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腹瀉症狀表現及處理 新生兒大便一天幾次正常

2021-03-05 育兒百分百

  寶寶喝了母乳或者其它原因而腹瀉,這到底是咋回事呢?媽媽們可要注意啦,這可不是因為寶寶不喜歡喝母乳,而是有可能患了新生兒腹瀉啦。什麼?這世上還有「新生兒腹瀉」這現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新生兒腹瀉怎麼辦?

  新生兒腹瀉的典型症狀為大便次數增多及性狀改變,由於引起新生兒腸炎的機制不同,病情表現及嚴重程度不一。

  典型症狀

  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大便次數甚至可達10次/日,性狀可為稀便、稀水樣便、黏液樣便、膠凍樣便,甚至伴有膿血,不同病因所致腹瀉大便性狀各不相同。

  食慾下降:患兒吃奶差、食欲不振,甚至拒奶,可伴有嘔吐、精神萎靡。

  哭鬧不安。

  伴隨症狀

  部分患者可出現低熱、嘔吐、腹脹及哭鬧不安等,腹瀉重者可出現脫水、酸鹼失衡及電解質紊亂、尿少、嗜睡等。病程長或遷延不愈者,可出現明顯消瘦、營養障礙及餵養困難等。

  重型急性腹瀉多伴有水、電解質及酸鹼平衡紊亂,由於嘔吐、腹瀉導致的體液丟失和攝入量不足,使體液總量,尤其是細胞外液減少,導致不同程度(輕、中、重)的脫水。由於腹瀉患兒喪失的水和電解質比例不盡相同,可造成等、低滲或高滲性脫水,以前兩者多見。出現眼窩、囟門凹陷,尿少、淚少,皮膚黏膜乾燥、彈性下降,甚至血容量不足引起的末梢循環改變。

  重型腹瀉同時還常出現代謝性酸中毒、低鉀血症等離子紊亂,患兒可出現精神不振、唇紅、呼吸深大、精神不振,呼出氣涼而有丙酮味(爛蘋果味)等症狀,但小嬰兒症狀可不典型。

  腹瀉病時還可合併低鈣血症和低鎂血症,腹瀉患兒進食少,吸收不良,從大便丟失鈣鎂,可使體內鈣、鎂減少,此症在活動性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患兒更多見。但是脫水、酸中毒時由於血液濃縮、離子鈣增多等原因,不出現低鈣的症狀,待脫水酸中毒糾正後則出現低鈣症狀(手足搐搦和驚厥)。極少數久瀉和營養不良患兒輸液後出現震顫、抽搐。用鈣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有低鎂血症的可能。

  第一種,給新生兒餵食的奶粉過濃、奶粉不適合、奶粉中加糖、奶液過涼或過早添加米糊等澱粉類食物,都容易導致新生兒積食,從而引起寶寶腹瀉。寶寶常出現大便含泡沫,帶有酸味或腐爛,有時混有消化不良的顆粒物及黏液,並且還常伴有嘔吐、哭鬧。

  第二種情況就是,在寶寶患感冒時也常伴有腹瀉症狀。

  第三種常見的原因就是細菌感染。輪狀病毒是秋冬季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佔秋冬季節寶寶腹瀉的70~80%。發病時伴有嘔吐、發熱,若不及時處理可出現脫水症狀,因此要格外注意。

  最後一種常見的原因就是寶寶對奶粉過敏。100名寶寶中有2~7名會對奶粉蛋白質過敏,這種症狀多出現於2~3個月的寶寶。有遺傳性過敏體質的新生兒更容易產生對奶粉蛋白質的過敏症狀。寶寶常出現大便可混有黏液和血絲,伴隨皮膚溼疹、蕁麻疹、氣喘等症狀。

