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聊一聊」粑粑「和」「,很多人一直混淆了這2個詞。
一直以為「粑粑」是shi,其實「」才是shi。
「粑」 讀音:bā ,「米」與「巴」聯合起來則是表示「黏著在鍋底的米粒硬結層」。
」「讀音:bǎ指屎、糞便,幼兒用語。廣泛存在於全國各地方言,」 「 漢語拼音為bǎ ba 。
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可不是「粑粑」而是」「。
有多少人,拉完後會回頭看一眼呢?
,是人體消化道排洩的廢物和代謝產物,俗語說:拉完後及時看一眼,相當於一次小型體檢。
它的形狀和顏色,都是我們身體狀況的反應。
我們的主要是:食物殘渣、腸道菌群、被剝落的腸炎膜、水分。
的形狀,一般有以下這幾種:
香蕉型
表面光滑,長條型,軟硬適中,像香蕉,排便過程舒爽通暢。
粗糙長條
表面起褶子甚至結塊,有點像香腸,說明含水量偏低。
堅果狀
排便過程艱難,硬邦邦的小塊狀,它在大腸裡待了很久,水分被過度吸收了。
軟糊型
質地軟趴趴,甚至不成形,如果拉出這樣的,可能腸道部分功能出現了狀況。
水狀便
排出來的都是液體,排便過程有如噴射,可能是腹瀉的反應。
會有各種顏色,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黃色:經典的黃,健康的黃,通常我們攝入充分的蔬菜、穀物後,便便酸性升高就發黃。
棕色:如果我們日常飲食太過於油膩,膽汁分泌增加,不僅顏色會變深,還會助攻腸道有害菌的繁殖,所以,顏色越深越不健康哦。
綠色或者藍色:吃了富含花青素、葉綠素的食物,如西藍花、紫甘藍,就有機會拉出綠或者藍色的。
如果是以下這樣的顏色,就要注意!
紅色
健康的裡約含6~7%的食物殘渣,若殘渣中含有番茄紅素、西瓜、紅色的火龍果等,那麼就有可能被染成紅色。
如果沒碰上述食物,卻連續幾天都拉出了紅,請及時就醫。
黑色、灰色
如果近期沒有服用藥物,是黑色或灰色,需要調整飲食,觀察幾天,如果仍是這樣的顏色,需要注意哦!
黑色通常和上消化道出血有關,灰色便便通常和膽汁分泌異常有關。
白色
變成了白色,說明粑粑裡沒有膽汁,繼而說明肝臟或膽囊出現了問題。
多久排一次便最正常呢?
一天1次或者一天2-3次,只要一周的排便次數大於3次,都是正常的。不需要使用藥物強制自己每天進行排便,會有損健康。
好的長成什麼樣呢?
顏色:土黃最好,或者稍微深一點的顏色。
有問題的會有哪些特徵呢?
顏色太暗沉,幹硬,且一周排便少於3次,我們需要優化飲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如果過於稀軟或者不成型,這通常是腸道功能紊亂引起的,可能與腹瀉有關,必要時要看醫生。
拉完後不回頭看一眼,是不是錯過了很多信息呢?
形形色色,我們不能單純因為它的顏色和形狀異常就驚慌失措,以為身體出現了問題。如果不是便秘或腹瀉,只要參考便便形狀或者顏色,相應地調整自己的飲食。日常生活多加留心,仔細觀察,一旦發現異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