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高瓴的鞋櫃-虎嗅網

2020-12-26 虎嗅APP


百麗自從在去年成為了高瓴的「鞋櫃」之後,就開啟了「變形」之路,如今,這家曾經的鞋業巨頭,在私有化完成近一年之後,開始放大招了。


「土味」百麗的小動作


百麗最近的一個動作就是將輕奢女鞋品牌73hours收入囊中。


73hours的產品定位與百麗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很不一樣。它的目標人群是消費能力較高的年輕都市白領,線上客單價在1600左右。


這個品牌還有著百麗做的不算成功的電商渠道。資料顯示:73hours的線上線下銷售額比例基本處在持平或是4 : 6的範圍;其25~29歲的客戶佔比超4成,是最主流的客戶,均單價最高的是29~34歲。而這正是百麗急需要拉攏回來的,正在拋棄百麗的年輕消費群體。


收購73hours,百麗的品牌矩陣中多了一名輕奢先鋒,最起碼在觀感上,百麗的鞋子終於不那麼「難看」了。


「土味」百麗,抬腳進軍輕奢市場。與此同時,它還在活躍在新零售的概念裡。


今年2月初,百麗旗下品牌TATA在深圳開出為期7天的快閃店,當然,智能貨架、RFID晶片這些被高頻提及的新零售元素少不了;3月份,百麗開始運行鞋履定製微信平臺,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腳型數據定製鞋子,雖然她們還得先跑到實體店用百麗的3D足型掃描儀進行測量;在剛過去的7月份,百麗與依圖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準備建設智慧門店......


這大概是一直在走下坡路的百麗開始的反擊。


百麗的下坡路


百麗的下坡路,是從2012年開始的。


那個時候,零售的線下渠道正在轉向購物中心,但百麗鋪滿的卻還是各大百貨商場。同時,它還和逐漸崛起的電商生態撞了個滿懷,其經營開始變得日益困難。


《財經雜誌》文章《百麗退市啟示錄》中分析道:電商的崛起,不僅將銷售從線下轉到了線上,而且還讓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的性價比。而在線下,百貨商場向購物中心的轉向,也讓百麗20多年積累的渠道優勢不斷弱化。


於是,百麗國際的鞋類業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之後幾年的表現,在其公開的數據上有著明顯的體現:2014財年Q4以來,其同店銷售額錄得連續13個季度負增長,其股價也在與日具減。



賣場裡,百麗旗下的門店也開始關店止損。公開資料顯示,2015~2016財年,百麗的關店數量達到366家,外界調侃百麗從原來的「兩天開一家新店」的盛景,變成了「兩天關一家門店」的蕭條景象,也並不誇張。


百麗所受到的衝擊不止來自於電商,它還面對著自身的品牌老化和口碑問題。


沒錯,佔領了各大賣場的百麗鞋子,沒能繼續佔領消費者的心智。消費大環境下,女性的消費能力和品位都在發生著轉變,百麗的設計和款式已經不能滿足於女性用戶的「消費升級」了。尤其在一線城市的白領人群看來,百麗已經走上了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定位的不歸路,即越來越「土」,但定價卻沒有走低的趨勢。


在價位差不多的前提下,她們寧願去選擇設計更新穎、創新能力更強的小眾設計師品牌或者國外品牌。上述百麗收購73hours,就可以被看作是它試圖彌補自己在輕奢市場和產品設計上的短板。


當然,百麗不是沒有嘗試過自救。


早在2016年,百麗在其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發布了轉型計劃。調整定價、對線下鞋類店鋪做減法,加強線上渠道銷庫存的能力。但是,效果卻並不如意。


2017年年中,「鞋王」百麗走到了歷史的拐點,正式宣布私有化。


高瓴資本集團牽頭、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於武和盛放參與組成的財團,向百麗國際提出私有化建議,收購總價531億港元,高瓴資本手握57.6%的股份控股百麗。這也是當年香港最大的一起併購案。


高瓴的意志


加入高瓴資本意志的百麗,終於開始打新零售的主意。


高瓴資本張磊曾在百麗中高層戰略會議上如是說:最有機會打造C2M的公司是百麗。百麗做的事情,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做不了。


