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給中國早餐取的「名字」,前三種我忍了,圖四讓我忍無可忍
油條。油條,是一種古老的中式麵食,長條形中空的油炸食品,口感鬆脆有韌勁,中國傳統的早點之一。《宋史》記載,宋朝時,秦檜迫害嶽飛,民間通過炸制一種類似油條的面制食品(油炸檜)來表達憤怒。類似的油炸麵食。油條,老外給取名,宮廷秘制酸辣黃金酥,我就想問油條啥時候變成酸辣口味的了?真是搞不懂了,這個我忍了。
包子。包子這種麵食製品大約在魏、晉時便已經出現。但包子的原名卻叫「饅頭」。老外給包子取名吮指珍翠蛋香可麗餅。明明是包子,怎麼會是餅呢?老外的邏輯真是令人不敢恭維啊!這個我也忍了。
胡辣湯。胡辣湯的主要製作材料有胡辣湯料、胡椒、辣椒、熟羊(牛)肉、羊骨高湯、麵筋、麵粉、粉條、黃花菜、木耳等。是中國北方早餐中常見的傳統湯類名吃。老外給胡辣湯取名荷蘭黑椒牛肉風味濃湯,這個還算勉強符合的。這個我也忍過去了。
煎餅果子的名字實在是讓我忍無可忍啊——精選西班牙橄欖油炸制鹹味法棍,先不說別的,咱中國的煎餅咋變成法棍了?這個實在忍不了啊。看完這些你有能接受老外給取的名字嗎?歡迎留言吐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