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低年級的小學生到中學生,無不在上課聽講時、做功課時,經歷過思維的游離,注意力的潰散。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習本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沒有一定的興趣與信念,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把目光與思緒轉移到書本與課堂上,說不定表面上目不轉睛,實則思緒已經飛到了小賣部。
對於一些一、二年級的小學生,家長幫助他們提高專注力,其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為往往有些家長沒有掌握好方法,反而歲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傷害,這也是無法彌補的。所以說,在幫助孩子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原因。
孩子為什麼「不專注」?
一、家長忽視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其實孩子的注意力的培養,都需要對視覺的專注、聽覺的專注與思維專注這三方面進行定向培養,因為不論哪一種專注能力都需要大腦神經來管理與支配,但是大多數家長都會忽略這一階段的耐心培養。
因為他們認為這段時間又沒有學習活動,根本就不需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難道要培養孩子「玩玩具」的注意力嗎?
其實孩子的注意力是分布在生活、學習各個方面的,如果家長給予忽略,那麼今後當孩子進入學習過程中後,就會出現各種毛病。從零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是每一位家長的責任,同時也需要家長多費點心思。
二、家長沒有給孩子立下「家規」
孩子在幼兒時期時,都會出現一個秩序敏感期,很大一部分家長並沒有在意,這個概念意指孩子對遵守規矩以及紀律十分敏感,遵守規矩與紀律的習慣都取決於成年人的引導。
譬如當孩子在上學前班時,那個年級一般是不懂何為規則的,因此需要老師對其進行硬性領導,所以,一般的幼兒園老師都會直接「發號施令」:請小朋友們一起坐下!
一些孩子聽懂後就會按照老師的指示就範,既而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那些沒有就範的孩子就會為了得到老師的表揚而開始學會遵守規則。
而當孩子在家時,就沒有這種約定成俗的規定,所以會變得散漫遊離,所以說也很難培養好注意力。
三、孩子只有「虛目標」,沒有恆信
虛目標即許多小學生因為上課期間,無法抓住視覺聽覺與思維上的目標,而總是處於一種動態轉移到過程中,所以說,上課根本不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
上滿一堂課,需要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目標,才能不犯困,不游離,因此,大多數上課開小差的孩子總是一個耳朵進一個耳朵出的「聽講」,實則大腦根本不會去思考相應的問題,久而久之養成習慣,自然上課就失去了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了。
四、自制力差,不能跟上年齡的腳步
許多孩子因為年幼時沒有受到嚴格的「訓練」,或者天生使然,根本毫無自控力,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僅僅還有著幼兒園的那點自控力,平常上課儘管心裡還是想要好好聽講的,但是行動卻受不了思維的控制。
於是大腦的「防禦系統」也逐漸「癱瘓」,如若是注意力高度分散的情況(在6-7歲時,即一年級時期),那麼極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展,而有的孩子僅僅在4-5歲時期就出現了智力的嚴重滯後。
孩子正處於發展階段,思維的活動是必要,沒有早期的鍛鍊,到了後期,就會有很大的麻煩。
打罵說教不可取,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一、孩子無動於衷,家長浪費時間
如果老師家長厲聲呵斥孩子:你不要怎麼怎麼樣做!在孩子眼裡,可能只是被大人們的「暴脾氣」鎮住了,實際上並沒有往心裡去。
再者,他們也不會明白該如何去做,老師口中說的「要認真聽講」,他們並沒有深刻體會到,「何為認真聽講」。
所以就會繼續我行我素,這也是家長老師常看到的情況,給孩子說了也白搭,最終就是浪費時間一場。
二、對孩子使用「暴戾」,會讓他們情緒低落失去信心與安全感
哪個小孩也不喜歡經常被自己的父母罵來罵去,當家長老師在提醒「毫不知情」的孩子後,他們依舊無動於衷,這時家長與老師便會大發雷霆,對著孩子吼叫,甚至會用「小棍伺候」。
但是這種行為一旦形成習慣,就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深刻的創傷,讓他們變得極度缺乏安全感,最後會長時間的陷入一種沮喪的情緒之中,所以家長們要提高警惕了。
二、對學習失去興趣、學習更無目標
那個年齡段的孩子在接受到家長老師的訓斥後,會下意識的認為:都是我不好,爸爸媽媽都不喜歡我。消極情緒會很快代入學習中,令學習變得枯燥乏味。
如果孩子本身就對學習有興趣,只是不愛認真聽講,那麼家長老師們的這種做法就相當於切斷了孩子向前走的路,無法從從學習中獲得快樂感,情緒便會日漸消沉萎靡,這種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三步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一、「以大化小」
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也適用於各個年齡段的孩子,即將一個十分艱巨的大任務,劃分為一個一個小的部分,然後逐個解決。這種方法在簡化問題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效率。
比如,在課堂上有時候會用記錄表,來幫助孩子把一個大任務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務,怎樣按部就班的做,需要什麼,最後留出做筆記的空間,這種格式是同時也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致。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現在要寫一篇作文,那麼需要哪些具體的、明確的步驟呢?
明確主題,避免偏題(利用思維導圖)列出大致提綱(利用組織圖)大致寫在草稿紙上(草稿紙)修改、潤色,謄寫(文章編輯清單)
二、減少外部幹擾
有些孩子天生就是話嘮,一分鐘不說話就心裡痒痒,這不僅影響了自己的聽課效果,更會影響到周圍的孩子。
其實,遇到這種學生,老師們有一個「隔絕」的方法,即將這個學生安置一個人坐「同桌」,但是千萬不要輕易讓孩子坐在教室的最後面「離垃圾桶比較靠近的位置」,這有可能會讓孩子心裡產生不好的陰影。
倒不如在同桌之間放一個隔板,或者讓他們坐在第一排,這樣在老師眼皮底下的他就不會輕易跑神了。
三、給孩子適當的休息時間
就相當於課間時間,因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大腦也是需要片刻休息的。如果沒有這方面的保證,孩子就會因為過於疲倦,自動開小差,以達到思維緩解,可是一旦把握不好,就會成了「開大差」。
所以家長要作好記錄,測試孩子大概專注多久後會出現走神的表現。根據專注的時長,來給孩子安排適當的休息時間。
關於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大多數家長都焦頭爛額,不知所措,不過只要各位家長跟著以上幾種方法,幫助孩子進行專注力訓練,總會練成「鐵打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