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民級」的零食,辣條備受消費者青睞,衛龍則是其中的龍頭品牌。根據前瞻研究院的數據,2018年我國辣條市場規模達到600億元,其中衛龍的市場佔有率排在第一位,約為5%。
如今,靠賣辣條起家的衛龍或將上市。
11月19日,路透社旗下媒體IFR報導稱,衛龍食品計劃2021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並稱衛龍正在與中金公司、摩根史坦利和瑞銀合作,商討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但衛龍對此事並未置評。
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衛龍已經不僅僅是一家休閒食品品牌,更是國民級網紅品牌,如今一年能賣50億,其主力產品辣條,已成為很多人的心頭好。如今赴港上市,證明衛龍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品牌實力。
暫且不論上市傳聞的真假,這個年銷49億的「辣條一哥」,都值得我們挖一挖!
01
「全品類」戰略撬動市場
以產品力鑄就品牌力
說起辣條,很多人並不陌生,這一「奇特口味」的產品甚至徵服了外國人的味蕾。這種普通零食原本充斥著各種雜牌,但能讓一群早已脫離童年的成年人對辣條留戀並邁出國門的,卻只有衛龍。
如今的衛龍,早已躋身國內休閒零食第一梯隊,年銷量高達100億,年入49億元(2019年)。
令人驚嘆的是,衛龍甚至火到了國外,在美國,衛龍辣條售價高達12美元一包,因此被網友賜名「辣條界愛馬仕」。
其實,衛龍能在一眾辣條雜牌軍中脫穎而出,背後離不開對產品力的打磨和升級。衛龍通過巨額投入,從口味到品類都重新設計打造,以優質的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首先,是口味上的升級。
給麻辣加上甜味是一項「偉大的創舉」。衛龍通過市場調研發現,除了湖南、四川一帶偏愛辣食,中國更多地區的人們並不太能接受食品過於辛辣,因此降低了原先辣條的辣度,將其從「麻辣」調整為「甜辣」,更符合大眾口味。
為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除了甜辣味,衛龍還研發出了多個口味。截至目前,衛龍已經開發出了燒烤味、香辣味、泡椒味、五香味、雞汁味、五香滷汁味、麥辣雞汁味等十餘種口味,近百個規格的產品系列。
另外,通過明星單品撬動市場後,衛龍由【辣條單品】驅動向【全品類】突圍。開始拓展產品線以實現多元化增長,陸續推出了辣條之外的肉食、膨化零食、海味零食、方便速食等產品線。
衛龍先是圍繞大麵筋、親嘴燒等重點「辣條」做布局;隨後將其定位拓展到「辣味零食」,藉助衛龍IP代工了麻辣雞腿等系列麻辣肉食和海帶、筍等辣味零食;
接著嘗試「網紅產品」開發,代工推出了辣條火鍋、酸辣粉等「辣條」之外的新品,並依託衛龍IP推出健康類的果蔬脆產品。
通過產品力的升級,衛龍持續重塑品牌力,逐漸奠定「辣條一哥」的江湖地位,拓展了品牌的想像空間。
02
憑藉產品升級與話題營銷
實現「衛龍=垃圾食品」
到「衛龍=辣條」的消費認知轉變
其實2016年之前,衛龍在網際網路和營銷界還默默無聞。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人們一提到辣條,就會聯想到黑作坊、垃圾食品。尤其在2005年「地下辣條黑作坊醜聞事件」被央視曝光後,更是讓「衛龍=垃圾食品」的品牌認知深深烙印在大眾心中。
為了擺脫「垃圾食品」的不良認知,衛龍雙管齊下。一方面保證產品質量和口味,把自己從黑洗白;另一方面針對年輕用戶群體,用線上網際網路玩法跟大家玩到一起,擴大自己的品牌認知度。
在洗白的路上,衛龍先是在於2014年升級了生產設備,改善生產環境,採用了全自動化的生產車間,並邀請了一組專業攝影團隊進入車間拍攝宣傳片。
為了宣傳其食品的安全衛生,衛龍還請來網絡紅人張全蛋到車間直播,高峰時期直播間高達20萬人。如此接地氣的營銷方式,也讓「辣條=垃圾食品"的形象一舉被扭轉。
2015年,衛龍開拓線上電商渠道,並開始打造一些話題及營銷事件。
2016年6月8日,衛龍精心策劃了一場「官網被黑」網際網路營銷事件。
這場「辣條被黑」事件,營銷效果顯而易見。就在當天,平時轉發、評論數寥寥無幾的衛龍官微,獲得了3000多的轉評和超1000個贊,並成為當天微博熱議最多的話題之一,也讓它店鋪的訪客增長了20倍,成為當天的行業第一。
此外,為了刺激產品的購買慾,打開品牌潛在消費市場,在iPhone7發布會當天,衛龍借勢推出新品Hotstrip 7——辣條7。從頁面介紹圖、顏色風格、文字文案、產品包裝等方面徹頭徹尾的模仿了一把iPhone7。
