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寒冷的冬季,室外始終冰天雪地。室內即使打開了空調、地暖,也依然感受得到來自冬天的凜冽氣息。
一切室內外活動,都隨著氣溫的驟降,而減緩了節奏。天亮的時間變得晚了,趕路的速度變得慢了,洗澡的次數變得少了,每個人都變得懶了。
帶著小寶寶的媽媽,絲毫也懶不得。冬天更冷了,照顧孩子的難度,也跟著更上了一層樓。
大人們在冬天都冷得鑽不出被窩,小寶寶卻依然離不開每天洗澡的話題。
寒冷的冬季,寶寶需要每天洗澡嗎?
未滿月的新生兒,即使在冬天,也要保持每天洗澡或者隔天洗澡。滿一個月的嬰幼兒,我們可以選擇每周2~3次洗澡。
在寶寶出生後三個月期間,可能會出現嬰兒溢脂性皮炎,所以未滿三個月的寶寶可以根據皮膚情況決定是否每天洗澡,滿三個月大的寶寶在冬季可以適當減少洗澡次數。
洗澡的準備工作
1)室內溫度
比較適合寶寶洗澡的室內溫度是24~28℃,媽媽可以在洗澡前打開浴霸供暖,等到浴室溫度升高以後,關閉浴霸,再帶寶寶進入浴室,避免浴霸的光線直射到寶寶的眼睛。
2)需要的物品
寶寶洗澡所必備的物品,除了浴桶、洗頭帽、浴巾、沐浴液、潤膚乳、更換的衣物之外,還需要準備水溫計,抱毯,尿布。
媽媽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提前把需要用到的物品擺在手邊,伸手可及的位置,保證在洗澡的時候可以毫不費力地拿到。
寶寶冬天需要穿的衣服比較多,媽媽們可以提前把衣服像「俄羅斯套娃」一樣,一層層先套起來,等寶寶洗好之後直接就可以穿上,一步到位。
3)洗澡的時間
最佳的洗澡時間在中午12點~下午3點,這個時段的溫度是一天當中最高的,室內照射進的陽光也比較好,寶寶會感到溫暖許多。
如何給寶寶洗澡呢?
◆ 洗澡水的溫度
給寶寶洗澡的水溫控制在37~40℃是比較合適的,如果媽媽的手很難把控水溫,我們可以準備一隻水溫計來輔助查看實時水溫。
當水溫慢慢下降,直到低於37℃,媽媽要適量加入新鮮的熱水,但加入的熱水溫度不宜太高,以免燙到寶寶幼嫩的皮膚。
◆ 洗澡的時長
因為冬季天氣比較寒冷,而且寶寶在洗澡的過程當中,很容易出現身體脫水現象,所以洗澡的時間要把握得短一些。
洗澡的時長儘量控制在5~8分鐘,是比較合適的,最好不要超過十分鐘。隨著時間的推移,浴室的溫度也會逐漸下降,媽媽們要儘量快一些哦。
◆ 塗抹寶寶身體乳
寶寶洗澡結束之後,媽媽快速用大浴巾裹住寶寶的全身,吸乾寶寶體表的水分。手腳的指縫、小PP溝等位置要格外注意擦拭,別讓寶寶的皮膚一直被潮溼包圍著。
塗抹身體乳前,媽媽先在自己手掌心預熱,然後迅速塗抹寶寶的全身。這個過程最好是在浴室當中完成,如果臥室足夠溫暖,也可以去臥室完成。
寶寶洗澡需要注意什麼?
1)預熱衣物
由於冬天室內依然比較寒冷,要更換的衣物摸起來也是涼涼的,如果直接給寶寶穿上,會感到很不舒服。
媽媽們可以先用暖風機預熱寶寶的衣物,摸起來溫暖就可以了,這樣寶寶洗澡之後穿上衣服會感到很舒適。
2)水量控制
給寶寶洗澡的水量控制在多半盆(約70%)就可以了,水盛得太滿會很容易溢出來。需要再次添加熱水的時候,可以把盆裡原本的水先盛出一部分。
3)洗完澡給寶寶喝水
經歷了洗澡之後,寶寶的身體會處於缺水的狀態,媽媽們要記得洗澡結束之後,給寶寶喝水來補充身體水分。
什麼情況不宜洗澡?
犯困時
大人們都喜歡說「洗澡澡,睡覺覺」,但事實上洗完澡大人們也都會很精神,無法立刻如入睡。
這是因為,洗澡會加快身體的循環,加速心率,升高血壓,讓人精神感到興奮,無法段時間進入睡眠。
寶寶洗澡之後也是一樣的,本來有點困的寶寶,洗完澡會更加興奮,難以入睡,這可能會影響到寶寶體內的小生物鐘。
抱抱餓了、剛吃飽時
我們都知道「飽不剃頭,餓不洗澡」,其實,不論餓了還是剛吃飽,都是不適合洗澡的。
飢餓的時候洗澡會使毛細血管擴張,加快體表的血液循環,這樣會使本來為了大腦和心臟等重要器官工作的血液減少,進而出現身體缺氧的情況。
寶寶剛吃飽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體表的血液循環加快,原本用於消化系統的血液就會減少,那麼消化系統的工作就受到了影響,寶寶可能會感到腸胃不適。
腹瀉時
寶寶在腹瀉的時候身體是非常虛弱的,如果在這期間洗澡,可能會增加寶寶的基礎代謝率,出現低血糖、缺氧的狀況。
雖然寶寶的洗澡過程,一大半是由媽媽來完成,寶寶看似沒有消耗體力。其實不然,洗澡過程中寶寶的身體各個器官也是時時受到影響的。
如果實在覺得寶寶身體幾天沒洗澡,有點髒了,可以選擇用溫熱的溼毛巾來給寶寶擦拭身體。
寫在最後
小天使來到這人間,一路風塵僕僕,積累滿身塵土,便成為了人類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