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與老繭的區別是什麼?老繭和雞眼的區別?

2021-12-10 甲麗華威手足修護

雞眼和老繭都是皮膚上的一種症狀,而且都很難清除和治療,那麼雞眼與老繭的區別是什麼?老繭和雞眼的區別有哪些?急眼是屬於一種皮膚疾病,而老繭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下面就來下你了解這兩種症狀的具體區別,以及需要注意的內容吧。



雞眼是由長期摩擦和受壓引起的圓錐形角質層增厚,有角質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於外面。


人體皮膚由於勞動過程長期摩擦造成皮膚表皮細胞壞死而形成的,主要出現於手掌、足掌等部位。


雞眼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的隆起,中間有倒圓錐形的角質栓嵌入真皮;而老繭一般呈扁平狀。


雞眼一旦形成會有明顯的壓痛感,尤其是走路的時候會感到一陣陣的疼痛;而老繭不會有任何疼痛感。


由於重力作用,以及長時間的壓迫,雞眼好發於足趾前中部、小趾外側或拇;老繭一般容易長在掌蹠、常呈對稱發生。


雞眼大如豆粒,邊界清楚,呈淡黃色或深黃色;而老繭邊界不清晰,中央比較厚,一般呈蠟黃色。


1.選擇合適、寬鬆的鞋子,避免造成腳部畸形。

2.當感覺到腳部某一部位受到擠壓和摩擦時,應及時選用雞眼墊、順趾器、分趾器、護趾套等足科支具,來減輕摩擦和擠壓。

3.當腳底有雞眼和腳墊形成以後,可以穿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矯形鞋墊,來改變足底受力,以達到減輕摩擦的作用。