  首先在其發生前,要做到預防治療。預防治療的第一步當然是寶寶的飲食安全和營養,因為「病從口入」,要根源的解決問題就是要保證食品的新鮮、清潔,而且變質的食物千萬不要餵寶寶,另食具也必須注意消毒。母乳是最符合寶寶的營養需要和消化吸收的,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可以提高寶寶免疫力的成分,寶寶出生後最初的幾個月應該提倡母乳餵養。第二步就是增強寶寶的體質,多帶寶寶到戶外呼吸新鮮的空氣,當然,當感染高發期的時候就要避免外出了。最後一步就是要做好保暖工作,不要讓寶寶感冒了,因為感冒也是腹瀉的一大原因。

  腹瀉期間飲食建議

  1、焦米湯

  寶寶拉肚子的時候媽媽一定要儘快止瀉,否則對寶寶的健康影響是非常大的,同時還會嚴重的影響到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在寶寶出現拉肚子等症狀的時候,不妨給寶寶準備一些焦米湯給寶寶飲用,這樣便可以幫助寶寶有效的起到止瀉的作用。焦米湯的製作方式非常簡單,只需要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然後放入鍋中炒至焦黃後放入適量的清水以及糖,最後煮沸成稀糊狀即可。專家指出,焦米湯對於拉肚子的寶寶而言非常有利於消化以及吸收,而且其中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因此是寶寶拉肚子時止瀉的最佳選擇。

  2、胡蘿蔔湯

  生活中導致寶寶出現有拉肚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像飲食不調、食物不衛生等,這些都會導致寶寶出現有不同程度的拉肚子。因此專家建議,在寶寶出現拉肚子的時候,應該適量的多吃些胡蘿蔔,其中所含有的果膠可有效的使大便成形。而且胡蘿蔔還是鹼性食物,可有效的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從而幫助寶寶有效的起到止瀉的作用。但是由於寶寶的腸胃功能不完善,因此媽媽應該準備一些胡蘿蔔湯給拉肚子寶寶食用,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寶寶對其吸收。每天飲用一次即可,腹瀉好轉後停用。

  3、蘋果泥

  蘋果同樣具有非常有效的止瀉功效,這是由於蘋果屬於鹼性食品,對大便不成形以及拉肚子等症狀都能很好的調理。除此之外在蘋果中還含有大量豐富的果膠和鞣酸等營養物質,因此具有非常有效的附、收斂、止瀉功效。而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蘋果還具有特殊的雙向調節功效,在拉肚子的時候可以止瀉,而在寶寶便秘的時候食用則可以起到治療以及緩解便秘的功效。給寶寶吃的蘋果最好是製成蘋果泥,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然後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再吃蘋果的時候最好是去皮,不但可以促進吸收同時還可以避免農藥殘留。對於三個月的寶寶拉肚子怎麼辦的問題,蘋果泥也是不錯的選擇。

  4、飲食清淡

  如果寶寶還在喝母乳,這個時候媽媽一定要特別注意日常的飲食,如果飲食不健康的話也會影響到寶寶健康。專家建議媽媽的飲食,應該儘量以清淡為主,同時還應該注意營養搭配合理全面,只有這樣才能在吸收營養的同時不會影響到母乳質量。

  新生兒剛出生以後,大便的顏色一般為墨綠色,這與吞入的羊水、胎兒脫落的上皮細胞以及腸道的分泌物有關係。在出生後的12個小時,多數就會拉出墨綠色的胎便,需要2-3天的時間,隨著喝母乳或者是進食奶粉以後,大便的顏色就會逐漸的變淡,變成黃綠色大便。如果是純母乳餵養,大便會呈糊狀,顏色是金黃或者有點發綠。如果是人工餵養,大便會呈土黃色,而且比較幹、粗糙,略帶酸臭味,只要不是很乾,跟糞球一樣就不用特別的擔心,多喝些水就可以。

  有些媽媽給寶寶餵食鐵加強配方奶,沒有被吸收的鐵會使寶寶的大便變黑,這個時候可以餵維生素C或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大便會轉為正常。另外,胃腸道出血時,血液經過消化道也會發黑,應將大便送醫院化驗,判斷是否有胃腸道出血。

