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1月04日訊 昨天,本報新聞熱線96356接到市民陳女士反映,她花400多元定製的羽絨服洗了一次就不再暖和了,打開一看,裡面所謂的羽絨質量令人擔心。昨天下午,記者走訪了金華市區部分羽絨服定製店發現,天氣嚴寒,「定做羽絨服」的店鋪生意異常火爆,但個中貓膩不可不防。
羽絨服洗了一次就沒用
前不久,家住金華市區的陳女士定做了一件價值400多元的羽絨服。可是洗了一水之後,陳女士發現定做的羽絨服一點都不保暖了,她懷疑裡面填充的絨有問題。隨後,陳女士打開羽絨服的領子取出一些羽絨查看。「很粗的,基本上是羽毛弄碎的。」陳女士說,好的羽絨應該是一朵朵的樣子,這些明顯是很次的羽毛打碎之後的填充物。
做衣服的時候,店主告訴陳女士鵝絨比鴨絨要貴一些,所以陳女士就決定用鵝絨,開始店主開價要600元,最後討價還價到400多元。
事後,陳女士找店主理論,但對方說陳女士這點錢他不可能答應充鵝絨的。因為口說無憑,陳女士只能吃啞巴虧。
小店宣稱含絨量高達95%
昨天,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走訪了金華市區工商城附近的一家羽絨服翻新店。店老闆稱,該店羽絨的含絨量為90%,定製一件羽絨服價格大約在四五百元左右,通常情況下,做件羽絨服需要三兩左右羽絨,如果要加厚,每多一兩就加收60元。一般的羽絨服200多元一件,用的是灰鴨絨,如果鵝絨的話要400多元一件。
但另一個羽絨服定製店裡充鴨絨的羽絨服要400多元一件,鵝絨的600多元一件。同是鴨絨,價格相差了幾乎一倍。「有一些鴨絨是假的,可能是絲,定做的人不在就少充羽絨。」店主表示價格下不來是因為要保證質量。
定製羽絨服應有憑有據
走訪中,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質量差的定製羽絨服主要有三個通病:首先,通常定製、翻新羽絨服的面料成本極為低廉,許多商家為獲取最大利潤,往往選用價格便宜的面料。其次是含絨量低,表面上宣稱含絨量達90%,實際上國家羽絨服標準規定羽絨的含絨量明示值不得低於50%,而很多從事羽絨服翻新、定製的小店鋪使用的羽絨達不到這個標準。第三,小店鋪趁消費者不注意時偷工減料,翻新時把好羽絨換成差羽絨。以灰鴨絨充鵝絨,或者在充絨時扣下顧客拿來的大品牌的羽絨,用差的羽絨替換。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提醒消費者:羽絨服翻新前最好掏出羽絨自己保管,待外套加工好,再由消費者現場監督加工方充絨封口,並提前自留一些「樣品」,以防出現糾紛時沒有維權依據。取衣時應索要正規票據,沒有票據就讓店主寫下相應證明,以便維權時作為證據。
金華市區一定製、翻新羽絨服店鋪的負責人曹女士告訴記者,定做羽絨服不要貪圖便宜,要選擇證照齊全、進貨渠道正規的固定店鋪定做羽絨服。同時,定做時要注意辨別羽絨質量。優質羽絨服裡面的絨蓬鬆柔軟,沒有什麼重量,壓下後很快就能回彈,而劣質羽絨服的絨毛裡會有小梗,彈性差,不是很蓬鬆。如果是粉碎絨,用手拍打後還會有粉塵狀的物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