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軟骨修復之幹細胞修復臨床

2021-02-13 幹細胞健康管理

膝關節軟骨損傷和破壞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疾病,關節軟骨結構特殊,創傷或軟骨退行性變而受到破壞後可表現為局灶性關節軟骨缺損或廣泛性損傷。

軟骨基質中軟骨細胞轉化率較低,本身缺乏血液供應,關節軟骨自身修復極為有限。臨床上膝關節軟骨修復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如關節鏡下清創術、微骨折術、自體或異體軟骨移植、軟骨細胞移植、幹細胞(SC)組織工程化軟骨修復及基因治療技術。

這些臨床治療技術中,最有前景的可能是幹細胞組織工程軟骨修復技術,而幹細胞治療技術成為世界上近些年器官修復的研究熱點。

本文通過介紹幾種不同組織來源間充質幹細胞(MSCs)對膝關節軟骨修復作用的臨床初步研究成果,為臨床更多和更深入地研究軟骨幹細胞修復提供可靠的應用基礎。

MSCs概述

幹細胞是一類具有自我複製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細胞,可不斷自我更新,是形成機體各種組織器官的始祖細胞。幹細胞家族一個重要成員———MSCs存在於多種組織中,包括骨髓來源MSCs(BM-MSCs)、脂肪組織來源MSCs(AD-MSCs)、滑膜組織來源MSCs(SMSCs)以及臍帶血來源MSCs(UCBMSCs)等等,現都已應用於軟骨細胞動物實驗或臨床研究中。

不同來源MSCs膝關節軟骨修復的臨床研究

從近些年國外文獻所報導的臨床試驗研究來看,MSCs在人膝關節軟骨修復中的臨床研究還缺乏足以達到臨床普及應用的標準,僅停留在初步階段。研究表明在軟骨損傷部位植入MSCs,會表現出歸巢、營養和免疫調節作用,而這些作用將影響周圍正常軟骨細胞壽命與活動能力。

實驗證實注射MSCs已成功用於治療人類、動物病變和損傷的軟骨、骨骼,使關節軟骨得到修復。尤其是MSCs相對於培養自體或異體軟骨細胞,其效率更高並能促進損傷部位軟骨再生,已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骨髓來源MSCs(BM-MSCs)

BM-MSCs是幹細胞家族重要成員,來源於發育早期的中胚層和外胚層。獲得BM-MSCs主要部位為髂嵴、脛骨或股骨,可通過骨鑽孔抽吸骨髓採集。骨髓是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目前最常見且較早有效的MSCs來源。通過幹細胞移植和結合軟骨組織工程技術,BM-MSCs在膝關節軟骨臨床修復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而且,幹細胞結合軟骨組織工程技術如支架材料、特定生長因子、合適培養環境等處理要優於單純的幹細胞種植。

近年來,軟骨組織工程技術有重要突破,其對膝關節軟骨修復有了新的進展。Kasemkijwattana等報導了2例使用BM-MSCs和支架修復關節軟骨損傷的臨床研究,結果表現軟骨癒合良好。研究還發現若在高密度培養條件下且有特定介質如地塞米松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參與,軟骨將更易形成。在此基礎上,Nejadnik等報導了一項非隨機研究,比較種植BM-MSCs和軟骨細胞的不同臨床療效,二者均輔助使用膠原蛋白和骨膜貼片作為支架材料。其SF-36量表、IKDC以及Lysholm評分表明種植BM-MSCs對膝關節軟骨修復的臨床治療更具研究價值。上述研究從不同角度證實軟骨組織工程中種子細胞、支架材料、特定生長因子、合適的培養環境對膝關節軟骨修復具有促進作用,能增強臨床治療效果。

脂肪組織來源MSCs(AD-MSCs)

脂肪組織現也成為獲取MSCs的一個重要來源,AD-MSCs經分離後能穩定擴增,並因其多向分化潛能對膝關節軟骨臨床修復有重要的意義。目前獲得AD-MSCs一般通過脂肪抽吸術,該種方式對人體侵入性小,提取量多。AD-MSCs很小,有不同的基因表達形式和細胞表面標誌物,可在衰老前通過多信號通路使其增殖率提高。AD-MSCs和軟骨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便是一種由生長因子介導的信號通路,能促進軟骨修復和再生,有助於組織工程學不斷發展。儘管AD-MSCs與BM-MSCs存在一定區別,但AD-MSCs在體外具有向成軟骨細胞、成骨細胞、脂肪細胞、成肌細胞和神經細胞等多向分化潛能,臨床應用較為廣泛。