百麗當時的一些問題,從高瓴的角度看,反而成了張磊口中的「寶藏」。張磊認為,百麗直營門店每日600多萬的進店人數,相當於網際網路概念中的600萬DAU(日活躍用戶數量),而科技公司口中的網際網路理念,不管是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顧客對接工廠),還是快時尚供應鏈,還是無縫連結,唯一有機會實現的公司就是百麗。


因為在他看來,百麗有著生產商、渠道商和供應鏈的一體化,這對高瓴來說,就有了改造的先決條件和空間。


張磊也曾對外明確表示過:「高瓴資本收購了百麗以後,重新審視這家傳統企業,用網際網路思維的形式思考可以幫助它做什麼。」高瓴希望把百麗打造成一家零售基礎服務提供商,新零售和C2M,就是高瓴對百麗提出的新的要求。


高瓴大旗一揮,百麗的轉型就提上了日程。百麗的內部架構被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加入新業務事業部,整合營銷部,重建網銷中心,組建新零售運營團隊......


2018年4月份,百麗交出了轉型一年來的成績單。盛放公開透露,百麗2017年的終端零售總額超過了500億元。其中,鞋類業務結束了連續3年下滑態勢,在2017年取得銷售增長,並且利潤增長達到了雙位數。


當然,這更多的是得益於整個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


有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百麗的銷售額同比增長58%(非官方數據,僅供參考),同時,其他各品牌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比之下,百麗Q1的銷售件數及轉化率就需要再加一把勁了,TOP10的鞋履品牌中,客單價最高的百麗有著最低的銷售件數(15萬)和最低的轉化率(0.9%)。



