加上沒有在劇組動態中公開的劇,比如唐國強主演的一部主旋律劇等,橫店當周在拍劇要比37部要多。
劇組增多,橫漂演員也隨之感受到了「春江水暖」。在《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鶴唳華亭》等劇裡20多次飾演太監的「橫店第一公公」魏勁松正過著每天「撞戲」的「苦惱」生活。最近幾個月他參演了近20部戲,尤其是10月、11月期間接到的配角一個連一個,有時候還要「三選一」,可謂實現了「小角色自由」。魏勁松說,因為邀約太多,他不再專演公公,可以選擇更具挑戰性的角色,還接到《香山葉正紅》這樣的主旋律劇。
(橫店秦王宮外景地有劇組在拍戲。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橫店影視城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珊珊稱,2019年8月到11月中旬,橫店劇組81個;今年同期達到了142個劇組,提升了75%。橫店又出現了拍攝場景要提前預定排期、緊張的時候甚至發生過搶景的現象。其他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0年12月,橫店影視城的劇組仍在不斷入駐,橫店比較忙碌的狀態會延續到明年。
(橫店清明上河圖外景區正在拍戲中,遊客只能遠望。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作為國內最大的影視基地、號稱拍了全國1/3電視劇和2/3古裝劇的橫店影視城是國內影視行業的晴雨表。橫店影視城劇組越多,國產影視行業越興盛。橫店古裝劇扎堆的背後,則是在經歷了整頓天價片酬、影視公司稅改、網傳最嚴「限古令」等政策調整以及疫情影響後,古裝劇的慢慢「回暖」。《中國電視劇風向標2020》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1月-9月,古裝劇備案數量為56部、2279集,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
產業熱:
影視服裝、道具不再無用武之地
多種因素積累,再加上疫情耽誤開機,讓原本發生在春季的劇組扎堆現象,發生到了10月、11月份。劇組的小井噴,也讓橫店影視相關的一系列產業也感受到了暖意。
正在整體裝修的橫店影視產業試驗區,是影視產業公司集中的地方,這裡道具、影視服裝、燈光、車輛租賃公司林立。去年12月底,因為劇組數量少、規模小,這些公司都在「過冬」,道具、器材在倉庫落滿灰塵。今年3月,為了度過難關,幾十家器材租賃公司將服裝、器材出租價格調低15%,通過讓利方式,吸引劇組到橫店拍攝,以帶動影視產業儘快復甦。到了10至11月份,影視劇組扎堆,對器材、道具、服裝的需求量隨之加大,有的大型器材公司每天的出庫量有上千件。
(老電影故事屋中的影視場景和老道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老電影故事屋中的影視場景和老道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老電影故事屋中的影視場景和老道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試驗區專營古裝租賃的東金影視曾向《琅琊榜》《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等大劇出租服飾,其戲裝覆蓋了戰國、秦漢、唐宋、明清宮廷、民國等各歷史時期,數十萬件服飾、鎧甲、毛皮、鞋履、手包等擠滿了好幾個大倉庫。這裡的工作人員小蔣告訴記者,今年確實是7月-11月份最忙,古裝大劇增多,公司的租賃業務也隨之繁忙,他們陸續接到《雪中悍刀行》《長安除魔司》、「聊齋網大」等劇組的租賃訂單,戲服都是幾百套、幾百套地往外出,公司人員都忙得不可開交。
除了租賃,東金影視還承接了幾部網劇的服裝定製,記者採訪的當日不少工人正在為一部網劇趕製服飾和鞋帽。「今年下半年比去年好多了,去年下半年訂單極少,比較常見的是網絡短劇的小訂單。不過相比於2017年、2018年古裝劇井噴的時候,生意還是差一些。」
劇組都知道在橫店拍戲用馬就找「老史」,提供馬匹租賃的史清學,這幾個月也特別忙,每天幾十匹馬往外出租,劇組用馬的大訂單已排到明年三月份。而橫店老牌餐廳華星港式茶餐廳的生意是否興隆,也是衡量當地劇組入駐多或少的一個參照物。該餐廳去年陸續關店只保留老店,今年生意恢復不錯,劇組增多,餐廳裡又迎來大大小小的明星。老闆說吳奇隆等人最近又來過。
