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播放量7340多萬,追番人數超402萬人,評分9.9分……這是國漫《霧山五行》目前取得的成績。說它是這個夏天最火的國漫毫不為過,不但觀眾緣了得,就連央視也不吝點讚,精彩之處到底在哪裡?一起來看看吧。
事實上,此次公開放送的《霧山五行》只有短短三集,每集時長20多分鐘。在總共一小時多的體量裡,一個熱血又詭異的中國神話故事呈現在觀眾眼前。或許有的觀眾會看得雲裡霧裡,但只要抓住五行這個核心概念,就可以跟著劇情進行下去。
《霧山五行》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呢?上古時期妖獸縱橫,一位神秘道人分別授予了陰陽五行的特殊能力給金木水火土五個家族來抵抗妖獸。他們將妖獸驅趕到神隱霧山之中,設立結界。霧山之中另有強大靈力的麒麟獸常常吸引來那些想要提升妖力突破結界的妖獸們,因此自願被封印於巨闕神盾之中。火行使者聞人翊懸為救其母私自打開了巨闕神盾,小麒麟趁機偷溜出來,妖獸界將掀起一股腥風血雨……
所以,本質上來說,《霧山五行》依然是動漫題材裡常見的打怪故事,不少觀眾表示,它的出彩之處在於,從畫風到內核的濃鬱中國風,在近年出現的動漫中還真是少見的。
據了解,《霧山五行》的製作團隊在妖獸的設計過程中,參考了《山海經》《搜神記》等志怪典籍及《中國神怪大全》等新編書籍,再與現代日常生活中人類的心理常態相結合,選擇了「貪嗔痴」(佛教三毒)來為妖獸命名。除了妖獸,《霧山五行》中也不乏古代神話的瑞獸,比如在第一集中便出場的上古神獸麒麟。
故事一開始,便是霧山五行中的火行,火行聞人家族成員聞人翊懸打開了巨闕神盾,麒麟出場。雖然看起來打鬥得有些突兀,但結合劇情來推斷,麒麟是自願被封印於巨闕神盾之中,但因火行擅自打開封印,小麒麟溜走,勢必引來人類與妖獸們的爭奪,於是麒麟要求火行找回小麒麟以交換親人。從設定上看,麒麟是犧牲自我來維護人界、妖界平衡的角色。
事實上,麒麟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祥瑞之獸,《禮記·禮運第九》中提到: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有一種說法是,麒麟是應龍的孫輩,《淮南子·地形訓》中提到:「毛犢生應龍,應龍生建馬,建馬生麒麟,麒麟生庶獸,凡毛者,生於庶獸」,也是五蟲中的毛蟲之長。」
應龍又是什麼呢?《山海經》中有這樣的描述:「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應龍是黃帝的神龍,曾經幫助大禹治水。蛟歷經千年而化為龍,龍經過五百年而化為角龍,經過千年才能化為應龍。應龍長有翅膀,是所有龍中最為神異的。
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傳說,麒麟是姬氏(周天子脈)的祖神(祖先神),源自黃帝祖神應龍,是應龍血脈的主要分支之一,有詩云:「麒麟踏祥雲,人間百難消。」麒麟在傳說中被賦予了十分優秀的品質。比如,說其性溫善,不覆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有肉,設武備而不用,因而被稱為「仁寵」。
除了陰陽五行、上古神獸等富有中國元素和傳奇色彩的內容,《霧山五行》採用的水墨畫風也十分傳統,將水墨的意蘊美發揮得淋漓盡致,被贊「每一幀皆是壁紙」。從片頭開始,濃鬱的國畫意蘊便衝出屏幕、撲面而來,打動無數觀眾。墨色點染間,張大千的《潑墨圖》作為背景徐徐展開,幻化出一個個動畫角色。國畫寫意、工筆兩種風格在《霧山五行》中水乳交融。
如果故事只是停留在上古神話的挖掘,或許其厚度會大打折扣,於是我們又看到了對人性的反思——《霧山五行》第二集結尾,小麒麟被火行找到了,但變得遍體凌傷,瘦骨嶙峋。從劇情來看,原來是村民發現小麒麟的鱗片能夠治癒瘟疫,於是將小麒麟囚禁,用麒麟血製成聚仙丸,而那些吃了聚仙丸的人類則很容易妖化。麒麟這一瑞獸治癒了村子的瘟疫,本是好事,但小麒麟卻被利用壓榨,村子由此招來滅頂之災,人的求生本能強加於壓榨神獸之上,連劇中人也說,報應不爽。
人性有著天生的利己,而妖獸們也折射著人的劣根性,比如以「貪嗔痴」命名的妖獸大佬。《霧山五行》選擇了「貪嗔痴」(佛教三毒)來為妖獸命名。目前,嗔獸孔雀已經出場,而貪獸和痴獸目前只是第三集結尾短暫出現,它們是什麼形象,又有什麼技能,這些謎底暫未揭曉。但可以想像的是,它們所代表的人性醜惡一面,也會隨著劇情的展開帶給觀眾思考。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