4.忌用不乾淨的刀剪,以防感染。勿自行將雞眼或厚繭去除,糖尿病患者尤其勿自行處理厚繭或雞眼,以避免惡化。如果發現自己一旦得了雞眼,一定要及早使用U克治療。

5.經常泡腳:堅持養成每天晚上熱水泡腳的習慣,以軟化雞眼和腳墊。





--往期回顧--

相關焦點

  • 蹠疣、雞眼和老繭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雞眼】雞眼一般如豆大或更大,表面光滑與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呈淡黃或深黃色,中心有倒圓錐狀的角質栓,嵌入真皮。由於其尖端壓迫神經末梢,故行走時引起疼痛。【老繭】老繭為蠟黃色、扁平或稍微隆起的局限性角質肥厚性斑塊。
  • @糖友們:雞眼和老繭別再傻傻分不清
    常人長雞眼和老繭往往並不會引起重視,大多數是影響到正常行走時才會尋求治療。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腳上的雞眼、老繭非常危險,如果任之不處理,就會有雞眼和老繭下的組織被壓迫出血,形成潰瘍的可能,如果合併感染,則糖尿病足就無法避免地發生了。糖尿病患者常因為外周神經病變,導致足畸形,如錘狀趾,彎曲趾的頂端會因為與鞋摩擦產生雞眼。
  • 皮膚問題:雞眼、老繭有啥區別?又該怎麼辦?一篇文章告訴你
    經常走路的人,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腳會磨出老繭,甚至是雞眼。雞眼的本質是什麼?又該怎麼辦?雞眼是怎麼形成的?雞眼是我們的腳,長時間摩擦或受到壓迫而產生的一種皮厚增生,要怎麼理解呢?就像你要是經常幹活的話,手是不是會變粗?是不是會磨出老繭?雞眼的形成跟老繭差不多是一個道理,只不過雞眼一般是長在腳的小趾或者拇指內側的邊上,還有腳趾的關節上、足跟上。
  • 你確定腳下長的是雞眼?有可能只是老繭
    雞眼是什麼?雞眼常發生在腳部有骨突起的部位,包括:腳掌和腳趾上端、側面。由於過度運動、足畸形等原因,骨突起部位會和皮膚在局部形成反覆的摩擦、壓力。該如何區分雞眼、胼胝(老繭)和蹠疣?雞眼和胼胝(老繭)比較相似,同樣是由於反覆摩擦引起皮膚過度角化症狀。
  • 你確定腳下長的是雞眼?也有可能只是老繭
    隨後小吉諮詢了一下醫生,才知道這就是常在街頭小廣告裡聽過的「雞眼」。雞眼是什麼?雞眼是比較常見的皮膚症狀,表現為局部的皮膚增厚,中間有通常有一個核心,會引起疼痛。這種症狀形成是由於長期反覆的摩擦、壓力作用於皮膚,皮膚為了自我保護,防止水泡反覆產生,角化細胞過度增殖,引起棘細胞層和角質層增厚。
  • 手把手教你如何區分「蹠疣」「雞眼」「老繭」等足部問題!
    平時在店面經常遇到看足部問題的患者,多數患者分不清長得是雞眼(俗稱「腳釘」)還是蹠疣(俗稱「刺瘊或瘊子」)和胼胝(俗稱「老繭」),甚者有的足部護理老師也雲裡霧裡,患者常常把三者都誤認為「雞眼」,而隨著人類進步
  • 「雞眼·蹠疣」雞眼與蹠疣的區別
    雞眼與蹠疣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如果腳出了狀況,我們走一步都有困難,那麼腳又怎麼能承受人體全部的重量呢?
  • 腳上長的是雞眼?蹠疣?還是老繭?答案都在這!
    其實,除了雞眼、蹠疣不容易區分,還有一種胼胝(俗話叫老繭)也和上面兩位長的挺像。那麼,這三者到底如何區分呢?先看一下對比圖:【雞眼】雞眼以受力點為主,多發生於足蹠前中部、小趾外側或拇趾內側緣,也可見於吐背及足跟,偶見於手部。【老繭】老繭可發生在手部、足部長期摩擦接觸的手掌、腳掌多見。
  • 去除雞眼、蹠疣、瘊子、老繭的最好辦法
    ,當我們足部有些皮膚不堪重負的時候,就會有病變的發生,在我們足部皮膚形成雞眼,我們今天來探討一下腳雞眼怎樣能徹底除根。   雞眼就是我們的足部皮膚的局部,因長期的受壓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也叫做「肉刺」。日常生活中長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較易發生,摩擦和壓迫是它發生的主要誘因。
  • 腳上長的是雞眼、瘊子,還是老繭,你搞清楚了嗎?
    外形參考雞眼。因為是病毒感染,所以可以自我和相互傳染,如治療不及時可不斷增多。【長什麼樣子?】1. 部位:理論上足底任何部位都可以發生,受壓的點更常見。蹠疣冷凍治療三、胼胝callus和咱們平時見到長在手掌的老繭一樣
  • 雞眼、蹠疣、老繭傻傻分不清? 濟南膚康中研皮膚專家科普
    有許多患者常把它誤認為是雞眼,以為扣掉或者用剪刀挖掉就可以了,但是怎麼也挖不乾淨,還不停的往外擴散,一個變兩個,越來越多。這種病就是蹠疣。  雞眼  多由摩擦、擠壓等機械性因素引發,本身不具有傳染性。濟南膚康中研皮膚病醫院皮膚科主任  雞眼容易和什麼搞混?  胼胝(pián zhī):胼胝也就是俗稱的老繭,兩者都是因為反覆摩擦引起皮膚過度角化導致的,但其實並不難區分。
  • 雞眼蹠疣老繭傻傻分不清楚,我來教你怎麼區分?
    雞眼與蹠疣、老繭看似相似,卻是不同種類的疾病,但又往往讓我們傻傻分不清楚。
  • 腳上有老繭雞眼 足部護理現在還來得及
    腳上有老繭雞眼 足部護理現在還來得及 時間: 2016-12-09 17:50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娜娜
  • 為什麼有人會長「雞眼」呢?
    那雞眼是怎麼造成的,所有人都會走路,那為什麼有的人就不會患上雞眼?雞眼俗稱「肉刺」,是比較常見的皮膚症狀,表現為局部的皮膚增厚,中間有通常有一個核心,會引起疼痛。雞眼主要是由於足部局部皮膚長期受壓和頻繁摩擦引起的,因此長期站立或者行走的職業人群為雞眼病症的多發人群。另外,長期穿不合腳、不舒適的鞋子也容易引發雞眼,因此長期穿著高跟鞋的女性也是多發人群。
  • 雞眼和蹠疣的區別
    核心提示:雞眼和蹠疣的區別,雞眼、蹠疣都是常見的皮膚病,都是容易長在腳部的,症狀也非常相似,很多患者因為分不清這兩種疾病的區別,導致治療方法不當,讓疾病加重,導致治療上走彎路,下面來介紹下雞眼和蹠疣的區別。
  • 蹠疣當雞眼 傷腳又傷身
    最近一段時間,小張發現自己的腳底有一處皮膚突了出來,並有疼痛感,小張認為這是雞眼,就自行貼上了雞眼膏。可幾天下來,不僅疼痛感沒有消退,反而原來皮膚突出部位還開始向周圍蔓延。這時,小張才匆匆前往皮膚科就診,皮膚科的醫生告訴小張,他腳底長的不是雞眼,而是蹠疣。那麼,蹠疣是什麼呢?這和雞眼又有什麼區別呢?
  • 雞眼是什麼?長雞眼的原因是什麼?
    雞眼是生活中很常見的疾病,經常走路或長久站立的人都有可能會患上雞眼,雞眼就是局部皮膚角質層增生,常常發生在足底、趾間、趾背和小趾外側等長期受摩擦和壓迫的部位
  • 雞眼、胼胝和蹠疣的區別是什麼
    雞眼、胼胝和蹠疣三個都是症狀很相似的足部疾病,但是,它們的病因和症狀等並不會完全相同,那麼,雞眼、胼胝和蹠疣的區別是什麼?筆者從幾個方面介紹它們的區別:一、病因不同蹠疣:蹠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加上腳部摩擦和擠壓而引起的,是一種發生於腳部的尋常疣。
  • 【雞眼·蹠疣】雞眼與蹠疣的區別
    近日,門診就有一位誤將「蹠疣」當成「雞眼」,自用「雞眼膏」導致病情加重的患者來就診。那麼,我們該如何區分「雞眼」與「蹠疣」,從而避免治療失當呢?雞眼雞眼大部分是由於鞋子質量過硬摩擦或有尖銳異物引起的皮膚角質增生性損害。常發於腳掌的前中部、小趾外側或拇趾內側緣,偶見於趾背。
  • 「雞眼、老繭、瘊子」傻傻分不清?一張圖教你分辨!
    腳底常見的皮膚問題,除了夏天好發的腳氣,就是雞眼、老繭(胼pian胝zhi,不是bing di)和瘊子(蹠疣)了。後面這三個病跟季節沒多大關係,一旦出現,較難自行消退。其實雞眼和胼胝(再說一次,不念bing di)同時出現不稀奇,因為兩者都是因為長期擠壓、摩擦引起。雞眼走路疼痛,除了腳底(圖中藍圈),還容易出現在腳趾的外側或者腳趾之間。胼胝容易出現在腳掌著力部位,不怎麼疼(圖中紅圈和藍圈之間)。