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6年的德川幕府為何倒臺?明治天皇為何變法?日本近代化不簡單

2020-12-15 歷史鑑賞者

德川幕府的創始人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織田信長創立基礎,豐臣秀吉推向高峰,最終德川家康成就百年大業。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266年的時間,這是日本經歷戰國亂世以後,出現大一統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日本與周圍國家都保持著比較穩定和平的關係。

為何到了明治維新以後,日本一反常態,開始了各種徵伐活動呢?真的是因為日本人口爆棚的原因嗎?

01德川幕府與清政府一樣,採取閉關鎖國政策。

德川家康所建立的幕府統治,其實就是日本的最高統治。日本天皇並沒有實權,只有象徵性意義。德川家族本身就是日本豪族,在經歷了一場政變以後,德川家康成為徵夷大將軍,所建立的幕府統治又被稱為江戶幕府。

和同時期的中國十分類似的是,清王朝入關以後,也建立了強大的帝國。不過清王朝並沒有將明朝皇帝奉若君主,而是取而代之,成為帝國新的主人。

丙戌,見日本侯爵伊藤博文、署使林權助於勤政殿。賑射洪等縣水災,略陽等縣水災雹災。丁亥,皇太后復垂簾於便殿訓政。詔以康有為結黨營私,莠言亂政,褫其職,與其弟廣仁皆逮下獄。有為走免。戊子,詔捕康有為與梁啓超。庚寅,戶部侍郎張蔭桓、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御史楊深秀暨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並坐康有為黨逮下獄。---《清史稿》

可是西方世界已經逐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方的航海技術強大以後,逐漸開始向東方滲透。

比如說葡萄牙早在明朝時,就已經強行佔領了臺灣島。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德川幕府和清政府,幾乎異口同聲地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因為地方力量,可以通過與西方的貿易中,獲得大量先進的武器。

尤其是在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上臺以後,基本上斷絕和西方世界的一切來往,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統治。

首先,德川幕府禁止日本船隻出海貿易,尤其是禁止西班牙人的船隻前往日本。但凡有偷渡者,不管是出去還是進來的,被抓到都要處以死刑。其次,德川幕府取締了一切天主教的傳教活動。在日本境內,任何傳教士,都會被德川幕府逮捕,有效地阻止了天主教在日本的蔓延。再者,其他國家前往日本貿易的船隻,會受到德川幕府的嚴密監視。整個貿易活動,雖然幕府不參與,卻需要全程監督。1633年到1639年,這個時候是明王朝接近滅亡的時期。德川幕府已經建立起了一套相對完整的閉關鎖國體制。

由於對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日本對朝鮮以及清朝的政策也發生了一定的轉變,可以說德川幕府統治時期的日本,基本斷絕了和外界的所有交流。沒有與外界發生戰爭,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02德川幕府與清政府一樣,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德川幕府統治了日本兩百多年,和清政府一樣,到了近現代時期,也體現出了自身統治的疲軟狀態。

第一,德川幕府森嚴的等級制度,雖然對封建統治有非常好的幫助,可是卻導致從幕府到武士一系列的貪腐行徑,搞得社會矛盾異常尖銳。第二,日本和清朝一樣,經歷了兩百多年閉關鎖國的歷史,已經完完全全落後於西方國家。而德川幕府不思進取,只想著將老百姓封閉起來統治,這已經無法奏效。第三,和清朝一樣,德川幕府時期的日本,也是農業大國,百姓都依靠土地莊家生活。可是封建地主卻成為了剝削農民的重要成員,中下級武士的生計都成了一個問題。其實19世紀的日本,和當時的清朝非常類似,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樣子。1853年,美國的海軍兩次強行進入江戶灣,迫使日本與之通商。

用大炮強行打開的國門,自然是後來者絡繹不絕。所以當時的德川幕府,根本無力對付強大的西方霸權國家,只能與這些列強籤訂各種不平等條約。

甲午,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康廣仁俱處斬。謫張蔭桓新疆。徐致靖禁錮。命榮祿為軍機大臣。以裕祿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乙未,以康有為大逆不道,構煽陰謀,頒硃諭宣示臣下。罷巡幸天津閱操。命榮祿管兵部事,兼節制北洋諸軍及宋慶軍。丁酉,籍康有為、梁啓超家。---《清史稿》

