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清潔很重要。
前兩天刷到一條新聞,一名5歲的寶寶,出生後家長就沒給他做過耳朵清潔,結果遭了大罪。
幾周前一個晚上,5歲的豆豆睡著睡著突然就喊耳朵疼,兩隻手一個勁兒抓耳朵,第二天,爸爸媽媽就帶著豆豆去了醫院。
醫生了解到豆豆感冒剛恢復,初步懷疑是感冒誘發了中耳炎,但隨後的檢查讓醫生都嚇了一跳。
豆豆的耳道被耳屎堵塞,一路從外耳、中耳、內耳堵到了耳膜,而且還堅硬無比。
炎症加上巨量的耳屎作祟,耳朵不疼才怪。
豆豆媽媽告訴醫生,兒子活動好動,每次想淘耳朵都一溜煙跑開,家人都拿他沒辦法,所以5年以來,從來沒有淘過耳屎。
豆豆的情況必須立即處理,但只要醫生一把工具伸進耳朵碰到耳屎,豆豆就疼得哇哇直叫,說什麼都不讓繼續掏。
無奈之下,家長只能帶著豆豆到上級醫院的專業耳鼻喉科就診。
因為豆豆不配合,加上耳垢硬的像「水泥」,而且兒童耳道本身就比較狹窄,必須高度配合才能進行精密操作。
最後,豆豆只能在全麻的狀況下,用耳內鏡完成了清理,醫生表示:這個工程量很大,就像是掏下水道一樣才把耳屎全掏乾淨。」
家長也沒想到,一個耳屎竟讓孩子經歷了一場全麻手術。
醫生提醒:通常情況下不建議家長自行掏耳朵,但要注意外耳清潔,也要時刻檢查孩子的耳道,如果發現有耳屎堵塞,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清理,不要忽視,更不要自行處理。(新聞來源:綜合錢江晚報)
豆豆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在豆豆的新聞評論裡,很多媽媽分享了自家寶寶的經歷。
「我女兒也是生下來到四歲都沒有挖過耳朵。直到有一天大概有炎症身體不舒服,腮幫子還腫了說耳朵疼,帶去兒科五官科走了倆來回最後還是五官科給滴了軟化耳屎的,隔天再去醫院衝洗好了。之前一直說聽我們說話聲音好小,跟她講話都要反覆好幾遍,還以為她調皮…後面洗好耳朵說你們怎麼講話那麼大聲音所以還是要注意一下耳朵衛生的。」
「我兒子快4周歲,從來沒掏過耳朵,其中有一個耳朵耳屎堵住了,實心的感覺,怎麼辦啊,要去醫院看嘛?在家又不敢弄。」
「我家閨女5歲3個月,兩隻耳朵都耳結石,耳屎非常硬,我也很早發現,但是寶寶還小,不配合,之前還去過一次採耳的店。裡面人掏了半個小時,太硬,孩子閒疼,採耳的人就不敢再掏了,建議去醫院,後來去醫院,醫生開了7.7元的藥水回家早晚滴入耳朵泡耳屎,一周時間。昨天醫生不費什麼力就掏出來了,太大的耳屎了,看的我一臉懵逼!」
「我家女兒也在這個年齡,耳朵被耳屎堵住,掏出來,感覺有花生米那麼長,稍微有點細。是我自己幫他掏的,夏天的時候淌汗,然後把耳屎也泡軟了,他拼命讓我掏,大著膽子用小鑷子拽出來。」
孩子年紀小不配合,讓很多家長對待孩子的耳朵清潔也就隨緣,但不注意日常清潔,真的會有隱患。
那寶寶耳屎需不需要清理,要怎樣清理呢?