  新生兒大便帶血是怎麼回事

  1、寶寶吞咽了媽媽乳頭破潰流出的血液:母乳餵養期間,特別是初期,媽媽的乳頭很容易破潰,如果寶寶吞咽了媽媽乳頭破潰處的血液,大便就會帶有少許粉色或紅色物質,大便檢測查不到紅細胞,卻能查出潛血。

  2、小腸黏膜受損:對於小寶寶來說,如果小腸黏膜受到損傷,大便也會帶有紅色物質,大便檢測潛血呈陽性。大多數造成寶寶腸道損傷的原因是食物,其中最常見的是牛奶。這個時候會被腸液破壞,因此大便檢測只能查到便潛血,並沒有紅細胞。但是,這種小腸損傷在不改變飲食的情況下會持續存在,造成寶寶生長發育遲緩。

  3、消毒劑損傷腸道:有些媽媽認為寶寶很嬌嫩,無法抵禦外界的一些細菌病菌,長期給寶寶使用的器皿過分消毒。這樣,寶寶在無形中接觸消毒劑的機會也明顯增多,長久下來,慢性消毒劑食入成了損傷寶寶腸道的元兇。這是因為消毒劑屬於化學物質,會對腸黏膜造成損傷。

  4、肛裂:寶寶肛門括約肌發育不夠成熟,收縮和舒展調解不夠完善,經常出現排便過程造成的小裂口,導致大便帶有少量鮮血。

  5、病毒或細菌感染:如果寶寶有腹瀉現象,而且便便還帶有血,可能是許多不同感染所引起的腹瀉。這種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腹瀉,有時會出現一種短暫的但又引人注目的血性糞便。

  1、媽媽乳頭破潰出血:寶寶通常進食正常,生長正常,爸媽不用緊張。

  2、小腸黏膜受損:媽媽要在醫生的建議下,給寶寶換別的代乳品,讓寶寶能夠健康成長。

  3、消毒劑損傷腸道:寶寶出生後,從媽媽帶來的抗體能夠抵抗一般的細菌,不會很容易生病,所以爸媽只需使用清水擦洗就可以了。

  4、肛裂:在肛門處塗上少許含有抗生素的軟膏,很快就會好轉。

  5、病毒或細菌感染:寶寶可能會發高燒,不僅便裡有血,偶爾還有膿、黏液和未消化的食物。這個時候,爸媽一定要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1、儘可能地母乳餵養:因為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生便秘的可能性較少。如果發生便秘,可餵加糖的菜水或果汁等。

  2、適當地按摩腹部:按摩左下腹,如果觸及條索狀物,輕輕地由上而下地按摩,促使大便下行排出。

  3、適當地按摩小兒肛門口:可用溫水刺激一下肛門,或用手指輕輕按摩其肛門以通便,這能引起生理反射,促進寶寶排便。

  4、堅持被動操:媽媽應堅持給寶寶做被動體操,以增加腹肌的力量,有利於排便。

  5、多做翻身運動:很多家長讓寶寶一天24小時都平躺在床上,不敢翻動寶寶。寶寶老處於平臥位,不利於腸道進行充分的蠕動,經常平臥沒有任何體位變化的寶寶也容易便秘。對於這樣的寶寶(特別是一些足月正常兒)建議家長每天最好三次翻翻身,練練抬頭,也增加腸胃蠕動。

  6、中藥治療: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中藥可以適當應用(需有醫生的指導)。

  7、給寶寶多喝水:平時注意讓寶寶多喝水,促進腸蠕動,有一定的誘導寶寶排便的作用。

  8、人工通便:用石蠟油、開塞露、小的肥皂條等通便,同時訓練排便習慣(但這種人工通便的方法不能常用,以防寶寶產生依賴。僅限於寶寶便秘嚴重時使用)。通便的方法:

  按摩通便法:右手四指併攏,在寶寶的臍擊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推揉按摩。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排便而且有助消化。

  肥皂條通便法:用肥皂削成鉛筆粗細、3釐米多長的肥皂條,用水潤溼後插入嬰兒肛門,可刺激腸壁引起排便。

  鹹蘿蔔條通便法:將蘿蔔條削成鉛筆粗細的條,用鹽水浸泡後插入肛門,可以促進排便。

  開塞露通便法:將開塞露注入小兒肛門,以使藥液充分發揮刺激腸道蠕動、軟化大便的作用,達到最佳通便效果。但這種方法儘量少用。

  甘油栓通便法:將手洗乾淨,然後將圓錐形甘油栓的包裝紙打開,緩緩塞入寶寶肛門,而後輕輕按壓肛門,儘量多待片刻,以使甘油栓充分融化後再排便。

  正常大便的性狀和餵養方式有關。吃母乳的嬰兒大便呈金黃色,偶爾會微帶綠色且比較稀;或呈軟膏樣,均勻一致,帶有酸味且沒有泡沫。通常在新生兒期大便次數較多,一般為一天排便2—5次,但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隨著孩子月齡的增長,大便次數會逐漸減少,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減少到每天1—2次。

  因此,吃母乳的嬰兒如果出現大便較稀、次數較多等情況,只要嬰兒精神及吃奶情況良好,體重增磅正常,家長就沒有必要擔憂。如果嬰兒吃的是配方奶,那麼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乾燥、粗糙,如硬膏樣,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如果奶中糖量較多,大便可能變軟,並略帶腐敗樣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有時大便裡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嬰兒階段,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完善,消化適應能力較差,由於飲食餵養不當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不定時餵奶造成餵養量過多,飲食成分搭配不合理,牛奶濃度太大或者突然改變飲食品種,對過多地添加輔食不適應,以及斷奶期食物營養量過高等都會使嬰幼兒消化器官不能適應,從而造成消化不良,出現大便異常。

  表現是量多,泡沫多、粥樣、蛋花樣、稀水樣並伴有特殊的酸臭氣味等,對於這些消化不良的症狀只要調節好飲食即可糾正。

  排便有奶瓣蛋並且呈花樣便(大便稀且酷似雞蛋花樣),每日5—6次。這是由於蛋白質,脂肪消化不良所致。此時應減少母乳餵養的時間及餵量。

  新生兒不要定時,隨時隨地都可以喂。當孩子飢餓性啼哭時,即予哺乳;新生兒睡眠超過3小時,可喚醒哺乳。產婦乳汁越吃越多,孩子吃飽後,睡眠時間逐漸延長,自然會形成規律。按需哺乳,不計次數,這種經常性的吮吸可刺激母體內催乳素的分泌,使乳汁分泌得快些、多些。另外,按需哺乳還可預防母親奶脹,並使孩子身高和體重的增長明顯優於定時哺乳的孩子。

  如果寶寶平時每天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則應考慮是否患病。如果平時大便次數較多,但小兒一般情況良好,體重不減輕,不能認為有病。

  同時要觀察嬰幼兒糞便性狀可以了解其消化情況。

  如果嬰兒糞便的臭味明顯,則表示蛋白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衝稀。如果糞便中多泡沫,則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須減少甚至停止吃澱粉類的食物。若大便外觀如奶油狀,則顯示脂肪消化不良,應減少油脂類食物的攝入。

