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於周六午夜正式終止2G無線網絡運行,除緊急呼叫外,電信運營商結束了其各自網絡上運行的所有蜂窩業務。這一舉動將影響各運營商旗下尚未遷移至其他網絡的手機,其中包括中華電信大約60,000部,臺灣移動20,000部,遠傳電信8,000部。2G網絡停止運行後,使用該網絡的客戶將不能再進行任何呼叫和通話(緊急呼叫除外)、發送或接收簡訊或使用其數據服務。如果臺灣的2G網絡移動客戶試圖撥打電話,他們將被轉接給客戶服務中心,如果他們同意升級到4G網絡,則可以暫時重新啟動手機服務。
國際電信業,歐洲沒有一個國家能跟美國抗衡,但又擔心美國一家獨大,所以團結起來抗衡美國。一直以來,國際電信業就有「美標」和「歐標」兩種國際標準,都有自己的跟隨者,中國遵循的是歐標。進入3G時代後,中國冒了出來,以TD-SCDMA爭取到了國際標準,形成了3G時代三足鼎立的態勢。歐洲有技術優勢,其WCDMA有愛立信、諾基亞等支持,是全球最好的3G技術標準。中國有市場優勢,具有全球最多的3G用戶。而美國兩頭都不佔。
4G網絡對於手機還有PC端的便利,既能支持我們的正常通話,又能保證暢通的視頻速度。但4G的存在是有限制的:包括發射端和接收端。相信現在臺灣同胞大部分手機都是支持4G的,但無奈寶島臺灣沒有4G信號覆蓋,只能望「卡」聲嘆。怪不得有網友調侃: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有4G的卡卻沒有4G的信號。花著4G的錢卻享受著2G的待遇,小夥伴內心其實是「藍瘦香菇」的。
不是臺灣沒有這個技術普及4G,而是我們國情決定的。首先國外的通訊企業競爭激烈,資費相對於收入相當的低廉,運營商很難通過頻繁的網絡更新換代,吸引消費者提高消費水平,資費本來就低,換代後競爭激烈的關係,也很難提高資費。其次,我們運營商都是國營,國家投資搞建設。國外都是私企,投入產出要成比例。換句話說,在現有3G資源夠用的情況下,沒必要再花大錢去大範圍的搞4G ,資源浪費。3G網絡的一些資費已經固定化了,很難再改變一些相關的資費,為了投入和產出成正比,而且大部分人還在沿用3G網絡所以對於單價資費上來說可能不會改變!所以4G我們國家更快一步。
現在時代進步,4G網絡已經普及,5G網絡也在籌劃之中,2G網絡消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不過在中國大陸,有的運營商也有清退2G的計劃,但畢竟國情和用戶規模擺在那裡,短時間內還不可能完全淘汰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