iphone給人的一直印象是「有設計感、高端」,衛龍的這次模仿讓辣條一下從廉價感提升到科技感、品質感,在一眾的蹭熱點的品牌中脫穎而出。這次造成了持續2億次的曝光,300家媒體自主轉發,日銷增長20%,提升了品牌及銷量的雙豐收。
在2017年,衛龍可以說是引發了這幾年來最大的一次品牌傳播,那就是樂天事件。樂天事件出來後,衛龍第一時間站出來,憑此樹立了正面積極、民族大義的形象,引發大批網友一片讚譽之聲,各方媒體紛紛報導,連人民日報也為它打call。
藉助各種事件,利用不同的話題,衛龍吸引了大量粉絲,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於此,品牌從19年的傳統企業,搖身一變成了熱度不斷的網紅品牌,並被國內營銷行業看做傳奇。
最為重要的是,衛龍成功摘除了「衛龍=垃圾食品」的標籤,建立並霸佔了「辣條=衛龍」的消費認知入口。
03
大膽跨界推出周邊
以「衝突感」吸引用戶注意力
事物與事物間進行碰撞組合後,總是會誕生出一些新的元素和火花,這是快速吸引大眾注意力的一條捷徑,也是當下品牌最愛用的營銷方法——聯名。
衛龍,也不例外。從食品到家居,再到手遊,玩了個遍。
1. 聯名安踏推出「魔鬼時尚禮包」
今年3月31日,安踏和衛龍在微博上連線,雙方達成協議,要以2000年的回憶殺合作搞一波事情。安踏和衛龍的新奇組合一下子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的關注,網友們大開腦洞,猜測這波合作是要出「辣條味的鞋子」,還是「鞋味的辣條」等跨界奇葩產品。網友的積極參與為這波有「辣」味了的合作造了一波勢。
前期吸足了觀眾的目光後,4月7日安踏和衛龍合作的「千禧禮包」上線,沒有大眾期待的鞋味的辣條,這次合作推出的是一系列酷炫的潮流大禮包。
潮流大禮包也是給足了驚喜,聯名採用了90年代的Windows XP畫風,首推出魔鬼時尚禮包含5款單品:兩個口味的衛龍魔芋爽,加上衛龍風吃海帶,然後是安踏的「拉麵鞋帶」和聯名款T恤。
除了搞怪新奇的定製T恤、鞋帶和託特包之外,最重磅的是推出全新的「千禧鞋」——雀翎、冰河。結合了復古跑鞋的造型和當下運動時尚元素,將2000年的千禧記憶和當下的潮流有機結合起來,以此帶給消費者具象化的呈現與體驗。
這次聯名,衛龍做出的跨步很大,和安踏合作製造的反差感,打破了人們常規的認知,給足了新鮮度,成功的創造出了熱度話題,打響了聯名運動的知名度。
2. 進軍家居界,一口氣推出15款「辣眼睛」周邊
2019年6.18期間,衛龍再次將「魔爪」伸向了生活家居界,推出15款畫風清奇的「辣眼睛」系列周邊——辣眼睛眼罩、富得流油帆布包、辣條花開晴雨傘、不想洗頭鴨舌帽等等,把日常物品變成時尚單品,賺足路人的眼球。
衛龍用出其不意的創意內容,再次俘獲了一大批年輕受眾,通過和年輕人玩在一起,加深了受眾對衛龍有趣、好玩、新潮、創新等方面的品牌印象。
發展至今,衛龍早已不再是簡單的辣條代名詞,如今的衛龍,在介紹它的那一堆名詞裡,絕對可以加一個「自帶網紅IP屬性」的稱號了。
3. 跨界出手遊,與年輕人打交道
當很多傳統企業還在做上個年代流行的「國家XX認證」、「XX質量真是好」式品牌營銷時,衛龍已走向新時代與年輕人「打鬧嬉戲」的康莊大道。
2017年6月15日,衛龍官方微博推了條消息,用「敬請期待」四字,簡單粗暴引入支「衛龍手遊要來了」的預告短片。
整個預告片濃濃傳奇風,處處抖包袱:戰爭手遊的革新大作、斥資打造恢弘史詩、比《貪吃蛇》更多場景、比《俄羅斯方塊》更炫特效、比「陽陰師」、「王者農藥」更快升級」。
從遊戲角度來說,這款遊戲可能還不如H5小遊戲,但從形式上看,這款遊戲也成為個性化營銷的一個典型。在即「薩德事件」後,進軍遊戲行業,衛龍再次顛覆了整個廣告圈和遊戲圈。
對於衛龍來說,它鮮辣的口感是一眾辣條粉忠於它的核心原因,而經過聯名後的衛龍,亦是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成功打響了知名度,進一步推進了它年輕化品牌戰略的發展。
消費者一直是年輕的,但品牌卻會在不斷的衰老。所以不論是老品牌還是新品牌,其都需要不斷的持續輸出能足以跟上這種年輕文化腳步的內容進而完成品牌的年輕化,這才是一個品牌「永葆青春」的秘籍。
04
結語
回首衛龍爆發史,首先清楚自己是一個被黑,人人喊髒的垃圾食品,它踏上了一條洗白之路。腦洞大開的營銷創意一次次將它推到人前,放得開、收得回,深諳用戶群體的喜好,從用戶出發,找到與自身品牌相契合的點,迅速實施,的確能獲得好的傳播效果。
當然,表面功夫背後,最堅實的支撐莫過於產品。好的營銷必須搭配好產品,才能產生巨大的市場能量。創意營銷對產品而言是錦上添花,並非是復活膠囊。
從意外誕生到陷入「垃圾食品」泥潭,再到提升質量以及自黑成為「網紅」,一個小小衛龍辣條,將許多不可能變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