相關焦點

  • 嬰兒大便次數對照表 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正常
    新生兒一天沒大便很多新生兒都會有幾天不排洩的狀況出現,出現這一狀況各位媽媽不要著急首先我們要了解發生的原因,從而去避免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也要學習更多的如何護理嬰兒的知識,讓自己的寶貝更好的健康成長,那麼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正常?
  • 新生兒大便次數多 一天幾次屬於正常?
    新生兒大便次數多少次算正常?新手媽媽看見新生寶寶每天要排便四五次,而成人正常的一天排便也就一次,於是心裡就非常擔心,新生兒這樣算正常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解下在一天中新生兒大便幾次算是正常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新生兒大便次數多 一天幾次屬於正常?
  • 新生兒大便次數多 一天幾次是正常?
    新手媽媽要學會觀察寶寶大便,掌握寶寶身體資訊。不少媽媽有疑問,新生兒大便一天幾次算正常?新生兒出生後3天內會將胎糞排乾淨,便便開始轉變為金黃色。寶寶剛出生這段時間大便一般每天4-6次,母乳的寶寶便便次數會增多。有的新生兒每次換尿布時尿布上都有大便,如果大便較均勻、水分不多、不含粘液或者偶爾帶有少許奶塊,這都是正常現象。母乳餵養的寶寶平均兩個半小時吃一次奶,如果時間的間隔比較短的話,就說明寶寶沒有一次性吃飽,或者是由於自己的奶水太稀造成的。
  • 新生兒大便次數多 一天幾次屬於正常
    (原標題:新生兒大便次數多 一天幾次屬於正常)
  • 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正常
  • 新生兒大便次數一天幾次
    新生兒大便次數一天幾次?
  • 嬰兒大便一天幾次 嬰兒大便一天幾次為正常
    嬰兒大便次數增多有很多家長會在照顧新生兒的時候會發現,寶寶的在大便有一些酸臭的味道,其實這也就是說明寶寶的腸胃以及餵養方式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要特別的注意寶寶的大便次數。那麼,寶寶6個月大便一天幾次?
  • 【育兒指導】新生兒大便次數多 一天幾次屬於正常
    一、嬰兒大便次數多怎麼辦1、韭菜汁:韭菜葉搗爛取汁1小杯,溫開水送服,早晚各1次。二、新生兒正常大便的形狀和次數新生兒出生後3天內會將胎糞排乾淨,便便開始轉變為金黃色。寶寶剛出生這段時間大便一般每天4-6次,母乳的寶寶便便次數會增多。有的新生兒每次換尿布時尿布上都有大便,如果大便較均勻、水分不多、不含粘液或者偶爾帶有少許奶塊,這都是正常現象。
  • 新生兒大便次數多少正常?
    新生兒大便次數多少正常?很多家長都有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新生兒的大便情況應該是怎樣的?
  • 新生兒豆腐渣大便怎麼回事 新生兒豆腐渣大便怎麼回事呀
    新生兒大便豆腐渣是怎麼回事新生兒大便豆腐渣可能是腹瀉。腹瀉是寶寶大便異常的一種常見症狀,導致寶寶腹瀉的原因也有很多,餵養不當或是受涼等都會引起寶寶腹瀉。一般寶寶若是攝入的糖含量或澱粉含量高的食物,都會導致腸道無法消化吸收,排出的大便會很稀並且會發出酸臭味和夾雜著少量的食物殘渣。寶寶進食過多油膩食物也會導致消化不良,從而引起腹瀉。
  • 新生兒大便幾次才正常
    作者: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達人新生兒大便的性狀和頻次並沒有統一的規律,但是每個嬰兒還是有自己的「規律」。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如何把握自己的孩子的規律呢?哪些情況是值得注意的?當腸道感染時,大便呈溏薄或水樣的粘液便,且膿性腥臭,這時需要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 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正常?吃多少奶能吃飽?月嫂詳細分析幾種危險大便需就醫!