(影視服裝公司為劇組提供各年代服飾。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影視服裝公司為劇組提供各年代服飾。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時隔一年再去橫店,可以發現道具、影視服裝公司也正在借著旅遊回暖、劇組回暖的東風,開闢新業務,謀求長遠發展。去年此時,堪稱橫店最大、最老的影視道具公司左氏影視董事長左兵順正對著擠滿庫房的道具、服裝發愁。這家曾為《火燒圓明園》《京華煙雲》《金粉世家》《潛伏》《狄仁傑》等作品提供大批道具、服裝以及拍攝場景的公司,再沒有了同時服務十多家劇組的盛況,經營狀況慘澹。
(老電影演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今年再去走訪,左兵順正在為即將對外開放的「老電影故事屋」忙得不可開交。今年他聯合多家公司在橫店明清古民居創立了這個影視文化教育基地。這裡用道具還原了古代飯館、雜貨鋪、民國鐘錶店、刑訊室、金融俱樂部等觀眾熟悉的場景,還復原出了《垂簾聽政》《潛伏》《情深深雨濛濛》等影視作品中的場景,參觀者可以近距離觀看西太后穿過的龍袍、餘則成用過的微型相機、陸依萍用過的電唱機等道具。在這些場景裡,參觀者還可以穿上戲服體驗演戲。
(老電影演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老電影演出。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而基地的劇場中演員們不間斷地上演《鴉片戰爭》《地道戰》《英雄兒女》等老電影片段,讓觀眾感受老電影曾經的輝煌。左兵順的道具都是他幾十年收藏而來,他希望通過這些曾經出現在影視作品中的道具與參觀者一起交流老電影,感受影視拍攝背後的故事。這家類似影視主題博物館的影視基地,相比會受到遊客的歡迎。
直播熱:
情感直播劇興起
背靠橫店這個大影視城,一些有頭腦的「橫漂」群演在都慢慢尋求轉型,不少人成了影視公司老闆、製片人、導演、幕後人員等。橫店清明上河圖路、國防路、華夏文化園裡影視公司林立。清明上河圖路還被稱為「創業一條街」,匯聚著多家只有一個門面的影視公司。
這些公司不神秘,也不高大上,有項目、有班底、找對項目的在影視寒冬也可以活下去,與投資方對賭失敗的就關門跑路,也有疫情期間卷了演員們數十萬工資逃跑的……活下來的公司尋找各種路子在影視市場中分一杯羹。時隔一年,再次走進橫店的影視公司,感覺到的是影視行業的風吹草動、年年的新變化。
(冬日的橫店遊客絡繹不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去年年底的橫店,人人談的是短視頻微劇、豎屏微網劇,服裝道具公司接待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拍攝微劇的小團隊。因為平臺支持,不少人一窩蜂去拍微劇,一段古裝微劇點擊量夠高的可以收入5000元,拍20個微劇能收入10萬。左兵順的道具、場景用兩天才收幾千塊錢,對拍攝者來說,到橫店拍微劇可以降低很多成本。
今年直播帶貨大火之後,橫店下半年迎來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情感直播劇」「話題直播劇」創業小團隊。這些小劇組在橫店租場景、聘群演,每天上午、下午各直播兩小時,一邊上演家庭倫理劇一邊直播帶貨。
一位年輕的創業者告訴記者,直播劇一般劇情都很狗血,比如「現實版蘇大強」「有三個女人的渣男」「撿來的孩子要不要送去認親」「上門女婿長期受原配壓迫而給對方下藥致其不孕」等離奇劇情,越離奇越有觀眾,但最後都有一個感化人的「正能量」結尾。之所到橫店搞帶貨直播劇,是因為橫店的演員「用不完」。
(冬日的橫店遊客絡繹不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業內都叫直播劇,但直播劇的觀眾一般不知道這是虛構的、假的。直播劇找演員的標準是形象貼近、「略微會演戲」就行,會表演但不能讓觀眾看出是在表演,必須能做到像情感調解欄目中的真人真事兒那樣自然、逼真。「不能告訴觀眾這是編的故事,必須得讓觀眾認為這是真事兒,才能吸引他們『追劇』,在他們追得上癮時再巧妙加入帶貨。在橫店,一個直播劇用一波新演員,不會出現演員穿幫的情況。觀眾一直以為我們直播間裡的都是真人真事。」這位創業者慨嘆,很多人就喜歡這種離奇事兒。他的帳號粉絲接近200萬,每天帶2000萬元的貨,是很平常的事情。「現在直播劇競爭也很激烈,話題越狗血,越能成為爆款內容,故事也能繼續演下去,帶貨就越見成果。」