出賣主權的結果就是,日本百姓紛紛破產,中下級武士無法生存,這便是倒幕運動的起點。正因為如此,幕府集團逐漸走向了滅亡。

03明治維新使得日本遠超周圍鄰國,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明治維新:1865年12月,高杉晉作帶領農民軍奪取了藩政權,隨後四處倒幕派系紛紛林立,奪取了各地的藩政權。

1867年明治天皇繼位,開始暗地裡支持倒幕勢力。有了明治天皇的支持,再加上薩摩、長州、安藝三藩倒幕勢力的武裝力量,德川幕府終於結束了對日本長達266年的統治時期。明治天皇是日本第122代天皇,他主張君主立憲制,這是日本前所未有的進步。將部分皇權讓出來作為條件,天皇也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權力。明治維新相當於清朝光緒年間的戊戌變法,唯一的不同是,明治維新成功了,而戊戌變法卻徹底失敗了。

明治維新成功以後,日本努力擺脫過去東方國家的影子,一切都朝著歐洲化的方向發展,使得日本迅速成為了亞洲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

帶來弊端:明治維新並沒有徹底擺脫封建殘餘思想,這是一場近乎畸形的變法。雖然難能可貴,卻沒有做到徹底走向近現代化。

所以陸續出現了大量軍國主義色彩的文化和組織,這使得日本的未來掌控在了一幫具有軍國主義色彩的人手裡。

三月壬申朔,命吳大澂回湖南巡撫任。癸酉,濟陽高家紙坊河決。乙亥,日兵陷澎湖。戊子,褫提督蔣希夷職,逮問。癸巳,命郭寶昌隨同劉坤一辦防務。己亥,李鴻章與日本全權伊藤博文、陸奧宗光馬關會議。和約成,定朝鮮為獨立自主國,割遼南地、臺灣、澎湖各島,償軍費二萬萬,增通商口岸,任日本商民從事工藝製造,暫行駐兵威海。--《清史稿》

他們主張對外擴張,主張將天皇的威名遠播四方。所以陸續開始了對朝鮮、對中國乃至對東南亞地區的徵伐之路。

沒辦法,人家走在前面,比周圍國家更加先進,所以落後者必然是要挨打的。尤其是甲午戰爭以後,日本得到了清政府的一大筆賠款,多達兩億兩白銀,從此擁有了強大的軍備資本,使得他們的野心更加猖狂。

總結:走在前面的人,不會希望你趕上來。

集體富裕是一件可以實現的事情嗎?很殘酷地告訴大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所有人如果都富有了,誰來維持基本的社會秩序?誰來保證基本的社會需求?

同樣的道理,一個國家提前走到了前面,他看到了近現代化的好處,那他就不希望周圍的國家能夠趕得上他們。

因為他們的化工廠需要落後國家來接手,他們的資本需要落後國家來提供。如果你跟他們一樣先進了,那麼你的資源當然不會給他們,即使給也是以高昂價格賣給他們。你的地盤上當然也不允許出現化工廠,因為你的人民需要享受良好的環境。

由此可見,日本強大以後,擔心周圍的國家也會逐漸變法革新,所以提前採取了擴張之道。甲午海戰擊敗清朝,掠奪了一大批資本以後,清政府沒有能力迅速恢復,這就是當時明治天皇的目的。只要打出了時間差,那麼你永遠都很難趕上他。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關焦點