AD-MSCs治療技術現已應用到膝關節軟骨缺損及OA的臨床治療中,並顯示損傷處軟骨修復程度有所提高。2014年Koh等報導了一項應用AD-MSCs治療膝關節軟骨缺損患者的研究。該研究先利用關節鏡清理創傷部位,並將培養的AD-MSCs懸濁液填充至缺損處,後將膝關節固定,局部提供MSCs使其貼壁生長以促進損傷部位軟骨再生。此研究共觀察35位患者,結果顯示94%的患者對治療效果總體滿意,而根據國際軟骨修復學會(ICRS)的標準進行二次關節鏡檢查發現,僅24%的患者軟骨癒合修復等級為正常或接近正常,這其間產生的差異性需深入研究。AD-MSCs移植技術的產生與發展推進了膝關節軟骨修復的研究進程,相較之BM-MSCs移植有了新的突破。

為進一步探索AD-MSCs修復膝關節軟骨損傷的有益效應,Koh等另進行了一項比較性研究。將44位患者分為兩組,實施脛骨高位截骨術時分別在其關節腔內注入富血小板血漿(PRP)和注入AD-MSCs與PRP。在隨後2年內,結合患者臨床表現和關節鏡檢查結果,並使用膝關節損傷和骨關節炎預後評分(KOOS)以及Lysholm評分對患者進行評估,最終結論為幹細胞療法組優於對照組,軟骨修復程度更可靠。AD-MSCs在BM-MSCs臨床治療的基礎上,逐步進行相關基礎實驗和臨床研究,這為AD-MSCs軟骨組織工程技術以及其他來源MSCs的進一步研究作鋪墊,具有一定臨床意義。

Kim等進行了一項與上述實驗略不同的研究,使用支架輔助AD-MSCs治療軟骨損傷。在共54例患者早期膝OA軟骨缺損治療中,對比單獨注入MSCs懸浮液以及與纖維蛋白膠支架共同注入的不同結果。兩年後,國際軟骨修復學會(ICRS)評分、IKDC評分以及二次關節鏡複查結果顯示,在膝關節損傷部位同時注入MSCs和支架軟骨修復效果更好。在此基礎上,Sheykhhasan等對不同支架材料進行比較,重點研究纖維蛋白膠的性能,發現其能為AD-MSCs的增殖和分化提供更適宜的微環境,並提高軟骨細胞基因的表達水平。這些研究均說明利用MSCs修復軟骨時可藉助細胞支架以提高臨床療效,且適宜的支架將起到促進性作用。上述應用AD-MSCs的軟骨組織工程技術在膝關節軟骨修復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AD-MSCs有成軟骨能力,也具備很多移植優勢。但有比較性研究表明,相對其他來源MSCs,ADMSCs成軟骨潛能較低,所產生基質蛋白的軟骨特異性低且Ⅱ型膠原基因表達率低。因而,為進一步優化AD-MSCs的成軟骨潛能需學者們更深入研究。

滑膜組織來源MSCs(SMSCs)

SMSCs是來源於滑膜組織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幹細胞,在合適條件下可分化為軟骨細胞。SMSCs在活體內能實現自我調控,這對膝關節軟骨修復有促進作用。值得關注的是,滑膜組織和關節軟骨由相同間充質前體細胞發育而來,且滑膜組織具有部分切除後迅速再生的特點。通過關節鏡獲取SMSCs,對身體侵入性低,併發症少。SMSCs比其他MSCs有更強的增殖能力和軟骨形成能力,尤其是添加骨形態發生蛋白-2進行培養後效果更為顯著。因此,SMSCs是膝關節軟骨修復很好的細胞來源,形成的軟骨組織也更具關節特異性。