但不管怎樣,嘗到了甜頭、成績開始有回暖趨勢的百麗,如今似乎已安心地做起了高瓴的「鞋櫃」。


73hours不會是百麗收購名單中的最後一個,高瓴的意志已經全面滲入了百麗,而高瓴能不能把這個曾經的鞋王再次抬上王座?都且看著呢。

相關焦點

  • 高瓴資本張磊內部講話釋疑投資百麗初衷
    近日,百麗私有化後控股大股東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內部講話流出。在百麗中高層戰略研討會上,張磊解釋了高瓴投資百麗的初衷。他認為百麗是最有機會打造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顧客對工廠)模式的企業。他也提出要充分利用技術手段為百麗的一線員工賦能,打造學習型組織,構建真正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新零售、新消費企業。
  • 從格力電器到凱萊英,高瓴資本的「選股」密碼
    從醫藥行業,到網際網路巨頭騰訊控股(00700.HK)和阿里巴巴(BABA.NASDAQ),到買入格力電器全面涉足製造業龍頭,再到私有化百麗國際......高瓴資本選擇投資標的標準,到底是什麼?記者梳理高瓴資本的主要持倉後發現,對中國企業的投資來看,高瓴資本偏愛選擇醫藥股,在創新藥領域有非常廣泛的布局;選擇網際網路公司則主要集中在線上購物方面,而對格力電器、百麗國際等製造業和品牌消費企業的投資,則更加重視其市場領導地位,無論網際網路還是製造業,高瓴資本都聚焦著大消費的龍頭企業。
  • 跟著高瓴去炒股,不愁沒有鈔票數
    如果要問哪些機構的「車」最有吸引力,高瓴資本(簡稱「高瓴」)肯定是其中之一。2020年12月21日,高瓴資本斥資158億拿下隆基股份6%股權。消息傳出,市場立刻聞風而動,當天隆基股份以漲停收盤,股價報85.42元,創下歷史新高。在以散戶為主的A股市場,這明顯是高瓴號召力的體現。在一級市場,高瓴的名字無人不知,有意思的是,即使到了風格迥異的二級市場,高瓴依然是投資風向標。
  • 高瓴佔得先機 格力拉開混改拉開3.0序幕
    珠海明駿投資背後的高瓴資本作為戰略投資者進入格力電器。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格力電器將翻開新的歷史篇章,公司治理結構將更趨合理,科技型、創新型、多元化、全球化布局戰略有望得到堅實推進。格力電器新的第一大股東珠海明駿投資的背後是高瓴資本。天眼查顯示,珠海明駿投資成立於2017年5月,公司的兩大股東分別為深圳高瓴瀚盈投資諮詢中心(有限合夥)和珠海賢盈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珠海賢盈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兩大股東分別為珠海高瓴天成二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和珠海高瓴天成二期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 「鞋王」百麗純利下跌18% 女鞋品牌日子都不好過
    「鞋王」百麗純利下跌18% 女鞋品牌日子都不好過 2017-05-昨天,中國最大時尚零售商、最大鞋企百麗發布其在公開市場的最後一份年報,截至2017年2月28日的2017財年,百麗集團純利下跌18.1%,由29.341億元跌至24.034億元。這份財報顯示,「鞋王」的鞋類業務表現持續疲軟,收入、毛利以及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降明顯。
  • 從高瓴投資格力混改看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新思路
    高瓴入主珠海格力的另一標誌意義格力太出名了,而格力加上混改就更為萬眾關注了。參與格力混改的高瓴資本是一家什麼樣的機構?高瓴投資格力混改,對中國經濟發展意味著什麼?我們應當做一番思考。從高瓴資本在助推百麗數位化方向取得的有益成果看,高瓴資本+格力電器的未來充滿想像空間。顯然人們關注的是,市場競爭性國資從獨資控股,到絕對控股,再到相對控股,最後到非控股的轉變,這緣於本輪國企改革的初衷之一是實現「從管企業到管資本」的轉變,激發市場微觀主體的活力。然而,人們更應該注意的是另一重意義,即高瓴入主珠海格力對於實體經濟的支持。
  • 中金前首席經濟學家梁紅加盟高瓴資本 任產業創新研究院院長
    這份公告也證實了,前中金研究「掌門人」梁紅已經加入高瓴資本,現任高瓴資本集團旗下產業與創新研究院院長。  高瓴資本創立於2005年,目前是亞洲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專注於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美團點評、滴滴、蔚來汽車、Bilibili、愛奇藝、Uber、Airbnb、百麗國際
  • 百年威士忌羅曼湖被高瓴資本收購 成立中國總部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被高瓴資本收購 百年威士忌羅曼湖成立中國總部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曉暉 2019年9月,一個名為「羅曼湖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微博帳號在中國的社交媒體開通,並在9月20日宣告羅曼湖中國總部正式成立