橫店清明上圖路上的張澤藝星影視公司就給這些直播劇輸送群演,演員不直接帶貨,只負責表演。來這裡找群演的直播劇小劇組,已經有三四十個,「老橫漂」張澤的公司從中獲得一點微薄的演員經紀收入。
內容熱:
緊跟影視潮流創作作品
去年,雖然投資難拉,張澤的公司一年出品了五六部網大。今年,張澤做進出口貿易的影視投資商生意不好過,自然也就不再投資影視,他的公司今年一部網大都沒有拍,頂著房租、水電的壓力,繼續尋找機會。「目前,我們公司的編劇們不斷地創作古代、現代、科幻類型劇本,報備劇本,等待投資商到來。前期工作做好,後期有了投資可以立即開拍。」
「橫漂」演員陳建華在《中國機長》中客串過乘客「老陳」,在多部網大中飾演角色,或參與製作網大項目。今年他除了做了兩個月網大導演,其餘時間都在寫劇本,為未來做充足的準備。陳建華說,不是不願意拍戲、做項目,而是各方麵條件都限制住了,疫情之後投資減少,在做網大上更加謹慎。目前他準備了多個緊跟時代熱點話題的劇本,比如寫帶貨網紅、農村脫貧題材故事等。「都是投資在百萬以內的現實題材網大。」
(張澤藝星公司每天的群演公益培訓座無虛席。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何進烽在橫店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做過《血色迷霧》《淞滬風雲》等劇的武術指導及趙文卓等明星的替身,近些年他成立公司做監製、導演,承接武術特效和高空打鬥、吊威亞等高難度戲份。在古裝武打戲越來越少的當下,武行行情不好,何進烽開始讓公司轉型,配備上編劇、導演、攝影和後期等全鏈條人才,開始走出橫店承制各類題材的影視作品、宣傳片、廣告。
何進烽認為「每個行業都有鼎盛期,每個行業也都在不斷變革中,這些影視鏈條上的人,只能跟隨形勢求生存。」今年何進烽的星贛線影視公司承制的劇也是緊跟影視行業大潮,有主旋律劇也有新潮諜戰劇。一部反映廣西土瑤音樂世家故事的「時代報告劇」馬上就要開拍,該劇以真實故事為原型,以紀實風格為創作特色。另一部雜糅各類元素的新穎諜戰劇正在選角中。何進烽說他今年的收穫很大,相應地責任和壓力也在增大。「我每年都在進步,希望在未來的三年,在大屏幕大家能看到我的作品。」
在橫店做服裝道具、影視製作的山東人很多,唐天影視的負責人王剛就是從威海到橫店影視創業的年輕人。王剛到橫店三四年已小有成就,接拍了很多廣告、城市宣傳片,這兩年乘著網劇、網大的東風,也主導或參與製作了不少作品。他最近正在籌劃「法醫宋慈」這個IP系列影視作品,對這部劇的熱度、商業前景非常樂觀。王剛說之所以到橫店創業是因為這裡軟體、硬體資源都很充足,尤其找演員很方便,而當地政府也會對影視公司給予一些房租補貼等優惠政策。談及初創影視公司的生存之道,王剛認為首先要響應影視政策號召,給觀眾提供有價值的好作品;其次就是不跟風,找準自己要做的內容、IP,然後發揮公司的極致去做好每一部作品。「做影視如果只想著跟風的話,那就沒必要做了,跟風創作不出好作品來。蹭別人的熱度,你賺了一些票房,表面上看起來成功了,賺了一點錢,但是這種作品是失敗的。作為年輕人,我不想做這種作品,我想做能引領潮流的內容。」
在大眾印象中,橫店是拍古裝戲的地方。但是,隨著橫店影視城攝影棚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年代戲、都市劇選擇到橫店拍攝。資料顯示,橫店影視城計劃在未來2-3年再投資建設70個攝影棚,整體規模爭取上200個攝影棚。這裡也從實景外地佔據優勢,慢慢成為高科技攝影棚搭配實景外地的更加綜合性的影視基地。
(橫店影視城可以體驗高科技拍攝。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師文靜攝影)
雖然面臨著全國各地其他影視基地的競爭,不少影視工作者還是堅信橫店有絕對優勢。張澤就認為,「這裡影視產業各鏈條非常完備,有龐大的群眾演員群體,要多少有多少,拍大場面戲完全能勝任;有得天獨厚的古裝戲、年代戲拍攝場景;有最全的服化道公司;有後期人才,這是其他地方沒法比的。這裡有非常成規模的產業鏈,能保證超大規模劇組的拍攝需求,這是其他影視城很難短時間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