臨床上研究SMSCs在膝關節軟骨修復中的作用並不多見,對其認識程度也不夠深入,但明確的是:SMSCs可促進軟骨修復和再生。Sekiya等在患者股骨髁軟骨損傷處行關節鏡下清創術並將SMSCs懸浮液注入軟骨缺損部位。該項研究共10例患者,術後52個月Lysholm評分顯示軟骨修復明顯改善,MRI和二次關節鏡檢查也可證實這一結果。在Sekiya等研究基礎上,為對比軟骨細胞和MSCs移植的療效差異,Akgun等進行了一項隨機試驗,在膝關節軟骨缺損治療中,比較植入基質誘導SMSCs和植入軟骨細胞的不同結果。研究中將14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並於手術2年後使用KOOS和視覺模擬評分(VAS)對患者進行評估,結果顯示植入SMSCs修復軟骨療效更好。滑膜組織因其高度的軟骨分化潛能是MSCs的研究重點,其對膝關節軟骨修復更具臨床價值。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滑膜均可轉變為軟骨組織,若滑膜移植物能直接用來修復關節軟骨,就無須再進行細胞分離和培養,而且還可保留SMSCs的生理性微環境。在體內試驗中,合適的刺激可使這些細胞從滑膜組織遷移到軟骨損傷區域,並進一步分化為軟骨細胞。因而,SMSCs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筆者認為其對膝關節軟骨修復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SMSCs的研究推進了SMSCs軟骨組織工程技術的進一步發展,Koizumi等的臨床研究表明SMSCs能為同種異體組織工程化軟骨修復提供一種較為有效的MSCs來源。SMSCs因含量豐富、擴增迅速、生物性能穩定及軟骨分化潛能強等優勢而作為軟骨組織工程的種子細胞,與其相關的臨床研究有望為關節軟骨修復這一世界性難題的解決提供一種新途徑。

總結與展望

膝關節軟骨臨床修復的MSCs治療是近些年臨床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MSCs對膝關節軟骨修復已表現出明顯的治療優勢,學者們從臨床上初步研究了不同來源的MSCs膝關節軟骨修復療效,其來源豐富,包括骨髓、脂肪、滑膜、臍帶血等組織,各具一定的優勢和局限性,在軟骨修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結合軟骨組織工程技術,MSCs對軟骨細胞修復具有明顯的增強作用。目前臨床研究仍處於試驗階段,尚無確切定論何種幹細胞及何種技術處理最適合於人類軟骨的修復,這需要大規模或結合新處理技術的臨床試驗以及遠期臨床效果的驗證,也為今後臨床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礎。

此外,相對於骨髓和脂肪來源的MSCs來說,滑膜、臍帶血以及其他如外周血、牙髓、真皮、肌肉、羊膜、骨膜、松質骨等組織來源的MSCs在臨床研究中尚不多,未來需要對這些幹細胞進行更多的臨床試驗以評估其是否適合人類關節軟骨的修復。同時,要增進對MSCs生物學功能更深層次的認識,繼續探索更適於修復軟骨的天然或人工合成支架材料以及促進軟骨修復的生長因子,使新生軟骨更接近自體軟骨的生物學和機械特性。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挖掘MSCs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的臨床最佳方法,這對未來骨科領域發展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可喜的是,我國已剛觸及幹細胞的軟骨修復臨床試應用研究,相信不久的將來損傷或缺損的軟骨可被合適的幹細胞代替發揮正常的軟骨功能。