  •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兩個國家都進行過維新變法,但是卻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最後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把中國打敗了。在研究晚清和日本的近代史時,會發現明治天皇和光緒帝都是年輕即位,都曾主導過維新變法,但是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其中原因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光緒帝和明治天皇都是年輕即位,為何晚清和日本會相差如此之大。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受到天皇賞賜,如今成日本財閥
    1603年,經歷關原合戰後,德川家康取得了完勝,隨後他創立德川幕府,又經過十多年徹底消滅豐臣家族,最終取得了全國的統治權,德川幕府一直統治了日本長達264年,一直到近代日本發起倒幕運動,德川幕府最終被推翻,日本也進入到了新時代。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結局如何?說出來很難信
    但凡說到日本歷史,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德川家族」,自從德川家康上位後,德川家族在此後的日子裡統治日本長達264年,公元1867年,德川家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日本政府將會如何對待他們?德川家族的結局又會怎樣? 在說德川家族之前,我們要先簡單了解一下「幕府」為何物。
  • 日本最後一位幕府將軍,幕府倒臺後密謀東山再起,晚年以狩獵為生
    這時候的日本,雖然幕府將軍仍有實際統治權,但經過黑船事件後,西方列強強行打開了日本國門,幕府代表日本籤訂不平等條約,所以幕府將軍普遍被認為是賣國賊,權威一落千丈,給了倒幕派推翻幕府的機會。德川慶喜為了鎮壓倒幕派,挽救幕府統治,重新提出所謂的「公武合體」,即聯合朝廷公家和幕府武家來改革幕府、強化幕府的權威,以此來鎮壓倒幕派。
  • 德川幕府的最大危機:日本史上「倒幕運動」與「明治政府」的建立
    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海軍佩裡艦隊登陸日本以來,一場巨大的政治衝擊在日本國內爆發,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其他方面來看待這場促成近代大和民族覺醒的政治變化,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西方資本主義浪潮和世界殖民體系的衝擊,統治日本200餘年的德川幕府迎來了最大的危機。「倒幕運動」的到來加速了幕府的垮臺,倒幕派與守舊派不可避免地將在全日本為了最高權力展開死鬥。
  • 古代日本最厲害的天皇,滅了幕府將軍,還開創盛世,不是明治天皇
    日本菊花王朝至今已經傳承了126代天皇,較為人熟知的是近代的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以及現代的平成天皇等幾代天皇。其中,明治天皇是公認是最厲害的天皇,首先滅了德川幕府,奪回政治實權,然後實行明治維新,菊花王朝從此崛起,最終日本躋身世界強國。
  • 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摘要: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德川幕府成立後,為什麼其餘大名不敢反抗幕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德川家康時期開始說起。如果大名流露出反對德川幕府的傾向,或者是對於德川幕府的統治表示不滿等,幕府就會毫不猶豫地對這些大名進行嚴厲處分。如果沒有繼承人也會成為處分對象。而處分的方式簡單、粗暴,即沒收知行、更改領地。
  • 屬於自己時代的貢獻者,日本古代封建社會的德川幕府
    導語:日本的歷史上有一個非常具有影響力和力度的名字——德川,是德川幕府的姓氏,也就是江戶幕府,家族定居在江戶地區,而這個家族越過日本天皇統治了日本近二百六十年,大約兩個多世紀,德川幕府可以說是日本的最高政治權力中心。
  • 皇軍的「黑歷史」,明治初年的日本陸軍才不效忠天皇
    但是,明治初年,日本陸軍不服從天皇的例子比比皆是。這種直接向天皇提要求的叛亂,特別是明治政府的直屬部隊的叛亂,在後來看起來是不可思議的。就算是1936年的「二二六」兵變,也是以「尊皇討奸」、「清君側」的名號發動的。但是在日本陸軍剛剛建立的明治初年,不服從天皇,在士兵們看來沒什麼大不了。服從天皇,甚至把天皇尊為神,是日本近代建立起的觀念。
  • 日本史:倒幕派的最大敵人去世,明治天皇拉開「明治維新」的帷幕
    孝明天皇慶應二年(公元1866年)六到八月間爆發第二次「徵長戰爭」,以十五萬幕府軍被四千長州軍擊敗而告終,從此幕府威望直落谷底。當時德川家茂將軍坐鎮大坂,遙控「四境戰爭」,可是仗還沒打完,他便因病辭世了,年僅二十歲。繼承徵夷大將軍之位的,乃是大家茂九歲的德川(一橋)慶喜。不過這個時候「一橋派」已經徹底分崩離析了。
  • 日本為何把首都從京都遷到東京?