耳朵的日常清理肯定是要做的,但耳朵清潔有講究,不是隨意掏一掏就可以的。
耳屎又叫耵聹,也叫耳垢,大部分人認為耳屎很髒,但實際上它有不少的用處:
①保護耳膜和耳道,保持其乾燥,防止細菌引起感染。
②防止灰塵、灰塵和其他顆粒進入耳道,引起刺激或損傷。
③殺菌作用。
大多數情況下,耳屎都不是危險的,而且耳屎一般會在打哈欠、說話,吃飯等動作時自己排出來。
什麼情況下,耳屎會堆積呢?有三點:
①使用棉籤清理。棉籤雖然能掏出部分耳垢,但是會讓藏在深處的耳垢被堵得更深,從而導致頑固堆積。
②用手指掏耳朵。原因同上,這種方式會把耳垢向後推,導致耳垢積聚。
③戴耳塞。耳塞會將耳垢推回耳內,導致耳垢積聚。
所以,還在使用棉籤或是手指給孩子掏耳朵的,趕緊停下來。
對於寶寶的耳屎,不建議家長自行掏耳屎!有風險!特別是棉籤之類的東西!棉籤用在嬰兒或小孩身上不安全。
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每個月有1000個孩子因為棉籤導致耳朵受傷而被送進急診室。
研究人員分析了1990-2010年的數據,發現在耳科就診的有超過26萬孩子,是因為棉籤導致的耳朵損傷,包括鼓膜穿孔、感染甚至永久性聽力損傷。而大多數損傷是由掏耳朵引起的。
所以,請果斷拒絕手指、棉籤或挖耳勺等粗暴的掏耳工具!
日常清理寶寶耳朵,只需要做好這幾點就可以。
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耳垢的存在,耳垢對寶寶健康有益,因為它具有保護、潤滑和抗菌的特性,過度的清潔可能會造成潛在的有害損害。
而且嬰兒耳垢積聚並不常見,通常情況下,耳道只會產生它所需要的耳垢,除非是有些寶寶耳屎分泌特別旺盛,又排不出來,加上家長錯誤的處置,才可能導致耳垢積聚堵塞耳道。
而對於這一點,做好正確的日常清潔就可以避免。
如何清潔寶寶的耳朵呢?正確方法如下:
①用溫水浸溼毛巾或棉球。
②如果使用毛巾,請將其打圈。
③輕輕擦拭寶寶耳朵後面和每隻耳朵的外側。
④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把毛巾或棉球塞進寶寶的耳朵裡,這可能會對耳道造成損害。
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要在洗澡的時間裡清潔外耳和耳朵周圍的區域就可以了,操作很簡單。
市場上可能有很多專門用於清潔寶寶耳朵內部的產品,但其中很多都不安全,棉籤對寶寶也不安全。
未經醫生同意,一定不要盲目使用清潔產品清潔寶寶的耳朵。
對於寶寶耳朵的異常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家長要定期檢查寶寶的耳朵,看看是否有耳垢積聚和感染跡象,包括部分或全部耳垢堵塞耳道或耳垢呈淡黃色或褐色。
雖然耳垢通常是正常的,但過多的耳垢積聚會影響寶寶的聽力,還會使水分滯留在耳道,並引起感染。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情況,一定要及時到寶寶去看醫生:
①寶寶頻繁拉扯自己的耳朵,疼痛。
②聽力下降,對外界的聲音沒有反應。
③孩子耳朵裡有黃綠色的分泌物。
④肉眼可見的耳垢積聚。
對於耳垢的處理,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對症治療,大多情況下都是使用滴耳劑,如果醫生給寶寶開了滴耳劑,請遵循以下步驟:
①讓寶寶側躺,患耳朝上。
②輕輕地將下耳垂拉下來並向後打開管道。
③滴入5滴到耳內(或兒科醫生建議的量)。
④將滴液滴在寶寶耳朵裡,讓寶寶保持躺著的姿勢10分鐘,然後翻過來,讓滴液面朝下。
⑤讓滴耳液從寶寶的耳朵流出,滴在紙巾上。
一定要根據兒科醫生的建議使用滴耳液,按照他們的指示給寶寶滴多少滴,多久給一次。
在極少數的情況下,耳垢才可能需要在全麻的情況下去除,要避免這種情況,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清潔,以及發現有積聚的耳垢,及時帶寶寶看醫生,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清除。
不要亂掏!更不要忽視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