相關焦點

  • 幹細胞修復膝關節軟骨損傷的臨床試驗日前完成
    2016年6月8日,景悅春和生物科技公司聯合國內外專家,在上海曙光醫院為著名桌球教練袁政先生成功進行了自體脂肪幹細胞軟骨修復臨床治療。
  • 膝關節軟骨修復植入物盤點
    如果你對「膝關節軟骨修復植入物」知識點不夠系統,但又不知道如何學習?來來來,莫錯過,速來圍觀!
  • 神奇的幹細胞,可修復膝關節軟骨厚度
    主要臨床表現為關節疼痛、活動障礙、腫脹、僵硬和畸形等。其中,疼痛是最常見的症狀並且作為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會感到關節持續性疼痛。如果置之不理,急性期後會逐漸出現關節不穩,開始對關節有損傷,導致軟骨半月板合併損傷,使關節進入退化。進而會導致膝關節發生劇烈疼痛,甚至影響正常行走、睡眠等日常生活。
  • 【上海本正】神奇的幹細胞,修復膝關節軟骨
    (點擊識別查看詳情)      幹細胞療法的優勢來自於自淨化,自修復,自新生,使患者恢復為健康的狀態,是解決患者膝關節疼痛的治本之道,上述三種不同的類型的關節炎,都適用於以幹細胞療法治療,搭配關節鏡的使用
  • 細胞療法工具用於老年人膝關節骨關節炎的軟骨修復
    OA累及全球數百萬膝關節和其他嚴重疾病患者,他們接受了全膝關節置換術(TKA),其受損的軟骨被人工膝關節假體替換。加藤博士在TKA手術中取出了一部分本來會丟棄的受損組織,在組織工程實驗室中分離出軟骨細胞,或可將其培養為完全重組的健康軟骨組織,並表達與多能性相關的生物標記物。此新聞稿包含多媒體內容。
  • 幹細胞療法修復的3個臨床佐證,應用前景可期
    ,驗證幹細胞修復半月板軟骨的潛在修復能力。>試驗方案:關節腔內注射4.04×106個幹細胞,聯合富血小板血漿以及關節鏡清掃術,修復後3個月、12個月以及兩年關節鏡檢測結果。評價指標:VAS評分| Lysholm評分|關節鏡檢查試驗結果:多數患者在最終隨訪中的所有結果測量均有顯著改善,疼痛緩解效果好;在第二次關節鏡檢查中,14個(總共16個)半月板軟骨沒有退化。修復前軟骨存在缺損,經幹細胞移植後白區半月板損傷修復良好。
  • 四川關節炎患者注意:手術聯用臍帶血間充質幹細胞以再生修復軟骨
    遠端股骨截骨術(DFO)是膝關節外翻畸形引起的外側室關節炎的一種替代治療方法,可以改善病情,避免部分年輕患者過早置換關節。然而,在DFO手術中,雖然膝關節的力軸移位從外側移到內側,但外側的軟骨缺損卻無法修復。
  • 【最新出版】軟骨修復 .臨床實踐(原著第2版)
    《軟骨修復:臨床實踐》第2版由美國知名的運動醫學、關節外科醫生Jack Farr博士和Andrcas H.Gomoll博士主編,對版進行了修訂和補充。本書內容參考近期新的關節軟骨文獻和臨床研究證據。介紹了軟骨修復技術的手術方法和臨床應用,並結合案例分析,指導關節軟骨病變患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是骨科,臨床實踐中必不可少的實用型參考書。介紹了軟骨疾病的解剖學和影像學的近期新研究進展。闡述了不同軟骨病變如膝關節剝脫性骨軟骨炎、髕股關節病變等的修複方案的選擇和制訂。詳細描述了十幾種軟骨修復手術技術,包括骨髓刺激和增強技術、骨軟骨自體移植、自體與異體軟骨顆粒移植等。
  • 幹細胞療法——膝關節軟骨修復的「萬能藥」
    幹細胞作為一種多功能細胞,能夠再生人體的各種組織,因此在創傷治療中有一定的臨床潛力,特別是骨折癒合、關節修復、軟骨癒合及創傷後炎症等方面。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增殖能力及分化潛能,可以促進生成軟骨,能在體內微環境作用下主動遷移至受損部位進行修復重建,並且可分泌多種生物活性分子,具有調節免疫和抗炎作用,這些特點可減輕和緩解骨關節炎的臨床症狀,從根本上改善了關節炎患者的軟骨缺陷,提升療效的同時也降低了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和副作用。
  • 80例幹細胞移植修復膝骨關節炎的臨床探究
    膝骨關節炎:表現為軟骨細胞、細胞外基質及骨組織分解和合成代謝失衡,導致關節進行性破壞、軟骨丟失和炎症浸潤。軟骨細胞是覆蓋關節表面,無血管分布,受損後自我修復能力有限。臨床保守方法(如非甾體類鎮痛藥、物理療法)只能延緩疾病進程,無法促進軟骨細胞的修復或再生。