    日本為何把首都從京都遷到東京?藤原京成為國都的時間並不長,從694年至710年,前後16年。不過,日本在藤原京時代完善了法制,效仿唐朝分布律令,為日後日本的發展打下基礎。708年,即位不久的元明天皇下詔修建新都。兩年後,新都建好,日本國都從藤原京遷至平城京。不過,咱們國家的人對平城京有一個更熟悉的稱呼——奈良。唐朝的高僧鑑真和尚東流日本,來到的就是平城京,並定居於此,傳授佛法。
  • 走訪京都二條城:見證日本德川幕府的榮辱興衰
    那麼今天,就先來說說日本京都的二條城。對於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們來說,二條城是到京都旅遊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是由江戶幕府的初代將軍德川家康下令修建而成。在建城400年來,二條城見證了日本歷史上的諸多重大事件,同時,這裡也保存了日本桃山時代的繪畫雕刻和建築特色,是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 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被稱之為二心殿下的德川慶喜是怎樣的人?
    長達264年的德川幕府就這樣落下了帷幕,而作為末代的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也沒少被罵是無能之輩,那麼他到底是不是無能之輩呢? 一、二心殿下德川慶喜 德川慶喜有個綽號,叫做「二心殿下」,通常就是說這位老兄為人反覆無常,好像有兩顆心一樣。
  • 二條城,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
    不同時代的幕府並非都設立在京都(除了室町幕府)。德川家康的幕府雖在江戶(東京),但他在京都也要有自己的住所,便於覲見天皇。二條城到京都御所的距離並不遠,反正我是走路過去的。據說天皇有時還要屈尊從京都御所到二條城來和幕府將軍商量事情。
  • 本為彈丸之地的日本,為何能迅速崛起,它的這次革新十分關鍵
    畢竟,從古代開始,日本一直在我國歷史典籍中的記載都是一彈丸之地。日本無論是從國家建設,還是文化制度,無不向中國學習,並且一學就是幾百年,那麼緊緊跟隨中國腳步的日本,為何在近代突然反超中國,並且還成為白人之外唯一的侵略中國的亞洲強國?這其中的過程,今天小編就來好好給大家梳理一下。
  • 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其實並沒有能完成真正意義上的日本統一!
    初讀日本歷史難免都會有以下幾個疑問,1)、為何日本天皇的繼承被稱為「萬世一系」,而從沒有被打斷呢?2)、為何日本的「大化革新」,是全方面向唐朝學習的,而在當時隋唐極為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卻沒有能在日本紮下根呢?
  • 明治維新150年:將近700年的幕府制度如何被送進歷史的?
    150年前的1868年1月3日,東亞古國日本,正式宣布改元明治,用一場「維新」,翻開了自己走進近代化的新篇章。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成為日本的主旋律,「脫亞入歐」,向霸權邁進,就此成為日本的國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明治維新是一場打著「維新」旗號的革命。
  • 明治維新150年:將近700年的幕府制度如何被送進歷史的
    「 150年前的1868年1月3日,東亞古國日本,正式宣布改元明治,用一場「維新」,翻開了自己走進近代化的新篇章。接下來的幾十年裡,「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成為日本的主旋律,「脫亞入歐」,向霸權邁進,就此成為日本的國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明治維新是一場打著「維新」旗號的革命。
  • 日本的首都是東京?大多數日本人自己卻不承認,這可能是一個誤會
    可能很多朋友就奇怪了,東京可不就是日本的首都嘛。為什麼要說東京作為首都是有實無名呢?的確,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來說,很多人對日本都非常的熟悉,可能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日本的首都是東京。但是,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從日本法律上來說,東京其實並不是日本的首都。或者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現在的日本是沒有首都的。
  • 日本風雲:從幕府統治到明治維新,倒幕運動是如何影響了日本的?
    在1852年「黑船事件」後,日本迫於美國武力威脅被迫開國,結束了日本長達200年的閉關鎖國政策,在這次事件後,日本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幕府的統治開始慢慢瓦解,隨後各地陸續爆發的「倒幕運動」,讓幕府統治日本千年的歷史徹底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