  • 「中國寶潔」、洗衣液一哥上市,高瓴是最大外部股東,獲益24倍
    除了藍月亮的創始人,還有一個人也賺大發了,他就是高瓴資本的創始人張磊。2010年,在藍月亮的天使輪中,高瓴資本張磊投資藍月亮4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98億元),後又追加投資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0.068億元)。持有藍月亮10%的股份,市值為85.17億港元,加上之前分紅所得的3億港元。張磊的這筆投資獲益24倍。
  • 百麗宣布退市 CEO盛百椒個人資料身價及顯赫背景起底
    【百麗宣布退市;創始人套現百億離場】7月27日,百麗正式宣布退市!  對於中國的女孩子來說,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要買女鞋,十有八九會買到百麗和它旗下的品牌。也難怪百麗國際執行長兼執行董事盛百椒曾豪氣地說: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  就在新零售模式,開始風靡整個中國商業圈的時候,一個讓人不勝唏噓的消息來了!
  • 估值近5億人民幣,美妝集合店HARMAY話梅獲高瓴資本領投
    估值近5億人民幣,美妝集合店HARMAY話梅獲高瓴資本領投 CBO首頁 | 作者:李建子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9-12-09
  • 丹尼斯、百麗「和好如初」
    昨天上午,鄭州丹尼斯百貨總經理蔡英德用這樣一個比喻,形容經歷撤櫃風波後的百麗、丹尼斯關係。  4月21日上午雙方經過談判後,當天下午起,百麗旗下14個品牌在丹尼斯百貨恢復銷售,至此,攪動鄭州商界3天的零供風波得以平息。
  • 百麗轉型後,給出了怎樣的答卷?
    來源:36氪從傳統女鞋到科技時尚,百麗成功實現了品牌煥新轉型。6月百麗鯨魚鞋的發布及熱銷,可以看做是百麗轉型過程中的最新成果,從中不難看出百麗乃至整個時尚產業的變遷及趨勢。在國內的時尚品牌中,百麗是近期發力科技的一個典型代表。近日百麗推出了名為鯨魚鞋的爆款單品,根據百麗公布的數據,在6月1日0點全網渠道開售後便獲得近200萬的預售成績,在618期間共銷售超50000雙,助力百麗官方旗艦店成為天貓時尚鞋靴品類第一。
  • -虎嗅網
    下面,我們做個實驗,直接在天貓上搜索「百麗」和「Charles & Keith」,然後選擇單鞋,最後大家選擇,你的心動「女生」是哪位?以下是「百麗」的「單鞋」搜索結果:當然,以上的對比可能並不合理,而且百麗的大部分收入都來自線下銷售。不過,我想說明的是年輕女性的偏好在發生變化,至少這些年輕女性對百麗的品牌偏向是不明顯的,甚至是排斥的,這也是為什麼百麗的單店銷售在不斷下滑的原因之一。
  • 百麗為什麼要退市?它真的失敗了嗎?
    不少文章的結尾都用了同一句話來總結百麗退市:"百麗的成功興於百貨商場的崛起,百麗的失敗也源於對百貨商場的無限執著,對電商的到來,絲毫沒放在心上......."注意,裡面用到了一個詞,叫做「百麗的失敗」,對於百麗退市,我今天聊三個問題:1、百麗失敗了嗎?2、百麗為什麼要退市?3、百麗的利潤為何會下滑?
  • 百麗去年淨利下跌
    百麗國際去年全年淨利潤下跌18%至24億元 傳美銀美林正為其私有化作280億聯貸安排   在截至2月28日的12個月內,百麗國際銷售額增長2.2%至417億人民幣,經營利潤同比減少15.4%至35.5億元。其中,鞋類業務銷售額下跌10%至189.6億元;運動服飾業務銷售額則錄得增長15.4%至227.5億元。
  • 什麼品牌鞋櫃比較好?鞋櫃新品推薦?
    鞋櫃的使用對於我們的家庭來說也會方便很多,可以幫助我們收納鞋子,這樣的話家居環境也會更加的整潔。那麼我們在購買鞋櫃的時候選擇什麼牌子的鞋櫃會比較好呢,我們大家對於這些問題有些了解嗎?下面我們來介紹有關於什麼品牌鞋櫃比較好?鞋櫃新品推薦?
  • 百麗集團旗下品牌入駐當當網
    8 月 21 日,百麗國際旗下全線品牌入駐噹噹,除國內女鞋品銷售額前三的 Belle (百麗)、 Teenmix (天美意)、 Tata (他她)之外,還包括很多國際知名品牌 ADIDAS 、耐克等,總體約 50 家熱門品牌。
  • 百麗旗下「思加圖」被指「套路售假、拒絕退貨」
    核心提示:近日,多位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發文稱,百麗旗下品牌「思加圖」(staccato)電商旗艦店涉嫌售假,並以「退貨系仿品」為由拒絕給消費者退款。據第三方投訴平臺黑貓投訴顯示,僅今年上半年,有關思加圖「以仿品為由拒絕退貨」的投訴就有近百起,其電商旗艦店更被指「用套路欺詐消費者」。
  • 連百麗都看好的initial年收入已達10億元!
    全國105家門店,年收入達10億元   據悉,百麗集團近日已入股時裝品牌initial,暫未透露具體的交易金額和股權佔比。百麗集團於去年7月突然退市,創下了國內史上金額最高的私有化記錄,以531億港元被由高瓴集團牽頭、鼎暉投資及百麗國際執行董事於武和盛放組成的財團收購。      initial於2000年在香港創立,目前已有105家門店,目前年收入已達1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