    新生兒一天便便七八次正常嗎?怎麼辦? 一般來說   剛出生的寶寶大便次數較多,一天大概2~5次,有的4-8次,大便呈墨綠色。這是因為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吞咽了羊水、胎脂、胎毛、脫落的上皮細胞等物質,所以便便是墨綠色的,我們把這叫做胎便。胎便比較粘稠、發亮,但一般無臭味,且通常在2~4天排完。
  • 新生兒腹瀉怎麼辦?
    新生兒腹瀉症狀有哪些       一般來說,當寶寶一天大便次數過多,且大便呈蛋花狀或大便有酸臭味道時
  • 新生兒大便有水 新生兒大便有水樣和奶瓣正常嗎?
    新生兒大便有水你好,這種情況可能是脾胃運化不好,消化不良導致的吸收障礙,身體消瘦,生長緩慢。口服些調節胃腸功能的藥物如及七珍丹,給寶寶多餵些水。可以用健脾散或者四磨湯調理,平時多按摩寶寶的腹部,促進消化吸新生兒寶寶大便有奶瓣有泡泡然後會發現嬰兒的大便伴隨著粘液,而且會有一些奶瓣,這時候父母們需要引起重視了,因為這是不正常的現象,可能是寶寶的腸胃功能出現了紊亂,接下來在寶寶的餵養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可以通過飲食進行調理,並且密切觀察病情,情況嚴重的需要去看醫生,而導致這種症狀的原因主要有下列這些。
  • 【育兒知識】——新生兒腹瀉怎麼辦?
    爸爸媽媽要清楚造成寶寶腹瀉的原因,儘量避免人為因素給寶寶造成腹瀉。生理性便稀不同餵養方式的大便性狀也存在明顯區別,當寶寶出現大便次數多及稀便等「腹瀉」表現時,可能還無法斷定寶寶得了「腹瀉」。如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每天大便可以多達7~8次,甚至10~12次,大便通常較稀薄,如果寶寶精神好,吃奶好,體重增長正常,就不必擔心。當然,對於人工餵養的寶寶,如每天大便5次以上,或大便中出現像鼻涕狀的黏液,或含大量的水分,應及時找專家檢查治療。  症狀: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每天大便次數較多、較稀、色黃。寶寶精神好,吃奶正常,體重增長正常。
  • 嬰幼兒常識:新生兒一天拉幾次便便才算正常?這裡有你想要答案
    家長可以觀察看看寶寶情況,如果孩子沒有哭鬧、精神好、吃奶正常、大便不稀,不乾燥的話,就是正常的情況,一般問題不大的。   新生兒一天便便多少次才算正常?
  • 每天大便幾次正常 成人每天大便幾次正常
    每天大便幾次正常新生兒除了吃的問題,其次就是健康問題,在其次就是大便的問題了,只要有哪天寶寶不拉大便,爸爸媽媽就會擔心得要命,那麼新生兒一天大便幾次算正常呢?我們來看一下。寶寶剛出生這段時間大便一般每天4—6次,母乳的可能還要多一點。寶寶精神好,吃得也正常就沒事的。
  • 新生兒大便綠色正常嗎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大便綠色正常嗎
    新生兒大便綠色1、如果寶寶大便除綠色外,其他每天次數、性狀等均正常、精神正常那麼寶寶可能是屬於奶量不夠,餓而引起的飢餓性綠便,這時家長應該按照罐體衝調說明,按照每天頓數,每頓奶量進行衝調和食用,以母乳為前提,奶粉為輔助,保證寶寶奶量充足。
  • 新生兒拉肚子有哪些症狀?如何調理新生兒腹瀉
    新生兒腹瀉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寶寶。新生兒每天的大便次數正來說為一天排便2—5次,有的嬰兒會一天排便7—8次,跟人工餵養而言,母乳餵養的嬰兒排便次數較多。隨著嬰兒月齡的增加,大便次數會逐步削減,2—3個月後大便次數會削減到每天1—2次。爸媽首要需求了解寶寶正常的排便習氣,才能在第一時間判別他是不是拉肚子了。
  • 新生兒腹瀉如何處理?
    雖說是已經入秋了,可是燥熱的天氣依舊沒有絲毫的減弱,本來容易腹瀉的新生兒一不小心情況就會加重,那麼該如何應對新生兒腹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