  • FDA 首次批准細胞治療技術用於臨床膝關節軟骨缺損
    細胞技術治療軟骨損傷終於走進臨床!就在本周,美國 FDA 正式批准搭載自體細胞支架用於臨床治療膝關節軟骨損傷。
  • 軟骨修復領域的革新
    現在,一個喜大普奔的消息傳來:蔣青教授團隊在關節軟骨再生修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或有助患者免於關節置換!先來看一段報導:多年來,如何幫助受傷的關節軟骨再生,一直是臨床探索的難點和熱點,但迄今尚未發現可以獲得天然軟骨的方法。
  • 斯坦姆醫療科技 | 軟骨細胞修復技術
    這些是骨關節炎、半月板損傷導致膝關節疼痛,病根是關節軟骨面磨損,毛糙不平。氨糖、扶他林、玻璃酸鈉、理療、外敷都是暫時止痛,不能修復磨損的軟骨面,治標不治本。要想解決關節疼痛,修復關節軟骨是更好的辦法。軟骨細胞修復技術 獨具五大優勢
  • 幹細胞修復關節軟骨,是治療關節疼痛最佳選擇
    結果表明,在2年時間內,關節腔注射自體脂肪組織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膝關節炎安全、有效。 骨關節炎好發於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膝、髖、踝、手等關節,臨床常見於:腱鞘炎 膝關節炎 踝關節炎等。由於這些關節中缺乏血管,幹細胞無法通過血液抵達受損部位,因此必須採用定點注射方式來緩解症狀。
  • 軟骨修復 ▏軟骨損傷修復技術的既往與未來
    這些還不太成熟的工作毫無疑問地顯示出關節軟骨修復研究的希望。      迄今,已經應用於臨床的關節軟骨修複方法包括:軟骨清創修整、軟骨下骨打磨成形、軟骨下骨鑽孔或微骨折、截骨矯正肢體力線、骨膜和軟骨膜移植等,這些技術多數能促進關節表面纖維軟骨的形成。自體軟骨移植是目前關節透明軟骨修復的有效方法之一。
  • 幹細胞移植在修復關節軟骨損傷中的研究進展
    幹細胞移植是研究細胞工程修復關節軟骨的常用方法。幹細胞具有很強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能力,在體外可定向培養成軟骨細胞,解決了軟骨細胞量不足的問題;其次,幹細胞培養的軟骨細胞無免疫原性,在醫學倫理學方面具有優勢。近年來國內外已廣泛開展幹細胞的分離純化培養等研究,幹細胞向軟骨細胞的分化需要合適的細胞因子刺激。
  • 關節軟骨損傷不能再生?幹細胞實力打臉!
    軟骨關節細胞無法修復,再多的藥物,手術也只是飲鴆止渴。 幹細胞修復軟骨,有望根治 隨著再生醫學的快速發展,幹細胞移植為軟骨損傷修復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
  • 不開刀改用自體細胞注射 修復膝蓋軟骨有新法
    負責領導這項研究的骨科專科李文齡醫生說,他們會對15到20名年齡介於21到50歲、膝蓋軟骨受損的病人進行第一階段人類臨床試驗,要是試驗證實效果良好,一般膝蓋軟骨受損病人最快能在兩年內接受新療法。  膝蓋軟骨受損的情況在本地相當普遍,雖然這跟軟骨老化有很大關聯,但這種病況也經常因為年輕人運動不當、膝關節軟骨磨損而產生。
  • 推薦:如何做好膝關節軟骨修復?
    創新性的開展了髖、膝、肩、肘人工關節置換及翻修、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分級治療,髕骨脫位,軟骨修復、膝關節多韌帶損傷修復重建、複雜膝關節損傷、肩關節脫位,肩袖損傷等複雜肩關節損傷,踝關節運動損傷,股骨頭壞死,髖關節鏡等新技術新業務。
  • 軟骨修復怎麼那麼難?關節炎就真的無解了嗎?
    主要研究方向:軟骨修復生物材料、電刺激幹細胞軟骨分化、巨噬細胞與軟骨再生。    從宏觀說,它是「健康中國2030綱要」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從微觀說,它的每一個進步都可能給臨床醫學帶來重大影響,它是各國醫學科研爭奪的前沿陣地。 骨關節疾病大多不關乎生死,但它對於每個人生活質量的影響卻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